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影視界臥底宋方金對談網紅界臥底鸚鵡史航,話題觸及所有行業熱點

2017年3月18日下午, 編劇宋方金和鸚鵡史航現身上海思南讀書會, 從宋方金的新書《給青年編劇的信》談起, 展開了一場對話。 以下為談話實錄。

從左至右:李妙多、宋方金、史航

李妙多: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作為一個觀眾坐在臺上, 身邊兩位老師大家很熟悉, 一位是史航老師, 現在是網紅界大咖;一位是宋方金老師, 他的編劇脫口秀很精彩。 史航老師很早就進軍網紅界, 宋方金老師最近搞了一個大事情——臥底橫店, 批判影視行業裡的小鮮肉現象、IP現象, 期待今天宋方金老師能再放大招出來。

《給青年編劇的信》這本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看了這本書之後, 會有一個特別大的疑問:他的本色身份是編劇, 但是宋方金老師現在卻進入影視行業當臥底, 這是為什麼呢?史航老師是編劇,卻變成了網紅,這又是為什麼呢?

鸚鵡史航:編劇出來罵人,好像有點偏離本行。其實一點不偏。我說一位古人的故事:諸葛亮受劉備托孤,中間遇到魏國大臣王朗,當場痛駡人家,把人家罵死了。我們小時候沒有鬼畜視頻的時候,看《三國演義》,書裡有四句詩,“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諸葛亮作為一軍統帥,罵王朗,是不是本質工作?是。不用打架,王朗死了,魏軍大敗,完成了本職工作。

編劇是幹嘛的?編劇是一個創作者,講故事的人。但是講故事的人有很多種方式,講一個世界上不存在的故事,或者把世界上存在的事故現場掛出來看,這也是他的本職工作。宋方金說我更早進入網紅界,沒錯。剛上網的時候,2000年,那時候在網上搜索“史航”兩個字,我搜到都是“歷史航程”,很少有人知道史航。不管怎樣,能從歷史航程中單撈出史航,是讓人高興的。一個編劇像一個作家一樣,讓人記住,往往需要四件事情,名、利、作品完整度、社會影響力。社會影響力通過劇本,通過演戲,通過《奇葩說》,只要能得到傳播都有意義。

宋方金:有“網紅”這個詞以後,史航是最早的網紅,跟史航曾經並駕齊驅的鳳姐,當時第一名,史航在第十幾名。

鸚鵡史航:我發現身邊有芙蓉姐姐,很高興。但仔細一看其實是芙蓉姐夫。芙蓉姐姐在很高位置,我旁邊的叫芙蓉姐夫,另一邊是什麼國學辣妹。

宋方金:那麼多的網紅都消失了,但是史航留下來了。

鸚鵡史航:網紅是表像,骨子裡還是一個高級黑。

宋方金:網紅是黑,骨子裡想紅,而且史航老師特別有骨氣,第四季《奇葩說》不參加了,去參加了《吐槽大會》,吐槽唐國強老師。唐國強是第一代小鮮肉,那時候叫奶油小生,唐國強聽到後躲在被窩裡偷偷哭:為什麼觀眾覺得我是奶油小生啊?為了表現男子漢,唐老師在鏡頭前生吃一條蛇,一舉扭轉奶油小生的形象,不是替身吃的,吃的也不是替身。是他自己真吃。現在大家一聽小鮮肉就歡呼雀躍,真是悲哀。時代審美發生了變化。

李妙多:宋老師一直影視界在當“臥底”,史航老師在網紅界當“臥底”。史航老師,你在網紅界當“臥底”的時候有沒有傳達跟影視行業有關的資訊,像宋老師一樣時刻不忘吐槽影視?

鸚鵡史航:有人說,你現在在寫電影,不能罵電影。但我還是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這個電影我不喜歡,一般很少提前幾天罵,我不是說怕影響票房,如果誰都沒看過電影,只有我看過,我提前三天罵,你們死無對證,這是不公平的。可能電影很好,可能我看錯了,公平是大家都看了,形成爭論才有意義,沒有爭論,再偉大的思想都是專制。我做評論是想提醒好多人,你今年看四部電影的預算,在爛電影花掉五十塊錢,後邊有非常好的電影,你就不看了。你不僅浪費了五十塊錢,還錯過好電影,對電影院和電影產生厭惡,這個事情是我特別想阻止的。

有一次電影頻道找我去談一個電影,我談郭敬明《爵跡》。有一個環節是對導演本人說點什麼。我說,如果拍一個爛片,受眾只花兩個小時,你花很長時間,所以儘量珍惜時間,因為對每個人來說,你現在拍片的機會都是最後的一個機會。郭敬明聽了這個話還是挺感動的,眼睛濕了。郭敬明是有君子風度的。起碼讓人知道,這個人有他自己的追求,他也希望做得好一點。

影評人幹嘛用?有高級的影評人,寫很多論文,不同於一般影評人。一般的影評人就是小白鼠——藥劑給人注射時,先給小白鼠注射,看有沒有不良反應。我們看電影有時候真的遇到很爛的電影,我要提醒這些東西,當編劇和影評人都是一個事情的兩面,當你想作出有意思的事情,你希望沒有意思的事靠邊,別擋在中間的位置。

李妙多:宋老師書裡講的那麼多編劇的“悲慘”生活,不知道史航老師看了以後有沒有一樣的感觸?畢竟您是網紅界大咖。

鸚鵡史航:作為編劇有幾種“最慘”:不給錢是一種慘,不署名是一種慘,被告是一種慘,或者自己告告不贏都是一種慘。最基本慘是你寫的是這個樣子,結果被拍成那個樣子。《三國演義》是擁劉反曹的,但是變成擁曹反劉就是最大的遺憾。作為編劇看自己的作品拍出來,都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這是最大的悲劇。錢可以再掙,名可以到處更正,但是作品被人這麼拍,你卻不能自己花錢再拍,別人以為你就是這麼個水準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尷尬。

宋方金:可能在座有想當編劇的,全中國包括全世界的編劇,99.999%都有被害慘的經歷,只有一位編劇主要是害別人,就是史航老師。史航老師是拖稿界大拿,搞垮好幾個製片方。 我的情況是,我們在拍《美麗的契約》後,我和宋丹丹老師吵架。宋丹丹老師說,她拍戲和別人不一樣,從來不背詞,根據人物關係來演,其實我寫的劇本,她根本沒用。《美麗的契約》在2014年春節播放的,署名是我。但我一看渾身冒冷汗。太差了。

時隔三年之後,我和宋丹丹老師又站在同一個陣營:我罵小鮮肉那天,宋丹丹老師在“兩會”駐地也罵小鮮肉。所以我突然想起修改劇本這件事,有了新的感觸。2014年以前我們執著於該不該修改劇本,編劇和導演和演員產生矛盾,這還是一個創作環節之內的矛盾,這個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這個事容易解決。而現在影視界已經沒有人修改劇本了,因為他們沒時間,而且他們都是替身在演,他們都不看劇本,何談修改劇本?他們熱衷於修改自己的模樣。

李妙多:最近這麼多的摳像電視劇,依然有這麼多粉絲,這種情況你們覺得要怎樣做才能改變?你們覺得會改變嗎?

鸚鵡史航:這個話題,以前和臺灣音樂人黃舒駿聊過。在他們那個時代,唱片公司是單位,歌手是生產者,歌曲是作品。現在唱片公司是創作者,歌手是產品,歌曲是免費附贈品,整體貶值一檔。你可能覺得一個小鮮肉特別無聊,但是你會特別佩服他的精英團隊,非常可歌可泣,你覺得他的行銷總監,他的市場總監是一個很好的作者。以往人喜歡人,就是喜歡,比如喜歡山口百惠。現在的喜歡,骨子裡有一種鬥蛐蛐的味道,一種少奶奶捧戲子的味道,很多人捧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權力。

宋方金:他們叫粉絲經濟。粉絲經濟是世界上最可恥的一種經濟,而且這些粉絲是被一種類似於黑社會的勢力控制的。 他們每天在買各種熱搜,每天保持在前三名。有兩個小鮮肉現場拍戲,導演說把兩位演員請過來,這倆人一定不出來,誰先出來誰輸了。最後雙方助理說,某時某分某秒打開車門,一齊出來。

鸚鵡史航:小時候,我媽媽給我講一個故事:一個傻小孩打醬油,給人家五毛錢,拿碗打醬油,醬油倒滿還剩一點,怎麼辦?碗口還可以盛一點——於是他翻過碗把剩下的倒在碗口。他就端著這點回去了,還特高興。他媽說,怎麼五毛錢就這麼點醬油?他說這還有呢?說著把碗反過來,口朝上——連那點都撒掉。

我們現在不說小鮮肉老鮮肉,現在創作者由於著急、倉促、草率,覺得一切無所謂,他們可能最後不僅把一碗醬油倒掉(早就倒掉了),甚至連碗口醬油也倒掉,這是特別可憐的事情,這跟說地溝油產品一樣。我做油條不吃油條,吃你家包子;你做包子絕不吃包子,你吃我家油條。

以前古代有一個詞:易子而食。現在中國時代,從食品到創作,易糞而食,大家互相交換。這樣的狀態下,中間不可能出現糞以外的食品。我跟方金都喜歡蘭小龍。他說過一句話:做商業可以追求利益的擴大化,但不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擴大化什麼意思?賣酒兌點水。最大化呢?直接接水賣了。現在就到了影視追求最大化的時候,沒有賺你第二次錢的想法。任何一個城市最難吃的食品在哪兒?火車站。現在影視業所有人,都懷著恨不得今年拍完、明年移民的心態——誰也不會在自己的床邊拉屎,但隨時能離開就不一樣了。

像我們,作為編劇出來罵罵,人家說你不務正業,說你有種移民。人家說你為什麼不移民?我的回答是:為什麼把我喜歡的地方留給我討厭的傻B呢。我們說話和我們不走,道理在於我愛這片土地,我怕它完了。我們對影視業的感情在這兒,我們考進中戲不是沒地方去了才去中戲。我們應該經常自問:我們當初為什麼來了?中間誰讓我們很失望,寧可朝你吐口水也不生活在這個口水裡。

李妙多:看完宋方金老師的書,作為編劇覺得很絕望。比如,“年輕編劇一進去是個坑”這個事情,年輕編劇怎麼辦?要不要入這個坑?

宋方金:大編劇有大坑,小編劇有小坑,影視界整體是個坑。如果做編劇的話一定要小心,因為目前環境非常複雜。 能夠生產優秀作品整個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現在即便有好劇本,也拍不出一部好作品。以前只要寫出一部好劇本,拍成一部好作品的概率超過70%。現在我們寫出一部好劇本,拍出好作品的概率幾乎為零——如果找不到侯鴻亮這樣的製片人是拍不出來的。因為演員沒有時間,演員要參加綜藝。

陳道明老師與我合作過《手機》。陳道明老師一到現場,永遠不坐,永遠站著。拍《楚漢傳奇》的時候,在冬天,在外景地,他穿著單衣站著。拍《歸來》的時候,要呆在一個粉塵特別大的地方,他堅持一定在現場,最終讓他得了大葉性肺炎。

這個時代作為一名編劇很悲哀——你可以掙到錢,但是很難有作品留下來。現在中國的影視劇都是理財類產品。

鸚鵡史航:我去各種場合講座,很多青年編劇都會問我怎們投稿。我說,投稿沒人看。稿子即使投到影視公司信箱,負責這些信箱是我學生的學生,他們自己本子都還沒出呢。現在這個時代,你先得爭取生存權跟上崗權,然後才是對自我的完善權。

李妙多:最近電影《天才捕手》,沃爾夫紅了以後去找菲茨傑拉德,兩個人都是同一個編輯,沃爾夫有點嫉妒菲茨傑拉德,菲茨傑拉德對沃爾夫說,我年輕時想著如何流芳百世,現在想著如何寫出一個好句子。

鸚鵡史航:我去看了這個電影。今天早晨跟我合作的另外一個編劇是我同班同學,他發來他寫的戲,我覺得不錯,我還挺高興。對我來說,永遠不是署名問題——拿走一大半錢,把活扔給別人幹。我覺得不敲擊電腦不寫字,就不知道自己的快樂在哪兒。

到現在為止,別人問我,你從所有作家那裡得到最好的忠告是什麼?我記得最好的忠告來自海明威:一旦你知道怎麼往下寫,你今天工作可以結束,不寫,明天早上起來先寫想好的部分,再寫想著的部分,除非寫廣告文案。

你要只說掙錢,有很多事比編劇更合適。你可以搞電信詐騙,那也可以展示編劇才能,“活”也比較簡單,而且沒有人怪你拖稿,一套稿每天用能很多次。

宋方金:這個問題牽扯到作家和編劇不一樣。作家這麼想,肯定非常準確,而且非常牛B。作家是一個人工作,編劇是跟一群人工作,所有的編劇面對的除了錢、導演、演員之外,還是很多複雜因素。史航老師剛才說寫作快樂,但是,大家知道史航老師有一個外號是“拖拉機”,愛拖稿。因為他在寫作時要不斷修改。作家熬得起時間,編劇面臨項目的存活,所以比較難。

一條河裡只有一條魚死,是這條魚命不硬,體質不好;如果一條河流,所有魚或絕大部分魚死掉了,則說明這條河出了問題。現在解決問題必須解決這條河的根本治理問題,比如說,收視率造假、點擊率造假等。

中國有一部劇特別令人髮指,一天的網路播放量15億多。然而中國滿打滿算不到15億人口。所以我說,應該請中央各有關方面證實:如果播放量是真的,則中國至少有二十多億人,人口普查部門應該為此出來擔責,為什麼那麼多黑人沒有查出來?如果人口普查部門資料是真實的,意味著這部劇點擊率是假的——因為中國人口一共14億多一點,線民6億多,不到7億,其中這7億線民中有好幾億是我的農民朋友們。他們沒有播放條件,讓他們上網點擊網劇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們村的人都比較節約,節約流量,我們村肯定不會點的。除去幾億我的農民朋友們,剩下的也就三四億,最多四億能夠觀看的線民。這四億不吃不喝,點一天也點不了15億啊?況且接下來的劇加起來還有好幾億。

如今收視率造假,資料造假,買水軍等情況在影視行業盛行。 收視率如果被操控,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審美被操控了。常年看這種劇,觀眾審美被扭曲,而且尤其是中小學生,這是最可怕的。成年人看過很多韓劇、日劇、美劇,都有一定防護能力,但是孩子們沒有盾牌。

剛才史航老師說的審美天花板,他們沒見過高的,就會以低為高。如果世界上沒有羅大佑,沒有《童年》,沒有《戀曲1990》,大家就會覺得《兩隻蝴蝶》也很好。流行歌曲中可以有《兩隻蝴蝶》這樣的歌,但是必須也得有羅大佑、李宗盛、高曉松,必須是多樣化的文化生態,各個文化生態都有。現在我們是文藝法西斯局面,電視臺只買大IP,小鮮肉只接大IP,製作方只投大IP,如果不是大IP,你沒法進入到這個市場。

現在影視界開門三句話。經紀人問:是IP嗎?是。是大IP嗎?是。是真的大IP嗎?是。你這三句話談完,才能談錢。大IP本身是中性,並沒有原罪,但如果我們只是唯大IP化,非大IP不拍,這一定是我們國家的審美,我們國家的文化系統出現問題了,這也是我跟史航今天來的目的。包括我跟汪海林、餘飛經常出來說這個事情。汪海林說了一個詞:審美安全。這種情況下,必須著眼于長遠的立法層面來解決。只有河水環境好了,大魚能活,像史航老師;小魚也能活,像我這樣的小魚,不至於把我逼成臥底,一個行業把一個編劇逼成一個臥底,這是什麼行業啊?

{ 提問環節 }

提問:兩位老師好,我是一個學編劇的學生,昨天晚上溫習了宋方金老師臥底的文章。我室友說,我發現好的電影需要好一個劇本,好劇本對於好電影來說太重要了。我聽完這句話特別感慨。問題是現在掌握話語權的那些人,他們強行輸出的不是我們很認同的審美觀。像我們這樣的人,人微言輕,又沒有辦法,我們能怎麼樣?

宋方金:整體來說,肯定是人心向前,肯定會變好,但是這個變好取決於中央有關部門是不是要整治這個環境。這個行業是不可能自救的。我們出來發言就是行業自救。行業自救能起到一定作用,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如果咱們相關部門不出來整治這些亂象的話,行業本身沒有癒合能力,這個亂象會長期持續下去。

但也不必悲觀。有一句話特別好:你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你在哪兒,哪兒就是中國。我經常表揚韓寒和候鴻亮,他們兩個人至少改變了這個行業裡邊場工只能蹲著吃飯的規矩。影視劇組非常不堪的,包括吃飯,不可能坐著吃飯,而是隨便蹲著吃飯。是侯鴻亮和韓寒開始說,我們必須讓我們的演職人員有尊嚴的吃飯。在候鴻亮韓寒劇組裡有餐車,有椅子凳子。

韓寒劇組開了一個先例,沒有明星餐。現在劇組裡分幾種餐,明星餐、明星助理餐、主創餐、燈光餐、普通餐。劇組整個是一套封建體系。我一直強調,一個生產價值觀的行業,生產的過程必須本身充滿價值觀。韓寒和侯鴻亮開了好頭,至少以後的劇組,大家都能坐下吃飯,這就改變了一部分。

史航:我遠沒有方金那麼樂觀,我相信周作人的話:讀了書會發現,在中國所有的好事都沒有發生過,但都在書裡寫著;所有的壞事都不在書裡寫著,但都已經發生了,而且還會發生。這是我非常相信的一句話。這個話說的很好,但沒有什麼可鼓掌。對於什麼叫正能量,我朋友止庵說過一句話——覺得自己是正能量,覺得別人跟自己不一樣是負能量,這種人就叫負能量,包容別人就是唯一的正能量而已。

宋方金:行業很壞,不代表這個行業的工作者很壞,很多編劇導演演員還是非常優秀,非常認真,包括道具、美術、燈光。這個行業,裡邊的很多個體是有職業尊嚴的。

版權聲明: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這是為什麼呢?史航老師是編劇,卻變成了網紅,這又是為什麼呢?

鸚鵡史航:編劇出來罵人,好像有點偏離本行。其實一點不偏。我說一位古人的故事:諸葛亮受劉備托孤,中間遇到魏國大臣王朗,當場痛駡人家,把人家罵死了。我們小時候沒有鬼畜視頻的時候,看《三國演義》,書裡有四句詩,“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諸葛亮作為一軍統帥,罵王朗,是不是本質工作?是。不用打架,王朗死了,魏軍大敗,完成了本職工作。

編劇是幹嘛的?編劇是一個創作者,講故事的人。但是講故事的人有很多種方式,講一個世界上不存在的故事,或者把世界上存在的事故現場掛出來看,這也是他的本職工作。宋方金說我更早進入網紅界,沒錯。剛上網的時候,2000年,那時候在網上搜索“史航”兩個字,我搜到都是“歷史航程”,很少有人知道史航。不管怎樣,能從歷史航程中單撈出史航,是讓人高興的。一個編劇像一個作家一樣,讓人記住,往往需要四件事情,名、利、作品完整度、社會影響力。社會影響力通過劇本,通過演戲,通過《奇葩說》,只要能得到傳播都有意義。

宋方金:有“網紅”這個詞以後,史航是最早的網紅,跟史航曾經並駕齊驅的鳳姐,當時第一名,史航在第十幾名。

鸚鵡史航:我發現身邊有芙蓉姐姐,很高興。但仔細一看其實是芙蓉姐夫。芙蓉姐姐在很高位置,我旁邊的叫芙蓉姐夫,另一邊是什麼國學辣妹。

宋方金:那麼多的網紅都消失了,但是史航留下來了。

鸚鵡史航:網紅是表像,骨子裡還是一個高級黑。

宋方金:網紅是黑,骨子裡想紅,而且史航老師特別有骨氣,第四季《奇葩說》不參加了,去參加了《吐槽大會》,吐槽唐國強老師。唐國強是第一代小鮮肉,那時候叫奶油小生,唐國強聽到後躲在被窩裡偷偷哭:為什麼觀眾覺得我是奶油小生啊?為了表現男子漢,唐老師在鏡頭前生吃一條蛇,一舉扭轉奶油小生的形象,不是替身吃的,吃的也不是替身。是他自己真吃。現在大家一聽小鮮肉就歡呼雀躍,真是悲哀。時代審美發生了變化。

李妙多:宋老師一直影視界在當“臥底”,史航老師在網紅界當“臥底”。史航老師,你在網紅界當“臥底”的時候有沒有傳達跟影視行業有關的資訊,像宋老師一樣時刻不忘吐槽影視?

鸚鵡史航:有人說,你現在在寫電影,不能罵電影。但我還是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這個電影我不喜歡,一般很少提前幾天罵,我不是說怕影響票房,如果誰都沒看過電影,只有我看過,我提前三天罵,你們死無對證,這是不公平的。可能電影很好,可能我看錯了,公平是大家都看了,形成爭論才有意義,沒有爭論,再偉大的思想都是專制。我做評論是想提醒好多人,你今年看四部電影的預算,在爛電影花掉五十塊錢,後邊有非常好的電影,你就不看了。你不僅浪費了五十塊錢,還錯過好電影,對電影院和電影產生厭惡,這個事情是我特別想阻止的。

有一次電影頻道找我去談一個電影,我談郭敬明《爵跡》。有一個環節是對導演本人說點什麼。我說,如果拍一個爛片,受眾只花兩個小時,你花很長時間,所以儘量珍惜時間,因為對每個人來說,你現在拍片的機會都是最後的一個機會。郭敬明聽了這個話還是挺感動的,眼睛濕了。郭敬明是有君子風度的。起碼讓人知道,這個人有他自己的追求,他也希望做得好一點。

影評人幹嘛用?有高級的影評人,寫很多論文,不同於一般影評人。一般的影評人就是小白鼠——藥劑給人注射時,先給小白鼠注射,看有沒有不良反應。我們看電影有時候真的遇到很爛的電影,我要提醒這些東西,當編劇和影評人都是一個事情的兩面,當你想作出有意思的事情,你希望沒有意思的事靠邊,別擋在中間的位置。

李妙多:宋老師書裡講的那麼多編劇的“悲慘”生活,不知道史航老師看了以後有沒有一樣的感觸?畢竟您是網紅界大咖。

鸚鵡史航:作為編劇有幾種“最慘”:不給錢是一種慘,不署名是一種慘,被告是一種慘,或者自己告告不贏都是一種慘。最基本慘是你寫的是這個樣子,結果被拍成那個樣子。《三國演義》是擁劉反曹的,但是變成擁曹反劉就是最大的遺憾。作為編劇看自己的作品拍出來,都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這是最大的悲劇。錢可以再掙,名可以到處更正,但是作品被人這麼拍,你卻不能自己花錢再拍,別人以為你就是這麼個水準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尷尬。

宋方金:可能在座有想當編劇的,全中國包括全世界的編劇,99.999%都有被害慘的經歷,只有一位編劇主要是害別人,就是史航老師。史航老師是拖稿界大拿,搞垮好幾個製片方。 我的情況是,我們在拍《美麗的契約》後,我和宋丹丹老師吵架。宋丹丹老師說,她拍戲和別人不一樣,從來不背詞,根據人物關係來演,其實我寫的劇本,她根本沒用。《美麗的契約》在2014年春節播放的,署名是我。但我一看渾身冒冷汗。太差了。

時隔三年之後,我和宋丹丹老師又站在同一個陣營:我罵小鮮肉那天,宋丹丹老師在“兩會”駐地也罵小鮮肉。所以我突然想起修改劇本這件事,有了新的感觸。2014年以前我們執著於該不該修改劇本,編劇和導演和演員產生矛盾,這還是一個創作環節之內的矛盾,這個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這個事容易解決。而現在影視界已經沒有人修改劇本了,因為他們沒時間,而且他們都是替身在演,他們都不看劇本,何談修改劇本?他們熱衷於修改自己的模樣。

李妙多:最近這麼多的摳像電視劇,依然有這麼多粉絲,這種情況你們覺得要怎樣做才能改變?你們覺得會改變嗎?

鸚鵡史航:這個話題,以前和臺灣音樂人黃舒駿聊過。在他們那個時代,唱片公司是單位,歌手是生產者,歌曲是作品。現在唱片公司是創作者,歌手是產品,歌曲是免費附贈品,整體貶值一檔。你可能覺得一個小鮮肉特別無聊,但是你會特別佩服他的精英團隊,非常可歌可泣,你覺得他的行銷總監,他的市場總監是一個很好的作者。以往人喜歡人,就是喜歡,比如喜歡山口百惠。現在的喜歡,骨子裡有一種鬥蛐蛐的味道,一種少奶奶捧戲子的味道,很多人捧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權力。

宋方金:他們叫粉絲經濟。粉絲經濟是世界上最可恥的一種經濟,而且這些粉絲是被一種類似於黑社會的勢力控制的。 他們每天在買各種熱搜,每天保持在前三名。有兩個小鮮肉現場拍戲,導演說把兩位演員請過來,這倆人一定不出來,誰先出來誰輸了。最後雙方助理說,某時某分某秒打開車門,一齊出來。

鸚鵡史航:小時候,我媽媽給我講一個故事:一個傻小孩打醬油,給人家五毛錢,拿碗打醬油,醬油倒滿還剩一點,怎麼辦?碗口還可以盛一點——於是他翻過碗把剩下的倒在碗口。他就端著這點回去了,還特高興。他媽說,怎麼五毛錢就這麼點醬油?他說這還有呢?說著把碗反過來,口朝上——連那點都撒掉。

我們現在不說小鮮肉老鮮肉,現在創作者由於著急、倉促、草率,覺得一切無所謂,他們可能最後不僅把一碗醬油倒掉(早就倒掉了),甚至連碗口醬油也倒掉,這是特別可憐的事情,這跟說地溝油產品一樣。我做油條不吃油條,吃你家包子;你做包子絕不吃包子,你吃我家油條。

以前古代有一個詞:易子而食。現在中國時代,從食品到創作,易糞而食,大家互相交換。這樣的狀態下,中間不可能出現糞以外的食品。我跟方金都喜歡蘭小龍。他說過一句話:做商業可以追求利益的擴大化,但不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擴大化什麼意思?賣酒兌點水。最大化呢?直接接水賣了。現在就到了影視追求最大化的時候,沒有賺你第二次錢的想法。任何一個城市最難吃的食品在哪兒?火車站。現在影視業所有人,都懷著恨不得今年拍完、明年移民的心態——誰也不會在自己的床邊拉屎,但隨時能離開就不一樣了。

像我們,作為編劇出來罵罵,人家說你不務正業,說你有種移民。人家說你為什麼不移民?我的回答是:為什麼把我喜歡的地方留給我討厭的傻B呢。我們說話和我們不走,道理在於我愛這片土地,我怕它完了。我們對影視業的感情在這兒,我們考進中戲不是沒地方去了才去中戲。我們應該經常自問:我們當初為什麼來了?中間誰讓我們很失望,寧可朝你吐口水也不生活在這個口水裡。

李妙多:看完宋方金老師的書,作為編劇覺得很絕望。比如,“年輕編劇一進去是個坑”這個事情,年輕編劇怎麼辦?要不要入這個坑?

宋方金:大編劇有大坑,小編劇有小坑,影視界整體是個坑。如果做編劇的話一定要小心,因為目前環境非常複雜。 能夠生產優秀作品整個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現在即便有好劇本,也拍不出一部好作品。以前只要寫出一部好劇本,拍成一部好作品的概率超過70%。現在我們寫出一部好劇本,拍出好作品的概率幾乎為零——如果找不到侯鴻亮這樣的製片人是拍不出來的。因為演員沒有時間,演員要參加綜藝。

陳道明老師與我合作過《手機》。陳道明老師一到現場,永遠不坐,永遠站著。拍《楚漢傳奇》的時候,在冬天,在外景地,他穿著單衣站著。拍《歸來》的時候,要呆在一個粉塵特別大的地方,他堅持一定在現場,最終讓他得了大葉性肺炎。

這個時代作為一名編劇很悲哀——你可以掙到錢,但是很難有作品留下來。現在中國的影視劇都是理財類產品。

鸚鵡史航:我去各種場合講座,很多青年編劇都會問我怎們投稿。我說,投稿沒人看。稿子即使投到影視公司信箱,負責這些信箱是我學生的學生,他們自己本子都還沒出呢。現在這個時代,你先得爭取生存權跟上崗權,然後才是對自我的完善權。

李妙多:最近電影《天才捕手》,沃爾夫紅了以後去找菲茨傑拉德,兩個人都是同一個編輯,沃爾夫有點嫉妒菲茨傑拉德,菲茨傑拉德對沃爾夫說,我年輕時想著如何流芳百世,現在想著如何寫出一個好句子。

鸚鵡史航:我去看了這個電影。今天早晨跟我合作的另外一個編劇是我同班同學,他發來他寫的戲,我覺得不錯,我還挺高興。對我來說,永遠不是署名問題——拿走一大半錢,把活扔給別人幹。我覺得不敲擊電腦不寫字,就不知道自己的快樂在哪兒。

到現在為止,別人問我,你從所有作家那裡得到最好的忠告是什麼?我記得最好的忠告來自海明威:一旦你知道怎麼往下寫,你今天工作可以結束,不寫,明天早上起來先寫想好的部分,再寫想著的部分,除非寫廣告文案。

你要只說掙錢,有很多事比編劇更合適。你可以搞電信詐騙,那也可以展示編劇才能,“活”也比較簡單,而且沒有人怪你拖稿,一套稿每天用能很多次。

宋方金:這個問題牽扯到作家和編劇不一樣。作家這麼想,肯定非常準確,而且非常牛B。作家是一個人工作,編劇是跟一群人工作,所有的編劇面對的除了錢、導演、演員之外,還是很多複雜因素。史航老師剛才說寫作快樂,但是,大家知道史航老師有一個外號是“拖拉機”,愛拖稿。因為他在寫作時要不斷修改。作家熬得起時間,編劇面臨項目的存活,所以比較難。

一條河裡只有一條魚死,是這條魚命不硬,體質不好;如果一條河流,所有魚或絕大部分魚死掉了,則說明這條河出了問題。現在解決問題必須解決這條河的根本治理問題,比如說,收視率造假、點擊率造假等。

中國有一部劇特別令人髮指,一天的網路播放量15億多。然而中國滿打滿算不到15億人口。所以我說,應該請中央各有關方面證實:如果播放量是真的,則中國至少有二十多億人,人口普查部門應該為此出來擔責,為什麼那麼多黑人沒有查出來?如果人口普查部門資料是真實的,意味著這部劇點擊率是假的——因為中國人口一共14億多一點,線民6億多,不到7億,其中這7億線民中有好幾億是我的農民朋友們。他們沒有播放條件,讓他們上網點擊網劇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們村的人都比較節約,節約流量,我們村肯定不會點的。除去幾億我的農民朋友們,剩下的也就三四億,最多四億能夠觀看的線民。這四億不吃不喝,點一天也點不了15億啊?況且接下來的劇加起來還有好幾億。

如今收視率造假,資料造假,買水軍等情況在影視行業盛行。 收視率如果被操控,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審美被操控了。常年看這種劇,觀眾審美被扭曲,而且尤其是中小學生,這是最可怕的。成年人看過很多韓劇、日劇、美劇,都有一定防護能力,但是孩子們沒有盾牌。

剛才史航老師說的審美天花板,他們沒見過高的,就會以低為高。如果世界上沒有羅大佑,沒有《童年》,沒有《戀曲1990》,大家就會覺得《兩隻蝴蝶》也很好。流行歌曲中可以有《兩隻蝴蝶》這樣的歌,但是必須也得有羅大佑、李宗盛、高曉松,必須是多樣化的文化生態,各個文化生態都有。現在我們是文藝法西斯局面,電視臺只買大IP,小鮮肉只接大IP,製作方只投大IP,如果不是大IP,你沒法進入到這個市場。

現在影視界開門三句話。經紀人問:是IP嗎?是。是大IP嗎?是。是真的大IP嗎?是。你這三句話談完,才能談錢。大IP本身是中性,並沒有原罪,但如果我們只是唯大IP化,非大IP不拍,這一定是我們國家的審美,我們國家的文化系統出現問題了,這也是我跟史航今天來的目的。包括我跟汪海林、餘飛經常出來說這個事情。汪海林說了一個詞:審美安全。這種情況下,必須著眼于長遠的立法層面來解決。只有河水環境好了,大魚能活,像史航老師;小魚也能活,像我這樣的小魚,不至於把我逼成臥底,一個行業把一個編劇逼成一個臥底,這是什麼行業啊?

{ 提問環節 }

提問:兩位老師好,我是一個學編劇的學生,昨天晚上溫習了宋方金老師臥底的文章。我室友說,我發現好的電影需要好一個劇本,好劇本對於好電影來說太重要了。我聽完這句話特別感慨。問題是現在掌握話語權的那些人,他們強行輸出的不是我們很認同的審美觀。像我們這樣的人,人微言輕,又沒有辦法,我們能怎麼樣?

宋方金:整體來說,肯定是人心向前,肯定會變好,但是這個變好取決於中央有關部門是不是要整治這個環境。這個行業是不可能自救的。我們出來發言就是行業自救。行業自救能起到一定作用,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如果咱們相關部門不出來整治這些亂象的話,行業本身沒有癒合能力,這個亂象會長期持續下去。

但也不必悲觀。有一句話特別好:你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你在哪兒,哪兒就是中國。我經常表揚韓寒和候鴻亮,他們兩個人至少改變了這個行業裡邊場工只能蹲著吃飯的規矩。影視劇組非常不堪的,包括吃飯,不可能坐著吃飯,而是隨便蹲著吃飯。是侯鴻亮和韓寒開始說,我們必須讓我們的演職人員有尊嚴的吃飯。在候鴻亮韓寒劇組裡有餐車,有椅子凳子。

韓寒劇組開了一個先例,沒有明星餐。現在劇組裡分幾種餐,明星餐、明星助理餐、主創餐、燈光餐、普通餐。劇組整個是一套封建體系。我一直強調,一個生產價值觀的行業,生產的過程必須本身充滿價值觀。韓寒和侯鴻亮開了好頭,至少以後的劇組,大家都能坐下吃飯,這就改變了一部分。

史航:我遠沒有方金那麼樂觀,我相信周作人的話:讀了書會發現,在中國所有的好事都沒有發生過,但都在書裡寫著;所有的壞事都不在書裡寫著,但都已經發生了,而且還會發生。這是我非常相信的一句話。這個話說的很好,但沒有什麼可鼓掌。對於什麼叫正能量,我朋友止庵說過一句話——覺得自己是正能量,覺得別人跟自己不一樣是負能量,這種人就叫負能量,包容別人就是唯一的正能量而已。

宋方金:行業很壞,不代表這個行業的工作者很壞,很多編劇導演演員還是非常優秀,非常認真,包括道具、美術、燈光。這個行業,裡邊的很多個體是有職業尊嚴的。

版權聲明: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