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女人都喜歡化妝,但很少有人知道,化妝業有一個名氣響亮的祖師爺

“愛美之心, 人皆有之”。 自古以來, 梳妝打扮就是女人們每天要做的事情。 從考古發掘的銅鏡來斷定, 我國早在殷商時期就有婦女用銅鏡來梳妝打扮了。 到了唐代時, 婦女的面部化妝已經非常講究了。

因為婦女梳妝打扮的巨大需求, 在社會上就形成了一個古老的化妝品行業——脂粉行。 其實脂粉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脂就是胭脂, 粉就是錠粉。 脂粉行過去在北京地區都是一些簡陋的手工操作的小作坊。 脂粉作坊主要是製作一些胭脂粉、胭脂餅、錠粉、桂花油、玫瑰堿等。 當年北京最著名的化妝品廠家, 當屬前門外珠寶市的“花沖漢”。

任何一個行業的形成, 照例都有一個祖師爺。 化妝品行業供奉的祖師就是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作為佛教的名神, 其地位僅次於如來佛祖。 宋朝有位詩人這樣寫道:“南海觀世音, 莊嚴手揮塵。 悠忽妙色相, 救苦渡眾生。 ”僅僅20個字便高度概括了觀音菩薩在民間的知名度。

其實, 觀音菩薩早年本是男兒身, 早在1700年前就已到中國安家落戶了。 後來信奉佛教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是婦女更為崇信觀音, 而且尼姑也越來越多。 因此人們便刻意把觀音菩薩作為女神供奉。 佛教為了取得更多的信徒,

不得已也只好將觀音菩薩改造成一位女菩薩。

觀音菩薩因為救苦救難, 常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需要而變化不同的身相。 因此也就有了33個觀音菩薩之說, 如圓滿意念觀音、大隨求觀音、滅惡趣觀音、白身觀音、水月觀音等。 觀音的造像也有不同,

有“千手千眼觀音”、“三十三現身觀音”、“十一面觀音”等。 觀音有如此多的變化, 這就難怪化妝業要供奉她為祖師了。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很流行:觀音本來是男兒身, 成佛後跟著彌勒佛普度眾生。 有一天, 觀音下凡, 來到一座廟的大殿裡, 恰好有幾個婦女正在祈禱。

貴婦人求觀音保佑早生貴子, 承繼家業;而窮婦人求觀音多賜子, 增加勞動力;還有商婦人、秀才妻也來求子。

觀音見自己的信徒這麼多, 又這麼虔誠, 心裡非常高興, 就立刻從神像後走出, 準備全部答應她們的請求。 誰知, 觀音剛一現身, 求神的婦女全都跑了, 觀音低頭一看自己一身的男裝打扮, 就明白了其中緣由, 經過一番化妝後, 觀音改扮成了女妝。

在後來的戲班裡,有一些專門為演員化妝梳頭的這一行,他們就將觀音視為祖師。從此以後,化妝行業為了尋求本行的保護神,也都供奉觀音為祖師了。

在後來的戲班裡,有一些專門為演員化妝梳頭的這一行,他們就將觀音視為祖師。從此以後,化妝行業為了尋求本行的保護神,也都供奉觀音為祖師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