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物|杭西神墩遺址的故事

大約在2010年前後, 無為縣十裡墩鎮杭西神墩遺址上, 村民們建房打基礎時, 陸續採集到一些石器和玉器, 文物保護意識較強的村民, 遂將自己的發現上報。 縣文物管理部門在得到消息後, 第一時間前往勘探、考察。 文物考察組不辭辛苦, 多次前往杭西神墩遺址踏勘、取樣、比對, 多次召開專門會議, 對相關文物進行研究、探討, 很快形成了文物考察報告, 斷定這是一處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古遺址。

該遺址位於無為縣十裡墩鎮虹橋社區杭西自然村, 地處北緯31°12'33.7"和東經117°52'59.8"交匯點, 南面400米為方家村, 西面600米為趙家山,

東臨西河約200米, 現存遺址由位於西部的1號墩和東部由南向北排列的2、3號墩以及環繞遺址的低田、沖地、溝渠共同構成。 其中一號墩高出周圍地面約10-12米, 2、3號墩高出周圍地面10米左右, 南北長約800米, 東西寬約500米, 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

杭西神墩遺址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8-2012年)期間新發現的一處古遺址。 1號墩由於農田改造取土, 遭到一些破壞, 但總體保存狀況良好;2、3號墩當地村民建房取土, 遭到嚴重破壞。 2號墩1-2米深處發現一批新石器時代遺物, 主要是石器和玉器。 據建房村民們的介紹, 近年來多次挖出的文物還有少部分的銅器等。 縣文物管理部門根據實物考證, 從專業的角度對石斧、石鉞、玉玦、玉璜等進行研究, 斷定它們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物,

距今大約有4000年之久。

根據科學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由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考古學會共同編定的《文物研究》第18輯“關於杭西神墩考古調查報告”記載, 石器中有石鉞 3件, 石斧2件, 石錛11件, 玉器中有玉璜2件, 玉玦1件。

人類遠古時代主要的生活活動是採集和狩獵, 因此在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裡, 往往伴有許多動物骨骼化石遺存, 成為尋找古人類活動的重要線索, 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 考古學界將使用石器的年代稱為石器時代。 經過漫長的演變, 人類漸漸使用磨制石器, 成為相對於舊石器時代的新石器時代。 杭西神墩遺址所發現的石斧, 是用砂質岩磨制而成的, 石錛是用礫石磨制而成的,

均屬於小型的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

對杭西神墩這樣的先秦遺址的調查, 以及對相關文物的考察論證, 證明了早在新石器時代, 長江之濱的無為地區, 就已經有了人類聚落文明的存在。 根據《左傳》和《無為州志》等史志的記載, 駕、 二邑地處古居巢湖的濱江地區,

其中駕邑是西元前574年吳楚之戰的發生地。 由於無為地區地處濱江地帶, 在沒有無為大堤擋水的歷史早期, 豐水期大片土地沉沒, 因一片汪洋而為“太湖”。 人類要想在無為江濱長期、穩定地居住, 需要居住在一個地勢很高的臺地之上。 杭西神墩遺址高於周圍10米以上, 總面積4萬平方米左右, 滿足了駕邑所在的三個條件:1、地處濱江地區;2、地處很高的臺地;3、臺地面積較大, 能夠容納較多人口的居住, 從而形成古人類城邑聚落。 因此, 有理由推測, 杭西神墩遺址是駕邑可能的所在地之一。

“關於杭西神墩考古調查報告”中指出:對該遺址的調查, 不僅為研究無為乃至長江中下游的早期文化面貌補充了新的考古資料,

拓展了對沿江史前文化的認識視野, 同時對探索該地區地理環境的變遷及人地關係, 也提供了重要資訊。 這樣的見解十分精到。 移用一位作家的一段話, 來作為本文的收尾:“用腳丈量, 杭西神墩縱橫不過幾百米;但是以心丈量呢?那沉睡的時光, 歷史的落葉, 文化的生命, 又怎能夠一下子探究窮盡?”(耿松林)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