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青春年華美好記憶,南棉廠職工文藝宣傳隊再相聚

1966年5月, 依山傍水, 風景宜人的千年古鎮龍門, 原四川省南充地區棉紡織廠破土動工。 1971年7月1日建成投產。 同年, 為宣傳京劇樣板戲, 原南充地區棉紡織廠組建了一支職工文藝宣傳隊。 從此, 一代又一代的職工文藝宣傳隊員們, 活躍在工廠內外, 他們自編自演的的歌舞、樣板戲、小品等文藝節目在劇場舞臺上演出過, 也在車間籃球場演出過, 為當時貧乏的文化生活帶來了活力, 增加了色彩, 為幹部職工和龍門鎮的父老鄉親帶去了歡樂, 在那個特定的年代裡, 在原南充地區各縣市都小有名氣。

南棉宣傳隊歷經了30年到2001年結束。 這期間吸引了一批一又一批的工廠文藝骨幹和文藝積極分子加入到隊伍中來, 在器樂、歌舞、戲曲表演方面人才濟濟。 宣傳隊發現和培養了大批日後走入各專業團體和至今都活躍在業餘文藝舞臺的文藝骨幹。 從慶祝國慶文藝演出,

到參加省、地區、市、縣職工文藝匯演, 他們的節目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許, 這是職工文藝宣傳隊值得驕傲和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南充棉紡織廠爭得了榮譽。

彈指一揮間, 幾十年過去了, 當年風華正茂的小夥子和姑娘們有的已兩鬢染霜, 容顏蒼老。

年齡最大的有70多歲的, 年齡最小的也有近40歲了, 歲月大浪淘沙, 生活道路各不相同, 由於種種原因各奔東西的他們, 再次相聚又將是怎樣一番場景?

9月3日的南充, 秋風送爽。 原南充棉紡織廠文藝宣傳隊八、九十年代的10多位隊員在銀河九天歌城激情聚會,

部分隊員是闊別多年後再度相逢, 老友相見分外親熱, 那能不激動, 歡聲笑語中, 大家暢所欲言, 促膝長談, 共同緬懷那段鐫刻在腦海中久久無法忘懷的青春記憶。

“那時候外出演出雖然辛苦, 但大家都是很高興的。 ”畢業於四川省川劇學校的杜廷春是正規戲曲科班畢業,

也是當年宣傳隊的臺柱子。 據他回憶, 外出演出都是沒有報酬的, 最多回來報點差旅費了事。 在一旁的徐江是宣傳隊員中記憶力最好的, 他接過話茬說:“寒冬臘月裡, 大家光膀子穿個背心, 在南部縣跳《豐收的鑼鼓》, 事後, 好多隊員都感冒了。 ”儘管如此, 大家還是樂此不疲, 那時候的人, 心很單純, 覺得能為廠裡的棉花收購做出貢獻是非常光榮的事。

“再艱苦再困難的日子都過去了,用心體會才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今年67歲的袁斌是宣傳隊公認的長青樹,也是南棉宣傳隊從組建到解散唯一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的一番話引起全場隊員們的共鳴。

“來吧,一起唱起來,跳起來,讓我們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聚會的發起者譙娟提出倡議。大家踴躍輪番上場,仿佛回到那個火紅青春的舞臺上。儘管身材走樣,風華不再,但當年的靚女俊男文藝范兒依舊,在音樂的伴奏下,譙娟領舞,演繹了一曲又一曲優美歌舞,蔣華成的歌聲盪氣迴腸,李芸的蒙古舞歡快明朗,徐江的民族舞熱情豪邁,贏得大家陣陣掌聲。

下午5點,持續了6個小時的聚會終於要結束了,但大家心中的“南棉情”更濃了,依依不捨的道別是為了來日的相見。告別前大家約定:金秋十月,再聚龍門,再敘那份青春歲月同台共舞的友情。(向東)

“再艱苦再困難的日子都過去了,用心體會才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今年67歲的袁斌是宣傳隊公認的長青樹,也是南棉宣傳隊從組建到解散唯一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的一番話引起全場隊員們的共鳴。

“來吧,一起唱起來,跳起來,讓我們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聚會的發起者譙娟提出倡議。大家踴躍輪番上場,仿佛回到那個火紅青春的舞臺上。儘管身材走樣,風華不再,但當年的靚女俊男文藝范兒依舊,在音樂的伴奏下,譙娟領舞,演繹了一曲又一曲優美歌舞,蔣華成的歌聲盪氣迴腸,李芸的蒙古舞歡快明朗,徐江的民族舞熱情豪邁,贏得大家陣陣掌聲。

下午5點,持續了6個小時的聚會終於要結束了,但大家心中的“南棉情”更濃了,依依不捨的道別是為了來日的相見。告別前大家約定:金秋十月,再聚龍門,再敘那份青春歲月同台共舞的友情。(向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