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李振邦:靠自己用功的藝術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 造就了李小龍、李連傑及甄子丹等多位國際武打巨星, 然而功夫不僅屬於光影世界。 前香港武術代表隊、七屆香港武術公開賽南拳金牌得主李振邦,

曾經離開擂臺八年, 但憑藉習武多年所學懂的堅持, 最近成功挑戰泰國拳王阿敏, 成為香港首位重量級泰拳拳王。

有人把功夫與打架畫上等號, 就連李振邦的家人亦曾經有類似想法, 他說:“我小時候很頑皮, 儘管我全家人都修煉武術, 卻沒一個人願意教我, 他們都怕我會打架。 ”在屋邨成長的李振邦遇上一位跌打館師傅, 對方發現當時只有四歲的他非常好動, 便決定在公園教他雄勝蔡李佛。 三十年前未有手機鏡頭, 而教練一般只會示範一、兩次, 加上公園沒有鏡子幫助看清楚動作, 學員不想打錯拳就唯有用心緊記。 由於首位師傅懂得以拳譜記錄步法和動作, 因此李振邦上手比較容易,

七歲就可以更上一層樓, 開始學習洪拳。

李振邦的例子印證了愈頑皮的孩子愈適合學功夫, 因為武術能讓人學懂堅持, 他表示:“雖然我很頑皮, 但考試經常名列前茅, 亦從來不吸煙、不喝酒, 不想被外物影響成績。 ”那時絕大部分功夫學員是男性, 但不代表女性不適合學功夫, 相反地, 李振邦的師姐曾思敏曾於多個比賽贏得佳績, 更在“第八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的南刀及南棍賽項分別奪得銀牌及金牌, 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嚴格來說, 南拳並不歸類於功夫, 而是屬於國家標準套路之一, 即是武術技能表演競賽項目, 由評判按照動作品質、演練水準及難度等方面公平地評分。 競賽分個人及團體賽, 並按年齡分為兒童、青少年及成年賽,

項目包括南拳、北拳及內家拳三項拳術, 另有九節鞭及纓槍等長、短器械單練與對練。 第一套南拳套路由國家武術隊隊員黃建剛所創, 以蔡李佛及洪拳的動作招式演變出來, 至今已有近六十年歷史。 南拳注重基本技法, 結合多派優點, 講究動作敏捷及馬步穩固, 演練上要求手、眼、身、心同步配合協調。

對李振邦來說, 武術是一門需要自己力量用功練習的學科和藝術, 所謂“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不少練武者都自誇最強, 武術正正提供公平競爭的途徑, 達至止戈為武。 他提醒:“套路比賽結束時, 參賽者必須回到開始時的位置, 否則會被扣分, 但場地地板沒有格仔, 馬步不夠好就很容易走錯位。 每腳差一步,

結果就會完全偏離。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