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小武王”陳少棠人生舞臺謝幕 馳騁粵劇舞臺逾半個世紀

19歲的陳少棠(圖左)與師父鄧肖蘭芳的合影。 圖片由陳少棠的家屬提供。

塑造一批膾炙人口的藝術形象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報導:廣東粵劇舞臺又失去一位表演藝術家。

3月25日20時30分, 國家一級演員、粵劇表演藝術家陳少棠因病在廣州逝世, 享年83歲。 其遺體告別儀式將於3月31日在廣州殯儀館青松廳舉行。 而隨著陳少棠的人生舞臺謝幕,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並稱“四大小武”的梁蔭棠、靚少佳、盧啟光、陳少棠, 已全部駕鶴西去, 令人惋惜。

13歲擔綱演出必全場爆滿

陳少棠祖籍廣東南海, 7歲開始學藝, 師從男花旦鄧肖蘭芳, 專習文武生行當, 11歲開始登臺表演。 20世紀五十年代, 他在南派藝術基礎上, 拜北派老師路淩雲、王玉奎和國術老師盧華為師, 學習北派武功和拳術, 出色地運用於舞臺演出中。

陳少棠記得自己第一次做大戲, 是在廣州市帶河路永園茶樓, 與姐姐陳少珍一道演出《打洞結拜》。

其稚嫩的童聲配合舞槍弄棒, 有板有眼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一定會紮”的好印象。 後來, 陳少棠與黃金愛、潘有聲等組成童聲粵劇團, 他在海珠大戲院擔綱主演的《哪吒鬧海》、《人細鬼大》, 受到熱捧。 其13歲時, 已是頗有名聲的“神童巨星”, 只要是他擔綱演出, 必全場爆滿。

陳少棠在12歲扮演的“方世玉”。 圖片由陳少棠的家屬提供。

在羊城晚報資深粵劇專線老記者、粵劇戲迷彭壽輝的眼裡, 陳少棠站在本地戲行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就與梁蔭棠、靚少佳、盧啟光並稱‘四大小武’, 而且, 他的年紀較其餘三人都要小一大截。 ”

著名粵劇花旦李池湘回憶, “棠叔有一個絕活, 就是開打時, 先跳起落一字碼亮相, 再收腿原地轉身飛起, 360度掃堂腿, 橫掃4個打仔, 再五起五落亮相。 這個動作, 需要很好的彈跳力及扎實的腰腿功。 他演《劈陵救母》一劇, 展示了這絕活。 ”

1992年, 陳少棠在香港大會堂演出《三帥困崤山》之“先軫”。 圖片由陳少棠的家屬提供。

塑造一批粵劇藝術形象

陳少棠馳騁粵劇舞臺逾半個世紀, 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膾炙人口、富於特色的藝術形象, 深受行家和觀眾的讚譽。 彭壽輝回憶, “陳少棠與梁蔭棠、靚少佳等連袂主演《趙氏孤兒大報仇》、《劈陵救母》、《三帥困崤山》等劇碼,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深受觀眾讚賞。

他除吸納靚少佳之‘威’、盧啟光之‘勤’、梁蔭棠之‘猛’外, 還融匯‘薛腔’、‘新馬腔’、‘星腔’的真髓, 而且站著一字馬還能唱六句霸腔, 真正做到武生能打、能唱、能做。 ”

20世紀六十年代, 陳少棠先後在廣州粵劇團、一團、朝陽粵劇團演出了傳統劇《時遷偷盜雁翎甲》、《虎符》等, 還演出了《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等十多部現代戲。 其中, 他借鑒運用南派武功所飾演《杜鵑山》的“烏豆”, 掄大刀唱“霸腔”, 真切地刻畫了人物性格。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陳少棠主演了《樊梨花情困薛丁山》、《劈陵救母》等劇碼。 其中, 《樊梨花情困薛丁山》是他過去曾經演出的武戲文做的代表劇碼。 1984年, 陳少棠赴香港演出該劇, 年已47歲的他在戲中作足蹬高靴、大扣背旗的打扮, 表演了“朝天蹬”、“大翻滾”、“前側搶背”、“水發”、“跪圓臺”和連下五個“旋轉彪一字”等高難度動作, 香港當地多家媒體連日報導,高度評價。

光大粵劇南派藝術不遺餘力

陳少棠為光大粵劇南派藝術不遺餘力。他對粵劇各流派的唱腔有深入的研究,他唱腔上形成意味濃郁、表現力強的特點。如他在《班超與班昭》中飾演班超,運用多樣的“喉”和“腔”的逐步變化,塑造了一個由40歲至70歲不同年齡階段歷史人物的形象。他還發揮自己所長,曾為《智取威虎山》等劇碼作唱腔設計,參與協助《十奏嚴嵩》等劇碼的導演工作,在武場技導、舞蹈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好點子。

1997年,60歲的陳少棠突然患病,被迫息演。康復後,他未能再登臺表演,但關心粵劇之情不泯。2005年,他為青年演員教戲,排演粵劇傳統戲《舉獅觀圖》,並將之錄影。同時,他又積極參與廣州粵藝發展中心“搶救廣州粵劇名人名劇名曲”工作。

香港當地多家媒體連日報導,高度評價。

光大粵劇南派藝術不遺餘力

陳少棠為光大粵劇南派藝術不遺餘力。他對粵劇各流派的唱腔有深入的研究,他唱腔上形成意味濃郁、表現力強的特點。如他在《班超與班昭》中飾演班超,運用多樣的“喉”和“腔”的逐步變化,塑造了一個由40歲至70歲不同年齡階段歷史人物的形象。他還發揮自己所長,曾為《智取威虎山》等劇碼作唱腔設計,參與協助《十奏嚴嵩》等劇碼的導演工作,在武場技導、舞蹈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好點子。

1997年,60歲的陳少棠突然患病,被迫息演。康復後,他未能再登臺表演,但關心粵劇之情不泯。2005年,他為青年演員教戲,排演粵劇傳統戲《舉獅觀圖》,並將之錄影。同時,他又積極參與廣州粵藝發展中心“搶救廣州粵劇名人名劇名曲”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