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彭雪楓的“三件寶”

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著名將領, 是我黨我軍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 1944年9月, 彭雪楓在抗日前線作戰中壯烈犧牲,

年僅37歲。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 直接指揮和參加了許多重大的戰役戰鬥, 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彭雪楓在新四軍任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擔負一個獨立戰略區的領導工作期間, 創辦和建立了騎兵團、《拂曉報》和拂曉劇團, 人們稱之為彭雪楓師長的“三件寶”。

今年9月9日是彭雪楓誕辰110周年, 謹以此文紀念彭雪楓將軍。

第一件寶:拂曉劇團

拂曉劇團是新四軍遊擊支隊返回鹿邑途經太康磚角樓時重建的。 1938年初, 當彭雪楓由山西臨汾到河南竹溝時, 就對愛好文藝、喜歡戲劇的學兵隊隊員路丁說:“跟我到敵後去, 建立一個劇團, 你擔任導演。 ”

1938年拂曉劇團演出勞工舞左起:李允瑞、王普恩、張自立、張克讓、張自修、王大同。

4月底, 竹溝教導大隊第一期將要結業, 而五一節也快要來了。 為了在五一節紀念大會上能給竹溝群眾和教導大隊演出節目, 增加節日氣氛, 彭雪楓便責成由延安來此工作的著名木刻家劉峴和教導大隊俱樂部主任路丁,

從教導大隊第一期學員中挑選幾個擅長文藝的學員, 組織一個劇團, 演出幾個節目。 劉硯和路丁受命後, 就從教導隊中選拔了黃明善、王石青、李文閣等15人, 經過幾晝夜的排練, 終於在五一節紀念大會上演出了《烽火》《黃浦月》《九一八以來》幾個節目。 儘管當時的道具是臨時湊合的, 幕布是用他們15個人的被單縫染的, 表演技巧也並不高, 然而卻博得了許多觀眾的好評。 尤其是彭雪楓, 他坐在戰士們當中, 從頭到尾看了演出, 演出結束後還到後臺來說了許多鼓勵的話。 事隔兩天, 經彭雪楓批准, 並由他命名的“拂曉劇團”就在“五四”那天誕生了。 首任團長劉峴, 導演路丁。

拂曉劇團正式成立後,

劇團成員以火一般的熱情, 進行了演出活動。 彭雪楓及時指示他們:

要編一些配合當前抗日鬥爭的小話劇和活報劇, 向群眾宣傳抗日必勝的道理, 同時揭露漢奸和偽軍的罪行, 打擊日寇的氣焰。 這樣, 既活躍了部隊的文化生活, 也教育了廣大群眾。

根據彭雪楓的指示, 拂曉劇團隨軍到達鹿邑雙樓, 由宣傳科長王子光親自編導, 第一次演出了活報劇《打鬼子》。 該劇演出的是兩個狂妄的日本兵, 殘酷殺害某村鎮居民, 群眾恨之入骨, 報信給我遊擊隊, 結果遊擊隊將其抓獲, 並消滅了一個日軍小隊的故事。

演出結束後, 彭雪楓對扮演日軍小隊長的王挺說:“演得不錯嘛!就是你們唱的那支日文歌, 我和戰士們都聽不懂。 ”

1939年11月初,

徐海東隨劉少奇由竹溝到華中路過新興集, 彭雪楓指示拂曉劇團組織一個晚會, 以示熱烈歡迎。 拂曉劇團接受任務後, 大家爭分奪秒, 只用了一天時間, 就集體創作排練出京劇《徐海東粉碎日寇“掃蕩”》, 第二天就在歡迎晚會上演出。

帷幕拉開, 扮演徐海東的演員在一陣“急急風”的鑼鼓聲中上場, 只見他戰袍一撩, 戰刀一舞, 亮相自報家門道:“我乃徐海東是也, 湖北人士, 窯工出身……”此時, 正坐在台下觀眾席上陪同徐海東看戲的彭雪楓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他附耳對徐海東說:

“昨天我才交代他們搞一個晚會歡迎你, 不想今天他們就現編現演了這出京戲, 而且是就地取材, 連你是湖北人、窯工出身都調查得一清二楚, 寫進了戲裡。 ”

徐海東聽後不禁哈哈大笑,連聲叫好,說道:

“好好好,雪楓同志這‘彭家班’真是名不虛傳哩!”

1941年11月,拂曉劇團在半城彙報演出。

1945年8月中旬,拂曉劇團在4師9旅演出,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全團同志萬分激動,全體合影留念。

第二件寶:《拂曉報》

彭雪楓以儒將而著稱。在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他和報紙結下了不解之緣。彭雪楓曾風趣地說:“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1938年9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彭雪楓在支隊東征幹部動員大會上宣佈了支隊隨軍報社成立的消息,並調阿樂、易河和單斐3人到報社工作,阿樂任總編輯。第二天上午,第一次社務會議正式召開,彭雪楓以黨報委員會主任的身份主持了會議,並宣佈黨報委員會由張震、蕭望東等組成,王子光任社長。在討論報紙的名稱時,有人提議叫“戰鬥”,有人主張叫“曙光”。彭雪楓說:“5月間我們辦了個“拂曉劇團”,“拂曉”代表了光明就要來臨的意思,就叫“拂曉”吧!”於是,報紙的名稱就被定為《拂曉報》。之後,彭雪楓欣然揮毫為《拂曉報》題寫了報頭,並撰寫了題為《拂曉報——我們的良友》的創刊詞。

《拂曉報》

彭雪楓寫的《拂曉報》創刊詞簡短明快,熱情洋溢。在說明報紙為什麼定名為“拂曉”時,他滿懷激情地寫道:

“‘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敢、進取、邁進、有為,勝利就來的意思。軍人們在拂曉要出發,要進攻敵人了。志士們在拂曉要奮起,要聞雞起舞了。拂曉催我們鬥爭,拂曉引來了光明。”

“我們的報紙,定名為‘拂曉’,是包含著這些個嚴重而又偉大的意義的。”

最後,他號召說:“同志們,《拂曉報》的讀者們!我們要為著拂曉的,也就是我們的這些偉大任務而鬥爭”。

《拂曉報》9月29日正式創刊,第二天即隨軍出征。30日清晨,當一份草紙三版、油漬斑斑的《拂曉報》創刊號出現在整裝待發的指戰員們面前時,他們感受到一種無限的慰藉、鼓舞和巨大力量。此後,《拂曉報》就沿著支隊東去的征途,橫越平漢,東渡黃水,征戰在“渦河岸上”和“淮水兩旁”。

1943年12月2日,《拂曉報》出版500期。當天,中共淮北區黨委、新四軍第四師各首長及淮北蘇皖邊區文化工作者30余人在師政治部舉行《拂曉報》出版500期座談會。彭雪楓參加座談會,並在會上做了《賀〈拂曉報〉五百號——五年來之〈拂曉報〉的檢討》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彭雪楓以其“萬感交集,欣慰莫名”的激動心情,回顧了《拂曉報》自隨軍進入敵後,“經過無數的艱難困苦,終於堅持了五年零兩個月的長期過程而不懈”所取得的奇跡,發出了其中“包含著無限心血”的感慨!據四師老報人回憶,在彭雪楓所珍藏的那套《拂曉報》合訂本的封面上,曾有彭雪楓親題的“心血的結晶”五個大字。這是彭雪楓對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拂曉”報人所做貢獻的精確概括。

第三件寶:騎兵團

在第四師過路東整訓期間,於1941年8月1日在淮寶縣(今洪澤縣)岔河鎮組建了師騎兵團,這是新四軍唯一的騎兵團。該團的創建,是在仁和集會議上根據彭雪楓的建議和路西三個月反頑鬥爭的經驗教訓而做出的決定。

縱橫馳騁淮北平原的新四軍第4師騎兵團。

建立騎兵團的第一步,是把師部騎兵連,特務團騎兵連和第十旅、第十一旅騎兵連、排集合起來,接著是抽調各部隊中機靈、勇敢的戰士、通訊員甚至班、排幹部充實到騎兵團,並擠出經費買馬,把架子先搭起來。當時,全團僅有指戰員250餘名,所轄也只有3個連隊。

8月1日,召開騎兵團成立大會時,彭雪楓因有事未能親自參加,他委託參謀長張震代他宣佈騎兵團正式成立的命令,並任命原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黎同新為團長兼政治委員。

騎兵團的建成,很快投入了緊張的軍事訓練,準備馳騁戰場,殺敵立功。

8月25日和9月29日,騎兵團於淮泗老陳圩子兩次與土頑進行戰鬥,雖殲其一部,但亦暴露出訓練不夠、作戰動作與協同不力的弱點,裝具也不適應作戰的需要。由此,彭雪楓感到騎兵團還要下更大本錢來加快建設。於是,他與師領導研究決定:首先,調熟悉騎兵的周純麟任副團長(後接任團長)。周純麟曾於1936年在紅軍第四方面軍西路軍受損後到達新疆,在喀什當過騎兵連長,學習過騎兵的戰術、技術及管理教育等;其次,撥淮北幣3萬元,解決馬匹缺乏、馬具不全、武器不足的問題;再次,要周純麟儘快擬訂一個訓練計畫,開展騎兵團的各項基本建設。

騎兵團經過整訓,軍政素質大大提高,以嶄新的姿態投入了新的戰鬥。1942年5月下旬,騎兵團第一、第三大隊在泗縣和泗陽縣以北,痛殲從屏山、黑塔等據點出來搶糧的日偽軍300餘人,保衛了群眾的夏收。此時正在師部開政工會的彭雪楓聞訊極為興奮,他下令將俘虜押送到管鎮師部,向政工會議獻禮。參加政工會的全體幹部看到騎兵團的勝利戰果,紛紛表示熱烈祝賀。

威武的騎兵團。

1942年11月,駐徐州的日軍十七師團和駐蚌埠的日軍獨立十三旅團,在偽軍配合下,向淮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師部對騎兵團下達命令:敵進我進,插到敵人的後方和心臟地帶去打擊敵人。

敵“掃蕩”的第3天,騎兵團打響了反“掃蕩”的第一仗。在日偽軍駐守的泗縣和青陽(今泗洪)之間的簸箕窯,騎兵團三大隊從敵側後猛襲日軍,擊斃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官等多人,俘獲一部。青年騎兵丁翠紅,一人就活捉了5個偽軍。彭雪楓師長獲悉騎兵襲敵的戰報後,立即親自揮毫通報各部,命令再接再厲主動襲擊敵人。

彭雪楓與騎兵團領導以及戰鬥英雄合影(前排正中間為彭雪楓)。

由於騎兵團不斷獲得作戰的勝利,威名遠揚。因此,人們把騎兵團與《拂曉報》、拂曉劇團一起稱讚為彭師長的三件寶。他們唱道:“彭師長有三件寶,拂曉劇團、騎兵團,還有一張拂曉報!”

作者:葉介甫

編輯:陳曉燕 田萌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揭秘】戴笠親信沈醉回憶中共叛徒張國燾的軍統歲月【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氾濫的娼妓業【名人養生】“養生達人”何應欽的長壽之道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

“秋膘”您得這麼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徐海東聽後不禁哈哈大笑,連聲叫好,說道:

“好好好,雪楓同志這‘彭家班’真是名不虛傳哩!”

1941年11月,拂曉劇團在半城彙報演出。

1945年8月中旬,拂曉劇團在4師9旅演出,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全團同志萬分激動,全體合影留念。

第二件寶:《拂曉報》

彭雪楓以儒將而著稱。在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他和報紙結下了不解之緣。彭雪楓曾風趣地說:“將來革命勝利了,我要當個新聞記者。”

1938年9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彭雪楓在支隊東征幹部動員大會上宣佈了支隊隨軍報社成立的消息,並調阿樂、易河和單斐3人到報社工作,阿樂任總編輯。第二天上午,第一次社務會議正式召開,彭雪楓以黨報委員會主任的身份主持了會議,並宣佈黨報委員會由張震、蕭望東等組成,王子光任社長。在討論報紙的名稱時,有人提議叫“戰鬥”,有人主張叫“曙光”。彭雪楓說:“5月間我們辦了個“拂曉劇團”,“拂曉”代表了光明就要來臨的意思,就叫“拂曉”吧!”於是,報紙的名稱就被定為《拂曉報》。之後,彭雪楓欣然揮毫為《拂曉報》題寫了報頭,並撰寫了題為《拂曉報——我們的良友》的創刊詞。

《拂曉報》

彭雪楓寫的《拂曉報》創刊詞簡短明快,熱情洋溢。在說明報紙為什麼定名為“拂曉”時,他滿懷激情地寫道:

“‘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敢、進取、邁進、有為,勝利就來的意思。軍人們在拂曉要出發,要進攻敵人了。志士們在拂曉要奮起,要聞雞起舞了。拂曉催我們鬥爭,拂曉引來了光明。”

“我們的報紙,定名為‘拂曉’,是包含著這些個嚴重而又偉大的意義的。”

最後,他號召說:“同志們,《拂曉報》的讀者們!我們要為著拂曉的,也就是我們的這些偉大任務而鬥爭”。

《拂曉報》9月29日正式創刊,第二天即隨軍出征。30日清晨,當一份草紙三版、油漬斑斑的《拂曉報》創刊號出現在整裝待發的指戰員們面前時,他們感受到一種無限的慰藉、鼓舞和巨大力量。此後,《拂曉報》就沿著支隊東去的征途,橫越平漢,東渡黃水,征戰在“渦河岸上”和“淮水兩旁”。

1943年12月2日,《拂曉報》出版500期。當天,中共淮北區黨委、新四軍第四師各首長及淮北蘇皖邊區文化工作者30余人在師政治部舉行《拂曉報》出版500期座談會。彭雪楓參加座談會,並在會上做了《賀〈拂曉報〉五百號——五年來之〈拂曉報〉的檢討》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彭雪楓以其“萬感交集,欣慰莫名”的激動心情,回顧了《拂曉報》自隨軍進入敵後,“經過無數的艱難困苦,終於堅持了五年零兩個月的長期過程而不懈”所取得的奇跡,發出了其中“包含著無限心血”的感慨!據四師老報人回憶,在彭雪楓所珍藏的那套《拂曉報》合訂本的封面上,曾有彭雪楓親題的“心血的結晶”五個大字。這是彭雪楓對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拂曉”報人所做貢獻的精確概括。

第三件寶:騎兵團

在第四師過路東整訓期間,於1941年8月1日在淮寶縣(今洪澤縣)岔河鎮組建了師騎兵團,這是新四軍唯一的騎兵團。該團的創建,是在仁和集會議上根據彭雪楓的建議和路西三個月反頑鬥爭的經驗教訓而做出的決定。

縱橫馳騁淮北平原的新四軍第4師騎兵團。

建立騎兵團的第一步,是把師部騎兵連,特務團騎兵連和第十旅、第十一旅騎兵連、排集合起來,接著是抽調各部隊中機靈、勇敢的戰士、通訊員甚至班、排幹部充實到騎兵團,並擠出經費買馬,把架子先搭起來。當時,全團僅有指戰員250餘名,所轄也只有3個連隊。

8月1日,召開騎兵團成立大會時,彭雪楓因有事未能親自參加,他委託參謀長張震代他宣佈騎兵團正式成立的命令,並任命原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黎同新為團長兼政治委員。

騎兵團的建成,很快投入了緊張的軍事訓練,準備馳騁戰場,殺敵立功。

8月25日和9月29日,騎兵團於淮泗老陳圩子兩次與土頑進行戰鬥,雖殲其一部,但亦暴露出訓練不夠、作戰動作與協同不力的弱點,裝具也不適應作戰的需要。由此,彭雪楓感到騎兵團還要下更大本錢來加快建設。於是,他與師領導研究決定:首先,調熟悉騎兵的周純麟任副團長(後接任團長)。周純麟曾於1936年在紅軍第四方面軍西路軍受損後到達新疆,在喀什當過騎兵連長,學習過騎兵的戰術、技術及管理教育等;其次,撥淮北幣3萬元,解決馬匹缺乏、馬具不全、武器不足的問題;再次,要周純麟儘快擬訂一個訓練計畫,開展騎兵團的各項基本建設。

騎兵團經過整訓,軍政素質大大提高,以嶄新的姿態投入了新的戰鬥。1942年5月下旬,騎兵團第一、第三大隊在泗縣和泗陽縣以北,痛殲從屏山、黑塔等據點出來搶糧的日偽軍300餘人,保衛了群眾的夏收。此時正在師部開政工會的彭雪楓聞訊極為興奮,他下令將俘虜押送到管鎮師部,向政工會議獻禮。參加政工會的全體幹部看到騎兵團的勝利戰果,紛紛表示熱烈祝賀。

威武的騎兵團。

1942年11月,駐徐州的日軍十七師團和駐蚌埠的日軍獨立十三旅團,在偽軍配合下,向淮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師部對騎兵團下達命令:敵進我進,插到敵人的後方和心臟地帶去打擊敵人。

敵“掃蕩”的第3天,騎兵團打響了反“掃蕩”的第一仗。在日偽軍駐守的泗縣和青陽(今泗洪)之間的簸箕窯,騎兵團三大隊從敵側後猛襲日軍,擊斃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官等多人,俘獲一部。青年騎兵丁翠紅,一人就活捉了5個偽軍。彭雪楓師長獲悉騎兵襲敵的戰報後,立即親自揮毫通報各部,命令再接再厲主動襲擊敵人。

彭雪楓與騎兵團領導以及戰鬥英雄合影(前排正中間為彭雪楓)。

由於騎兵團不斷獲得作戰的勝利,威名遠揚。因此,人們把騎兵團與《拂曉報》、拂曉劇團一起稱讚為彭師長的三件寶。他們唱道:“彭師長有三件寶,拂曉劇團、騎兵團,還有一張拂曉報!”

作者:葉介甫

編輯:陳曉燕 田萌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揭秘】戴笠親信沈醉回憶中共叛徒張國燾的軍統歲月【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氾濫的娼妓業【名人養生】“養生達人”何應欽的長壽之道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

“秋膘”您得這麼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