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的家鄉在中國南端一個半島——雷州半島

—雷州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 雷州半島中部, —地跨東經109°44′~110°23′, 北緯20°26′~21°1′。 兩面環海, 東瀕雷州灣, 西靠北部灣, 北接廣東湛江市、遂溪縣, 南臨徐聞縣, 過瓊州海峽就是海南島。 雷州市土地總面積3532平方公里。 全市總人口141萬, 擁有耕地面積150萬畝, 其中水田90萬畝, 坡地60萬畝。 海岸線長達406公里。 雷州整個地勢南高北低, 中部略高, 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漸向海傾斜。 東西海岸灘塗廣闊, 多海灣、島嶼與沙洲。 雷州市境內地形變化不大, 地勢比較平坦, 屬 —於臺地、低丘陵與小盆地夾雜的地區。 海拔高度一般為65~174米, 坡度一般為5~10度, 境內最高峰為海拔259米。

縣境有兩個較大的盆地, 地表都是由寬穀沖積物組成, 原為死火山口盆地2]。 在雷州城東部和西南部, 南渡河中下游, —有一塊廣闊的平原地帶, 因為是河海(洋)沖積和圍墾形成的平原地帶, 又在雷州府城的東部和西南部, 所以當地人叫做東西洋。 東西洋平原面積24萬餘畝, 是雷州市最大的沖積平原, 平原地表由淺海沉積物組成, 平均海拔高度為米;土壤一般為洋泥、洋粘水稻土, 土地肥沃。 —從唐代至清代中原及閩浙人先後來此開墾、定居, 盛產優質稻穀, 素有雷州糧倉之美譽。

雷州的飲食特色:

雷州人飲食講究清淡, 選料鮮活, 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一般喜歡選用煮制或蒸制或煲制的方法烹飪。 如清蒸、蝦、蟹等。 ²雷州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物產豐饒。 肥沃的大地慷慨地為勤勞的人們奉上香甜的優質大米, 鮮美的魚蝦, 晶瑩的白糖, 圓渾的南珠, 壯碩的牛羊, 爭奇鬥豔的花卉, 甜美的嶺南佳果。 還有那風味獨特的雷州小吃——葉搭餅、嘉嶺乙、烏石甜糟、英利燒豬肉、客路白切狗等令人大塊朵頤,

回味悠久。

雷州特色節日和風俗:

1雷祖祠,三元塔,天寧寺,西湖公園等名勝;

2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創作,

3雷州是中國“南珠”的重要產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4元宵佳節時飄色遊和儺舞

雷州人過年會有哪些準備呢?

雷州人過春節又稱“過年”, 是雷州半島民間最古老、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 它有著較為濃厚的地方特色。 按雷州半島現有的歲時習俗, 春節已不單指新年初一這一天。 在愛熱鬧、愛過節的本地人心目中, 春節是從臘月下旬開始,

一直熱鬧到元宵節後才算度過了。 臘月下旬, 雷州半島各地家家戶戶都忙著辦“年貨”, 城鎮居民少不了年桔、春聯、鮮花、糖果、時髦衣裝、孩童玩具;鄉間農戶則備全香燈寶燭、門神年畫、鞭炮, 還有自製糕餅諸類供品食物。 農曆臘月廿四或廿五日, 雷州各地大搞清潔, 俗稱“打囤”或“掃囤”, 家家戶戶進行室內大掃除, 以便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 送灶”後, 從廿六日到廿八磨米做新年糕餅。 雷州半島是蔗糖之鄉, 年糕甜, 餅米乙種類繁多, 令遠客驚奇的一尺餘直徑三、四寸厚的巨型年糕有:筐炊、團籠炊、籠傻, 約八寸直徑一寸厚的筐箕炊、缸蓋炊、牛皮糕;米有:餃子餑、葉搭、菜包、田艾薇、紅印、白米果、煎堆、壽桃、米捏制的禽類和各式棕子。 農村廿九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室內的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公”和春聯(俗稱“對”)。

別具一格的大年初一的各種活動:

廟前祭禮

²雷州半島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部,因唐朝起屬雷州管轄,始有此稱。歷史上,北依中土,南抵瓊崖,遙指南洋諸國的獨特地理位置,使雷州半島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漸顯重要。 ² 在這塊土地上,以閩南移民為主體的外來文化和土著文化,加上中原商賈、官宦、文人墨客不斷遷徙流落到此的影響,形成了這裡獨特的地方習俗和文化傳承。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顯現在雷州半島的城區鄉里。這裡拍攝的是雷州半島農村正月裡的一些年節活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絲暖暖的新奇。

鳴金開場

1、鳴金開場。 天色初亮,村裡的小夥子就到各廟裡抬出神像,鳴鑼造勢;

2、廟前祭禮 。年節活動那天,鄉民在三聲炮響後到達宗祠廟壇祭拜神明、祖先;

3、貢品 。家中的長者是每個家庭的主祭,他(她)們總是認真而虔誠地早早到現場等待拜祭;

4、舞龍 。中國各地的龍雖基本外貌相同,舞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這是雷州半島的長龍舞,需要20多人的精巧配合;

5、沖神轎 。原是清朝戍邊水師營寨的通明村,銳氣尚存的水兵後裔沖起神轎來,依舊如古時驍勇的戰鬥編隊;

6、神轎跨身。 鄉民堅信:保護神跨過自己身子後,就平安了;

7、跳儺舞驅邪源于中原的文化傳承,七位驅魔將軍在每年的年初節慶時會在祭祀儀式上出現,隨即遊走在鄉里民宅、荒郊野外,專司辟邪驅魔。

8、睡荊棘床 。據說只有神附身的肉身才能刺紮不入;

9、搶荊棘枝 。據說神明的肉身滾動過的荊棘枝條能辟邪氣入侵,因此鄉民 爭相取回家掛於門前;

10、跑運氣 抬神轎轉圈奔跑,鄉民們相信會給自己帶來好運,年輕漢子自然是奮勇當先;

11、過火海 。後生仔抬著神轎踏著燒紅的炭火而過,既讓人驚奇難解,又使人對其勇氣佩服有加;

12、心荷一念。淳樸而有信仰、執著而極耐勞,這是雷州半島上輩人普遍的特質,這位大叔為了讓自家供奉的觀音像能參與大廟的活動,艱辛地擔了十幾裡地,他臉上除了堅毅、畢恭畢敬的神情外,毫無倦意;

13、客從何來。 節慶年復一年,習俗代代相傳,老鄉民早已熟視的神明卻有這位少兒感到新奇。

14、過年唱大戲

其他一些重要的節日及其活動:

正月初一:大年初一

正月十二:“新年仔”

正月十五:鬧元宵

二月二:龍抬頭,一般會組織遊神活動

三月廿二:遊神

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在門框上插艾葉

七月初七:宗祠的誕辰,村裡會組織搭戲臺唱戲

八月十五:中秋節,拜月,浮針等活動

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

十一月冬至:祭神,為新出生的男嬰“添燈”;做“葉 搭餅”

臘月除夕:祭神,吃團圓飯,貼對聯,沐浴等等

雷州婚嫁風俗

舊時雷州姑娘出嫁,婚事皆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定,故有“婚姻父安母種”的諺語流行。一般六、七歲時便對了親家(訂婚),也有在二、三歲對親家的“雞對仔”,甚至還有指腹為婚者。對親家過程,男方先由媒人送個禮盒到女家,盒子內裝有檳榔、果品、紅糖等。富裕人家用銀盒、錫盒或精製漆盒,窮苦百姓則用彩布包裹禮品。若是女家初步同意,則由家中長輩開盒取出一個檳榔,俗稱“吃了人家檳榔”。下一步,就是男女雙方交換“庚帖”(即用紅紙寫上出生年、月、日、時辰),請算命先生“合命”,如兩人“五行相生,命根相合”,則由男家送頭過禮。禮品扶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稱作“騎金馬”,矢志跨進夫家;如遇新娘來潮,就要在“火煙”上加放一隻稻草紮,稱作“騎竹馬”。新郎還要接受挑穀種的青郎的祝賀。青郎可以一口氣;做出十來二十首詩句。每做一首,新郎要賞以紅包。新郎接過竹苗谷種栽於屋後,撒於田裡,象徵栽下新生活,播下幸福種。

雷州婚嫁習俗

²新娘進門之後,要在一位婆家請來的“青娘母”(極善辭令,又能即興吟詩做對的人)陪伴著,舉行各種儀式,如與新郎吃“合房圓”,進入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拜見禮,“鬧洞房”等。

“鬧洞房”是整個“親迎”禮的高潮,無論老少、貴賤、貧富、相識或不相識,只要說聲“看新娘”,“青娘母”就會馬上掀開門簾,讓新娘至房口給客人敬茶敬檳榔,並贈送以祥禽瑞獸、四時佳果為題材的各式繡香包。繡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裡刺繡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繡工藝品的高下、多寡中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有的人說看新娘卻結夥進入洞房,故意圍坐在床上玩,不時要新娘、新郎端茶敬煙,直鬧到深更半夜。調皮者臨走時還要在床上撒紅糖,而新娘新郎只有“逆來順受”,這是“胡鬧”。還有一種挺有意思的“文鬧”。洞房門口擺開桌子,紅燭高燃,以新郎、新娘、“青娘母”為一方,賓客為另一方,對詩,鬥歌,做聯對。內容有:讚美新郎與新娘的,有提醒孝敬公婆的,有祝願夫唱婦隨的等等。“鬧洞房”除了助興、增添歡樂氣氛外,新娘也可借此瞭解四鄰、親朋各人的性格,有助日後的和睦相處。 ²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家人,願新娘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的親人。 第三天,新娘還要舉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祿的司命帝君,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缸”的儀式。還有一個古老的儀式,就是要將新娘第一夜墊在床上的“花園巾”高高掛在廳堂上,或置有銀元、豬腿、糕點、對雞(雌雄雞)等物,名門貴族還有金銀首飾、珠寶玉器等貴重物品。

農村廿九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室內的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公”和春聯(俗稱“對”)。

別具一格的大年初一的各種活動:

廟前祭禮

²雷州半島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部,因唐朝起屬雷州管轄,始有此稱。歷史上,北依中土,南抵瓊崖,遙指南洋諸國的獨特地理位置,使雷州半島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漸顯重要。 ² 在這塊土地上,以閩南移民為主體的外來文化和土著文化,加上中原商賈、官宦、文人墨客不斷遷徙流落到此的影響,形成了這裡獨特的地方習俗和文化傳承。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顯現在雷州半島的城區鄉里。這裡拍攝的是雷州半島農村正月裡的一些年節活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絲暖暖的新奇。

鳴金開場

1、鳴金開場。 天色初亮,村裡的小夥子就到各廟裡抬出神像,鳴鑼造勢;

2、廟前祭禮 。年節活動那天,鄉民在三聲炮響後到達宗祠廟壇祭拜神明、祖先;

3、貢品 。家中的長者是每個家庭的主祭,他(她)們總是認真而虔誠地早早到現場等待拜祭;

4、舞龍 。中國各地的龍雖基本外貌相同,舞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這是雷州半島的長龍舞,需要20多人的精巧配合;

5、沖神轎 。原是清朝戍邊水師營寨的通明村,銳氣尚存的水兵後裔沖起神轎來,依舊如古時驍勇的戰鬥編隊;

6、神轎跨身。 鄉民堅信:保護神跨過自己身子後,就平安了;

7、跳儺舞驅邪源于中原的文化傳承,七位驅魔將軍在每年的年初節慶時會在祭祀儀式上出現,隨即遊走在鄉里民宅、荒郊野外,專司辟邪驅魔。

8、睡荊棘床 。據說只有神附身的肉身才能刺紮不入;

9、搶荊棘枝 。據說神明的肉身滾動過的荊棘枝條能辟邪氣入侵,因此鄉民 爭相取回家掛於門前;

10、跑運氣 抬神轎轉圈奔跑,鄉民們相信會給自己帶來好運,年輕漢子自然是奮勇當先;

11、過火海 。後生仔抬著神轎踏著燒紅的炭火而過,既讓人驚奇難解,又使人對其勇氣佩服有加;

12、心荷一念。淳樸而有信仰、執著而極耐勞,這是雷州半島上輩人普遍的特質,這位大叔為了讓自家供奉的觀音像能參與大廟的活動,艱辛地擔了十幾裡地,他臉上除了堅毅、畢恭畢敬的神情外,毫無倦意;

13、客從何來。 節慶年復一年,習俗代代相傳,老鄉民早已熟視的神明卻有這位少兒感到新奇。

14、過年唱大戲

其他一些重要的節日及其活動:

正月初一:大年初一

正月十二:“新年仔”

正月十五:鬧元宵

二月二:龍抬頭,一般會組織遊神活動

三月廿二:遊神

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在門框上插艾葉

七月初七:宗祠的誕辰,村裡會組織搭戲臺唱戲

八月十五:中秋節,拜月,浮針等活動

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

十一月冬至:祭神,為新出生的男嬰“添燈”;做“葉 搭餅”

臘月除夕:祭神,吃團圓飯,貼對聯,沐浴等等

雷州婚嫁風俗

舊時雷州姑娘出嫁,婚事皆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定,故有“婚姻父安母種”的諺語流行。一般六、七歲時便對了親家(訂婚),也有在二、三歲對親家的“雞對仔”,甚至還有指腹為婚者。對親家過程,男方先由媒人送個禮盒到女家,盒子內裝有檳榔、果品、紅糖等。富裕人家用銀盒、錫盒或精製漆盒,窮苦百姓則用彩布包裹禮品。若是女家初步同意,則由家中長輩開盒取出一個檳榔,俗稱“吃了人家檳榔”。下一步,就是男女雙方交換“庚帖”(即用紅紙寫上出生年、月、日、時辰),請算命先生“合命”,如兩人“五行相生,命根相合”,則由男家送頭過禮。禮品扶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稱作“騎金馬”,矢志跨進夫家;如遇新娘來潮,就要在“火煙”上加放一隻稻草紮,稱作“騎竹馬”。新郎還要接受挑穀種的青郎的祝賀。青郎可以一口氣;做出十來二十首詩句。每做一首,新郎要賞以紅包。新郎接過竹苗谷種栽於屋後,撒於田裡,象徵栽下新生活,播下幸福種。

雷州婚嫁習俗

²新娘進門之後,要在一位婆家請來的“青娘母”(極善辭令,又能即興吟詩做對的人)陪伴著,舉行各種儀式,如與新郎吃“合房圓”,進入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拜見禮,“鬧洞房”等。

“鬧洞房”是整個“親迎”禮的高潮,無論老少、貴賤、貧富、相識或不相識,只要說聲“看新娘”,“青娘母”就會馬上掀開門簾,讓新娘至房口給客人敬茶敬檳榔,並贈送以祥禽瑞獸、四時佳果為題材的各式繡香包。繡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裡刺繡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繡工藝品的高下、多寡中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有的人說看新娘卻結夥進入洞房,故意圍坐在床上玩,不時要新娘、新郎端茶敬煙,直鬧到深更半夜。調皮者臨走時還要在床上撒紅糖,而新娘新郎只有“逆來順受”,這是“胡鬧”。還有一種挺有意思的“文鬧”。洞房門口擺開桌子,紅燭高燃,以新郎、新娘、“青娘母”為一方,賓客為另一方,對詩,鬥歌,做聯對。內容有:讚美新郎與新娘的,有提醒孝敬公婆的,有祝願夫唱婦隨的等等。“鬧洞房”除了助興、增添歡樂氣氛外,新娘也可借此瞭解四鄰、親朋各人的性格,有助日後的和睦相處。 ²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家人,願新娘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的親人。 第三天,新娘還要舉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祿的司命帝君,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缸”的儀式。還有一個古老的儀式,就是要將新娘第一夜墊在床上的“花園巾”高高掛在廳堂上,或置有銀元、豬腿、糕點、對雞(雌雄雞)等物,名門貴族還有金銀首飾、珠寶玉器等貴重物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