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四個精准的選股建倉條件,值得珍藏

多年前, 在當時朋友的慫恿下開了戶, 買的也是他推薦的股票。 開始了股票生涯。

起初高位接盤是常事, 沒多久就虧了12%, 很可憐(那檔股票直到2015年大牛市,

才回到我的成本價)。

後來, 急於回本, 於是在網上找各種“薦股”, 稍微看一下, 覺得合適就買入。 然後, 你懂的, 追漲殺跌。 直到十月份, 在大學同學的建議下, 痛定思痛, 割肉離開滬深市場, 虧損30%。 轉而去了港股。

一開始, 做基本面, 還回血了3%左右。 接著, 在“杠杆”誘惑之下, 殺入權證賭場。 當時還買了不少書學習, 我並不太貪心、做的是恒生指數的看多權證。 可惜, 再次被收割。 一來二去, 在港股又虧損了18% 。

2012年, 感覺港股還是資本大鱷的高爾夫球場, 於是回歸滬深, 小打小鬧了一翻, 回血3% 。 後來, 由於換了新的工作, 實在太忙、無暇顧及, 所以空倉了。 總結下來, 2011到2012年, 我就是一棵典型的韭菜, 任人宰割。 2014年底, 適應了新工作, 還考取了“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

於是客觀上又有了炒股的精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 同時在大學同學的建議下, 我買了招商銀行, 建倉是在14元左右。 後來逐步加倉, 攤薄成本在17元左右。 最終, 招商銀行在股災1.0中逆市上漲, 我在20元左右清倉, 獲利20% 。

2015年八月, 我又換了新工作,

做了部門經理。 工作已經不能用“忙”來形容了, 簡直就是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 然後, 你猜到了, 我再一次無暇顧及炒股。 不過, 這次不是空倉, 而是交給了一位親戚打理。 “出來混, 早晚要還的”。 我上半年通過招商銀行成功躲過了股災1.0, 但是八月、九月的股災2.0, 我是完完整整地吃飽了。 (此處省略300字), 最終2015年底清倉, 全年又虧損10%(躲過了2016年初的“熔斷”, 還是值得慶倖) 。

2017年初, 我又獲得了閒暇。 三月、四月, 通過分析技術面玩短線。 玩得不亦樂乎, 但是收益卻很平淡, 最高時浮盈6%, 最終虧回去了, 還損失1%左右的手續費。

五月中旬, 我在大學同學的建議下, 開始學習“價值投資”, 回歸基本面分析。 這次, 我的心態就比但年從容了許多, 不去想“要回本”之類的念頭,

完全放鬆。 那位同學建議我關注醫藥板塊。 我精挑細選, 買了仁和藥業(主打產品:婦炎潔 ), 同時跟著他買了一心堂。 可惜, 小型藥企的表現太差, 仁和也不例外, 最終割肉虧損5%(這個比例是基於建倉時的投入成本, 而非全倉)。 在一心堂上面, 我倒是通過反復做波段, 在15%的振幅內, 薅出了42%的羊毛, 最終在七月份獲利了結。 經過四個月的小試牛刀, 我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作業系統, 也玩了好多檔股票, 通常是大賺、小虧。 截至目前, 我已經把當年交的學費贏回來了。 很有成就感 希望以後能繼續有這份好運!

下面給大家分享我的四點選股建倉標準:

1、股價不高於2016年一月一日以來的最低價的1.5倍;

2、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如果標的很優秀, 可以適當放寬至9%);

3、過去的連續三個報告期, 扣非淨利均為增長狀態;

4、十大股東中的自然人數量占比不超過50%(十大裡面如果有證金、匯金,

或者是MSCI成分股, 則為重要加分項。 )

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也可以看看這個很不錯的經驗之談:《值得看十遍的炒股經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