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經典連環畫賞析,蒼勁蕭疏話義方,簡說湯義方的《搜孤救孤》

上海人美最近的四本十六開中英對照連環畫冊中只買了湯義方的《搜孤救孤》, 翻來看去, 也只有這一本耐看。

張令濤、胡丁文(若佛)的《追韓信》創作年代較早, 構圖簡單, 造型平泛, 人物大都馬臉鳳眼, 行筆略顯粗率, 遠未達到成熟期的水準, 小開本畫面效果尚可, 十六開放大的結果不是放大了優點, 倒更突出了缺點。 如此一來, 就難以細品了。

陳光鎰的《諸葛亮渡瀘水》, 是小時候最喜歡的三國分冊之一, 一來故事跌宕起伏有趣給力, 二來圖畫中人物造型挺拔俊朗, 大場面也多, 線條繁複頗有裝飾色彩, 看上去很是來勁。

如今翻看十六開的《七擒孟獲》, 卻再沒有童年時的激動, 書名不是以前的, 對繪畫的感覺也不同於從前了。 隨著年歲漸長, 對陳光鎰後期略帶裝飾味道的畫風的喜愛日益衰減。 其緣由, 大概是這樣的畫風雖顯繁複精細氣勢十足, 但如同修辭中的排比, 太過規整, 少了靈動的變化, 也少了些生趣, 還不如先前的《董卓進京》生猛有味充滿張力。

趙三島的《犯長安》是很多讀者喜愛的作品, 場面大, 造型准, 較好地將西畫的透視與中國傳統的線描結合起來, 有寫實意味, 很容易把讀者帶入畫面的場景。 但也許是因為畫面過分地寫實, 線條也少了中國畫的筆法變化, 感覺就像是《新華字典》等工具書中的線描配圖, 中規中矩,

四平八穩, 能準確地描摹事物的形狀, 卻較少帶給我審美的感動。

如果說, 趙三島的《犯長安》是連環畫中的說明文的話, 湯義方的《搜孤救孤》可算是連環畫中的散文。 畢竟, 1914年出生(另有資料說是1911年)的湯義方先生是學國畫出身, 對傳統山水畫人物畫都有很深的造詣, 故而其筆下的草木人物都有了中國畫的情韻。 曾聽說, 湯義方是北派徐燕蓀的及門弟子, 但遍查相關資料, 卻都沒提到他與徐燕蓀有什麼聯繫, 倒是海派國畫大師馮超然是湯先生真正的授業恩師。 在金石書畫大家費龍丁先生的舉薦下, 湯義方拜馮超然為師, 與陸儼少、鄭幕康等為嵩山草堂的同門師兄弟。

馮超然長孫馮天虯在《湯義方國畫連環畫都精》(《藝林雙清》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版)一文中曾說到湯義方的人物畫“由改七鄉入手,

取法唐六如”。 的確, 湯義方的人物, 有改七鄉的纖柔, 卻多了份氣節風骨;有唐伯虎的線條的暢達, 卻多了些輕重徐疾的變化和瀟灑閑淡。 與出身于滬上連環畫工匠式作坊的連環畫家相比, 湯義方的作品更多可資咀嚼涵泳的味道。 即以《搜孤救孤》而言, 論構圖, 吸納了西洋透視技巧, 視角多變化, 近景、中、遠景相交錯, 人物布排與背景點染相配合, 畫面鬆緊有致自然協調。 論行筆用線, 不似王叔暉的秀潤、劉繼卣的沉雄, 也不似劉錫永的頓挫穩重, 更不似胡若佛的纖麗華美放逸張揚, 湯義方是糅合了鐵線描、蘭葉描和蓴葉描, 不拘謹, 也不散漫, 張弛有度,
從容自在, 蒼勁蕭疏。 論人物, 湯義方筆下較少“俊男靚女”, 大都沒經過藝術的誇張和典型化的處理, 相貌平平, 就像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這也更符合生活的真實。 既然不重在相貌, 畫家的著力點主要便是人物的動態和神態, 程嬰的隱忍, 公孫杵臼的剛烈, 屠岸賈的奸狠, 都在畫卷之上栩栩如生。

很喜歡湯義方筆下的草木松竹, 多用枯墨, 疏疏朗朗, 也愛看湯義方筆下的人物, 雖大多面容憔悴, 籠罩著悲涼之霧, 卻常有凜然不屈的氣節。 所以像《魚藏劍》《搜孤救孤》《白門樓》這樣帶著悲劇色彩的故事與湯義方的畫風便妙合無間有著精神上的呼應溝通。

圖片來自50開, 精裝本, 非16開本。

與小精裝比較的話,十六開封面更加完整,上下少裁剪;內頁無邊框,畫面完整性也更強了,畫面較大,細節呈現更好;內頁口白是手寫體,但大部分筆劃線條粗重,似乎是非原稿製作的。

圖文提供:nnff106(連趣網貴賓)

與小精裝比較的話,十六開封面更加完整,上下少裁剪;內頁無邊框,畫面完整性也更強了,畫面較大,細節呈現更好;內頁口白是手寫體,但大部分筆劃線條粗重,似乎是非原稿製作的。

圖文提供:nnff106(連趣網貴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