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老洛克菲勒還沒有王健林和特朗普有錢

[摘要]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財富的8倍;1984年出生的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克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的5倍。

時代週報特約記者 尹喬

在紐約, 每個貪戀曼哈頓迷人夜景的人, 都要登上一座高樓鳥瞰全市。

看過《西雅圖夜未眠》, 也看過《金剛》, 帝國大廈是理所當然“登高望遠”的首選。 曼哈頓的風景固然美好, 然而帝國大廈頂樓密集粗壯的鐵欄杆讓所有的留影都充滿了遺憾。 於是, 登“巨石之巔”(Top of The Rock)也常常被提到遊客的日程之中。

“巨石之巔”是洛克菲勒中心GE大樓頂層觀景台的名字, 跟帝國大廈觀景台不同的是,

“巨石之巔”用玻璃幕牆作為屏障, 不但可以鳥瞰曼哈頓全景, 拍照留念也不用擔心鐵柵欄破壞美感。

3月20日, 這座巨石的主人、101歲的洛克菲勒家族族長大衛·洛克菲勒去世。 他是傳奇的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最後一名成員, 是家族第一名活過百歲的成員, 在長達一個世紀的人生中, 他不愛石油愛金融, 還曾與周恩來、江澤民等中國領導人談笑風生。 當然, 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則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最著名的事業。

從石油業到金融業, 傳奇家族用石油金融成功延續六代的家族財富, 被稱為“邪惡的資本家”。 而到了後來, 即便是普通人, 也開始紀念起“邪惡的資本家”來了。

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國歷史上最浩大的都市計畫之一,

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資建造, 由19棟建築組成, 它是紐約最中心位置的城中城, 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建築群。 洛克菲勒中心建造於美國大蕭條時代, 它為當時的美國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並重振美國人民戰勝危機的信心。 上世紀30年代, 知名的照片“摩天大樓上的午餐”就是在GE大樓建造時拍下的。

提到洛克菲勒家族, 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們跟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是世界巨富, 他們的家族史是整部歐洲和美國現代史。 他們的家族興盛推動了歐洲和美國的經濟發展, 甚至改變了世界秩序。 除此之外, 慈善事業也是這些財閥巨富家族們的標籤。

社科院美國所前所長資中筠還曾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中國》一文中指出,

中國各地有十來家大學都得到過其資助, 其中最大的資助是在1929年一次性撥款25萬美元給燕京大學, 此外還曾幫助清華大學成立生物系, 資助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考古工作。

約翰·洛克菲勒堅信人生的目的是“盡力賺錢, 盡力存錢和盡力捐錢”。 他開美國富豪行善之先河, 給今天如比爾·蓋茨與沃倫·巴菲特等富豪寫下了先例。

舊秩序世界的財閥

跟如今的好名聲相對應的是, 在美國, 曾有很多人稱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機構為“強盜貴族的旗艦店”(robber baron ' s philanthropic flagship)。 即使是現在, 對財閥們的慈善並不買帳的也大有人在, 隨便流覽一下Facebook和Twitter上關於大衛·洛克菲勒訃告的評論, 嘲諷戲謔之人不占少數。

這些大家族是好萊塢電影中邪惡財閥家族的原型, 發起了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 宣導少數菁英統治世界。 在18-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 他們是漫畫家筆下眼裡只有金錢的邪惡資本家, 剝削、榨取工人們最後的剩餘價值, 曾是20世紀初共產主義革命先驅鬥爭的物件。

有人說, 洛克菲勒家族對慈善事業的投入是維護美國幾乎固化的社會階級結構。 美國當今的社會階級主要分為六層:上流階級(upper class)、新富(new money)、中產階級(middle class)、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下等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 poor)、底層階級(lower class)。 洛克菲勒家族等巨富財閥們代表的上流階層是一種舊的世界秩序, 然而,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 人們改變了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大家族們對社會秩序的壟斷管理也因此被打破。

那麼洛克菲勒家族到底多有錢?根據福布斯2017年的財富榜單,

洛克菲勒的家族財富為110億美元左右, 剛剛去世的大衛·洛克菲勒個人財富為33億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財富的8倍(860億美元);1984年出生的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克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的5倍(560億美元);中國首富、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的3倍(313億美元);就連名字總是出現在娛樂版頭條的香港富豪劉鑾雄, 其個人財富(153億美元)也比洛克菲勒整個家族多。 而一直被美國媒體狂懟“其實沒那麼有錢”的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也以35億美元的個人身家位於大衛·洛克菲勒前面。

話語權、美譽度遠勝財富

作為聲名遠揚的財閥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擁有著與名氣不相匹配的財富。如此說來,到底是什麼讓“已經不那麼有錢的”洛克菲勒家族和大衛·洛克菲勒本人受到如此高的社會關注呢?

答案是,作為初代美國財閥,洛克菲勒家族經過200多年,超過6代人的持續經營,把自己的勢力不斷地在工業界、政治界和金融界滲透,他們擁有了話語權,而在慈善事業上幾乎不計成本的投入也為家族迎來了美譽度。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的江湖地位有點像霍英東家族在香港。根據淨資產,霍家無論是個人還是家族已在香港富豪榜單上榜上無名,但霍家的後代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與社會名流結合,積極維護家族的美譽度,以此獲得在社會上的巨大話語權。相比之下,2016年香港排名第45名的女富豪崔麗傑,卻因其子紀曉波跟諸多女明星的緋聞而出名。

當然,福布斯的統計未必完全準確。看多了《貨幣戰爭》和知乎的人甚至會說:“像是洛克菲勒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這種‘地主老財’,都是通過對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控制來操控全球政治經濟達到營利目的的,洛克菲勒家族的總資產應該是100萬億美元。”

財富是積累,是機遇,是傳承,也是經營。作為工業革命後成長起來的初代資本家,洛克菲勒家族對此很清楚。在傳承上,他們的家族內部早期經常是近親結婚,就是為了保證財產不被外人分走。在經營上,他們除了投資家族後代的教育以期培養出優秀的管理者,也不吝聘請職業經理人打理家族生意。其中,老布希總統的爺爺就曾任職於洛克菲勒家族的鋼鐵企業總經理,後來繼任為該企業總裁。第一代布希成為了當時美國製造業第一流的管理人才,也為其家族後來踏入政界埋下伏筆。然而,作為標準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與布希家族還有後來中東地區的幾場戰爭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也被世人詬病。

不過,到了今天,洛克菲勒家族的族長大衛·洛克菲勒去世了,人們還是紛紛紀念他。紀念的是洛克菲勒家族為世界慈善、為全球化以及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

100多年前,大衛·洛克菲勒平靜地降臨到紐約這個大富之家,彼時大西洋的另一邊還處在“一戰”的炮火中。100多年後,大衛·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走了,帶著一個多世紀的榮光與迷思,然而炮火並沒有平息,那場因為石油和利益發動的戰爭,至今還在影響著這個世界。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作為聲名遠揚的財閥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擁有著與名氣不相匹配的財富。如此說來,到底是什麼讓“已經不那麼有錢的”洛克菲勒家族和大衛·洛克菲勒本人受到如此高的社會關注呢?

答案是,作為初代美國財閥,洛克菲勒家族經過200多年,超過6代人的持續經營,把自己的勢力不斷地在工業界、政治界和金融界滲透,他們擁有了話語權,而在慈善事業上幾乎不計成本的投入也為家族迎來了美譽度。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的江湖地位有點像霍英東家族在香港。根據淨資產,霍家無論是個人還是家族已在香港富豪榜單上榜上無名,但霍家的後代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與社會名流結合,積極維護家族的美譽度,以此獲得在社會上的巨大話語權。相比之下,2016年香港排名第45名的女富豪崔麗傑,卻因其子紀曉波跟諸多女明星的緋聞而出名。

當然,福布斯的統計未必完全準確。看多了《貨幣戰爭》和知乎的人甚至會說:“像是洛克菲勒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這種‘地主老財’,都是通過對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控制來操控全球政治經濟達到營利目的的,洛克菲勒家族的總資產應該是100萬億美元。”

財富是積累,是機遇,是傳承,也是經營。作為工業革命後成長起來的初代資本家,洛克菲勒家族對此很清楚。在傳承上,他們的家族內部早期經常是近親結婚,就是為了保證財產不被外人分走。在經營上,他們除了投資家族後代的教育以期培養出優秀的管理者,也不吝聘請職業經理人打理家族生意。其中,老布希總統的爺爺就曾任職於洛克菲勒家族的鋼鐵企業總經理,後來繼任為該企業總裁。第一代布希成為了當時美國製造業第一流的管理人才,也為其家族後來踏入政界埋下伏筆。然而,作為標準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與布希家族還有後來中東地區的幾場戰爭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也被世人詬病。

不過,到了今天,洛克菲勒家族的族長大衛·洛克菲勒去世了,人們還是紛紛紀念他。紀念的是洛克菲勒家族為世界慈善、為全球化以及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

100多年前,大衛·洛克菲勒平靜地降臨到紐約這個大富之家,彼時大西洋的另一邊還處在“一戰”的炮火中。100多年後,大衛·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走了,帶著一個多世紀的榮光與迷思,然而炮火並沒有平息,那場因為石油和利益發動的戰爭,至今還在影響著這個世界。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