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家裡的老味道,包裹著一份濃濃的真情

歡迎關注聊城晚報頭條號, 更多精彩等著您

老味道

下班後給兩個饞閨女買蛋糕。 電話裡大閨女還不忘囑咐, 要巧克力的, 還有藍莓的。 到了店裡看到琳琅滿目的各式蛋糕, 我羡慕起孩子們的幸福。 在一個小櫥櫃裡, 幾包點心上面寫著老式桃酥, 我心裡一動, 順手買了一包。

回到家, 把精美的蛋糕和桃酥分別打開, 兩個孩子只是看了一眼桃酥, 就爭著去搶模樣討喜的蛋糕了。 我咬一口桃酥, 那熟悉的味道令我思緒萬千。 那些味道深深地印記在我腦海中, 它們的模樣或許寒酸了些, 卻依然不是現在的美味所能替代的。

沒有小孩子是不喜歡吃甜食的。 我記得姥爺家有個籃子吊在房梁上, 個子矮的時候, 就眼巴巴地看著姥爺姥娘從籃子裡取出個有點發硬的小蛋糕或者甜得粘牙的蜜棗, 要麼就是塊亮晶晶的冰糖。 那時候覺得房梁上的籃子太神奇了, 什麼好吃的都有。 後來個子高了, 就蹬著小板凳自己夠, 看不到籃子裡面的全貌, 卻總能摸到點什麼, 橘子、蘋果、核桃, 有次摸到個脆皮的蘇式月餅, 放兜裡沒吃, 玩耍回來都壓扁了, 害得姥娘笑話我。

上周回老家, 和爺爺喝了點小酒, 聊起了奶奶。 奶奶去世五年了, 前兩年我怕爺爺傷心, 一直不敢提。 那天我對爺爺說, 我還記得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奶奶給我做的手擀面。

那年冬天我摔斷了腿,

一個人躺在家裡。 家裡開著個蜂窩煤球的小作坊, 父母都很忙。 那天爸媽很晚還沒回來, 奶奶問我吃什麼, 我說想吃麵條, 奶奶就給我做了手擀面, 炒的土豆絲。 奶奶做飯屬於粗放型的, 炒什麼菜都是放水燉。 那天的手擀面有粗有細, 土豆絲切得和我小拇指頭一樣, 可我就是覺得很好吃。 十多年後的現在, 一直覺得特別好吃。 和爺爺說起來, 爺爺笑著誇自己, 他現在什麼都會做, 手擀面做得比我奶奶都好。 爺爺一個人在老家住, 接他到縣城他不習慣。 奶奶在世的時候爺爺什麼家務活都不做, 一個人了, 慢慢地什麼都學會了, 但要說他做得有多好, 我還真不大信。

第二天我還要回縣城上班, 早晨不到七點就起來了。

沒想到爺爺竟真的做好了手擀面, 麵條切得很勻, 厚薄也適中。 看到麵條的那一刻我一時說不出話來了。 鍋裡的水已經開了, 我對爺爺說, 我來煮吧。 爺爺說, 你別動, 你弄不了, 我來。 邊說邊端起麵條, 好像生怕我搶他的活。 往水裡煮著麵條還不忘對我說, 我什麼都會做, 你奶奶那麵條不如我。 那一刻我的眼淚差點就掉了下來。

生活如涓涓流水, 輕聲細淌。 記憶中的老味道歷久彌新, 因為老味道裡有真情意。 我懷念蘇式月餅的酥脆, 喜歡那蜜棗齁到嗓子的膩甜, 房梁上籃子裡那微硬的小蛋糕上面甚至有點綠色的茸毛了, 依然擋不住它的香甜。 還有那熱氣騰騰的手擀面、已經炒得發麵的土豆絲, 忘不了, 吃不夠。

回縣城的時候我對爺爺說我以後經常回來,

下次我買點牛肉, 燉牛肉或者包牛肉餡的包子, 我給你打下手。 爺爺說, 我不圖你買東西, 回來就好。 我對爺爺說, 你做的手擀面確實比奶奶做得好, 奶奶做的都糗了, 爺爺聽了很高興。 那一刻我覺得還是老家好, 就像一句話說的:父母在, 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 人生只剩歸途。 嘴饞家裡的老味道, 更捨不得那裡的濃情。 父母安好, 便是福氣, 老人健康, 更是福氣, 人生只有且行且珍惜。 張玉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