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6年寫了100多篇《致股東函》,可惜,內地沒有一個陳啟宗!|小錢頻道

作者: 秦朔/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陳啟宗, 香港恒隆集團(00010, HK)和恒隆地產(00101, HK)主席。 自1991年擔任主席後, 他做了一件我沒有見到有第二個華人企業家做過的事,

就是每年親自撰寫兩家公司的《致股東函》。

前年十月在香港訪問陳啟宗的時候, 他說, 因為每年有中期和年報, 加上恒隆歷史上還曾有過三家上市公司, 所以他已經寫了100多篇, 寫得最長的有兩萬多字。

剛剛發佈的2016年年報, 兩個集團的主題為“一心一志”, 陳啟宗依然用英文寫《致股東函》, 翻譯成中文後, 恒隆集團的《致股東函》近1.4萬字, 恒隆地產《致股東函》4500字。

陳啟宗的文章不是流水帳, 也不像中國內地上市公司年報中幾乎千篇一律的“管理層分析”, 而是以大歷史觀和全球大視野, 談經論政, 評點制度, 透視文化, 揮灑自如。

想成功, 你要到哪裡去?

2016年的《致股東函》, 劈頭是一個問題:舉凡任何有事業野心渴望在商界取得成功的年輕人,

都應先問自己兩個問題: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 我應該到哪裡去?我應該投身哪個行業?

他想像,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 一位年輕的、來自內地、渴望擁有世界級財富的中國男子提出的問題。

他的答案是:香港一定是最理想的城市之一, 而房地產業即使不是最佳, 也會是其中一個最好的行業。

| 2015年10月20日在陳啟宗辦公室

為什麼呢?陳啟宗娓娓道來, 給出了雄辯的理由——

1、基於種種原因, 有些國家並不適合這樣的年輕人:如經濟發展缺乏前景、本地競爭激烈、簽證問題、語言和文化障礙, 以及自身的教育不足等等。 那些早年在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西歐或巴西取得成功的中國人, 只是極少數的例外, 他們的財富亦難與那些在香港取得成功的人相提並論。

2、除香港外, 真正富有的人主要身處東南亞和中國臺灣。 除新加坡以外, 大多數東盟國家的貪污問題嚴重。 我們實在不值得做違背良心之事, 令自己夜夜難眠。 中國人在很多國家的本地社區都是少數族群,

反華情緒甚至週期性的反華暴亂令人擔憂。

3、即使部分人在這些國家大展拳腳, 但當地社會制度脆弱, 可以使他們累積了數十年的財富, 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被摧毀。 單是貨幣貶值已足以把大部分財富蒸發。

4、新加坡雖說沒有上述鄰國的大部分問題, 但它廉潔且能幹的政府極具權力, 導致大型私營企業幾乎沒有發展空間。 大部分有利可圖的行業均被國有企業壟斷。 因此, 要累積大量財富可謂難上加難。 對整體社會而言, 這或許並非壞事, 但對上述背負鴻圖大志的年輕人而言似乎有欠理想。

5、個人而言, 對臺灣的商界領袖頗為敬重, 特別是那些經營與科技相關製造業的商人。 他們必須時刻緊貼最新的科技資訊,

並具備超卓的管理技能, 方可成功。 且看臺灣機場內的書店, 那裡有大量關於這類題材的書籍。 時至今日, 在中國內地的機場亦普遍可見同一現象, 惟香港機場獨缺!然而, 臺灣本身也有相當多的困難。 與香港或新加坡相比, 臺灣的貪污情況更為嚴重, 儘管不太明目張膽。 舉例說, 其灰色經濟占總經濟的份額較大。 同樣惱人的是, 過去數十年間地方政治無處不在, 深深影響經濟活動。 社會被小圈子政治衝昏頭腦, 因而變得愈來愈分化。 凡此種種都對經濟不利。 結果, 臺灣經濟已有一段時間停滯不前。 歸根究底, 問題並非源自經濟, 而是政治。

……

分析完香港之外的情況, 再論香港:

1、自廉政公署於1970年代初期成立後, 嚴重的貪污問題已大大減少。 香港擁有亞洲最優秀的社會架構和制度,例如:公共管治、公共財政、基建、教育和醫療。私有財產權益受到尊重,而個人自由雖不算完美,但絕對可以接受。

2、二戰後的重建為香港帶來各種商業機遇。此外,香港具備與政治相關的獨特優勢。當然,在任何地方營商都有風險,但對上述的那位年輕人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有利環境!

3、唯一一次真正的挫敗是1983年發生的貨幣貶值。幸好,自此之後便制定了港幣7.8元兌美金1元的聯繫匯率,至今仍保持穩定。

想致富,為什麼是房地產?

至於在商界取得成功,為什麼選擇房地產,而不是其他行業?陳啟宗的邏輯同樣強大——

1、貿易是其中一個選擇,但每宗交易能賺取的邊際利潤微薄,難以累積巨大財富。同時,相關的風險亦不小,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賺到大錢。

2、製造業本來是另一個好選擇,事實上,這個行業在1950、1960和1970年代一直興旺。直至1980年代初,上漲的工資和土地價格削弱了我們的競爭力。

3、服務業需要龐大的市場來擴大規模。於1990年代內地經濟真正開放之前,並無此機會。而且,品牌行銷是服務業的關鍵所在,可惜只有很少數商人在這個範疇上表現出色。

4、航運業是當時另一個好選擇,惟它是一個週期性強的行業,而且需要銀行的大力支持,這對許多人來說未必能輕易得到。在二戰後的一段時期,世界上最大的船主都來自東方,包括香港。當中最成功的營運者終究也要依靠進軍本地房地產業務,才能成功把財富繼續累積起來。

……

而房地產,“於50至60年前來到香港的內地年輕人,大概只接受過中等教育,但由於房地產並不是艱深的科學,任何勤奮且具備一定智慧的人都可輕易掌握;1990年代之前的寬鬆政策,讓人能夠輕易加入這個行業。單位價格雖高,但往往可以得到按揭幫助。……誠然,房地產屬長期資產,而蓋樓房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完成。因此,週期性問題是無可避免的。可是只要人們在財務上不操之過急,並善於把握週期,他們便不僅能在週期中生存,業務更可因此而變得興旺。”

或許有讀者不喜歡房地產,而喜歡高科技和互聯網,沒錯,陳啟宗和弟弟陳樂宗共同成立的晨興創投早在1990年代就在美國投資初創和成長性科技企業,多家在納斯達克上市。他們投資內地公司就有搜狐、攜程、第九城市、小米,等等。

年輕人應該到哪裡去,選什麼行業,這只是2016年《致股東函》的一小部分內容,其他關於香港發展、行業分析、仇富問題、交接班、英美公司治理模式比較等等,洞見頻出,如同泉湧。

中美向何處去?

陳啟宗的評論視野還延伸到中美關係上。在恒隆地產的《致股東函》中,他分析了國際貿易減少的問題,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和美國轉趨“貿易當地語系化”。在中國一面,本地消費多年來保持穩健增長;在美國一面,早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前數年已提倡“美國人買美國貨”,沃爾瑪等亦因而受壓,銷售只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商品。

“事實上,美國南部的勞工法對製造商甚為有利,加上該地區有大量空置廠房,故美國南部各州領袖已多次造訪中國內地,並以最優惠的條款吸引中國企業將廠房遷移至其所屬城市。因此,跨太平洋貿易已轉為美國本土貿易。換句話說,全球貿易並沒有減少,只是部分國際貿易走向國內。”

陳啟宗展望說,未來數年美國很可能會像在1950至1960年代一樣,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美國具備製造業所有生產條件——天然資源、廉價能源、土地、資金、科技和管理人才;唯一缺乏的是廉價勞工,隨著機械人、三維立體列印和其他先進科技的出現,勞工將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不再重要。

對於特朗普當選後“中美關係會變得混亂”的憂慮,陳啟宗則相對樂觀。他說:“簡單地打個比喻:20年前的中國就像一位身高1.6米的青年人,而美國則高達2.3米。這位巨人可輕易擊倒對手;如在1996年,華盛頓政府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前往臺灣附近,北京也只能按兵不動。直至10年前,中國已長大成一位身高1.85米的成人,惟美國仍是2.3米高,依然可輕易擊倒中國。北京能夠做的始終有限。再一個10年過去了,中國現已高達2.1米,並會繼續成長。2.3米高的美國還會挑釁2.1米高的中國嗎?幾乎不會,因為這樣對雙方都沒好處。”特朗普“或許因經驗不足才愚昧地出言挑釁”,“但作為一個聰明人,他一定會學懂,並迅速學懂。只要中國沒有反應過度——她在這方面已成熟多了——未來的中美關係應該美好”。

讀了陳啟宗的文字和觀點,再去讀讀內地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分析”,什麼叫如含甘飴,什麼叫味同嚼蠟,每個讀者都心知肚明。

從陳啟宗想到企業家的“三不朽”

放眼整個華人企業家群體,比陳啟宗財富更多的人可能有不少,但像陳啟宗一樣在公益事業方面出錢出力的,就沒這麼多。他和弟弟陳樂宗成立的“晨興基金會”2014年向哈佛大學捐贈3.5億美元,是校史上最大單筆捐贈。他在香港成立的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資助複建了故宮建福宮和中正殿。為修建福宮,他讓多年的私人助理從香港搬到北京監管專案實施。複建開始,施工人員準備把被焚毀的半截石柱子砸掉重建,陳啟宗親自飛到北京勸阻,並從尼泊爾請來修復石頭的英國專家,以古建築工藝法進行復原。

陳啟宗是一位民間外交大使,他在多家國際關係和文化交流組織擔任職務,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和美中關係委員會委員,亞洲協會(洛克菲勒家族1956年創辦)聯席主席,1990年代他出任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成員時是第一個亞洲人。

陳啟宗是一位好先生和好父親。他常說“有錢的兒子不成材,沒錢的兒子才成材”。他父親陳曾熙去世時沒有給他們三兄弟留一分錢,都捐給了基金會,他也這樣對待兩個兒子,要他們完全自立。在嚴格的教育和培養下,兒子健康成長,長子陳文博剛剛出任兩家集團的執行董事。

陳啟宗還是一位極有思想的意見領袖,評論家。他長期在報刊上撰寫評論,評點世界與中國,經濟與文化。他講話風格犀利,在北京演講時看到下面交頭接耳,他斥責:“三千年來的禮儀之邦變成了這個樣子,以為自己了不起,有了兩個錢就更是如此,羞恥!”

陳啟宗不只批評別人,也批評自己。他在公開演講中說,我們戰後的這代人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一代人,資源豐富,沒有什麼大的戰亂,是像我這樣的“傻瓜”都能成功的一代人,但是,我們這代人也是最自私的一代人。在我們成長的時候,天是藍的,水是清的,漂亮的不得了;可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地球都給我們弄髒了。我們成長的時候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從來沒有出現過水、空氣的問題;可到我老了退休的時候,已經是資源耗盡的一個世界了。我們這代人借貸得一塌糊塗,卻根本不可能還債。誰還啊?對不起,兒子去還,還不了請孫子去還。

讀陳啟宗的文章,我想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死而不朽,何謂也?”這是春秋時代的中國人思考的問題。他們的答案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孔子的後人、大經學家孔穎達(574-648年)解析說,“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到了現代,胡適將“三不朽”稱為“三W主義”,即“Worth”、“Work”、“Words”。他反對將“三不朽”只限於極少數的人和冠絕古今的道德功業,因為,“那發現美洲的哥倫布固可以不朽,那些和他同行的水手火頭,造船的工人,造羅盤器械的工人,供給他糧食衣服銀錢的人,他所讀的書的著作家,生他的父母,生他父母的父母祖宗,以及生育訓練那些工人商人的父母祖宗,以及他以前和同時的社會,……都永遠不朽。”

胡適提出“社會的不朽論”雖有道理,但並沒有改變“三不朽”在一般人心目中的認知,就是樹立品德、樹立功業、樹立言論。這三“立”的本質,是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在我多年對中國商人、企業家群體的觀察中,我覺得最高的比例是“立功”者;在“立功”過程中恪守商德,堅持遵循“事之所宜也”的道義,義利並舉,比例就要少一些;而既“立功”又“立德”,還能“立言”,傳播健康文明的觀念,比例就更少了;最後,堅持26年寫了100多篇《致股東函》,留下商界人士對世界、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思考,目力所見,只有一個陳啟宗!

在2016年《致股東函》的後記中,陳啟宗說,傳統上,此篇半年一度的函件主要為股東及潛在股東而撰寫,但同時亦為集團員工而撰寫。適當地閱讀歷史是洞悉未來的不二法門。在回顧集團一路走過的高山低谷(有喜亦有悲)時,我們會時刻提醒自己必須堅守集團的價值及企業文化,於所有硬性和軟性資產背後,我們是一個有靈魂的集團,為一切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A股已經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和上萬家新三板公司,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也成百上千。我謹希望,這些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CEO、總裁、總經理們能認真思考三不朽的問題,我們難有陳啟宗的家庭背景、時代機遇和獨特才具,但起碼應該用“立德”的標準約束自己,用“立功”的標準激勵自己,用“立言”的標準對照自己。即使上升不到“有靈魂”的層次,最起碼不要再弄虛作假、為害投資者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香港擁有亞洲最優秀的社會架構和制度,例如:公共管治、公共財政、基建、教育和醫療。私有財產權益受到尊重,而個人自由雖不算完美,但絕對可以接受。

2、二戰後的重建為香港帶來各種商業機遇。此外,香港具備與政治相關的獨特優勢。當然,在任何地方營商都有風險,但對上述的那位年輕人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有利環境!

3、唯一一次真正的挫敗是1983年發生的貨幣貶值。幸好,自此之後便制定了港幣7.8元兌美金1元的聯繫匯率,至今仍保持穩定。

想致富,為什麼是房地產?

至於在商界取得成功,為什麼選擇房地產,而不是其他行業?陳啟宗的邏輯同樣強大——

1、貿易是其中一個選擇,但每宗交易能賺取的邊際利潤微薄,難以累積巨大財富。同時,相關的風險亦不小,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賺到大錢。

2、製造業本來是另一個好選擇,事實上,這個行業在1950、1960和1970年代一直興旺。直至1980年代初,上漲的工資和土地價格削弱了我們的競爭力。

3、服務業需要龐大的市場來擴大規模。於1990年代內地經濟真正開放之前,並無此機會。而且,品牌行銷是服務業的關鍵所在,可惜只有很少數商人在這個範疇上表現出色。

4、航運業是當時另一個好選擇,惟它是一個週期性強的行業,而且需要銀行的大力支持,這對許多人來說未必能輕易得到。在二戰後的一段時期,世界上最大的船主都來自東方,包括香港。當中最成功的營運者終究也要依靠進軍本地房地產業務,才能成功把財富繼續累積起來。

……

而房地產,“於50至60年前來到香港的內地年輕人,大概只接受過中等教育,但由於房地產並不是艱深的科學,任何勤奮且具備一定智慧的人都可輕易掌握;1990年代之前的寬鬆政策,讓人能夠輕易加入這個行業。單位價格雖高,但往往可以得到按揭幫助。……誠然,房地產屬長期資產,而蓋樓房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完成。因此,週期性問題是無可避免的。可是只要人們在財務上不操之過急,並善於把握週期,他們便不僅能在週期中生存,業務更可因此而變得興旺。”

或許有讀者不喜歡房地產,而喜歡高科技和互聯網,沒錯,陳啟宗和弟弟陳樂宗共同成立的晨興創投早在1990年代就在美國投資初創和成長性科技企業,多家在納斯達克上市。他們投資內地公司就有搜狐、攜程、第九城市、小米,等等。

年輕人應該到哪裡去,選什麼行業,這只是2016年《致股東函》的一小部分內容,其他關於香港發展、行業分析、仇富問題、交接班、英美公司治理模式比較等等,洞見頻出,如同泉湧。

中美向何處去?

陳啟宗的評論視野還延伸到中美關係上。在恒隆地產的《致股東函》中,他分析了國際貿易減少的問題,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和美國轉趨“貿易當地語系化”。在中國一面,本地消費多年來保持穩健增長;在美國一面,早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前數年已提倡“美國人買美國貨”,沃爾瑪等亦因而受壓,銷售只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商品。

“事實上,美國南部的勞工法對製造商甚為有利,加上該地區有大量空置廠房,故美國南部各州領袖已多次造訪中國內地,並以最優惠的條款吸引中國企業將廠房遷移至其所屬城市。因此,跨太平洋貿易已轉為美國本土貿易。換句話說,全球貿易並沒有減少,只是部分國際貿易走向國內。”

陳啟宗展望說,未來數年美國很可能會像在1950至1960年代一樣,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美國具備製造業所有生產條件——天然資源、廉價能源、土地、資金、科技和管理人才;唯一缺乏的是廉價勞工,隨著機械人、三維立體列印和其他先進科技的出現,勞工將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不再重要。

對於特朗普當選後“中美關係會變得混亂”的憂慮,陳啟宗則相對樂觀。他說:“簡單地打個比喻:20年前的中國就像一位身高1.6米的青年人,而美國則高達2.3米。這位巨人可輕易擊倒對手;如在1996年,華盛頓政府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前往臺灣附近,北京也只能按兵不動。直至10年前,中國已長大成一位身高1.85米的成人,惟美國仍是2.3米高,依然可輕易擊倒中國。北京能夠做的始終有限。再一個10年過去了,中國現已高達2.1米,並會繼續成長。2.3米高的美國還會挑釁2.1米高的中國嗎?幾乎不會,因為這樣對雙方都沒好處。”特朗普“或許因經驗不足才愚昧地出言挑釁”,“但作為一個聰明人,他一定會學懂,並迅速學懂。只要中國沒有反應過度——她在這方面已成熟多了——未來的中美關係應該美好”。

讀了陳啟宗的文字和觀點,再去讀讀內地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分析”,什麼叫如含甘飴,什麼叫味同嚼蠟,每個讀者都心知肚明。

從陳啟宗想到企業家的“三不朽”

放眼整個華人企業家群體,比陳啟宗財富更多的人可能有不少,但像陳啟宗一樣在公益事業方面出錢出力的,就沒這麼多。他和弟弟陳樂宗成立的“晨興基金會”2014年向哈佛大學捐贈3.5億美元,是校史上最大單筆捐贈。他在香港成立的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資助複建了故宮建福宮和中正殿。為修建福宮,他讓多年的私人助理從香港搬到北京監管專案實施。複建開始,施工人員準備把被焚毀的半截石柱子砸掉重建,陳啟宗親自飛到北京勸阻,並從尼泊爾請來修復石頭的英國專家,以古建築工藝法進行復原。

陳啟宗是一位民間外交大使,他在多家國際關係和文化交流組織擔任職務,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和美中關係委員會委員,亞洲協會(洛克菲勒家族1956年創辦)聯席主席,1990年代他出任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成員時是第一個亞洲人。

陳啟宗是一位好先生和好父親。他常說“有錢的兒子不成材,沒錢的兒子才成材”。他父親陳曾熙去世時沒有給他們三兄弟留一分錢,都捐給了基金會,他也這樣對待兩個兒子,要他們完全自立。在嚴格的教育和培養下,兒子健康成長,長子陳文博剛剛出任兩家集團的執行董事。

陳啟宗還是一位極有思想的意見領袖,評論家。他長期在報刊上撰寫評論,評點世界與中國,經濟與文化。他講話風格犀利,在北京演講時看到下面交頭接耳,他斥責:“三千年來的禮儀之邦變成了這個樣子,以為自己了不起,有了兩個錢就更是如此,羞恥!”

陳啟宗不只批評別人,也批評自己。他在公開演講中說,我們戰後的這代人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一代人,資源豐富,沒有什麼大的戰亂,是像我這樣的“傻瓜”都能成功的一代人,但是,我們這代人也是最自私的一代人。在我們成長的時候,天是藍的,水是清的,漂亮的不得了;可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地球都給我們弄髒了。我們成長的時候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從來沒有出現過水、空氣的問題;可到我老了退休的時候,已經是資源耗盡的一個世界了。我們這代人借貸得一塌糊塗,卻根本不可能還債。誰還啊?對不起,兒子去還,還不了請孫子去還。

讀陳啟宗的文章,我想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死而不朽,何謂也?”這是春秋時代的中國人思考的問題。他們的答案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孔子的後人、大經學家孔穎達(574-648年)解析說,“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到了現代,胡適將“三不朽”稱為“三W主義”,即“Worth”、“Work”、“Words”。他反對將“三不朽”只限於極少數的人和冠絕古今的道德功業,因為,“那發現美洲的哥倫布固可以不朽,那些和他同行的水手火頭,造船的工人,造羅盤器械的工人,供給他糧食衣服銀錢的人,他所讀的書的著作家,生他的父母,生他父母的父母祖宗,以及生育訓練那些工人商人的父母祖宗,以及他以前和同時的社會,……都永遠不朽。”

胡適提出“社會的不朽論”雖有道理,但並沒有改變“三不朽”在一般人心目中的認知,就是樹立品德、樹立功業、樹立言論。這三“立”的本質,是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在我多年對中國商人、企業家群體的觀察中,我覺得最高的比例是“立功”者;在“立功”過程中恪守商德,堅持遵循“事之所宜也”的道義,義利並舉,比例就要少一些;而既“立功”又“立德”,還能“立言”,傳播健康文明的觀念,比例就更少了;最後,堅持26年寫了100多篇《致股東函》,留下商界人士對世界、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思考,目力所見,只有一個陳啟宗!

在2016年《致股東函》的後記中,陳啟宗說,傳統上,此篇半年一度的函件主要為股東及潛在股東而撰寫,但同時亦為集團員工而撰寫。適當地閱讀歷史是洞悉未來的不二法門。在回顧集團一路走過的高山低谷(有喜亦有悲)時,我們會時刻提醒自己必須堅守集團的價值及企業文化,於所有硬性和軟性資產背後,我們是一個有靈魂的集團,為一切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A股已經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和上萬家新三板公司,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也成百上千。我謹希望,這些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CEO、總裁、總經理們能認真思考三不朽的問題,我們難有陳啟宗的家庭背景、時代機遇和獨特才具,但起碼應該用“立德”的標準約束自己,用“立功”的標準激勵自己,用“立言”的標準對照自己。即使上升不到“有靈魂”的層次,最起碼不要再弄虛作假、為害投資者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