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負債以錢生錢,只要認清這幾個概念,原來財務自由不是想像那麼難

有人將財務自由分成5個等級:

一級財務自由, 菜市場買菜不看貴賤;

二級財務自由, 商場購物不看貴賤;

三級財務自由, 珠寶奢侈店血拼不看貴賤;

四級財務自由, 樓盤買房不看貴賤;

五級財務自由, 買公司不看貴賤。

以這個標準來說, 如果你是一個不是特別講究物質生活的人, 那麼你的財務自由不難實現, 但是你想揮金如土, 過土豪般的生活, 那麼沒有個把億就很難實現所謂的財務自由。

所以說, 在追求財務自由之前, 你得先看看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說吧, 你手頭上有2000塊錢, 其中花了1500塊錢給你心儀的美眉買了部手機, 剩下500塊錢去吃飯開房, 然後騎著你的電動車去找美眉, 那這個美眉很可能會說:“你很好, 但是咱倆不合適。 ”

不過, 如果你用800塊錢租一輛賓士, 去批發市場花200塊錢買了99朵玫瑰, 然後告訴美眉自己比較喜歡牽手去浪漫的小吃店, 頂多花100塊錢。 當晚美眉就跟你睡了, 而且還是因為愛情。

當然這是開玩笑, 不過, 你得明白, 實現財務自由, 一定要講究方法。

下面說說什麼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不是說你坐擁億萬家產, 有多少豪宅, 豪車, 而是說, 在你的帳面上, 究竟有多少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帳。

簡單地說, 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必須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 如果進入這種狀態, 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

比如說吧, 你的每個月的開支是一千元, 但你無需勞心勞力就能獲得一千零一元的被動收入, 那麼你就達到了人人羡慕的財務自由了。

這裡的一千元就是財務自由的“臨界點”。

換句話說, 一旦你突破了這個“臨界點”, 只要沒有什麼重大的災難發生, 你不用幹活也能活下去, 當然如果你喜歡這份工作, 完全可以繼續幹下去, 或者選擇一件自己真正想幹的事, 而不是為了生活所迫,

做那些你不願意做卻無可奈何的事。

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而是不想幹什麼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不幹什麼。

實現財務自由, 你得小心你的負債, 究竟是為良性的增值資產而負債, 還是為了不必要的消費欠下的支出。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跑來告訴我買車的事, 我就一直勸他先不要買, 可以先買房, 為嘛?

1. 車對於他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上下班有班車,而且家裡沒有停車位,他想買車不過是出於“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

2. 他每月的工資不高,買車容易養車難,買回來容易讓他捉襟見肘。

3. 他是有能力買一處房子的。

一輛車,算上費用15萬左右,使用十年報廢,每年花費2萬,總成本是15萬+20萬=35萬。

十年之後這35萬就消失了。而如果換一種思路: 首付15萬買房,每年還貸2萬,10年後你至少擁有一套30萬的房子,當然十年之後的房子肯定遠遠不止30萬。

你可能會說,我倒是想以錢生錢,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對我這種正在原始積累中的年輕人來說,手頭上根本就沒多少錢,如何實現複利?

記住,不一定要按自己擁有的實際現金去決定投資規模,而要在認定安全穩健的前提下,需要投資多少錢就想辦法去借多少錢。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借錢欠債向來被認為是不光彩的事,這其實是不對的,你要知道,越有能力的人,銀行越願意借錢給他,因為銀行知道,能力就代表了實力,代表了還款的保障。

同樣,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要想著如何能通過借錢,用別人的錢來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不會借錢的人幾乎就是不會投資的人,至少說不是投資理財的高手。

只要通過借錢能賺更多的錢,不管付多少利息都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

再大的老闆也要借錢,李嘉誠也不例外。

打個比方:李嘉誠有 500 億元的資產,但他現在正準備投資一個 600 億元的項目,所以他同樣要去銀行借 100 億元,他不可能等到自己賺了 100 億元之後再去上那個項目。

如果等他賺了 100 億元之後,那個好的專案早就被人家拿走了!

正因如此,所以李嘉誠特別喜歡去銀行借錢,因為他借了錢後可以賺更多的錢。而那些銀行也非常喜歡將錢借給李嘉誠,因為借給他又安全又批量大。

再說說咱普通人。

很多人手頭上都有信用卡,如果每個月免息期內還款就可以從銀行免息貸到一筆錢。

而且如果你的還款能力足夠強,銀行甚至可以給我們幾萬以上的額度。

比如你有一張白金卡,透支額度是5萬元,那就相當於沒有任何成本,你每個月就有了5萬元資金可供周轉。

也就是說,在你以後的日子裡,這筆錢就相當於銀行白白送給你使用幾十年,而且還不用承擔任何費用。

再比如,一套房子價格是100萬元,而你正辛辛苦苦攢下了100萬。

那問題來了,你是打算用這100萬全款買這一套房,還是每套首付20萬買5套房?

很顯然,在這個房價不斷上漲的年代,後者更划算一下。

所以說,有時候你選擇貸款消費,只要學會利用自己的個人信用,利用負債能夠更快地實現財務自由。

千萬不要問,我現在月薪三千,該如何理財,我已經40多歲了,學理財是不是有點晚,我還是個在讀學生,有必要提前學習理財嗎?

正如一個流傳的段子,一個68歲的老爺爺去日語班報導學習,前臺的小姐說,兩年後您都70了,老爺爺卻說,我不學的話兩年後就68了嗎?我依然會是70歲,而且還是一個不會日語的70歲老頭子。

所以說,如果你真的想幹成一件事,你是不會去考慮環境,時間,以及周邊人的看法。

如果你內心裡一直有一個財務自由的夢想,那麼你就應該全力以赴,不為所動。

從0到10萬可能是不大容易,但是從10萬到100萬卻會簡單很多。從100萬到實現財務自由應該就不會是難以企及了吧。

不過,如果你一直是在觀望等待,那麼很可能別人已經坐擁百萬家產,你很可能連10萬都捉襟見肘。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話就是“做過”和“去做”,行動者總會擊敗不行動者。選擇不同,命運也是不同的。

1. 車對於他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上下班有班車,而且家裡沒有停車位,他想買車不過是出於“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

2. 他每月的工資不高,買車容易養車難,買回來容易讓他捉襟見肘。

3. 他是有能力買一處房子的。

一輛車,算上費用15萬左右,使用十年報廢,每年花費2萬,總成本是15萬+20萬=35萬。

十年之後這35萬就消失了。而如果換一種思路: 首付15萬買房,每年還貸2萬,10年後你至少擁有一套30萬的房子,當然十年之後的房子肯定遠遠不止30萬。

你可能會說,我倒是想以錢生錢,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對我這種正在原始積累中的年輕人來說,手頭上根本就沒多少錢,如何實現複利?

記住,不一定要按自己擁有的實際現金去決定投資規模,而要在認定安全穩健的前提下,需要投資多少錢就想辦法去借多少錢。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借錢欠債向來被認為是不光彩的事,這其實是不對的,你要知道,越有能力的人,銀行越願意借錢給他,因為銀行知道,能力就代表了實力,代表了還款的保障。

同樣,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要想著如何能通過借錢,用別人的錢來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不會借錢的人幾乎就是不會投資的人,至少說不是投資理財的高手。

只要通過借錢能賺更多的錢,不管付多少利息都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

再大的老闆也要借錢,李嘉誠也不例外。

打個比方:李嘉誠有 500 億元的資產,但他現在正準備投資一個 600 億元的項目,所以他同樣要去銀行借 100 億元,他不可能等到自己賺了 100 億元之後再去上那個項目。

如果等他賺了 100 億元之後,那個好的專案早就被人家拿走了!

正因如此,所以李嘉誠特別喜歡去銀行借錢,因為他借了錢後可以賺更多的錢。而那些銀行也非常喜歡將錢借給李嘉誠,因為借給他又安全又批量大。

再說說咱普通人。

很多人手頭上都有信用卡,如果每個月免息期內還款就可以從銀行免息貸到一筆錢。

而且如果你的還款能力足夠強,銀行甚至可以給我們幾萬以上的額度。

比如你有一張白金卡,透支額度是5萬元,那就相當於沒有任何成本,你每個月就有了5萬元資金可供周轉。

也就是說,在你以後的日子裡,這筆錢就相當於銀行白白送給你使用幾十年,而且還不用承擔任何費用。

再比如,一套房子價格是100萬元,而你正辛辛苦苦攢下了100萬。

那問題來了,你是打算用這100萬全款買這一套房,還是每套首付20萬買5套房?

很顯然,在這個房價不斷上漲的年代,後者更划算一下。

所以說,有時候你選擇貸款消費,只要學會利用自己的個人信用,利用負債能夠更快地實現財務自由。

千萬不要問,我現在月薪三千,該如何理財,我已經40多歲了,學理財是不是有點晚,我還是個在讀學生,有必要提前學習理財嗎?

正如一個流傳的段子,一個68歲的老爺爺去日語班報導學習,前臺的小姐說,兩年後您都70了,老爺爺卻說,我不學的話兩年後就68了嗎?我依然會是70歲,而且還是一個不會日語的70歲老頭子。

所以說,如果你真的想幹成一件事,你是不會去考慮環境,時間,以及周邊人的看法。

如果你內心裡一直有一個財務自由的夢想,那麼你就應該全力以赴,不為所動。

從0到10萬可能是不大容易,但是從10萬到100萬卻會簡單很多。從100萬到實現財務自由應該就不會是難以企及了吧。

不過,如果你一直是在觀望等待,那麼很可能別人已經坐擁百萬家產,你很可能連10萬都捉襟見肘。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話就是“做過”和“去做”,行動者總會擊敗不行動者。選擇不同,命運也是不同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