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躲過塔利班之劫 傳奇阿富汗國寶北京故宮展出

(綜合訊)一個名為“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的展覽, 首次來到北京故宮, 3月17日起亮相午門東雁翅樓展廳。 這批傳奇的231件(套)阿富汗文物, 屬於阿富汗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巴克特裡亞寶藏”, 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堪比埃及“圖坦卡蒙”珍寶的發現。 令人唏噓的是, “巴克特裡亞寶藏”能在飽經戰亂之苦的阿富汗被保留至今, 文物工作者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堪稱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一個奇跡。

“絲綢之路”上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

“巴克特裡亞寶藏”的命名, 來自一次考古發現。

1978年, 蘇聯希臘裔考古學家維克托·薩瑞阿尼迪, 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發現了數座古代遊牧民族的墓葬和遺址, 發掘出土古代黃金製品2萬1618件, 被視為當今“絲綢之路”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出土文物的年代可遠溯至西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亞古國——巴克特裡亞王朝。 “巴克特裡亞”曾是古波斯帝國領地, 西元前339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 建立“巴克特裡亞”城邦, 中國古書上稱之為“大夏”國。 西元145年, 北方遊牧民族入侵巴克特裡亞, 希臘人撤退時匆匆掩埋了金銀財寶, 巴克特裡亞寶藏最後都落入貴霜人之手。 百餘年後貴霜帝國沒落, 這些寶藏作為隨葬品又被埋進了地下。

“巴克特裡亞寶藏”出土後被送到首都喀布爾, 曾被展示於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一個金碧輝煌的展廳,

供人們欣賞。 寶藏裡有古希臘硬幣、中國漢代銅鏡、印度象牙梳子, 可以想見當年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的融匯。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19年, 是阿富汗最大的博物館, 曾擁有10萬組以上的珍貴文物。

寶藏保護者至今下落不明

此後阿富汗陷入戰爭烽火, 國家博物館的員工們將珍貴文物藏匿起來。 在長期戰亂中, 人們一直擔心這些絕世寶藏的命運, 特別是擔心它們被控制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找到, 擔心塔利班把古老珍稀的黃金製品偷偷熔化成金條。 1996年塔利班武裝分子進入喀布爾, 激進分子瘋狂破壞文物, 首當其衝的便是國家博物館。 “巴克特裡亞寶藏”成為塔利班分子首要尋找目標,

但國家博物館和中央銀行員工對文物的下落守口如瓶, 他們熬過塔利班的嚴刑拷打, 被打到昏迷也堅持不透露秘密。

直至2003年, 趕跑塔利班的阿富汗政府決定重啟金庫。 但誰也不知裡面的珍寶是否尚存。 打開金庫後, 人們從中抬出一個個巨大木箱, 當年文物的發現者、考古學家維克托·薩瑞阿尼迪親自開箱, 拿出了第一件寶貝:一片黃金頭飾——它是一頂純金皇冠的一小部分;隨後是更多珍寶:純金打造的希臘女神阿芙洛狄忒的胸針、鑲滿綠松石的黃金寶劍、華美的黃金項鍊、雕工細密的象牙雕塑, 還有數不盡的金幣……世界上最偉大的考古寶藏之一, 一切完好無損, 就像剛發現時一般。 可是, 拼死保護了“巴克特裡亞寶藏”的人們至今下落不明。

以考古學意義上的發現地點為主線

本次展覽精選來自阿富汗的珍貴藏品, 以考古學意義上的發現地點為主線, 展示西元前3世紀至西元1世紀的阿富汗歷史風貌。 這是阿富汗歷史上最具活力的時期, 其中包括“絲綢之路”貿易的起始階段。 同時, 一些法羅爾丘地出土的早期文物, 又體現了阿富汗青銅時代的文化特性。 通過展覽, 觀眾不僅能賞析奇異珍寶, 領略絲路文化, 也能深入瞭解阿富汗多樣化的歷史與文化。

巴克特裡亞寶藏——花型黃金頭飾。 (網路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