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宮女來了例假,如何拒絕皇帝的“臨幸”?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 女子地位低, 更別說面對皇帝的宮女, 如果宮女來了例假, 該怎麼拒絕皇帝的臨幸呢?

不論是哪個朝代,

帝王都對後宮女人擁有絕對佔有權, 上至女官, 下到雜役, 甚至還傳聞, 漢朝時期後宮女人統一穿著“開襠褲”。 那麼, 如果宮女來了例假, 改怎麼拒絕皇帝?肯定不能明著拒絕, 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

唐代詩人王建寫過一首《宮詞》詩:禦池水色春來好, 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

喚人相伴洗裙裾。 詩中“入月”就是指宮女來了例假, 宮女是通過“密奏”的方式委婉告知皇帝, “今天身體不便, 您找別人吧”。

古代這類“密奏”的方式很多, 但每個朝代都有不同。

漢朝時期, 《史記》就有記載:天子諸侯群妾, 以次進禦, 有月事止不禦,

更不口說, 以丹注面目為識, 令女史見之。 意思為:嬪妃伺候皇帝有個“排班表”, 如果來了例假就不參加輪值, 在臉上標誌紅顏色, 讓女官見到後, 會密奏皇帝。

唐朝時期, 女官會向每位宮女發放兩種指環, 一種是金的, 一種是銀的, 平常宮女們把銀環戴在右手。

如果碰到例假或者身孕, 不需明說, 只需要將金指環套在左手就可以, 女官看到後, 就不會再安排侍寢。

五代十國時期, 中國各地小國林立, 規矩又不同, 宮女來例假後的標識就五花八門。 有的是手臂上系根紅繩, 有的是腰上纏著紅綢帶,

有地位的女子, 比如嬪妃、貴妃等, 則在門前掛上不同顏色的燈籠, 這些都是一種“暗示”。

宋明清時期, 因為後宮管理日趨完善, 皇帝“亂來”的許可權受到限制, 以前的“密奏”都被取消, 而是由女官統一記錄在案。

我是趣味的歷史,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 請關注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