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第一個進入重慶的洋人:英國冒險家、商人立德樂在渝的傳奇人生

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歡迎關注頭條號《寫乎》

推薦:到底是誰寫的《西遊記》

文/林克於

(傳說中的“英國立德樂洋行”)

【作者簡介】林克于,

作家、自學成才獎獲得者;在數十家報刊發表詩歌300餘首, 散文、小說、報告文學150余萬字;與人合著報告文學集《缺陷者的鮮花》《巴渝畫家傳》《重慶當代畫家傳略》;個人出版紀實文學集 《跋涉—成功者的行程紀實之一》《奮進—成功者的行程紀實之二》;有作品入選《長江文學精粹》《重慶崽兒重慶妹》《(2015)重慶小小說年選》等選集。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近看“英國立德樂洋行”)

——引言

1891年3月1日, 重慶海關正式成立, 宣佈對外開埠。 重慶打開大門辟為通商口岸後, 美、英、法、德等國艦船, 紛紛駛抵重慶, 泊在現今南濱路一帶的王家沱、彈子石、龍門浩、海棠溪等沿江碼頭, 裝卸並囤積貨物。 開埠後蜂擁而來的外國商人眾多, 最引人注目的, 是英國冒險家、商人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樂。

史料記載:“1859年, 才19歲的約翰・立德樂便到香港、上海經商, 1883年從漢口乘木帆船溯江航行40天到達重慶, 考察川江航道。 1895年, 立德樂自籌資金, 在上海訂造‘利川號’輪船, 出廠後首航上溯長江。 1898年2月15日從宜昌上駛, 歷經險灘惡浪, 於3月9日抵達重慶。

他是第一個駕輪船進川江, 率先打開中國西部市場成為‘開發中國西部的第一人’。 1891年開設的立德樂洋行經營四川土特產和外國舶來品, 最早在重慶開辦豬鬃廠, 在南岸上新街、馬鞍山、瓦廠灣等地修建廠房、貨棧、別墅。 鑒於立德樂對重慶的重要貢獻, 他被《重慶歷史名人錄》列入在渝留下業績的12位外國友人圈內, 與史迪威、陳納德等人齊名。 ”

(遠觀“英國立德樂洋行”)

——清廷戰敗 重慶開埠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戰敗, 屈辱地對英簽訂了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 自此以後, 帝國主義列強相繼侵入, 用武力在廣東、天津、山東、上海、福建、江浙沿海等地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開闢了對外通商口岸, 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1890年3月31日, 中英兩國派欽差大臣在北京談判, 簽訂了《煙臺條約》之後的《煙臺條約續增專條》。 專條明確規定:“重慶即准作為通商口岸無異”, “英商自宜昌至重慶往來運貨, 或雇傭華船, 自備華式之船, 均聽其便”, “此等船隻自宜昌至重慶往來裝載運貨,

與輪船至上海赴宜昌往來所載之貨無異, 即照條約稅則及長江統共章程一律辦理”。 至此, 英國正式取得了在重慶開埠的特權, 並使之條約合法化, 英國實現了重慶開埠以擴大商務的戰略目標, 重慶也正式成為當時中國對外開放的第20個通商口岸。

(暫放此處的一列廢棄火車)

——駕船首航川江

立德樂,出生於1838年,英國曼徹斯特人。

1883年2月,立德樂攜妻乘輪船到達漢口,因上行輪航未通,改乘木船,經過40天的艱苦航行,終於抵達重慶。沿江暗礁險灘,水漩流急之處甚多,他請人絞灘,自己也赤腳涉水,與縴夫一起拉纖。所到之處,特別是難關險境,他都一一仔細觀察、測量並做好記錄,而後將所見所聞所做,寫出《經過揚子江三峽遊記》《峨眉山》《遠東》等書,為鼓動英商到四川重慶大造輿論,在西方引起轟動,立德樂也受到熱捧,被稱譽為“西部中國的英國開路先鋒”。《泰晤士報》說:“假使立德樂成功,則7OOO萬人口的貿易就送到門上來了。”立德樂的家鄉曼徹斯特商會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組織,支援立德樂的行動。英國駐京代辦歐格納更公開鼓勵立德樂說:“對待像中國人這樣的人,提抽象的問題是沒有用的,你只管把船造好,然後開來提出要求,保管沒有問題。”

立德樂在英國打造適宜於川江航運的特製淺水輪船,自己駕駛,第一次闖進險象環生、礁石眾多的川江。1884年,立德樂購置了馬力大、吃水淺、操縱方便的“彝陵”號輪船,載運客貨,在宜昌至漢口航線上行駛,以取得行船經驗,為進人三峽,航行川江作準備。1887年,立德樂籌集鉅資,建立了川江輪船公司,在英國特製馬力更大的“固陵”號輪船,受英國駐華公使的支持,欲再次開航川江,後因沿岸官民強烈反對,此次未能成行。

(洋行倉庫,圍牆堡坎上長著一棵盤根錯節的黃葛樹)

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實施後的1898年2月,立德樂夫婦賣掉家產,又建造了適航川江的“利川”號輪船,他自任船長、大副,從上海啟航,先開到宜昌,在沿江官府保護下,並派炮船、救生船和兵丁、水手護送,直闖川江。據宜昌、巫山、雲陽等地方誌書記載:“利川”輪在沿江遇到不少風險和阻撓,行經萬縣剪刀峽時,忽觸暗礁,船底被穿洞如桶,經盡力搶修,才倖免於難。在灘險水急江段,則雇請船工拖拉,有時雇用的縴夫多達300餘人。當地的船工為保護自己謀生的利益,向航道拋擲稻草捆、樹枝等雜物,絞住舵葉,使“利川”輪僵臥難行。有的船工還在深夜用火箭襲擊,火球如蝗,飛落船上。在雲陽縣境,“利川”輪被民眾船戶圍困。“利川”輪依仗著自己船體堅固,馬力強大,撞沉漁船兩隻,致6人溺水死亡,激起眾憤。船工們在上游邀集數幹人,執篙持槳,欲與“利川”輪決一死鬥,地方官府派出兵丁方得驅散,“利川”輪才得以繼續上行。

1898年年3月9日早晨,“利川”輪駛抵重慶朝天門港口,受到盛大歡迎。重慶地方政府組織眾多船隻,列隊江中,披紅掛彩迎候。在渝英、美、日等國領事,邀請中外百余名人士,分乘數條木船前往迎接。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群眾達萬人之多。當“利川”輪靠攏碼頭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掌聲熱烈。立德樂攜妻子與船員一行人等,整裝登岸,向迎接“利川”輪的各界人士頻頻揮手致謝。從此,立德樂的“利川”輪在川江上馳騁往返,書寫著他傳奇人生中最為精彩的篇章。

(從下往上看,倉庫建築座東向西,兩樓一底磚木結構,通高18米,面闊14.3米,進深28米,建築面積1200米。)

1900年,立德樂在重慶又組建了岷江輪船公司,打造適合川江航行的新輪船,由他領航,溯江上行,直達省城成都,開闢新的市場。立德樂是一個冒險家,他敢於第一個駕駛輪船,穿過三峽,航行川江,來到重慶;他在重慶辦起了第一家洋行、第一家外資企業,帶來了西方的商業文明,引進了新的科學技術、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打破了重慶長期以來閉關自守的自然經濟格局,啟動了重慶、四川乃至西南地區商業貿易邁向世界的步伐,宣告了川江輪船航行新時代的開始,從而助推了重慶近代化進程。立德樂打通了險峻的川江航道,西南內陸重鎮重慶的開埠,引起了西方列強的震撼和衝動,列強沿江紛至遝來,開洋行,辦工廠。除立德樂外,還有英商的隆茂、太古、白理;法商的聚福、利昌、吉利、安利;德商的瑞記、德昌、寶豐;美商的德士古、美孚;日商的新利、福記、若林等達50餘家,其中設行建廠在重慶市南岸區的就有20餘家(處)。至今,沿南岸區彈子石至銅元局南濱路一線保留著10多家,有些洋行原址,歷經百年風雨,還保存得較為完好,有的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妥善管理,有的已加修飾,對外開放。

(依山而建的洋行倉庫)

——在渝創辦實業

立德樂是第一個在重慶租賃土地,構築洋行,並以重慶為基地,把觸角伸向西南內陸各地的外國商人。

立德樂來到重慶後,住在他早年購置的渝中區下陝西街房屋,開辦起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立德樂洋行”。這家洋行,也是重慶歷史上第一家外商洋行,經營豬鬃、山貨土產和舶來洋貨等進出口貿易。

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山貨土產資源豐足,尤其是豬鬃的產量多,品質高,光澤好,行銷國內外市場,深得用戶青睞。重慶位居川東門戶,得長江、嘉陵江兩大河流航運之便,是通向外地的口岸,自然成為了四川山貨土產品的集散基地。

當時歐美各國化工科技日益發展,生產出大量的尼龍、塑膠製品。在日常用品方面,塑膠雖能取代豬鬃製成毛刷使用,但其毛絲堅硬,容易捲曲,不耐高溫,用途有限。而豬鬃潤滑光澤,柔挺適度,梳理勻稱,耐高溫,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是製造化工塗料刷和軍用武器刷等的最佳選料,備受歐美市場歡迎。立德樂緊緊抓住機遇,做起以洗制、外銷豬鬃為主的經營業務。

(洋行倉庫)

立德樂洋行在龍門浩落戶後,首先建立起了豬鬃廠,以低價收購豬鬃,經過清洗加工,銷往國外,進行進出口貿易。立德樂從天津、上海請來熟練工人,帶領、教會在當地雇用的工人如何生產操作,豬鬃廠由開始只有十幾人的小廠,很快發展到1OO餘人,產量也由每月的兩三幹斤,發展到後來的一萬餘斤。

立德樂的豬鬃廠在當時算是大廠了,幾乎壟斷了重慶地區的豬鬃經營,利潤頗豐。

(依山而建的洋行倉庫)

這時,立德樂雇用的中國員工中,有的看到了豬鬃廠發展的商機,學會了生產、經營和管理,就自己開辦中小型豬鬃洗制廠或家庭小作坊。短短兩三年時間,這種廠坊就有幾十家,雖然都竟爭不過立德樂的廠,但對立德樂的豬鬃壟斷市場經營起到了一定制約作用,也助推了重慶成為生產豬鬃的重要基地。

立德樂從洋行成立之日起,就想方設法擴展經營管道,增大經營規模,創造更多的財富。1892年,他在重慶開設了第一家外資運輸公司(即重慶有限轉運公司)。次年又在重慶設立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即利川保險公司)。這年11月,立德樂仿照上海、漢口等大城市的做法,在重慶第一次設立當時稱為“信局”的郵政機構,並在長江下游宜昌、汊口和上海設置分局或代理處,滿足在渝外國人通信需求。當年12月,重慶信局發行了“重慶商埠郵票”,由法籍繪圖師羅伯特設計,上海別發洋行印刷。郵票白底,印紅色圖案,周邊有長方形框,框的上方印有當時重慶英文拼音“ChungK1ng”,框右印有“重慶信局”,左印“票額貳分”,票面正中是層疊的山巒和流動的江水,水上有航行的帆船,山上有七層古塔,宛如一幅風景畫。古塔系與立德樂洋行相鄰近,建於清代的覺林寺的一座名塔――報恩寺,如今寺毀塔存,粉飾如新。據專家考證,這枚郵票是重慶最早發行的郵票,已成為珍稀的文物,被集郵愛好者收藏。重慶信局運行到了1896年,清光緒皇帝下旨設立國家郵政機構,一年後,其發行的郵票,也隨之停用。

1898年,立德樂聞知江北兩家煤礦發生糾紛,再次從中看到了商機,就通過官府朋友幫忙,尋覓代理人,為其收買礦產開發權。幾經周折、商洽,立德樂如願以償。到手後,立德樂於1904年4月成立了“華英煤鐵礦務有限公司”,從而爭得了50年的煤鐵礦開採權。立德樂志存高遠,得渝望蜀,把觸角伸向四川內地。

(依山而建的洋行倉庫)

——功成告老返鄉

1908年,立德樂在重慶圓滿實現了他的創業夢想後,思鄉心切,想回國休養,便將洋行托交給其幫辦聶克省代理。立德樂攜妻以考察礦務為名,經昆明轉赴上海。抵滬後,來信告知其幫辦,將洋行全部資產轉讓給另一英商“隆茂洋行”,轉讓金由隆茂洋行直接交付給他。隨後立德樂回到英國,不久因病去世。

從立德樂洋行開始,英國人又在重慶開辦了太古洋行和隆茂洋行,瑞典人開辦了安達森洋行,美國商人開辦了德士古洋行等50餘家洋行,但立德樂洋行在這些洋行中的代表性和標誌性作用誰也無法替代。因此,他在重慶歷史名人館陳列的2OO位歷史名人雕像中,是洋行界的唯一代表,而且排名位居外籍重慶歷史名人首位,足見他對重慶近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立德樂洋行現存外貌)

聊聊七月半“鬼節”:祖宗就是我們心中的神

文化丨七月半(中元節)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

《金瓶梅》裡最奇葩的夫妻給我們帶來什麼警示?

(暫放此處的一列廢棄火車)

——駕船首航川江

立德樂,出生於1838年,英國曼徹斯特人。

1883年2月,立德樂攜妻乘輪船到達漢口,因上行輪航未通,改乘木船,經過40天的艱苦航行,終於抵達重慶。沿江暗礁險灘,水漩流急之處甚多,他請人絞灘,自己也赤腳涉水,與縴夫一起拉纖。所到之處,特別是難關險境,他都一一仔細觀察、測量並做好記錄,而後將所見所聞所做,寫出《經過揚子江三峽遊記》《峨眉山》《遠東》等書,為鼓動英商到四川重慶大造輿論,在西方引起轟動,立德樂也受到熱捧,被稱譽為“西部中國的英國開路先鋒”。《泰晤士報》說:“假使立德樂成功,則7OOO萬人口的貿易就送到門上來了。”立德樂的家鄉曼徹斯特商會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組織,支援立德樂的行動。英國駐京代辦歐格納更公開鼓勵立德樂說:“對待像中國人這樣的人,提抽象的問題是沒有用的,你只管把船造好,然後開來提出要求,保管沒有問題。”

立德樂在英國打造適宜於川江航運的特製淺水輪船,自己駕駛,第一次闖進險象環生、礁石眾多的川江。1884年,立德樂購置了馬力大、吃水淺、操縱方便的“彝陵”號輪船,載運客貨,在宜昌至漢口航線上行駛,以取得行船經驗,為進人三峽,航行川江作準備。1887年,立德樂籌集鉅資,建立了川江輪船公司,在英國特製馬力更大的“固陵”號輪船,受英國駐華公使的支持,欲再次開航川江,後因沿岸官民強烈反對,此次未能成行。

(洋行倉庫,圍牆堡坎上長著一棵盤根錯節的黃葛樹)

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實施後的1898年2月,立德樂夫婦賣掉家產,又建造了適航川江的“利川”號輪船,他自任船長、大副,從上海啟航,先開到宜昌,在沿江官府保護下,並派炮船、救生船和兵丁、水手護送,直闖川江。據宜昌、巫山、雲陽等地方誌書記載:“利川”輪在沿江遇到不少風險和阻撓,行經萬縣剪刀峽時,忽觸暗礁,船底被穿洞如桶,經盡力搶修,才倖免於難。在灘險水急江段,則雇請船工拖拉,有時雇用的縴夫多達300餘人。當地的船工為保護自己謀生的利益,向航道拋擲稻草捆、樹枝等雜物,絞住舵葉,使“利川”輪僵臥難行。有的船工還在深夜用火箭襲擊,火球如蝗,飛落船上。在雲陽縣境,“利川”輪被民眾船戶圍困。“利川”輪依仗著自己船體堅固,馬力強大,撞沉漁船兩隻,致6人溺水死亡,激起眾憤。船工們在上游邀集數幹人,執篙持槳,欲與“利川”輪決一死鬥,地方官府派出兵丁方得驅散,“利川”輪才得以繼續上行。

1898年年3月9日早晨,“利川”輪駛抵重慶朝天門港口,受到盛大歡迎。重慶地方政府組織眾多船隻,列隊江中,披紅掛彩迎候。在渝英、美、日等國領事,邀請中外百余名人士,分乘數條木船前往迎接。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群眾達萬人之多。當“利川”輪靠攏碼頭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掌聲熱烈。立德樂攜妻子與船員一行人等,整裝登岸,向迎接“利川”輪的各界人士頻頻揮手致謝。從此,立德樂的“利川”輪在川江上馳騁往返,書寫著他傳奇人生中最為精彩的篇章。

(從下往上看,倉庫建築座東向西,兩樓一底磚木結構,通高18米,面闊14.3米,進深28米,建築面積1200米。)

1900年,立德樂在重慶又組建了岷江輪船公司,打造適合川江航行的新輪船,由他領航,溯江上行,直達省城成都,開闢新的市場。立德樂是一個冒險家,他敢於第一個駕駛輪船,穿過三峽,航行川江,來到重慶;他在重慶辦起了第一家洋行、第一家外資企業,帶來了西方的商業文明,引進了新的科學技術、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打破了重慶長期以來閉關自守的自然經濟格局,啟動了重慶、四川乃至西南地區商業貿易邁向世界的步伐,宣告了川江輪船航行新時代的開始,從而助推了重慶近代化進程。立德樂打通了險峻的川江航道,西南內陸重鎮重慶的開埠,引起了西方列強的震撼和衝動,列強沿江紛至遝來,開洋行,辦工廠。除立德樂外,還有英商的隆茂、太古、白理;法商的聚福、利昌、吉利、安利;德商的瑞記、德昌、寶豐;美商的德士古、美孚;日商的新利、福記、若林等達50餘家,其中設行建廠在重慶市南岸區的就有20餘家(處)。至今,沿南岸區彈子石至銅元局南濱路一線保留著10多家,有些洋行原址,歷經百年風雨,還保存得較為完好,有的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妥善管理,有的已加修飾,對外開放。

(依山而建的洋行倉庫)

——在渝創辦實業

立德樂是第一個在重慶租賃土地,構築洋行,並以重慶為基地,把觸角伸向西南內陸各地的外國商人。

立德樂來到重慶後,住在他早年購置的渝中區下陝西街房屋,開辦起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立德樂洋行”。這家洋行,也是重慶歷史上第一家外商洋行,經營豬鬃、山貨土產和舶來洋貨等進出口貿易。

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山貨土產資源豐足,尤其是豬鬃的產量多,品質高,光澤好,行銷國內外市場,深得用戶青睞。重慶位居川東門戶,得長江、嘉陵江兩大河流航運之便,是通向外地的口岸,自然成為了四川山貨土產品的集散基地。

當時歐美各國化工科技日益發展,生產出大量的尼龍、塑膠製品。在日常用品方面,塑膠雖能取代豬鬃製成毛刷使用,但其毛絲堅硬,容易捲曲,不耐高溫,用途有限。而豬鬃潤滑光澤,柔挺適度,梳理勻稱,耐高溫,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是製造化工塗料刷和軍用武器刷等的最佳選料,備受歐美市場歡迎。立德樂緊緊抓住機遇,做起以洗制、外銷豬鬃為主的經營業務。

(洋行倉庫)

立德樂洋行在龍門浩落戶後,首先建立起了豬鬃廠,以低價收購豬鬃,經過清洗加工,銷往國外,進行進出口貿易。立德樂從天津、上海請來熟練工人,帶領、教會在當地雇用的工人如何生產操作,豬鬃廠由開始只有十幾人的小廠,很快發展到1OO餘人,產量也由每月的兩三幹斤,發展到後來的一萬餘斤。

立德樂的豬鬃廠在當時算是大廠了,幾乎壟斷了重慶地區的豬鬃經營,利潤頗豐。

(依山而建的洋行倉庫)

這時,立德樂雇用的中國員工中,有的看到了豬鬃廠發展的商機,學會了生產、經營和管理,就自己開辦中小型豬鬃洗制廠或家庭小作坊。短短兩三年時間,這種廠坊就有幾十家,雖然都竟爭不過立德樂的廠,但對立德樂的豬鬃壟斷市場經營起到了一定制約作用,也助推了重慶成為生產豬鬃的重要基地。

立德樂從洋行成立之日起,就想方設法擴展經營管道,增大經營規模,創造更多的財富。1892年,他在重慶開設了第一家外資運輸公司(即重慶有限轉運公司)。次年又在重慶設立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即利川保險公司)。這年11月,立德樂仿照上海、漢口等大城市的做法,在重慶第一次設立當時稱為“信局”的郵政機構,並在長江下游宜昌、汊口和上海設置分局或代理處,滿足在渝外國人通信需求。當年12月,重慶信局發行了“重慶商埠郵票”,由法籍繪圖師羅伯特設計,上海別發洋行印刷。郵票白底,印紅色圖案,周邊有長方形框,框的上方印有當時重慶英文拼音“ChungK1ng”,框右印有“重慶信局”,左印“票額貳分”,票面正中是層疊的山巒和流動的江水,水上有航行的帆船,山上有七層古塔,宛如一幅風景畫。古塔系與立德樂洋行相鄰近,建於清代的覺林寺的一座名塔――報恩寺,如今寺毀塔存,粉飾如新。據專家考證,這枚郵票是重慶最早發行的郵票,已成為珍稀的文物,被集郵愛好者收藏。重慶信局運行到了1896年,清光緒皇帝下旨設立國家郵政機構,一年後,其發行的郵票,也隨之停用。

1898年,立德樂聞知江北兩家煤礦發生糾紛,再次從中看到了商機,就通過官府朋友幫忙,尋覓代理人,為其收買礦產開發權。幾經周折、商洽,立德樂如願以償。到手後,立德樂於1904年4月成立了“華英煤鐵礦務有限公司”,從而爭得了50年的煤鐵礦開採權。立德樂志存高遠,得渝望蜀,把觸角伸向四川內地。

(依山而建的洋行倉庫)

——功成告老返鄉

1908年,立德樂在重慶圓滿實現了他的創業夢想後,思鄉心切,想回國休養,便將洋行托交給其幫辦聶克省代理。立德樂攜妻以考察礦務為名,經昆明轉赴上海。抵滬後,來信告知其幫辦,將洋行全部資產轉讓給另一英商“隆茂洋行”,轉讓金由隆茂洋行直接交付給他。隨後立德樂回到英國,不久因病去世。

從立德樂洋行開始,英國人又在重慶開辦了太古洋行和隆茂洋行,瑞典人開辦了安達森洋行,美國商人開辦了德士古洋行等50餘家洋行,但立德樂洋行在這些洋行中的代表性和標誌性作用誰也無法替代。因此,他在重慶歷史名人館陳列的2OO位歷史名人雕像中,是洋行界的唯一代表,而且排名位居外籍重慶歷史名人首位,足見他對重慶近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立德樂洋行現存外貌)

聊聊七月半“鬼節”:祖宗就是我們心中的神

文化丨七月半(中元節)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

《金瓶梅》裡最奇葩的夫妻給我們帶來什麼警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