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前領事:廈門金磚峰會怎麼為全球治理提供“金磚方案”

開拓南南合作新平臺, 已成現實之需。

文/劉友法

9月3日至5日,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在廈門舉行。 在金磚國家邁向第二個10年之際,

廈門金磚峰會將怎樣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金磚國家智慧, 也備受關注。

當前, 國際金融危機漸去, 但引發危機的全球經濟失衡問題依舊存在, 如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嚴重錯位問題仍在;有些國家用“量化寬鬆政策”搞刺激, 導致全球範圍流動性繼續膨脹。

鑒於此, 金磚成員需要加緊研討建立國際金融風險的防範機制, 交流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經驗;以新發展銀行為載體推進金磚國家金融合作, 積累參與國際金融合作的經驗;以G20為載體, 攜手推進佈雷頓森林體系革新, 提出新的治理主張, 增強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以往幾屆金磚峰會。 圖源:新華國際。

揆諸現實, 金磚國家經濟合作最大的障礙是政治互信赤字, 最大的“短板”是決策執行機制“軟約束”。 而此次廈門金磚峰會, 也是消除障礙的良機:各成員國若能借此擺脫“臨時性政治俱樂部”狀態, 穩步推進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關係, 善莫大焉。

這類經濟合作, 可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強化產業合作, 制定和實施協商一致的產業合作規制,

相互消除市場進入壁壘, 著力推進貿易與投資便利化。 如協調產業政策, 充分發揮高層政治決策作用, 以相互投資為龍頭, 以大項目合作為動力, 以產業合作為框架, 建立與完善經貿合作機制, 形成相互牽引的發展機制。 如加強發展觀和治理觀領域對話與合作, 攜手培植相向而行的發展觀。

還有推進經濟合作體制創新, 有效參與並組織區域產業分工合作, 相互借鑒城市化經驗,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謀求經濟後發優勢。

後金融危機時期, 金磚國家也需與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對跨國公司生產經營的監管。 有評論說得好, 現行經濟全球化仍是一個沒有具體交通法規的“交通體系”。 中國與夥伴國家也不妨通過“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倡議等經濟緊密合作機制, 實踐對跨國公司的監管。

在互聯網時代, 經濟合作還得跟科技合作“共振”。 要解決合作生產資源“錯配”, 提升產業合作發展的技術含量, 金磚國家需要加快商建產業技術合作機制,

鼓勵和支持成員國科研院所合作攻關;積極推動成熟產業技術在成員國和發展中國家推廣活動, 協作打破發達國家在科技領域的壟斷局面;合作培養資訊和網路技術人員, 定期組織金磚國家工業技術和商品展覽會等。

而這些, 也需要落腳於南南合作新平臺的開拓。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一度生機蓬勃,但如今普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

此次峰會需要探索新合作發展模式:以人文合作為拿手,以各自優勢產業為基礎,以生產要素對接為平臺,以經濟緊密合作為核心,以產業合作和專案合作為載體,把金磚合作打造成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南南合作平臺,為南南乃至南北合作提供“金磚方案”。

□劉友法(中國駐印度孟買前總領事,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編輯:仲鳴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一度生機蓬勃,但如今普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

此次峰會需要探索新合作發展模式:以人文合作為拿手,以各自優勢產業為基礎,以生產要素對接為平臺,以經濟緊密合作為核心,以產業合作和專案合作為載體,把金磚合作打造成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南南合作平臺,為南南乃至南北合作提供“金磚方案”。

□劉友法(中國駐印度孟買前總領事,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編輯:仲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