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長江新區長江新城,傻傻分不清楚?

最新的2017年版長江新區方案已製作完成, 與過去版本存在較大差異。 方案目前還在申報過程中, 不過今年獲批的機會只剩一個。

《支點》記者 蔣李 陸淩慧

航拍武漢長江新城。

新區、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新城等功能區, 一直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它們不僅發揮了增長極作用, 也在改革上起到了試驗田的功能。

今年以來, “長江新城”與“長江新區”兩個名詞, 在武漢乃至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 目前, 長江新城選址已塵埃落定, 但長江新區的具體情況還未完全浮出水面。

據瞭解, 長江新區定位為國家級新區, 長江新城則為城市新中心。 從地理面積上看, 截至8月10日, 長江新區最新方案涵蓋了長江新城全部區域。

數易其稿

長江新區, 是作為武漢打造“國家級新區”所提出的方案。 不過, 單單敲定“長江新區”這一名稱, 就經歷了較長過程。

“相對周邊省會城市,

武漢很早就提出要打造國家級新區。 ”一位負責長江新區方案製作工作的專家對《支點》記者說。

據瞭解, 國家級新區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 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

“八十年代看深圳, 九十年代看浦東, 如今看……”這句流傳甚廣的句式, 被用來形容無數個想對標深圳與浦東的地區。 上世紀八十年代, 深圳特區成為改革開放之初引領時代的弄潮兒;1992年上海浦東新區的設立, 開啟了國家級新區時代。

不過, 之後14年, 雖然很多地方都在大建新區, 但再沒有國家級新區獲批。 直到2006年3月國務院正式發文, 天津濱海新區才成為第二個國家級新區。

此後, 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等國家級新區陸續獲批。

截至2013年底, 全國共設立了6個國家級新區。

彼時, 武漢也開始規劃國家級新區。

“區域規劃一般會先討論、徵集觀點, 然後再形成上報材料。 關於新區選址, 光穀新區、漢陽新區、漢口北新區都曾被業內人士所推崇。 ”上述專家說。

2013年11月, 有媒體報導, 武漢正在研究申報成立以光穀為中心的新區, 使之成為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不過, 關於“光穀新區”的構思並未實現。 2015年9月18日, 武漢市市長萬勇公開表示, 武漢擬申報國家級新區, 計畫以“武漢長江新區”為名。

至此, 長江新區名字正式亮相。

萬勇表示, 當時擬申報的長江新區主要在武漢長江以北地區, 區域面積約600平方公里, 涵蓋武漢主要空港、陸港、水港。

而上述專家給《支點》記者提供的一份2015年10月版的《武漢長江新區總體方案》顯示:長江新區位於長江與漢江北岸,

既包括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等漢口主城區, 也包括東西湖區、黃陂區和新洲區等新城區的部分區域。

“主要區域位於武漢西北部, 整體範圍與武漢2008年規劃的臨空經濟區較為重疊。 ”上述專家說。

在武漢討論光谷新區與長江新區的2014-2015年, 國務院再次批復了陝西西鹹新區、貴州貴安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等10個國家級新區。

進入2016年, 長江新區的範圍再次發生變化。

上述專家表示, 在省級有關部門的協調下, 武漢臨空經濟區和長江三峽(宜昌)新區兩地被打包成全新的申報方案, 兩塊區域聯合申報國家級新區。

“然而, 國家發改委要求國家級新區在地理上必須連片、不能拆分,

要有明確的邊界閉合點, 這一設想最終也沒能實現。 ”上述專家說。

今年6月25日, 長江新區在湖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再次被提起。 報告中明確提出, “支援武漢規劃建設國家級長江新區”。

但客觀而言, 由於多次更改區劃, 武漢國家級新區建設已晚於其他同類城市。

截至今年8月, 已有19個國家級新區獲批成立。 武漢所在的中部地區已有兩個國家級新區, 分別為湖南湘江新區與江西贛江新區。

“最新的2017年版長江新區方案已製作完成, 與過去版本存在較大差異。 方案目前還在申報過程中, 計畫今年內爭取國家批復。 ”上述專家說。

新區與新城

1月22日, 武漢市提出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 從概念上看, 新區、新城並不難以區分,長江新區為國家級新區,長江新城則為城市新中心。

不過,雖然長江新區申報在長江新城之前,但2017年版長江新區方案中地理範圍的最終確定,卻與長江新城密切相關。

從1月到7月,長江新城相關的專家座談會、徵求意見會不斷舉行。7月17日,武漢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長江新城選址事宜。

長江新城起步區為諶家磯-武湖區塊,東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長江北岸,西至灄水河、府河,西南至張公堤路,北至江北鐵路,約30-50平方公里。

此外,發佈會還公佈了長江新城中期發展區為100平方公里、遠程控制區為500平方公里。不過,中期發展區與遠程控制區具體地理範圍並未公佈。

“武漢東北區塊一直發展較慢,長江新城選址東北部,能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支點》記者說。

雖然以上內容沒有提及長江新區與長江新城的關聯,但多位元採訪物件均表示,“500平方公里遠端控制區”很可能就是正在申報中的長江新區。

6月28日,武漢市副市長汪祥旺在出席武漢工程設計領域的一場活動時也表示,長江新城是長江新區的核心部分。

為何如此設計?前文所提專家分析,長江新城是地方規劃,不享受國家級優惠政策,但把新城與國家級新區融為一體,新城建設將事半功倍。

“一旦成為國家級新區,國家便會在土地、財稅、政策先行先試方面給予不少優惠。”上述專家說。

此外,專家還透露了新區的大概區域:東至倒水、南至長江、西至灄水、北至318國道,“不過,圈定區域的西南角與東南角都向外延伸了一部分”。

在功能上,長江新城定位為“高端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這一定位能否等同于長江新區的定位?

並非如此。葉青表示,長江新區除長江新城外的地區,會以商貿業、製造業為主。

今年獲批的機會只剩下一個

武漢規劃建設國家級長江新區的消息引發熱議,社會各界積極為新區建設建言獻策。

湖北鼎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桂林認為,長江新區的建設與推進,人才是關鍵因素。要想“新”,就得吸引人才、抓住人才。

“目前,武漢的基礎建設、生活環境都已很優秀,但人才吸引力還相對不足。”肖桂林說,“在建設長江新區的過程中,可在人才吸引政策方面給予更大支持。”

武漢“高德紅外”探測器中心製冷機室主任王立保,先後去過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對於“新區”建設有自己的理解。

“國家級新區最重要的氣質是創新和開放。長江新區應找准特色和定位,扮演帶頭闖、帶頭試的角色。”王立保說。

武漢市公交集團辦事員張兵,表達了作為一名“公交人”對長江新區的期待:“建議新區交通規劃設計方案應面向世界招標”。

武漢鬥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袁剛則期望,長江新區應是民營經濟的創新聚集地。

還有人提出,武漢不少開發區還剩餘很多土地沒得到有效利用,為何不做優做強它們之後再起爐灶呢?

對此,前文所提專家解釋,有些開發區空置的土地,實際都已有了遠期利用規劃,未來會逐步開發。

“另外 ,開發區土地必須要留白,一是為生態留白,二是為產業留白。如果一口氣開發完,未來產業轉型時,新產業就很難進入。”上述專家說。

目前,新區方案所在地公路、鐵路、水道密集。在這樣的環境下,新區建設應如何為生態留白?

葉青建議,水路對長江新區產業發展很有助益,公路、鐵路則可加強隔音設施建設,形成綠色長廊。

“長江新區對岸還有不少鋼鐵、化工企業,未來這些企業都應逐步搬離。”葉青建議。

不過,在國家正式批復之前,以上規劃區域、面積、定位都可能會更改。

湖北省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按照慣例,每年只會有兩個國家級新區獲批。今年4月,國務院已批復成立河北雄安新區,剩下的機會只有一個。

“按照申報順序,安徽、廣西的國家級新區申報都排在長江新區之前,這加大了長江新區在2017年底獲批的難度,我們能做的只有全力爭取。”該人士對《支點》記者說。

新區、新城並不難以區分,長江新區為國家級新區,長江新城則為城市新中心。

不過,雖然長江新區申報在長江新城之前,但2017年版長江新區方案中地理範圍的最終確定,卻與長江新城密切相關。

從1月到7月,長江新城相關的專家座談會、徵求意見會不斷舉行。7月17日,武漢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長江新城選址事宜。

長江新城起步區為諶家磯-武湖區塊,東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長江北岸,西至灄水河、府河,西南至張公堤路,北至江北鐵路,約30-50平方公里。

此外,發佈會還公佈了長江新城中期發展區為100平方公里、遠程控制區為500平方公里。不過,中期發展區與遠程控制區具體地理範圍並未公佈。

“武漢東北區塊一直發展較慢,長江新城選址東北部,能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支點》記者說。

雖然以上內容沒有提及長江新區與長江新城的關聯,但多位元採訪物件均表示,“500平方公里遠端控制區”很可能就是正在申報中的長江新區。

6月28日,武漢市副市長汪祥旺在出席武漢工程設計領域的一場活動時也表示,長江新城是長江新區的核心部分。

為何如此設計?前文所提專家分析,長江新城是地方規劃,不享受國家級優惠政策,但把新城與國家級新區融為一體,新城建設將事半功倍。

“一旦成為國家級新區,國家便會在土地、財稅、政策先行先試方面給予不少優惠。”上述專家說。

此外,專家還透露了新區的大概區域:東至倒水、南至長江、西至灄水、北至318國道,“不過,圈定區域的西南角與東南角都向外延伸了一部分”。

在功能上,長江新城定位為“高端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這一定位能否等同于長江新區的定位?

並非如此。葉青表示,長江新區除長江新城外的地區,會以商貿業、製造業為主。

今年獲批的機會只剩下一個

武漢規劃建設國家級長江新區的消息引發熱議,社會各界積極為新區建設建言獻策。

湖北鼎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桂林認為,長江新區的建設與推進,人才是關鍵因素。要想“新”,就得吸引人才、抓住人才。

“目前,武漢的基礎建設、生活環境都已很優秀,但人才吸引力還相對不足。”肖桂林說,“在建設長江新區的過程中,可在人才吸引政策方面給予更大支持。”

武漢“高德紅外”探測器中心製冷機室主任王立保,先後去過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對於“新區”建設有自己的理解。

“國家級新區最重要的氣質是創新和開放。長江新區應找准特色和定位,扮演帶頭闖、帶頭試的角色。”王立保說。

武漢市公交集團辦事員張兵,表達了作為一名“公交人”對長江新區的期待:“建議新區交通規劃設計方案應面向世界招標”。

武漢鬥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袁剛則期望,長江新區應是民營經濟的創新聚集地。

還有人提出,武漢不少開發區還剩餘很多土地沒得到有效利用,為何不做優做強它們之後再起爐灶呢?

對此,前文所提專家解釋,有些開發區空置的土地,實際都已有了遠期利用規劃,未來會逐步開發。

“另外 ,開發區土地必須要留白,一是為生態留白,二是為產業留白。如果一口氣開發完,未來產業轉型時,新產業就很難進入。”上述專家說。

目前,新區方案所在地公路、鐵路、水道密集。在這樣的環境下,新區建設應如何為生態留白?

葉青建議,水路對長江新區產業發展很有助益,公路、鐵路則可加強隔音設施建設,形成綠色長廊。

“長江新區對岸還有不少鋼鐵、化工企業,未來這些企業都應逐步搬離。”葉青建議。

不過,在國家正式批復之前,以上規劃區域、面積、定位都可能會更改。

湖北省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按照慣例,每年只會有兩個國家級新區獲批。今年4月,國務院已批復成立河北雄安新區,剩下的機會只有一個。

“按照申報順序,安徽、廣西的國家級新區申報都排在長江新區之前,這加大了長江新區在2017年底獲批的難度,我們能做的只有全力爭取。”該人士對《支點》記者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