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欒熙忠:字典裡沒有“困難”

從沃爾瑪走出來, 又回到沃爾瑪, 再到籌建小星辰, 欒熙忠經歷了一個輪回, 又走出了這個輪回。 在這兜兜轉轉的過程中, 他不僅完成了一個職業經理人自身素質的修煉, 也完成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精神層面的提升。

“不怕困難”, 不僅是欒熙忠的自我評價, 也是外界對他的共同印象。 20多年的職業生業中, 欒熙忠一直在與“困難”戰鬥。

試水沃爾瑪

時針撥回到上世紀末的最後一年, 一位年輕人帶領22人的團隊從特區深圳一路跋涉來到大連, 此時正值積雪初融的北國之春, 他們要在中國北方的大地上開展一場大型商超的拓荒之旅。 帶隊的年輕人正是欒熙忠, 這一年他28歲。

儘管當時沃爾瑪的模式已經成熟, 但是要想在陌生的區域開拓市場, 非常需要能力、眼界、見識俱佳的高端人才去掌舵才行。 通過層層篩選對比, 既受過美國商業文化薰陶, 又充分瞭解中國國情的欒熙忠成為這一角色的不二人選。

但此時欒熙忠嚴重缺乏管理經驗, 選擇欒熙忠對於沃爾瑪來講無異於一場賭局。 所幸, 沃爾瑪賭贏了。

探索資本奧義

2007年, 美國次貸危機暴發, 沃爾瑪深受波及。 對於欒熙忠來說, 職業發展似乎也遭遇了瓶頸。 其後欒熙忠由沃爾瑪轉戰國美, 出任國美副總裁, 這則消息當時在行業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然而國美對於欒熙忠來說並非終點站, 甚至都算不上下一站。

一年以後, 欒熙忠進入金融領域, 成為一支德國體育品牌基金的首席運營官。 隨後, 他又進入東方家園, 以基金操盤手兼實體運營者的身份對這家大型家居品牌企業進行規劃和改造。

由單純的企業運營管理到資本運作,

欒熙忠的思維得到了一次次升級。

格局與氣度

經過十餘年的歷練, 欒熙忠所涉行業領域由百貨零售到電器連鎖, 由體育用品到家居建材, 經營手段也由單純的實體運營, 深化到產融結合, 橫跨行業的深度與廣度提升了他的眼界與格局, 此時的欒熙忠只需靜待一個可以一試身手的機會。

很快, 利郎集團給了他這個機會。 2009年9月, 利郎在港交所上市, 但家族企業的痼疾需要有人去打破。 半年後, 欒熙忠以首席運營官的身份入主利郎, 開始了從供應鏈、市場調研、團隊打造、成本節約、現金流、庫存周轉以及淨利潤等方面對這家家族式企業進行全面改革。

2012年, 欒熙忠離開沃爾瑪五年之後, 在這個老雇主最需要他的時候,

再次回到沃爾瑪。 通過欒熙忠的改革, 沃爾瑪的人力成本上降低了8%, 同時淨利潤提升了0.3%。 這對於一個已經成熟的大型跨國企業來講, 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打造全生態鏈

2014年對於欒熙忠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這年初, 欒熙忠以首席運營官的身份參與籌建小星辰品牌集團, 他們的目標是將其建設成集育嬰全門類產品、家長教育、社群、公益於一體的一站式家庭綜合服務平臺。

欒熙忠之所以進入這個相對陌生的行業, 一方面是出於對這個行業的看好, 另一方面, 則出於一點隱秘的“私心”。 儘管在事業上順風順水, 但對於已為人父的欒熙忠仍有遺憾, 那就是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 如果能夠把自己的工作與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聯繫,

這或許能夠彌補他內心深處的遺憾。

追尋企業家精神

職業經理人這種職業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美國, 中國出現職業經理人的時間不長, 被廣泛關注更是近一二十年內的事。 欒熙忠見證並親身參與了中國職業經理人階層的成長與進化。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欒熙忠, 那就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人”。 對於這一點, 他對自己也有清晰的認知。 在欒熙忠看來, 經過十餘年的洗禮和磨練, 中國職業經理人與西方職業經理人在敬業精神上已經沒有本質的區別, 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文化上。 西方職業經理人很多將一生定位為職業經理人, 不斷磨礪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 然後以專業的管理技能服務於企業, 以此安身立命。

以此安身立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