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諾蘭《敦克爾克》,最燒腦的戰爭片,全解析!

諾蘭又一神作, 《敦克爾克》, 今天就來說說它。

首先表明下, 諾蘭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 原因特別粗暴, 看完諾蘭的每一部電影都會大喊一聲牛逼。

諾蘭是不是大師的問題留待時間去判斷, 但相信就算是他的黑粉, 也會承認, 諾蘭是當下電影世界裡最獨特的創作者。 他的難得在於既可以掙到錢, 又能夠保持創作的相對獨立。 前一條能掙錢特別重要, 因為票房數位就是最好的說客, 他可以忽悠來很多錢, 實現自己的想法, 然後這個想法每次又都能再把錢賺回來。

當今影壇, 我想不出還有第二個人可以如此左右逢源。

這次的《敦克爾克》, 他又走上了挑戰自我之路。 之前他已經拍過驚悚片、懸疑片、科幻片、超級英雄片, 這次他拿起了戰爭片的大旗。 這是讓人羡慕的任性, 在一個毫無敗績的選手面前, 就算他說想拍黑白默片, 金主們也會乖乖掏錢。

這部電影一個多月前已經在西方上映, 就算我刻意回避, 還是看到了零星的評價, 不像之前兩部的一致叫好, 《敦克爾克》的評論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我一點也不希望諾蘭拍出另一部《拯救大兵瑞恩》或者《血濺鋼鋸嶺》, 我希望他拍的不一樣。

我覺得諾蘭做到了,

在他之前沒有人以這樣的方式處理戰爭題材, 雖然這個手法對於諾蘭來說並不新, 但在新的題材之下, 體現了很高的創新度。

我個人, 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觀影全程幾乎沒有走神。

《敦克爾克》還是需要一些歷史背景知識的, 因為諾蘭把幾乎所有的週邊資訊都省略了。

這樣對於西方觀眾沒問題, 他們對敦克爾克大撤退比較熟, 對中國普通觀眾來說就有些門檻, 如果你對這次事件的前因後果沒有大致的瞭解, 會影響觀感。

下面我很簡要的說一下, 如果要掰碎了講, 那今天就不用幹別的了。 我這方面的敘述大多來自約翰基根寫的《二戰史》。

1940年5月, 德國大軍入侵西歐, 摧枯拉朽般的把比利時、荷蘭、法國幹趴下, 英法幾十萬大軍被壓縮到敦克爾克這個法國北部港口小城。 現在想想有些不可思議, 一個月不到的時間, 西歐基本就投降了。 很多人說是因為法軍太慫, 但根據基根的考證, 法軍士兵的戰鬥其實很英勇, 但是無奈裝備太差, 完全無法抵擋德軍的機械化部隊,

又毫無防備, 組織性差的太多, 才會一瀉千里。

德軍本來可以一鼓作氣把英法聯軍全殲, 但是, 歷史上最吊詭的一幕出現了, 5月24日, 希特勒竟然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 原地整編。 這個命令也許改變了整個二戰的走勢, 要知道當時德軍的前鋒部隊離敦克爾克只有10英里, 完全可以把英法連鍋端。 在電影中也有一句臺詞說了這個細節, 那個軍官說:“德國人停止了進攻”。

這個謎題的答案可能只有希特勒自己知道, 史家給出了很多解釋, 比如戈林跟希特勒打包票說只用空軍就能解決戰鬥了。 但我很迷信, 覺得是上帝之手在一刹那間掌控了那個惡魔的神經, 讓他放了人類一馬。

然後利用這個間隙, 英國軍民總動員, 軍艦、民用船隻全速開動, 在9天的時間裡,從敦克爾克運送了30萬聯軍回到英國本土,最後只有4萬法軍被俘,為後面的戰爭保留了有生力量。而原來邱吉爾認為能撤回三萬人,就感謝上帝了。

他完全拋棄了常規戰爭片的手法,剛才我講的那些史料,他省略掉了90%,最讓人吃驚的是:他連敵人都省略了。

《敦克爾克》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德國士兵的正面鏡頭,子彈、炮彈好像都是大風刮來的,這個設定造成了一種效果:讓這部電影一直都處在一種宿命般的吊詭之中,你不知道下一個死的會是誰。就像裡面一個士兵說的:“現在在海灘上找一具英國人的屍體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

這是個很不“聰明”的選擇,觀眾看不到敵人,就無法在潛意識裡積聚“反派仇恨”,那電影的高潮要放在哪裡呢?學院派的電影評論者在評論商業電影的時候,總是說它們粗暴的營造二元正邪對立,最俗爛的就是正義戰勝邪惡的套路,但你要是真把反派拿掉,觀眾又會陷入那種“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的迷惑狀態,這就是商業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地方。

諾蘭推翻了正邪對立的常規解題思路,把這個盡人皆知的歷史故事玩弄於鼓掌,殺手鐧依然是他最擅長的“敘事詭計”,海、陸、空三線敘事沒什麼,很多戰爭電影都這麼講,但諾蘭加入了“時差設計”,我非常非常喜歡這個點子。

你們應該還記得《星際穿越》裡的那個情節吧,庫珀和布蘭德去一個星球上救人,那個星球上的一分鐘相當於地球時間的七年,他們去了幾分鐘,回來隊友已經變成了老年人。

諾蘭把這個“時差錯位”用在了這個歷史故事裡,把它完全變成了一部“諾蘭式”的作品。當然,以諾蘭雞賊的性格,他絕不會直接告訴你,他要讓你一點點的意識到這個詭計。

開始依次出現了三個字幕,分別是:一周、一天、一小時。看慣了諾蘭電影的老粉一定會意識到,這三個詞肯定是有用處的,直到看到了20分鐘左右,天黑下來的時候,我終於看明白了這個設計:海、陸、空三線的時間密度,並不一致!

也就是說,陸地上的時間是一周,海上的時間是一天,空中的時間是一小時。而三條線的表現時長又是基本平均的,在最後這三個時序再匯流到一個點上,影片到達最高潮。

因為空中的敘事最接近彙聚點,所以飛行員看到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相當於全能上帝視角,然後再分別以海上與陸地的視角形成交錯對應,其中充滿了大量的細節,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包含伏筆。我第一次把“燒腦”這兩個字與一部戰爭片聯繫在一起。

這個敘事安排,就是《敦克爾克》最大的特點。諾蘭在一開始就提醒了觀眾這個結構,除了字幕,在許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飛機的油表壞了,湯姆哈迪說自己的油只能飛有限的時間,但這些細節你不看到後來,無法領會,這是諾蘭的老把戲了。

你是不是覺得諾蘭在炫技或者說玩弄花招?不是,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符合人的心理。

當你把手伸進滾燙的熱水裡,會覺得一秒都很長。當你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一天也嫌短。時間並不是一個“絕對物”,而是個“相對物”,諾蘭充分的利用了時間的相對論。

這一周、一天和一年是如何統一起來的呢?我認為是人的心理壓強!

當你在陸地上的時候,心理壓強最低。雖然大兵壓境,人會難受,但畢竟踩在土地上,心理相對鬆弛。

到了海上心理壓強就相應增加,時刻處在海濤的顛簸與不可預料的危險中。為什麼恐怖電影的背景總喜歡放在海上?就是因為這種壓強。

而在空中則最高。以那時候的飛機條件,再強壯的飛行員也就能承受2、3個小時的飛行戰鬥,時間再長,人的肉體與精神都會垮掉。在天上的生命是以秒計算的,時刻都可能掛,這時候的心理強度最大。

這個設計很妙,並不是單純的玩弄技巧,而是有很強的心理合理度。

這種多線敘事與時差設計要把握的好,非常不容易

《敦克爾克》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這個敘事模式,其他的如鏡頭、BGM我覺得都是次一級的配角,我一點都不擔心,他這個級別的導演不會在這些配角身上犯錯誤。

說完了敘事,再說說這部電影的敘事動力。

剛才我講了,諾蘭把德國人刪除了,那就要再找一個劇情的推動力,在我看來《敦克爾克》最底層的內核是——“家”,那個你一抬頭就能看見(英國本土),但卻要度盡劫波才能回去的家。有一點像荷馬史詩中《奧德賽》的歸家之旅,也和《拯救大兵瑞恩》有些像,家是西方的敘事話語裡最喜歡表現的主題。

這個內核就決定了它的主旋律性,影片的其中一個高潮就是英國軍官拿著望眼鏡看到海面上千百隻英國的船來接他們回家,這當然有些俗套,但那一刻我還是很感動。Home Sweet Home,家裡人來接我們了,我們並不孤獨。

當然,這不是一部無可挑剔的作品,下面說說我覺得薄弱的地方。

首先就是人物的塑造,兩個飛行員最好,老船長和兒子次之,陸地上的兩個士兵最弱。

從劇情上來看那個小夥應該是貪生怕死的性格,但後來他卻捨身救了那個法國士兵,我一直也沒想明白這兩個人的感情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我在電影開始10分鐘的時候回了一條微信,錯過了1、2分鐘,不知道是不是我漏看了什麼,總之我覺得這兩個形象塑造的不是太豐滿。

兩個飛行員塑造的很好,天上這條線也是最好看的部分。特別是湯姆哈迪演的那個,雖然他沒有多少臺詞,但非常動人,非常Man,這才是普通而真實的戰鬥英雄。但稍有遺憾的是,我希望他最後再滑行一會兒,但鏡頭沒多表現,就給切走了。

再就是BGM,這裡就見仁見智了,我覺得這次漢斯季默的音樂處理的有些太滿了,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某些時刻有些強行把你往上拱的感覺,這一點在《星際穿越》裡就體現出來,這次《敦克爾克》更加極致。

我覺得可以再精簡一點,留出更多的餘韻給敘事。

今天看完零點場,已經淩晨兩點半了,我坐在路邊抽了兩根煙,反復的在回味這部電影,覺得自己一定是遺漏了一些細節,琢磨著什麼時候抽空二刷一下。對我來說,願意花時間去把它琢磨清楚的,就是好作品。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感,但不代表你會喜歡,觀影是個很主觀的事情。很遺憾,我猜這不是一部適合大多數觀眾的電影,因為他拍的太低調,太不“燃”了,所以我對票房前景不是很樂觀。

最後說一下觀影建議。

諾蘭粉不用說了,推薦,這部電影是屬於諾蘭的,他沒有讓人失望。

不要帶你的父母、孩子去看,他們很大概率不會喜歡。

不要懷著去娛樂一下的態度進影院,這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對我充滿樂趣的地方,也許對你是煎熬。情侶們,沒地方去不妨去打打保齡球,還能鍛煉身體,花的錢也差不多。

一定要看IMAX

一定要看IMAX

一定要看IMAX

在9天的時間裡,從敦克爾克運送了30萬聯軍回到英國本土,最後只有4萬法軍被俘,為後面的戰爭保留了有生力量。而原來邱吉爾認為能撤回三萬人,就感謝上帝了。

他完全拋棄了常規戰爭片的手法,剛才我講的那些史料,他省略掉了90%,最讓人吃驚的是:他連敵人都省略了。

《敦克爾克》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德國士兵的正面鏡頭,子彈、炮彈好像都是大風刮來的,這個設定造成了一種效果:讓這部電影一直都處在一種宿命般的吊詭之中,你不知道下一個死的會是誰。就像裡面一個士兵說的:“現在在海灘上找一具英國人的屍體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

這是個很不“聰明”的選擇,觀眾看不到敵人,就無法在潛意識裡積聚“反派仇恨”,那電影的高潮要放在哪裡呢?學院派的電影評論者在評論商業電影的時候,總是說它們粗暴的營造二元正邪對立,最俗爛的就是正義戰勝邪惡的套路,但你要是真把反派拿掉,觀眾又會陷入那種“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的迷惑狀態,這就是商業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地方。

諾蘭推翻了正邪對立的常規解題思路,把這個盡人皆知的歷史故事玩弄於鼓掌,殺手鐧依然是他最擅長的“敘事詭計”,海、陸、空三線敘事沒什麼,很多戰爭電影都這麼講,但諾蘭加入了“時差設計”,我非常非常喜歡這個點子。

你們應該還記得《星際穿越》裡的那個情節吧,庫珀和布蘭德去一個星球上救人,那個星球上的一分鐘相當於地球時間的七年,他們去了幾分鐘,回來隊友已經變成了老年人。

諾蘭把這個“時差錯位”用在了這個歷史故事裡,把它完全變成了一部“諾蘭式”的作品。當然,以諾蘭雞賊的性格,他絕不會直接告訴你,他要讓你一點點的意識到這個詭計。

開始依次出現了三個字幕,分別是:一周、一天、一小時。看慣了諾蘭電影的老粉一定會意識到,這三個詞肯定是有用處的,直到看到了20分鐘左右,天黑下來的時候,我終於看明白了這個設計:海、陸、空三線的時間密度,並不一致!

也就是說,陸地上的時間是一周,海上的時間是一天,空中的時間是一小時。而三條線的表現時長又是基本平均的,在最後這三個時序再匯流到一個點上,影片到達最高潮。

因為空中的敘事最接近彙聚點,所以飛行員看到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相當於全能上帝視角,然後再分別以海上與陸地的視角形成交錯對應,其中充滿了大量的細節,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包含伏筆。我第一次把“燒腦”這兩個字與一部戰爭片聯繫在一起。

這個敘事安排,就是《敦克爾克》最大的特點。諾蘭在一開始就提醒了觀眾這個結構,除了字幕,在許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飛機的油表壞了,湯姆哈迪說自己的油只能飛有限的時間,但這些細節你不看到後來,無法領會,這是諾蘭的老把戲了。

你是不是覺得諾蘭在炫技或者說玩弄花招?不是,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符合人的心理。

當你把手伸進滾燙的熱水裡,會覺得一秒都很長。當你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一天也嫌短。時間並不是一個“絕對物”,而是個“相對物”,諾蘭充分的利用了時間的相對論。

這一周、一天和一年是如何統一起來的呢?我認為是人的心理壓強!

當你在陸地上的時候,心理壓強最低。雖然大兵壓境,人會難受,但畢竟踩在土地上,心理相對鬆弛。

到了海上心理壓強就相應增加,時刻處在海濤的顛簸與不可預料的危險中。為什麼恐怖電影的背景總喜歡放在海上?就是因為這種壓強。

而在空中則最高。以那時候的飛機條件,再強壯的飛行員也就能承受2、3個小時的飛行戰鬥,時間再長,人的肉體與精神都會垮掉。在天上的生命是以秒計算的,時刻都可能掛,這時候的心理強度最大。

這個設計很妙,並不是單純的玩弄技巧,而是有很強的心理合理度。

這種多線敘事與時差設計要把握的好,非常不容易

《敦克爾克》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這個敘事模式,其他的如鏡頭、BGM我覺得都是次一級的配角,我一點都不擔心,他這個級別的導演不會在這些配角身上犯錯誤。

說完了敘事,再說說這部電影的敘事動力。

剛才我講了,諾蘭把德國人刪除了,那就要再找一個劇情的推動力,在我看來《敦克爾克》最底層的內核是——“家”,那個你一抬頭就能看見(英國本土),但卻要度盡劫波才能回去的家。有一點像荷馬史詩中《奧德賽》的歸家之旅,也和《拯救大兵瑞恩》有些像,家是西方的敘事話語裡最喜歡表現的主題。

這個內核就決定了它的主旋律性,影片的其中一個高潮就是英國軍官拿著望眼鏡看到海面上千百隻英國的船來接他們回家,這當然有些俗套,但那一刻我還是很感動。Home Sweet Home,家裡人來接我們了,我們並不孤獨。

當然,這不是一部無可挑剔的作品,下面說說我覺得薄弱的地方。

首先就是人物的塑造,兩個飛行員最好,老船長和兒子次之,陸地上的兩個士兵最弱。

從劇情上來看那個小夥應該是貪生怕死的性格,但後來他卻捨身救了那個法國士兵,我一直也沒想明白這兩個人的感情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我在電影開始10分鐘的時候回了一條微信,錯過了1、2分鐘,不知道是不是我漏看了什麼,總之我覺得這兩個形象塑造的不是太豐滿。

兩個飛行員塑造的很好,天上這條線也是最好看的部分。特別是湯姆哈迪演的那個,雖然他沒有多少臺詞,但非常動人,非常Man,這才是普通而真實的戰鬥英雄。但稍有遺憾的是,我希望他最後再滑行一會兒,但鏡頭沒多表現,就給切走了。

再就是BGM,這裡就見仁見智了,我覺得這次漢斯季默的音樂處理的有些太滿了,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某些時刻有些強行把你往上拱的感覺,這一點在《星際穿越》裡就體現出來,這次《敦克爾克》更加極致。

我覺得可以再精簡一點,留出更多的餘韻給敘事。

今天看完零點場,已經淩晨兩點半了,我坐在路邊抽了兩根煙,反復的在回味這部電影,覺得自己一定是遺漏了一些細節,琢磨著什麼時候抽空二刷一下。對我來說,願意花時間去把它琢磨清楚的,就是好作品。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感,但不代表你會喜歡,觀影是個很主觀的事情。很遺憾,我猜這不是一部適合大多數觀眾的電影,因為他拍的太低調,太不“燃”了,所以我對票房前景不是很樂觀。

最後說一下觀影建議。

諾蘭粉不用說了,推薦,這部電影是屬於諾蘭的,他沒有讓人失望。

不要帶你的父母、孩子去看,他們很大概率不會喜歡。

不要懷著去娛樂一下的態度進影院,這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對我充滿樂趣的地方,也許對你是煎熬。情侶們,沒地方去不妨去打打保齡球,還能鍛煉身體,花的錢也差不多。

一定要看IMAX

一定要看IMAX

一定要看IMAX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