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式”出海 下半場是自主創牌

這兩年, 中國製造經歷了一次集體品牌煥新。 從“中國品牌日”的建立, 到一帶一路國際戰略的深入, 無不展現出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的迫切轉型訴求。 進軍海外市場成為很多中國製造企業的戰略焦點, 目前已經有不少的國內巨頭贏得了亮眼的海外市場份額, 搶佔市場先機。

青島海爾8月27日披露2017年半年報, 海爾海外業務實現收入350.83億元, 同比增長150.4%, 海外收入占比達到45%。 原有海外業務(不含GEA)125.8億元, 增長高達19.7%。 而作為旗下品牌, GEA半年實現收入225億元, 淨利潤11.6億元, 第一階段整合運營目標大大超出預期。 更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

海爾海外業務近100%全部來自於自有品牌,這意味著海爾在海外銷售的產品全部都是自有品牌, 而非貼牌。

和單純的線上服務相比, 製造企業出海是一個更加寬泛的命題, 它包含了無數個維度, 無數條產品線、銷售線、研發線, 考驗的是企業綜合佈局、綜合推進的大局觀和無短板能力。

今天我們就從這些“教科書級”的出海企業為案例, 談談中國企業如何走穩全球化遠征之路。

(IFA:海爾展示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陣容)

【出海要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品牌”】

中國品牌出海的不少, 但多數是出口型。 通過以往幾十年的教訓, 做製造做二三線, 最終只能是把made in china變成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只有真正融入一線, 與國外市場共融共生, 建立起強有力的市場號召力, 才能造出真正的中國品牌。

從華為、大疆、海爾等動作中我們能看到, 如果希望成為全球性的品牌, 就應該首先用全球化的品牌觀念來看待品牌與產品的建設工作。

以華為為例, 華為是中國大陸首個登陸Interbrand“最佳全球品牌”榜單的品牌。

其全球化品牌形象, 一方面源自於自身在技術、產品領域與互聯網時代同步發生的創新力;另一方面源自對本地消費者的精准挖掘。 華為結合自身產品對本地消費者樣品進行大資料採擷, 找到其關注度最高的訴求點和行為路徑, 以此升級產品賣點和行銷策略。 華為手機無論是主打高端精品的MATEP7, 亦或是高性價比的普通機型, 不斷通過多產品矩陣進行細分市場覆蓋。

相比之下, 海爾的全球化品牌戰略更是中國經濟崛起的明證。 除了“海爾”母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售網路、產業鏈搭建之外, 海爾通過差異化的國際品牌並購, 形成了巨大的全球家電品牌集群。 北美第一廚房家電品牌GE Appliances、紐西蘭頂級家電品牌Fisher & Paykel、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輕時尚家電開創者品牌統帥,

日本最受歡迎高端品牌之一AQUA都被海爾收入囊中。 通過海外並購, 海爾卡位了世界家電高端品牌的超級入口, 深入全球市場中複雜多元的用戶需求, 將海外的市場、技術、產業鏈等資源迅速整合為己用, 大大提升品牌的當地語系化速度和競爭力。 在歐洲, 用戶只要一想到多門冰箱, 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海爾。

(外商在斐雪派克產品前體驗)

品牌價值能夠直接影響全球消費趨勢, 華為、海爾等在垂直市場已經建立起了絕對的品牌影響力, 擁有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正面交鋒的實力。

這個時代是中國在全球崛起的時代, 中國品牌應該成為引領中國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言不虛。

【打開全球市場的兩大法寶, 全球產業鏈+自主創新】

品牌戰能夠樹立起企業出海之路的核心要素, 但對於中國製造企業而言, 開拓海外市場還需要容納更為宏大的產業鏈條。

中國製造的全球化進展, 很大程度上受困於研發和供應鏈體系的無法跟進。 一方面,國內的研發、製造優勢很難移植到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不同區域的市場線索很難及時有效地回饋。

近幾年出海的企業很多,手機有華為、小米、OV等,家電業美的、格力也有不少動作。一個共性就是普遍採取貼牌模式,拉低了整個品牌的消費者印象。儘管當地語系化行銷可圈可點,但全球性研發始終跟不上。出海不是賣多少產品到國外、在海外建幾座工廠那麼簡單。全球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系統競爭力支撐。

要打開全球市場,必須所有埠都強大起來。觀察一下,在全球化上有建樹的中國品牌,無不在全球研發、服務、製造等全產業鏈條上都有深度佈局。

無論是華為、海爾,還是大疆,都在世界範圍內建設了研發體系,吸收各地的優勢技術和產品製造實力為自己所用。

華為在全球設立16個研發中心,31個聯合創新中心,加入170多個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大疆除了中國深圳總部之外,還設立了矽谷研發中心,引入大批國際頂級技術人才;海爾更是在全球建立了10大研發基地、24個工業園、108個製造中心,從單向“技術引進”升級為“技術輸出”,成為海外發明專利最多的中國家電企業。此外,海爾還有近180名專家活躍在國際及區域標準組織中,是家用電器技術標準創新的絕對引領者。

(全球首台細胞級養鮮冰箱:卡薩帝F+自由嵌入式冰箱)

這樣強大高效的全球研發體系,主要源自於以海爾為代表的新中國品牌對全球化的理解。當你把一個事情當做品牌來做的時候,你想的肯定不是快速套現而是佈局長遠。

投入、研發、生產、銷售、回執資本、再次投入,是科技創新型中國製造企業堅守在產業主航道上不懈努力的一種路徑。

自主創新固然艱難,但相比於飲鴆止渴、質低價廉的出口型全球化,這才是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的核心。海爾們將打造更大的價值鏈,這才是全球化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生態共生才能建立中國品牌的競爭厚度】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化和地緣政治衝突影響,全球化開始出現了新的趨勢,川普政府的美國復蘇就有“逆全球化”的傾向。

華為就在美國市場受到阻礙,多次試圖收購美國技術公司都遭官方反對。儘管產品確實優秀,但中國企業在品牌和技術上的雙重優勢足以讓西方國家“又愛又恨”了。

在我看來,解決方案就是,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從而建立全球經濟縱深範圍內的競爭厚度,同時降低出海風險和潛在障礙。

終極生態是一個“生態鏈+生態圈”的複雜系統,其中包括了本土化融合輸出、多品牌合縱連橫、基礎規則構建。以全球化第一品牌海爾為例,就不是與海外市場爭利、顛覆已有產業、“強龍壓死地頭蛇”,而是在海外尋找夥伴,建立長久的共生關係。

海爾的三位一體戰略和六大品牌的佈局,就在市場戰略上形成了可持續、可連接的後力。“一帶一路”機遇面前,海爾不做之前單純的貿易模式,而是通過建立與用戶資源零距離的並聯交互平臺,加強與南亞、中亞的經濟合作,產品研發企劃、製造生產、銷售行銷等全部實現當地化運作,打造當地市場發展生態圈。

當地語系化產業鏈系統合作與行銷創新為海爾提升增長勢能,以繁榮共生為宗旨的生態圈建設也顯然更易受當地市場的接納。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管道商、銷售終端、媒體關係、其他競品品牌等,都會主動將海爾納入生態共生關係中,從而幫助海爾建立自己的長效全球化生態矩陣。

自主創新為基礎、品牌引領為突破、和諧共生為綱領。總而言之,通過本地生態系統建設,融入而非競爭,才能講述更具生命力的中國故事。

一方面,國內的研發、製造優勢很難移植到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不同區域的市場線索很難及時有效地回饋。

近幾年出海的企業很多,手機有華為、小米、OV等,家電業美的、格力也有不少動作。一個共性就是普遍採取貼牌模式,拉低了整個品牌的消費者印象。儘管當地語系化行銷可圈可點,但全球性研發始終跟不上。出海不是賣多少產品到國外、在海外建幾座工廠那麼簡單。全球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系統競爭力支撐。

要打開全球市場,必須所有埠都強大起來。觀察一下,在全球化上有建樹的中國品牌,無不在全球研發、服務、製造等全產業鏈條上都有深度佈局。

無論是華為、海爾,還是大疆,都在世界範圍內建設了研發體系,吸收各地的優勢技術和產品製造實力為自己所用。

華為在全球設立16個研發中心,31個聯合創新中心,加入170多個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大疆除了中國深圳總部之外,還設立了矽谷研發中心,引入大批國際頂級技術人才;海爾更是在全球建立了10大研發基地、24個工業園、108個製造中心,從單向“技術引進”升級為“技術輸出”,成為海外發明專利最多的中國家電企業。此外,海爾還有近180名專家活躍在國際及區域標準組織中,是家用電器技術標準創新的絕對引領者。

(全球首台細胞級養鮮冰箱:卡薩帝F+自由嵌入式冰箱)

這樣強大高效的全球研發體系,主要源自於以海爾為代表的新中國品牌對全球化的理解。當你把一個事情當做品牌來做的時候,你想的肯定不是快速套現而是佈局長遠。

投入、研發、生產、銷售、回執資本、再次投入,是科技創新型中國製造企業堅守在產業主航道上不懈努力的一種路徑。

自主創新固然艱難,但相比於飲鴆止渴、質低價廉的出口型全球化,這才是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的核心。海爾們將打造更大的價值鏈,這才是全球化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生態共生才能建立中國品牌的競爭厚度】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化和地緣政治衝突影響,全球化開始出現了新的趨勢,川普政府的美國復蘇就有“逆全球化”的傾向。

華為就在美國市場受到阻礙,多次試圖收購美國技術公司都遭官方反對。儘管產品確實優秀,但中國企業在品牌和技術上的雙重優勢足以讓西方國家“又愛又恨”了。

在我看來,解決方案就是,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從而建立全球經濟縱深範圍內的競爭厚度,同時降低出海風險和潛在障礙。

終極生態是一個“生態鏈+生態圈”的複雜系統,其中包括了本土化融合輸出、多品牌合縱連橫、基礎規則構建。以全球化第一品牌海爾為例,就不是與海外市場爭利、顛覆已有產業、“強龍壓死地頭蛇”,而是在海外尋找夥伴,建立長久的共生關係。

海爾的三位一體戰略和六大品牌的佈局,就在市場戰略上形成了可持續、可連接的後力。“一帶一路”機遇面前,海爾不做之前單純的貿易模式,而是通過建立與用戶資源零距離的並聯交互平臺,加強與南亞、中亞的經濟合作,產品研發企劃、製造生產、銷售行銷等全部實現當地化運作,打造當地市場發展生態圈。

當地語系化產業鏈系統合作與行銷創新為海爾提升增長勢能,以繁榮共生為宗旨的生態圈建設也顯然更易受當地市場的接納。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管道商、銷售終端、媒體關係、其他競品品牌等,都會主動將海爾納入生態共生關係中,從而幫助海爾建立自己的長效全球化生態矩陣。

自主創新為基礎、品牌引領為突破、和諧共生為綱領。總而言之,通過本地生態系統建設,融入而非競爭,才能講述更具生命力的中國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