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肺癌驗案九則艾儒棣、劉炳凡治驗,為癌症患者“過關斬將”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 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 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 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 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 死亡率占第二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 大量資料表明, 長期大量吸煙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煙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煙者的10~20倍, 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 患肺癌的幾率越高。 此外, 吸煙不僅直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 還對周圍人群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導致被動吸煙者肺癌患病率明顯增加。 城市居民肺癌的發病率比農村高, 這可能與城市大氣污染和煙塵中含有致癌物質有關。 因此應該提倡不吸煙, 並加強城市環境衛生工作。 下面一起來看看中醫對此癌症的治療案例:

肺癌驗案九則

案一(艾儒棣治驗)

夏某, 男, 50歲, 幹部。 1981年4月10日初診。

患者于1981年3月12日經X線檢查示:右肺上葉前段, 肺門上方有4.5cm×7cm腫瘤。 診斷:肺癌。 1981年6月27日經四川某醫院X線片報告:右肺上葉支氣管肺癌(中央型)。 晨痰找到癌細胞。

刻診:咳嗽、胸痛、低熱2個月餘, 伴痰中帶血。 患者2個月來持續低熱(37.3~38.4℃), 咳嗽夜重, 痰中帶血, 右胸疼痛且有壓迫感。 下午頭昏, 納呆食少, 口幹欲飲, 面色如常。 舌質紅, 苔薄, 脈弦細而數。 過去有陳舊性肺結核史20年餘。 證屬氣陰兩虛痰毒結塊。 立益氣養陰潤肺、解毒化痰散結之法。 生脈散合瓜蔞薤白散加消瘰丸加減。

處方:玄參、夏枯草、牡蠣各30克, 麥冬、白齊子、秦艽各15克, 五味子、知母、蓮白各12克, 瓜蔞皮18克, 郁金、穀芽、麥芽各20克, 杏仁、桔梗各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二診:服上方14劑後, 咳嗽胸痛減輕, 低熱漸退, 惟經常喉中有痰, 痰有膿腥味, 但痰中已無血絲。 舌尖紅, 舌苔薄黃, 脈弦。 藥中病機, 宜守法守方。 原方加冬瓜子、白花蛇舌草各30克, 繼服。

三診:服上方1個月餘, 右胸部壓迫感減輕, 低熱退盡, 咳嗽痰仍多,

余正常。 上方去秦, 加生黃芪24克, 再服。

四診:患者知其患肺癌, 精神不安, 經再三解釋, 囑其加強鍛煉, 精神樂觀, 增加營養, 配合中藥治療。 治法同上, 重整下方服之。

處方:生黃芪60克, 雞血藤、北沙參、仙鶴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30克, 麥冬、夏枯草、白芥子、淡海藻、淡昆布各15克, 知母12克, 瓜蔞皮18克, 郁金20克, 杏仁、桔梗各10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五診:服四診方加減3個月餘, 臨床症狀消失, 面色紅潤, 體重增加, 無任何不適。 1981年11月24日行X線胸部攝片示:右肺上葉前段之球形病灶現有縮小(約1cm2)。 患者高興異常, 繼服上方加減, 2日1劑。 至1982年下半年參加半日工作。

經治臨床症狀消失, 腫塊基本消散。 1983年4月26日行X線攝片示:右上肺近縱隔包塊影基本消失, 僅縱隔邊緣稍有突出, 周圍纖維化較厚, 肺尖區有陳舊結核, 雙肺紋影增多、粗糙, 胸上段脊柱彎曲, 心影正常。 結果:①右上肺包塊影基本消散, 僅留極小部分緊貼縱隔邊緣;②右上肺陳舊結核。 至1984年2月已存活2年10個月仍健在, 並恢復全日工作。

證治發微:咳嗽胸痛, 痰中帶血, 低熱不退,精神委靡,形體消瘦,面色如常或暗,頭昏食少,口幹欲飲,脈象弦細數或沉細數,舌質紅,苔薄白,或舌紅光剝。或見縱隔淋巴結轉移。證屬氣陰兩虛,熱毒痰瘀。治宜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化痰消瘀。本案用大劑生黃芪(60克)、北沙參、五味子、秦艽、知母益氣養陰、潤肺除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瓜蔞薤白散合消瘰丸(玄參、牡蠣、貝母)加夏枯草、白芥子、昆布、海藻、杏仁、桔梗、郁金清熱消痰、軟堅散結,雞血藤、仙鶴草補血行血、涼血止血。藥中病機,則熱退血止,痰消腫散而愈。

案二(劉炳凡治驗)

易某,女,55歲。1973年10月診治。

患者于1973年6月發現胸脹疼痛,經貴州某醫院X線檢查示:右肺門有腫塊如核桃大。經上海某醫院X線片診斷為肺癌,登記住院手術,患者不同意,於1973年10月來要求中藥治療。

刻診:胸悶氣急,胸骨柄後隱痛,咳嗽間見痰紅。面黃怠倦,神色沮喪,眠食俱差。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緩無力。證屬脾虛氣弱,肺失肅降。立健脾固本、清肺化痰之法。擬參苓白術散加減。

處方:北條參、冬瓜子各15克,淮山藥、薏苡仁、蛤殼粉各12克,茯苓、紫丹參、白及、土貝母各10克,炙甘草、冬蟲夏草各5克,白英30克,三七3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服藥29劑後,胸悶氣急減輕,痰紅未再出現,眠食轉佳。患者有了治癒的信心,堅持繼服原方20劑,呼吸已勻,胸骨隱痛已止。原方去白英、冬瓜子,加白術10克,雞內金3克,健脾助化。又服30劑,自覺症狀全部消失。

經治臨床症狀完全消失,至1983年12月存活10年仍健在。

醫家原按: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乃“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腫瘤的發病亦是如此。邪是致病因數,正是抗病能力,“扶正祛邪”“祛邪扶正”(邪去正自安),無非是要達到“保存自己”的目的。又從長期醫療實踐中體會到,“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均屬人體的生化之源。臨床上包括腫瘤在內許多疾病,雖然錯綜複雜,而治療時以保護脾胃健運為第一要務,故前人有“四時百病,胃氣為本”的說法,只有資助後天,才能達到培養先天的目的。這樣通過自然調節,使全身的陰陽達到相對平衡,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戰勝病邪,治癒疾病。本案即是以健脾固本為主,佐以清解毒邪而獲效的。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低熱不退,精神委靡,形體消瘦,面色如常或暗,頭昏食少,口幹欲飲,脈象弦細數或沉細數,舌質紅,苔薄白,或舌紅光剝。或見縱隔淋巴結轉移。證屬氣陰兩虛,熱毒痰瘀。治宜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化痰消瘀。本案用大劑生黃芪(60克)、北沙參、五味子、秦艽、知母益氣養陰、潤肺除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瓜蔞薤白散合消瘰丸(玄參、牡蠣、貝母)加夏枯草、白芥子、昆布、海藻、杏仁、桔梗、郁金清熱消痰、軟堅散結,雞血藤、仙鶴草補血行血、涼血止血。藥中病機,則熱退血止,痰消腫散而愈。

案二(劉炳凡治驗)

易某,女,55歲。1973年10月診治。

患者于1973年6月發現胸脹疼痛,經貴州某醫院X線檢查示:右肺門有腫塊如核桃大。經上海某醫院X線片診斷為肺癌,登記住院手術,患者不同意,於1973年10月來要求中藥治療。

刻診:胸悶氣急,胸骨柄後隱痛,咳嗽間見痰紅。面黃怠倦,神色沮喪,眠食俱差。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緩無力。證屬脾虛氣弱,肺失肅降。立健脾固本、清肺化痰之法。擬參苓白術散加減。

處方:北條參、冬瓜子各15克,淮山藥、薏苡仁、蛤殼粉各12克,茯苓、紫丹參、白及、土貝母各10克,炙甘草、冬蟲夏草各5克,白英30克,三七3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服藥29劑後,胸悶氣急減輕,痰紅未再出現,眠食轉佳。患者有了治癒的信心,堅持繼服原方20劑,呼吸已勻,胸骨隱痛已止。原方去白英、冬瓜子,加白術10克,雞內金3克,健脾助化。又服30劑,自覺症狀全部消失。

經治臨床症狀完全消失,至1983年12月存活10年仍健在。

醫家原按: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乃“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腫瘤的發病亦是如此。邪是致病因數,正是抗病能力,“扶正祛邪”“祛邪扶正”(邪去正自安),無非是要達到“保存自己”的目的。又從長期醫療實踐中體會到,“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均屬人體的生化之源。臨床上包括腫瘤在內許多疾病,雖然錯綜複雜,而治療時以保護脾胃健運為第一要務,故前人有“四時百病,胃氣為本”的說法,只有資助後天,才能達到培養先天的目的。這樣通過自然調節,使全身的陰陽達到相對平衡,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戰勝病邪,治癒疾病。本案即是以健脾固本為主,佐以清解毒邪而獲效的。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