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戰狼2》破60億基本無望?只因一部50億的大片來了!

今天是9月7號星期四, 截止上午《敦克爾克》憑藉360萬人民幣領跑內地票房。 上映初期《敦克爾克》爭議就很大, 有很多人看了這部電影感覺到太無聊, 表示諾蘭這塊招牌算是砸了, 其實倒不如說, 是大部分人沒有看懂如此深刻的電影。 不是勝利, 沒有英雄, 活著才是戰爭的底色!現在我們去看看《敦克爾克》到底是怎樣的?

敦克爾克: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沒意義

《敦克爾克》, 當初聽聞片名時, 還一臉茫然“這哪跟哪“, 完全不知名字的含義。

正式上映後, 觀眾們都在期待“鬼才”諾蘭會選擇怎樣的方式詮釋一個早已被大眾知曉結局的歷史事件。

敦克爾克大撤退(DunkirkEvacu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 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 英軍在敦克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畫”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

不過, 上面這段話還是太宏觀, 當時在戰場上的人在想什麼呢?

回家。

必須回家, 和時間賽跑,

趕在德軍轟炸前, 趕在死神前回家。

“我不想電影中的人告訴觀眾為什麼要去關心他們,

而是希望觀眾是因為他們所陷入的遭遇而在乎他們。 ”

諾蘭說。

敦克爾克:活著才是最大的勝利, 回家。

諾蘭竭力克制血流成河, 硝煙彌漫, 爆炸時的火光四射等場面,

即便連臺詞也做到克制精簡。 但這絲毫沒有阻止“絕望”、“緊張”, 在《敦克爾克》中的蔓延, 通過海、陸、空三條非線性敘事, 應用時間差, 有意平行剪輯, 造成種種假像。

噴火式戰鬥機與敵軍戰機的空中激戰;驚慌失措, 無處躲藏的大批士兵;竭力求生, 矛盾糾結的士兵主角;義無反顧, 驅船前往的普通民眾, 都足見導演對於這段真實歷史的細緻情懷。

當然, 諾蘭並非一味宣揚主旋律, 他也通過鏡頭講述了, 面對生存與死亡, 即便彬彬有禮的英國紳士, 即便訓練有素的士兵, 也會為了提前上船, 而主動抬運傷患;為了自救, 拋棄甚至害死他人的人性展示, 你可以挖掘人性, 但永遠別去考驗人性。

而這些正是身臨敦克爾克大撤退中, 不同人物的視角, 是導演竭力呈現給觀眾的視角, 真實的戰場沒有憐憫, 沒有輕鬆的上帝視角, 更沒有什麼上帝。

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成功,

保全了英國的實力,確保了日後反擊的人員基礎,

也不難看出身為英國人,透露出來的驕傲與自豪。

《敦克爾克》也許不是諾蘭最好的作品,但無疑是一部成功的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大片。

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成功,

保全了英國的實力,確保了日後反擊的人員基礎,

也不難看出身為英國人,透露出來的驕傲與自豪。

《敦克爾克》也許不是諾蘭最好的作品,但無疑是一部成功的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大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