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現實版的“人鬼情未了”——一起來海南過“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 在海南也被稱作“鬼節”或是“七月半”, 這個節日在海南人心中的地位, 僅次於春節和清明。 不僅僅是七月十五這一天, 從七月初一到十五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裡, 人們都會用燒紙錢、放天燈等各種方式祭奠祖上早去的先人, 佈施陰曹地府的孤魂野鬼, 通過種種隆重熱烈的祭拜方式, 表達對祖先的緬懷之情。

海南街頭焚香的老人

放天燈(孔明燈), 是海南人過鬼節一個特別的習俗, 特別是在文昌、萬甯、陵水等地, 村裡的年輕人都格外熱衷於此, 不過, 不同的地區, 對於天燈的講究又各不相同, 比如陵水人對升空後掉落的天燈十分畏懼, 認為是不祥的預兆。 天燈掉落在誰家房頂, 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燈”, 還要擺酒設宴, 款待親朋好友, 以“破財消災”。 而在萬寧等其他地方, 天燈徐徐升空後, 人們都期待天燈能降落自家房頂, 因為它代表著上天將賜來好運。

海南多地有放孔明燈的習俗

關於祭拜祖先, 到農曆七月初七以後, 各家都會開始準備香燭和紙錢。 自家的祭祖一般是初七、初十, 十五晚上則留給那些素不相識、沒有後代的死去的古人。

拜自已家的祖宗也被稱作“燒灰”, 如果家裡面供著神位的還要設供品,

一般是大塊五花肉、五碗米飯什麼的, 然後要燒些紙布匹、元寶、紙錢給自己的祖宗, 算是給祖宗們寄去明年的生活費用。

街頭焚香燒紙的海南人

根據傳說, 那些有家可歸的鬼從子孫後代那兒得到了吃的穿的用的, 而那些沒有後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只能在外面遊蕩,

於是他們就會做亂。 七月十五晚上十二點閻王爺就要準時關閉“鬼門關”, 有親人、有家可歸的鬼會帶著親人的囑託和禮物回到陰曹地府。 而那些無人問津、兩手空空的野鬼就會來到大街上“做亂”, 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撿或者搶。

於是, 海南人會在初七、初十祭拜完自己的祖先後, 到農曆的七月十五晚上八點鐘, 在自家的房前屋後插滿香燭, 焚燒紙錢、元寶, 布匹等, 買一些青果施捨那些在陽間沒有了親人的孤魂野鬼, 好讓那些孤魂野鬼也拎上陌生人送上的禮物, 心滿意足、高高興興地返回陰府, 他們自然就不會做惡了。 這就叫做“人鬼和諧”了吧。

街頭焚香燒紙的海南人

而在萬泉河沿岸, 每到中元節, 還有“送水燈”的習慣。 用彩色的宣紙做成的小船, 再插上點燃的蠟燭、香火, 讓小船晃晃悠悠、順水而漂, 據說是給落水鬼引路, 讓他們安然回家。

送水燈

送水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