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天原集團涉嫌價格壟斷PVC遭發改委罰款1600萬

【電纜網訊】9月7日午間, 天原集團發佈公告稱, 公司近日收到國家發改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公司被處以罰款1601.81萬元。 被罰是因為在2016年參加“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 並在經營過程中涉嫌實施價格壟斷。

天原集團在公告中披露, 國家發改委對公司2016年應邀參加“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 涉嫌參與聚氯乙烯(PVC)價格壟斷進行調查。

國家發改委最終認定:天原集團在2016年銷售聚氯乙烯樹脂(PVC)過程中, 涉嫌存在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定的違法事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相關規定, 國家發改委對天原集團作出以下處理:責令天原集團立即停止上述違法行為;同時處以公司2016年度PVC產品相關市場銷售額16.01億元百分之一的罰款, 共計1601.81萬元。

資料顯示, 2017年上半年, 天原集團實現營收59.2億元, 實現淨利潤2621萬元。 此次1601.81萬元罰款占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的61%。

天原集團證券部人士表示:“公司也只是‘受邀’參會而已。

在參會過程中參與過商討價格, 被認定價格壟斷, 沒辦法。 ”

天原集團表示, 目前公司只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對於收到正式處罰書的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罰款擬影響的會計期間也存在不確定性。

據瞭解, 此次天原集團受罰與參加“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不無關係, 一起受到處罰的還有英力特和多家其他的上市公司。

業內人士介紹, “西北氯堿聯合體”由行業內多家公司於2015年年初自發組織形成, 鑒於氯堿企業大多數分佈在西北部, 早期參會企業集中在內蒙、寧夏、新疆、陝西等西北地方, 會議也由此得名。 後來, 山西、山東、河南、甚至四川等地區的部分PVC企業也參與進來, 行業影響甚廣。

長期研究氯堿行業的分析師表示, “聯合體成立之初主要還是為了自救”。 他稱2011年到2015年, 整個PVC行業持續震盪下行, 虧損嚴重。 2015年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行業內的企業為應對當時的市場環境, 均有意願坐下來商量應對措施。

據悉, 該會議由業內企業輪流組織, 原定每月一次, 後來不定期召開, 也會通過微信群進行聯絡交流。 早期主要議程是成員企業就自身產銷及經營等情況做報告, 並探討當前市場現狀及短期行情走勢。 為應對行業低迷, 參會企業在多次會議中達成一致, 對PVC實行保價、提價等相關措施。

發改委調查意見顯示, 通過微信等電子通訊方式, 與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討論商品價格資訊並最終達成統一漲價的一致意見,

屬於與具有競爭關係經營者達成價格壟斷協定的違法行為。

無論是基於怎樣的出發點, “西北氯堿聯合體”參與者制定的價格聯盟已構成價格壟斷。

業內人士分析稱, “上述公司與相關氯堿企業等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並實施的價格壟斷協議, 嚴重排除、限制了PVC產品的市場競爭, 損害了下游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不過, 有業內人士表示, 天原集團並非主要參與者和發起者, 參與次數較少, 而其他一些企業去年已被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 天原集團創建於1944年, 是中國最早的氯鹼化工企業之一, 主要產品為聚氯乙烯、燒鹼等基礎化工產品。 據瞭解, 天原集團自上市以來,

受到行業產能過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公司經營面臨巨大壓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