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3條底線:熊市抄底的堅守

對於股市交易資金, 多數投資者在一般情況下採用的是“存量資金”, 即帳戶裡已有的可支配資金。 但在特殊情況下, 一些投資者也會通過各種管道籌集資金追加投入。

譬如在熊市, 當大盤和個股持續大幅下跌後, 一些長期、理性的投資者時常會用“增量資金”, 有計劃、分步驟地參與“熊市抄底”。

堅守三條底線

筆者認為: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必須堅守三條底線:

一、資金性質

按資金來源劃分, 參與“熊市抄底”的“增量資金”大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借貸資金, 包括有償和無償兩種, 前者需支付利息、有使用成本, 後者無須支付利息、沒有使用成本, 但都須歸還且有使用時間限制;另一類是自有資金, 即自身可支配的資金, 既不用付息, 又無須歸還。

單就自有資金來說, 若再進行細分, 又可分為有明確用途的資金和閒置資金。 這裡所說的“增量資金”, 指的是自有資金裡閒置的部分。

即參與“熊市抄底”的“增量資金”, 必須是多餘的閒錢, 任何通過借貸獲得的資金, 以及自有資金中有明確用途的資金都不適合投資股市, 包括參與“熊市抄底”。

二、適投比例

即使追加的是閒置資金, 也不宜傾其所有、全額投入, 而應控制比例、適量適度。 普通投資者只要用三分之一的閒錢參與“熊市抄底”即可, 最多不宜超過二分之一。 當然, 根據不同投資者對於股市的偏好程度和操作技巧不同, 在追加資金比例的確定中可有所區別、因人而異。

三、抄底時機

資金性質和適投比例定下後, 還須明確抄底時機。 從A股二十餘年的歷史走勢和未來走向看, 參與抄底的最佳時機是“熊市”大盤和個股持續大幅下跌之後。

在“熊市”投資者普遍虧損, 入市意願不強。 但在“牛市”, 情況正好相反, 盈利的投資者明確增加, 入市意願變得非常強烈。 所以, 應盡可能選擇在“熊市”、多數投資者不敢買股時, 逢低、分批, 大膽追加資金。 只有這樣, 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的成功率才會增加。

品種策略選擇

在明確“三大底線”, 並做好各項準備基礎上, 能否確保“熊市抄底”的成功, 還取決於品種和策略的選擇是否正確。 以4年前大盤見底1664點(2008年10月28日)時為例, 當時投資者在品種確定上就有兩種選擇, 結果大相徑庭。

一是“棄弱擇強”

買入當時階段漲幅大、技術形態好、趨勢向上、帶量上攻的“強勢股”, 包括新上市、被哄搶的新股。 實際上, 當時不少表現突出的“強勢股”,

在隨後的走勢中表現不佳, 有的還領跌大盤和個股。

為此, 筆者對2008年10月29日-2012年10月26日期間的大盤和個股表現進行了統計, 結果發現在上證指數漲16.62%、多數品種跑贏大盤的情況下, 同期可比的2452家公司中, 跌幅超過70%的有25家(其中跌幅最大的達79.64%), 跌幅超過60%的有102家, 跌幅超過50%的有219家。 而這些走勢不佳的品種, 多數都是在當時看來走勢十分強勁的大牛股。 投資者要是在當時採取“棄弱擇強”法進行“抄底”, 不僅在隨後的大盤反彈中難以取得好的收益, 反而會出現大幅虧錢的尷尬局面。

二是“棄強擇弱”

賣出當時階段漲幅大、技術形態好、趨勢向上、帶量上攻的“強勢股”, 選擇“弱勢股”進行反向買入。 這樣不僅能有效回避一些股票的大幅下跌, 而且可能取得超出預期的不俗收益。

至於“熊市抄底”的策略, 一般可通過“三比三看”予以選擇:一是比漲跌幅度, 看誰跌幅深。 一般應在具有可比性的熟悉品種裡選擇階段跌幅大、漲幅小的品種作為“熊市抄底”的首選品種;二是比流通盤子, 看誰最適宜。 待買股票的流通盤一般在1億股至3億股之間較為合適, 盤子太大或太小都不是“熊市抄底”的最佳品種;三是比區間表現, 看誰潛力大。 在符合以上條件基礎上, 若待買品種橫盤時間長、主力吸籌足、散戶跑得多則更好。 通過“三比三看”, 一般都能回避看似強勢的“風險股”, 及時捕捉看似弱勢的“潛力股”。

“風控逐利”技巧

“熊市抄底”與其它操作方法一樣, 既存在較大機會, 也蘊含一定風險。 只有正確處理風控和逐利的關係,才能在“熊市抄底”中把握主動、趨利避險,最終取得“熊市抄底”的成功。處理“風控逐利”關係的具體技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在抄底逐利的同時只承擔機會大的風險。

在股市投資,任何情況下都存在風險,只不過在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下風險的大小不同而已。

作為普通投資者,在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過程中同樣須承擔一定風險,但這種風險必須是在機會大、風險小的情況下承擔。譬如,當大盤和個股持續、大幅下跌後,投資者普遍虧損、入市意願不強的情況下,存在的抄底風險看似很強實則不大,這種風險便屬於機會大的風險,值得理性投資者適當承擔。

二、在抄底逐利的同時只承擔有價值的風險。

即便是機會大的風險,也須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看這種風險有沒有承擔的價值。譬如,一些階段性漲幅巨大的品種,雖然在當時仍存在繼續大漲的可能,但同時存在獲利回吐、短線暴跌的可能。追漲買入這樣的“暴漲股”所要承擔的風險,對於秉承價值投資理念、本著穩妥操作原則的投資者來說,顯然屬於無價值的風險。

因此,作為普通投資者,在“熊市抄底”過程中所應承擔的當然是那些有價值的風險,而不是相反。

三、在抄底逐利的同時只承擔可承受的風險。

對於有些投資者而言,有些風險雖然機會很大,但難以承受,這部分投資者對於這樣的風險須引起注意、儘量予以回避。只有在準備買入股票前,就已做好承受風險的準備且有能力承受的情況下,才可在承受相應風險的同時去博取抄底逐利的機會。

在處理“風控逐利”關係時有兩方面問題須引起注意:一方面要“增存結合”,以“存”為主。在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中,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增量資金”上,而是要“增存結合”、同時兼顧,以“存”為主、“增量”為輔,在主要利用“存量資金”抄底的同時適當利用“增量資金”參與抄底。

另一方面,要“長短結合”,以“長”為主。任何品種、在任何時候都存在一定的短線機會,但不可能所有的投資者始終能把握這樣的機會。因此,在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中,還須調整心態、“長短結合”,以“長”為主、短線為輔。有能力參與短線操作且處於較為流暢狀態的投資者,可在“熊市抄底”的同時適當多做短線、高拋低吸,對於那些缺乏必要技法,以及操作不夠順暢的投資者而言,還是保持耐心、減少交易為宜。

財神溫馨提示:文中策略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也不代表本號立場! 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只有正確處理風控和逐利的關係,才能在“熊市抄底”中把握主動、趨利避險,最終取得“熊市抄底”的成功。處理“風控逐利”關係的具體技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在抄底逐利的同時只承擔機會大的風險。

在股市投資,任何情況下都存在風險,只不過在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下風險的大小不同而已。

作為普通投資者,在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過程中同樣須承擔一定風險,但這種風險必須是在機會大、風險小的情況下承擔。譬如,當大盤和個股持續、大幅下跌後,投資者普遍虧損、入市意願不強的情況下,存在的抄底風險看似很強實則不大,這種風險便屬於機會大的風險,值得理性投資者適當承擔。

二、在抄底逐利的同時只承擔有價值的風險。

即便是機會大的風險,也須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看這種風險有沒有承擔的價值。譬如,一些階段性漲幅巨大的品種,雖然在當時仍存在繼續大漲的可能,但同時存在獲利回吐、短線暴跌的可能。追漲買入這樣的“暴漲股”所要承擔的風險,對於秉承價值投資理念、本著穩妥操作原則的投資者來說,顯然屬於無價值的風險。

因此,作為普通投資者,在“熊市抄底”過程中所應承擔的當然是那些有價值的風險,而不是相反。

三、在抄底逐利的同時只承擔可承受的風險。

對於有些投資者而言,有些風險雖然機會很大,但難以承受,這部分投資者對於這樣的風險須引起注意、儘量予以回避。只有在準備買入股票前,就已做好承受風險的準備且有能力承受的情況下,才可在承受相應風險的同時去博取抄底逐利的機會。

在處理“風控逐利”關係時有兩方面問題須引起注意:一方面要“增存結合”,以“存”為主。在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中,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增量資金”上,而是要“增存結合”、同時兼顧,以“存”為主、“增量”為輔,在主要利用“存量資金”抄底的同時適當利用“增量資金”參與抄底。

另一方面,要“長短結合”,以“長”為主。任何品種、在任何時候都存在一定的短線機會,但不可能所有的投資者始終能把握這樣的機會。因此,在利用“增量資金”參與“熊市抄底”中,還須調整心態、“長短結合”,以“長”為主、短線為輔。有能力參與短線操作且處於較為流暢狀態的投資者,可在“熊市抄底”的同時適當多做短線、高拋低吸,對於那些缺乏必要技法,以及操作不夠順暢的投資者而言,還是保持耐心、減少交易為宜。

財神溫馨提示:文中策略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也不代表本號立場! 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