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向佐:拒跟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上房車休息,那時我還什麼都不是

向佐內心一直對自己不滿意, 他因此保持著饑餓感, 這種饑餓感讓他不斷奮進, 但也讓他沉重。

文 ✎ 施展萍

編輯 ✎ 方奕晗

圖 ❏ 尹超

深夜離開雕塑家任哲的工作室時, 大雨傾盆而至。

雨水乾脆俐落地往地上砸, 向佐穿著一身黑衣服, 安靜地站在屋簷下等司機把車開過來。 他看了看雨, 轉身與任哲擁抱。 第二天他要趕一早的飛機, 從北京回橫店拍戲。

在任哲的記憶中, 一年前的7月20日也下著雨。 那天, 他與向佐一家吃飯, 飯後, 他和向佐回到工作室, 重看了電影《阿凡達》。

這個季節, 陽光和雨水都異常豐沛。 任哲猜測, 大自然蘊含的能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性格。 比如, 向佐在這一天出生, 總體陽光, 但底色是悲傷的, 心裡悲傷的人才陽光得起來, 因為人總要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

對向佐而言, 這是漫長的、百感交集的一年。

一年前, 電影《封神傳奇》即將上映。 他心懷期待,

同時又有些忐忑——閉關訓練長達6年, 終歸要獨自闖蕩江湖, 他足夠努力, 但前途未蔔。

一年後, 在炎熱的橫店影視城, 他在一部玄幻電視劇中扮演皇朝繼承人, 同組的演員還有盛一倫、王子文等。

7月27日, 向佐飛到銀川, 驅車前往內蒙古阿拉善無人區沙漠, 拍攝公益短片。 短片其餘三部分已經完成, 最後在阿拉善拍攝的這部分, 向佐一人分飾兩角——白、黑。

“白”與“黑”是一體的, 同穿一雙鞋。 有一天, “白”決定改變命運, 獨自遠行。 “黑”認為命運無法更改, 命令“白”將鞋還給他。 兩個人爭鬥起來。

有段時間, 向佐覺得劇本中的“白”與“黑”都是他自己, “白”是那個想要脫離家庭, 做自己想做之事的他;“黑”是那個對夢想有強迫症般堅持的他。

拍攝結束後, 向佐的想法變了。 他覺得自己是淩駕于“白”與“黑”之上的人。 他抽離出來, 俯瞰身體裡兩個小人兒的爭鬥, “他們倆穿著一雙鞋, 那不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嗎?其實, 再怎麼脫離, 那兩個都是你自己, 永遠都在一起, 再怎麼也脫離不了, 這是命運。 ”

大象與獅子

阿拉善左旗中心地區距離無人區沙漠大約40分鐘車程。 拍攝行程安排得緊, 淩晨4點多, 向佐起床化妝, 收拾完畢後隨劇組出發。

去往沙漠的路不好走, 進入無人區, 路就斷了, 一眼望不到邊, 難以辨別方向。 沙子軟, 車在上面顛簸得厲害, 全憑當地司機經驗駕駛。 清晨, 太陽升起, 沙漠表層的露水蒸發, 變得鬆散、乾燥, 被風吹出規則的紋理。

第一天上午, 向佐演“白”, 文戲。 導演Chris選了一塊陡峭的沙丘邊緣, 向佐側躺在那兒, 一隻手撐著腦袋, 另一隻手抓起一把沙, 看著它們從指縫間流走。

替身曾凡標扮演“黑”, 幫向佐走位、對詞。 第一個鏡頭拍全景, 攝製團隊站得遠遠的, Chris喊“Action”, “黑”站立在“白”面前, 命令他:“把鞋還給我。 ”

“這也是我的鞋啊。 ”“白”指了指“黑”腳上的那只。

“為什麼走?”

“想走就走啊。 ”

現實中的出走並沒有這樣輕鬆。

33歲到來前, 向佐與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在巴黎有過一段談話。 “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也許您知道我出生在一個名望家庭, 很多人在我剛出道的時候, 就因為我父母的名氣而否定我的作品。 ”

向佐的父親是影視圈公認的巨鱷向華強。 自出生之日起, 他就註定要為這個與生俱來的名利付出代價。 如果不理會他人眼光, 他可以過得很舒服, 而一旦察覺這種生活不對勁兒, 痛苦便從此如影隨形。

“我想成為一個人, 也想讓別人看我是一個人, 不是戴著有色眼鏡。 我知道人家看不到我。 ”向佐對《博客天下》說。

他生於1984年, 同年, 父親向華強與叔叔向華勝的永盛電影公司成立。 那些年,向氏兄弟接連簽下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李連傑四大巨星,製作出《賭神》、《翹課威龍》、《唐伯虎點秋香》等一系列經典影片。據稱,上世紀90年代香港一年票房收入10億港幣,有2.5億都是永盛帶來的。

生下向佐並不容易,母親陳嵐在產房待了16小時。此前,她有許多關於孩子樣貌的猜想,等到真的生下來,她只確認了一眼孩子是否健全便暈了過去。

陳嵐那年27歲,第一回當母親,不知如何照料嬰兒。她將向佐放在醫院,每天跑去看,等到孩子滿月才敢抱回家。

那些年,公司業務全面鋪開,陳嵐就用蕾絲佈置了藤籃,提著向佐去半島酒店跟人談事,隨手將籃子放在對面的座位上,實在沒地方就放地上。向佐從來不哭不鬧,只要能吃飽,他就安安靜靜待在籃子裡。有人圍過來看:“你帶個小狗啊?”

“不是,是個baby。”

向佐很早就表現出超越年齡的體貼。兩歲多一點,陳嵐生日,他拉著家裡的菲傭去商店,用零花錢給媽媽買鮮花、蛋糕。陳嵐不知情,在外邊和朋友吃完飯,回到家才聽說兒子一直等不到她,哭著把兩人的合照撕了。

“怎麼會知道兩歲多的小孩會知道這麼多事情。”陳嵐對《博客天下》感慨。

母親眼中的乖兒子並沒有在童年收穫友誼。相反,到了上學的年紀,同齡的孩子天真得像白紙,向佐卻已被迫體會人情世故。因為顧慮向家的背景,家長不讓孩子與向佐玩。他那時是全班最胖的,只有一個個子最小的孩子願意與他為伴。兩個人一起聊天、打球,一起去小賣部吃零食。

剛滿12歲,香港娛樂雜誌認出這是向家公子,他從此再沒躲開過媒體的追隨。參加party、逛街購物、吃麥當勞、談戀愛……十幾年後,當向佐被媒體當面質疑時,他表現得異常淡定:“我沒有害怕過傳媒的力量,從小就跟他們玩,也贏不了他們,就習慣了。”

他更在意的,是沒有自己的名字。娛樂雜誌版面上,他永遠是“向華強的大兒子”,沒人關心向佐,人們在意的只是“向華強的兒子”。

成年之後依然如此。他沒有暴烈地抗爭過,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他不堪其擾,但從沒在媒體面前失態,最多在被反復問及“你爸媽在幹什麼”時,乖乖回答:“我不知道,他們挺好的。”

他也沒有讓父母太過操心。

陳嵐對青春期時向佐“開始有自己想法”的描述是,中學一年級,學校要建新游泳池,鼓勵學生捐款,捐款單上,學生們填的金額從10元到100元不等。向佐填上的數額比他們都多。

“當時學校只是看你們這些小孩子有沒有心去幫學校,象徵性的而已,校長和神父都跟我講,他怎麼那麼大方,說你們教得太好了。他當時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長大了,什麼也都不想跟你商量了。”陳嵐說,一家人開始商量把向佐送出國。

“我憑什麼叛逆?我叛什麼逆呢?誰會理你,對吧?”向佐說。

但過了一會兒,向佐又主動把話題轉回來:“其實我挺叛逆的,只是你們看不到而已,我對生活很叛逆。”

十幾年後,向佐終於擁有自己的“名字”,以健碩的身材出現在雜誌封面上。媒體樂於講述他的逆襲故事,落腳點往往是,他努力、奮進,沒有因為家庭富足甘於成為二代。

他承認身上“獅子”的一面,有野心,有獸性,生猛,想保護一切、擁有權威。關於“動物”的話題,他想了一會兒,然後緩緩地說,自己其實像獅子與大象的結合體。

香港的家中,向佐收藏了近百張法國攝影師Laurent Baheux的作品,巨幅黑白照片中,象群龐大、沉默、悲傷。

旁人眼裡,他如大象一般,生來巨大,天生擁有一切,但往往忽略了事情的另一面:“沒有人敢接近它。很多人覺得大象很醜,皮都皺著。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它們都是一群一群的?”他說動物生性敏感,“大象天生無比巨大,它肯定感覺到所有動物都會給它標籤,都會怕,它不會去破壞一些東西,如果不是很憤怒的話,它其實很被動。這樣的靈魂才會散發出這樣的眼神,每只大象都好像在哭一樣,不是嗎?”

命運能改嗎

到達沙漠的前一天,阿拉善難得一見地下了場雨,第二天,天氣大晴。

午後氣溫驟然升高,毫無遮擋的沙漠上陽光暴烈,令人疲倦。偶爾有雲從天邊慢悠悠地飄過來,將頭頂的太陽遮住。這是難得的清涼時刻,但拍攝不得不停下來,等雲過去,陽光重新打在身上。

向佐像被禁錮許久的野馬重歸草原,一種尋找到歸屬般的放鬆和興奮。他一整天都光著腳。短暫的休息,他伸出雙手保持平衡,側身沿著陡峭的沙丘邊緣跑了一小段,笑容燦爛。

“黑”問“白”:“沒有我這只鞋,你能去哪裡?過來聊聊。”

“白”猛地靠近“黑”:“那麼多年,那麼多次,有改變嗎?”

“有些事情不需要改變。”

“就像我們的關係嗎?”

“命運能改嗎?”

命運能改嗎?在向佐過去33年的人生中,他的“叛逆”就是為“能去哪裡”這個問題擴展邊界。“白”與“黑”的對抗總是以不同形式反復出現,只不過,有些時候,對抗的方式很相似。

在父母察覺出他的獨立意志後,向佐被送往英國念書。陳嵐讓英國的朋友做他的監護人,週末,向佐到這位長輩家去。陳嵐囑咐朋友要對向佐嚴厲,要讓他幫忙做家務。

到了週末,向佐在電話那頭哭了起來:“媽媽,想你。”

“你幹嗎哭呢?”陳嵐問他。

“我在倒垃圾。”

“他很委屈。我說倒垃圾就倒垃圾,你在監護人家裡面,你也應該幫人家做一點家務對不對?你在學習,在學習照顧自己,在宿舍裡要照顧自己,沒有人再幫你做了。”陳嵐給他買了電飯煲,買了香港的臘腸、臘肉,讓他可以在想念香港食物時,自己做煲仔飯吃。

他念書的寄宿學校在倫敦郊區。第一年,必須13人同住一間宿舍。13人中只有他和另一個黑人不是當地學生。夜裡11點熄燈後,白人同學立刻拿枕頭揍他們,每天持續5分鐘。向佐默默挨揍,心裡無奈:“唉,又來了。”

在香港,再不愉快,他也是公子哥,家裡的生活有菲傭照料。出了國,背井離鄉,又是獨自一人,被人欺負不覺得委屈嗎?他立刻否認:“沒有,我很興奮的,因為我可以離開香港了。”

“你很想離開香港?”

“對啊,我在香港,我什麼都不是。在國外,他們都叫我Jacky,我就是我自己,我就算被欺負,我也就是我自己。敢欺負我了,挺好的,在香港還沒有人敢欺負我。”

但還是要想辦法擺脫被欺負的狀態。他反抗的方式是打橄欖球。英國人重視橄欖球運動,他就和那個黑人同學相約,風雨無阻,每天訓練。一年下來,他瘦了90磅,如願以償進入校隊,代表學校打比賽,從此再無人欺負他。

體力上的抗爭一直貫穿著向佐從兒時到現在的生活。他不善言辭,但不惜力氣。更小一些時,他學游泳,家裡給他請了世界冠軍莊泳的教練,他一舉遊到校隊冠軍,以此證明胖子也可以在泳池中輕而易舉地甩掉同齡人。

學校的游泳接力賽,他永遠是最後一棒。前面再怎麼落後,只要他紮進泳池,就如海豚躍入水中,水花四濺,漸漸趕超其他隊伍,常常能逆轉局勢。

運動之所以吸引他,或許因為那是少有的讓他感到自由的時刻。每年過年,家中固定項目是到法國與瑞士邊界的阿爾卑斯山滑雪。雪、森林、速度、法國,這些都是向佐喜歡的,喜歡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他感到興奮。

他總挑那些陡峭的斜坡,以極快的速度向下滑,“可能因為我太缺乏自由了,我很喜歡那種自由自在、任性的感覺”。

一定程度上,向佐是在保護中長大的,學習任何項目,永遠有最好的教練和最好的裝備。

他不否認運氣,但也強調自己的努力。“我很幸運,我是在保護之下,但我得練啊。他們請了世界冠軍回來,我不練,我也成不了冠軍。”他屏氣凝神,聲音很輕,但態度堅決,“他們請誰過來,我練的力量不會少一點,也不會多一點。”

向佐反復強調自己從來不是有天賦的人,即便有,也是後天遇到好的老師,被他們發掘出來的。從小的經驗告訴他,努力是可以打敗天賦的。

爛泥

沙漠空曠,一丁點兒聲音都可以傳得很遠。

第一天拍攝,下午有場“白”與“黑”的打戲。向佐用小音箱播放Michael Jackson的歌,接連播放幾首後,單曲迴圈《Beat It》,歌聲環繞著肉眼所及的整片沙漠。他靠《Beat It》尋找打戲的節奏——此刻他是“白”,動作應該是出其不意、難以捉摸的。

工作人員搭起帳篷,疲憊的人紛紛退到帳篷下休息。向佐只來過一次,拿了瓶水,回去接著打。

導演Chris和助理Sunny都是他從香港請來的。在橫店時,他們和向佐的表演老師翟凱泰多次從香港飛往橫店,與向佐排練、核對拍攝細節。

他那時每天五六點起床拍戲,有兩天結束得晚,回到酒店已是夜裡10點多,四五個人窩在客廳,10多句臺詞翻來覆去地練。“白”與“黑”的人物關係一直在調整,有時,Chris試圖讓他借戀愛關係表達,有時是權威與嚮往自由的個體間的抗爭。他光著腳,在客廳有限的空間一遍遍調試。

第二天一早,談起前一晚的排練,他還是很興奮。“演戲我還有很多空間去進步,我一直在拍戲,沒有很多時間去上課,一有時間上課就會很用心,哪怕每天只能進步一點,我都很開心。我知道我要什麼,我可以做100遍。”

Sunny也是向佐表演老師甄詠蓓的助理,她告訴《博客天下》,每次結束內地的工作回香港前,向佐都會提前通知他們:“我要回去上課了。”

“每次他一回來,我們就變得很忙,他一定要上課”,Sunny說,向佐很清楚,外面的工作對他的要求參差不齊,不能把表演狀態丟了,他要上課,要保持那種喜悅的狀態。

這些夜晚的排練讓他想起兒時熟悉的場景。他的童年,李連傑、劉德華等香港當紅大咖都是他家的座上賓,大人們聚在客廳討論工作,緊皺眉頭,一副認真的模樣。他年紀小,參與不進去,只是在一旁看著,隱約嚮往那樣的工作狀態。

這種耳濡目染或許是他演員夢最初的起源。出道之後,他也曾對媒體說出類似“想要體驗不同人生”這樣的答案,只不過後來發現,很多角色還沒有他的人生精彩。

廣為人知的是,從國外回香港後,向佐想成為演員。父母並不支持,他自製簡歷,去導演家敲門,一些人讓他回去等消息——這往往意味著再也不會有消息了;還有一些人給陳嵐打電話諮詢意見,陳嵐不允許。

不支持並非此時才來。向佐從小在否定中長大,“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你做個小破事,都會有人跟你說‘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向佐不是。”高萌萌是向佐多年的好友,她告訴《博客天下》,向佐做每一件事,得到的回應都是“不要這樣做”“怎麼可能呢”“你能不能踏踏實實幹點別的”。

最開始,他想成為演員,有很大成分是想證明給父親看。“因為以前他覺得我不行。”他沉默了10秒,然後說,“其實沒有人覺得我行過。”

“你是指演戲還是?”

“所有。”

這種想要證明給別人看的心態裡沒有恨,他強調。時間流逝,“證明”的成分後來也慢慢被別的東西稀釋了。

他大概隱約能體會父母的心情。陳嵐不是覺得他不行,不讓他當演員更多出於疼惜。她與向華強在這行做了30多年,太清楚名利圈有多容易讓人心態失衡。走紅並非易事,紅也有紅的苦惱,他們見得多了,不想讓自家孩子遭這份罪——怕他有壓力,怕他接受不了自己不紅,又怕別人說他靠父母,“我們想說,其實做個普通人、平凡人最開心,你根本不會想自己的小孩子走這條路的。”

可兒子堅持要做,這是他“叛逆”的方式。2004年,向佐20歲,跟李連傑軟磨硬泡,換來一個龍套角色,在電影《霍元甲》裡飾演秦爺的乾兒子,沒有名字。2007年,他再度跟李連傑合作電影《投名狀》,導演是陳可辛,這次,他終於有了名字。

電影在北京門頭溝拍攝。他和群演蹲在冰天雪地裡吃盒飯,同組的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都喊他到房車上去,他不肯。他一早就懂“想要特殊對待,就要有特殊的東西給到別人”的道理,在那個階段,他還什麼都不是。

劇組安排的酒店偏遠,向佐與另一名演員同住一間房,供水不好,等半小時才能等來5分鐘熱水,天氣又冷,但必須得洗。他的角色是山匪,每天收工都是一身泥。

電影裡有一場戲,向佐扮演的角色被打傷,毫無反抗之力,要被人從樓梯上拖下來,陳可辛建議用替身,向佐要親自做。被拖下來後,他的臉花了,牙齒掉了一顆。他在橫店拍戲現場回憶起這件事,那時,他剛完成一場打戲,坐在房車裡休息,語氣像是在說一件輕鬆有趣的往事。他指了指車外:“對了,那個把我牙齒拖壞的人也在這裡。”

但當時,陳可辛和三位主演當場蒙了,不知如何向陳嵐交代。李連傑給陳嵐打了個電話,她很生氣,回家後罵了向佐。“當然罵他啊,不會保護自己。他那個角色根本看不到臉的嘛,根本可以用替身的嘛,你為什麼要自己做呢,你說是不是氣死你啊。他說他不要讓別人看不起。”

在這之後,向佐陸續接了一些電影,戲份都不重。

一直到出演電視劇《鐵馬尋橋》,他終於接受到表演的考驗。電影有充足的時間慢慢把戲磨出來,電視劇不是,場景、戲份總是很快地過。他沒演好,直到最後幾集才找到節奏,但一切都來不及了,他覺得自己如同一攤爛泥。

他決定停下來。

父親向華強給了兒子兩個選擇。第一,去臺灣學音樂,第二,練武。他去臺灣待過一陣,錄過一些小樣,還買了把吉他,最後還是折回來練武。過去那種用運動證明自己的方式再次奏效,他對此的解釋是,自己不是有天賦的人,練武是可以憑努力達成的。

高萌萌說,演技相對主觀,武打客觀,向佐做一行,做得好別人會說他靠家裡,做不好會說他沒實力。但功夫是實打實的。

“不要停留”

7月29日,沙漠拍攝的第二天。

向佐明顯有些疲倦,前一天曬了一整天,後背曬得生疼,陽光一照就發癢。這次他演“黑”,裹在一件黑色斗篷裡。第一場戲,他要像前一天替身所做的那樣,命令“白”:“把鞋還給我。”

鏡頭對準向佐的臉。陽光刺目,他睜不開眼,Chris在監視器前,一遍遍用粵語提醒他“放鬆眉頭”。這一條反復拍,過了會兒,Chris發現實在不行,就讓向佐休息,重新調整角度,避開陽光直射。

向佐雙眉緊蹙,右手捏了捏鼻樑,然後像一團泥,由腳到頭,緩緩地癱坐在地上,低著頭,周身被黑斗篷包裹,看不見臉。他一言不發,像一隻鷹,收攏翅膀。

任哲曾花半年時間做了一尊雷震子的雕像。“雷震子”是向佐在電影《封神傳奇》中的角色,雕像的身後有一對鷹的翅膀,安靜、有力。最開始,任哲想做出展翅的動態,後來覺得安靜的狀態更能凸顯內在力量。翅膀所預示的姿態有可能是剛降落,也可能剛要飛翔,他不想提供明確的答案,“你起飛就代表你要降落,你降落的同時也要新的起飛,忘掉你的過去。”任哲對《博客天下》說。

鷹翅膀的造型來源於一個傳說。鷹活到一定年紀,喙、爪子、羽毛都會老化,必須飛到懸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讓新的喙長出來,把指甲拔掉,讓新的爪子長出來,把羽毛拔掉,讓新的羽毛長出來。5個月後,鷹便可新生。任哲知道這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傳說,但這種不切實際的東西,恰是“人對美好的訴求”。他覺得這個故事的主角像極了向佐,在需要改變的時候,果斷地選擇超越。

決定練武時,向佐25歲,身體早已定型。但他在6年裡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身體,背後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那時,他每天待在香港郊區廢棄的麵包廠接受訓練。最初,一天4小時,兩個月後加到6小時,半年後8小時,每週休息一天。

9個月後,向佐終於學會後空翻,興奮得整棟樓都聽得到他的叫聲,此後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練武第三年,向佐把腿摔斷了,醫生要他打半年石膏。職業運動員的肌肉不能萎縮,向佐第四天就把石膏拆了,又花8個月練回之前的功力。

“斷腿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萬一這條路走不通了怎麼辦?”

“萬一我更厲害呢?”沒有片刻猶豫,他抬頭直望過來。

向佐喜歡看職業運動員的紀錄片,一些運動員傷癒後表現得更生猛。“雖然有很多是失敗的,但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就夠我支撐。”他大笑,“為什麼要往不好的方面去想?人生已經夠多不好的東西發生了。”

出拳時,向佐從不怕被對手惡狠狠地打回來,但害怕落空。決定練武前,很長一段時間沒人請他拍戲,他每天陷入“昨天在幹嗎,今天在幹嗎,明天能幹嗎”的茫然中,沒有方向。因此,當事情發生時,他很快練就一套“不要停留”的行為方式。

“不要停留,永遠不要停留,好壞都不要停留,好你可以更好,壞可以變好。”

那時,向華強與杜琪峰每週都來驗收向佐的訓練成果。40分鐘左右的會議是針對他的“吐槽大會”,向華強與杜琪峰從不正眼看他,永遠只說他的“不好”。向佐現在知道,父親是用這種方式激勵他,但在當時,他覺得自己已足夠盡力,可父輩的標準卻難以企及,他們完全不理會他的感受。

向佐的功夫老師賀敬德是李連傑的師弟,世界武術冠軍。他告訴《博客天下》,向華強對向佐練武非常支持,但父親有父親表達愛的方式。

賀敬德經歷過與向佐類似的處境。他當年練武,每次去敲師父的門,說自己練好了,師父總是訓他:“你就是一堆狗屎,什麼都不是。”

“他其實不是在打擊你,他是在鞭策你,你還沒做到,繼續努力,那我回去再努力地練。”賀敬德將自身經歷分享給向佐,告訴他這是好事,“他不說你就完蛋了,不罵你就完蛋了,看都看不到希望。”

陳嵐從沒看過向佐訓練。她那些女性朋友偶爾去看看都要落淚,“我說我不要看,每天摔幾十次,會心疼死”。

在練武之餘也要上演技課。每天兩小時,從最基礎的發音練習開始。他最開始缺乏自信,說話聲音小,反應能力也一般。上課時,老師安排向佐與其他演員即興表演,向佐起初並不擅長,“要很慢很慢才能激起一些東西出來。”Sunny說。

作為演技訓練的一部分,有段時間,向佐到香港藝術中心表演舞臺劇,開場有段不到1分鐘的報幕需要他完成。彩排時,向佐第一個出場,突然覺得被放置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腦袋一片空白,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直接躲回後臺。

後來練了不下100遍,他終於在正式演出時說出臺詞。即便如此,他還是很不滿意,挑剔自己的表演太過僵硬,更缺乏勇氣去觀察現場觀眾的反應。

演出時,陳嵐與向華強都來了。

向佐猜測,父母一定覺得他演得很差。

但陳嵐說,向佐表演得好,很多橋段她都覺得很好笑,語氣裡帶著自豪:“那裡位置不多,大概幾百個,他們每天都是滿的。可是你要知道,大家都沒有名氣的,也沒有宣傳,都是因為喜愛,口碑傳出去了。”

這種狠勁和苛刻是向佐身上“黑”的部分。“黑”嚴守著自己的標準,無法接受“白”的肆意妄為。

7月中旬的一天,他在橫店的山上拍打戲,上午11點,地面溫度超過40度。和他對戲的武行身材瘦小,裹在厚厚的戲服裡,戴著重重的發套,臉漲得通紅。幾條戲試下來,他表情驚慌,眼神飄忽,像一隻受驚的小鹿。

“你不要躲,我不會打到你的。”向佐對他說。對方還 是躲,後來不得不換人上場。

向佐在這部電視劇中的造型梳著個大長辮,有時打著打著,頭髮就甩到臉上。負責化妝的工作人員過來幫他整理頭髮,不聲不響地出現在身後。

向佐平時說話聲音小,但那天從現場回來後,他有些生氣,皺著眉頭,提高音量,對工作人員再三交代:“你跟梳頭的人說一下,給任何人弄頭髮,都要說一下,尤其是武行和動作演員,無聲無息地站在我身後,萬一我一棍子打到,這樣很危險,真的。頭髮全擋到我的臉也沒事,別緊張啦看到我。”

“沒有沒有,怎麼會緊張呢。”

他下午又說起這事,說自己敏感,總要替人操心;又替上午和他對戲的武行著急,“為什麼有些人只能當武打演員,有些人能當武術指導?他們不動腦子,他們可能都練得比我久。”

“你的悲傷是你的寶藏”

吊威亞的大車在中午前到達。

沙漠毫無遮掩,車來了,工作人員都躲到車旁,借著一道窄窄的陰影躲避陽光。向佐被吊在空中表演,每次降落到地面,曾凡標都跑上前握住他的手,幫他保持平衡。有幾次,威亞擺蕩得幅度太大,下落時他被甩出一段距離,曾凡標略帶歉意:“佐哥沒事吧?”向佐拍拍他的肩:“嗨,沒事。”

下午,Chris給武行試戲,向佐趁機側躺在車底睡了一會兒,醒來後,他探出身來,抖抖頭髮上的沙子,調侃自己是丐幫幫主,周圍的人跟著他笑鬧。

他笑起來露出兩排大白牙,十分燦爛,但眼神裡總有東西能讓這種歡樂戛然而止。

“我知道他是發自內心的笑,但他的那種笑容永遠不可能像我們這樣,他背後還是附帶著很沉重的東西。”高萌萌說,向佐內心一直對自己不滿意,他因此保持著饑餓感,這種饑餓感讓他不斷奮進,但也讓他沉重。

山本耀司第一次見到向佐就對他說:“我發現你的眼神看起來很悲傷。”

“是的。可能是過去我覺得我的生活不是很開心……也許人們會覺得我很富有,也很出名,我的家庭也很有名望,但我從來不覺得……我覺得我什麼都不是。”

“但你的悲傷仍會持續……”山本耀司覺得向佐與自己很像。

“我的悲傷能夠讓我變強。”

“你的悲傷是你的寶藏。”

向佐享受悲傷、痛苦,他分享過一句古波斯詩人魯米的詩,“你感受到的痛苦是信使,傾聽他們帶來的資訊”。他說痛苦讓他更自由。一年前的這一天,7月29日,是電影《封神傳奇》上映的日子。那部戲開拍第一天,向佐要在80米長的通道中完成一場一對十的打戲,開拍沒多久,他的腿被武行用長刀刺穿。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陳嵐在外面看著監視器,毫無察覺。

大約半小時後,那場戲拍完,向佐出來跟陳嵐說:“媽媽,痛,好像插到了。”褲子一脫,血立刻冒出來。他感到興奮,這種痛苦讓他獲得強大的力量感。

但另一些事,是他無法掌控的。

《封神傳奇》上映後,向佐的演員生涯遭到重大打擊。這次,媒體來得直接生猛,話筒遞到他面前:“向華強用了幾個億,請了這麼多大咖來捧你,你怎麼看?”

他理解所有聲音,坦言如果他不是向佐,也會對這個名為向佐的人有看法,“星二代、富二代,封神又這樣,哇,太多東西了,我為什麼要喜歡你向佐呢,對不對?你身上那麼多東西,總有一個我不喜歡的。”

但這次,他更心疼父母。向華強與陳嵐在這行做了幾十年,出了多少好片,因為他,在六十多歲時遭受攻擊。

“因為你?”電影製作涉及各個環節,很多事情並不由他掌控。

“當然是因為我。他們拍這部戲就是為了我嘛,這是不可否認的。”

路演3天,電影票房和口碑都開始往下掉,三人私下都很沉默。父母安慰他沒事,但他心裡愧疚,“這不是他們過不過得去的問題,是我自己心裡過不去。”

接下來的打擊接踵而至。電影上映前,不少經紀公司和品牌找到他想談合作。電影一上映,這些人全部消失,不再回他資訊。

有接近半年時間,向佐幾乎無事可做。不是刻意想休息,是真的沒工作找上門。

那段時間,向佐常往北京跑,找任哲。任哲看出向佐不再那麼神采奕奕,有時會失落,會有情緒,就帶他吃各種美食,認識各路人。

讓他認識更多人,是因為向佐有一套自己的思路,“當這個思路進入這個圈子的時候,圈子周圍的人不是這樣的,他就會覺得他是一個異類,但是後來他發現原來社會中也有很多人跟他一樣,心裡也就慢慢平靜。”

任哲和向佐的關係就像《獅子王》裡的木法沙與辛巴——他們互為對方的木法沙,辛巴迷茫時,木法沙出現在天空,“你說木法沙能幫他什麼?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上的互相扶持。我覺得這就夠了,好朋友就是這樣傴僂提攜。”任哲說。

幾乎同一時期,在香港,賀敬德也察覺出向佐情緒有些不對勁。賀敬德拉著他繼續訓練,兩人有時對吼起來,吼完各走各的。不到半小時,向佐發來資訊:“對不起啊,狀態不好。”

他們花了半個月調適。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抹上橄欖油,每天在九龍公園跑步,特意挑溫度最高的中午,大太陽下,兩個人都不說話,一起跑,一口氣跑三四公里,累了,回去喝點水,繼續打拳。

隨著狀態的恢復,向佐決定把自己撈起來。他克服兒時的害羞,變得很主動,與史遙一起約見各路製片人,內地幾乎所有時尚雜誌主編的聯繫方式他都有,他親自打電話、發微信,像當初為了演戲去敲導演家門一樣。

這次,他還是被很多“有機會我們再合作”的回復拒絕。但也有例外,內地的第一個雜誌封面是他主動要來的,初期好些廣告代言也都是他成功攻下的。向佐手機裡存了大量拍戲、走秀的視頻,他不是善於說話的人,必要時,這些東西會替他說話。

有一年,向佐和父母去坎城電影節,時尚集團總裁蘇芒拉他參加晚宴。他得知一款名表的廣告片導演也在現場,就上前打招呼,把手機裡練武、演出的視頻播放給人家看,當場爭取到第三天為該品牌拍攝廣告片的機會。

向佐說他必須要主動,他沒有被動的資本。他和其他藝人不一樣,“他們可以很被動,因為他們是很純粹的一個名字,我有太多標籤了,我給人家的遐想已經夠多了。我的經驗告訴我,你要純粹,要主動,如果我不很主動地告訴你‘我喜歡這個東西’‘我想做這件事情’,你不會知道的。”

高萌萌有時幫向佐處理一些工作。過去,向佐常在淩晨四五點佈置工作,現在,他的作息稍微規律了些。向佐告訴她,過去,大家總是最晚才回復他的微信、處理他的事情,現在,他有了一點點成績,“大家可以稍微提前處理我的事情”,他也可以早點睡了。

父親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來得恰逢其時。向佐中途出現,如果從利益角度考量,他是獲益最少的那個。但他非常感謝這個節目,直言沒有它,他至少還得再等兩年——拍攝《封神傳奇》時,他簽了另一部電視劇的合約,也許要等兩年後那部戲播出,才會有找上來的工作。

演員的本職是演戲,並不需要讓外界看見真實的自己。可向佐不一樣,他身上有太多如影隨形的標籤,公眾對他有太多猜想,“再多的訪談,再多的作品,撕不掉,撕不掉啊,真的撕不掉”。他一連說了3個“撕不掉”,音量越來越低。他需要讓公眾通過某種方式發現標籤之下他的真實面目,讓觀眾在關注別的明星與孩子時,也順便看看他。

他在節目中的“孩子”是李亦航,那年5歲。向佐花了很多私人時間陪伴他,這種密切關係並沒有因節目結束終止,一直延續到現在。

他幾乎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個孩子,從他眼裡看到似曾相識的悲傷。“他其實並不太開心,他是個很憂鬱的小孩,他需要一個偶像,需要一個大哥哥。”

那種想要成為孩子偶像的心理或許承襲於父輩,他是在嚴厲教育下長大的。3歲那年,他因為頑皮不小心燙到自己,向華強第一次出手打了兒子。關在房間裡打,向佐在裡面嚎啕大哭,陳嵐在外面跟著哭。

向華強是習武之人,陳嵐擔心他下手不知輕重,從此跟丈夫約法三章:只能用紙、小藤條打孩子,只能打屁股。

《人物》雜誌寫過一件事。小時候,向佐有一次抽煙被父親看到,父親說:“我會把煙戒掉,但你得保證以後你抽煙不要讓我看到。”向華強戒煙戒得痛苦,但最終做到了。文中寫道,“這種一旦承諾就必須做到的力量震撼了向佐,他的經紀團隊說,直到現在,32歲的向佐抽煙時發現自己的父親看到了,都會嚇得立刻躲起來。”

父親一方面很嚴厲,另一方面又非常忠厚。向佐說,父親是那種看到報紙上說有人做手術,錢不夠,會立刻差遣司機將錢送過去的人。

還有一件事,向佐從小一直記到現在。小學一年級時,向佐有兩盒油彩,價格不同,他想將其中一份送給朋友,向父親諮詢,父親讓他把貴的送給人家。

這件事奠定了向佐日後與人相處的方式。每次想起此事,他都會得到不同啟發,最簡單的是,要把好的東西給別人,“但其實有很多層面的。如果你把便宜的給他,你每次拿起貴的,就會想起你把便宜的東西給了人家,你為什麼要受這個罪呢?真正畫畫靠的是才華而不是這盒油彩。”

再長大一些,他自己帶團隊,又有了新的感觸:“我爸是一個帶領的人物,這個禮物代表男人的風度,你送一次他不知道,你送三次他就知道了,他以後就跟著你了。你的團隊不吃飽,怎麼給你打仗?”

他迫切地想要將一些成長經歷、人生經驗傳授給那個生命中突然出現的孩子,而不僅僅是在電視螢幕上塑造一個更有利於自己的父親形象。以至於節目播出後,有人說他對李亦航太過嚴厲。“他這一路太孤獨,他內心有很多掙扎,所謂的鬥爭也好,迷茫也好,他曾經深陷過泥潭,慢慢爬起來。”高萌萌說,向佐之所以對李亦航嚴厲,是不希望他再走彎路。

在向佐迄今為止的人生中,即便方向不同,也一直行走在父輩嚴苛定下的模式裡,最放縱的也不過是在英國讀書的後幾年。升到高年級後可以外住,他和一起打籃球的朋友住在一棟大房子裡,幾個男生體型差不多,T恤、褲子一起穿,錢放一塊兒,誰要用就自己拿。

他時常懷念那些朋友和那段瀟灑自由的青春。問他為什麼當時的友情能讓人惦記到現在,他有些不好意思:“可能說起來有點扯,因為我們一起經歷過窮。”

聽起來是真的扯,但窮也是真的窮。英國的慣例是按周給孩子零花錢,每週錢一到手,幾個男生就約出去玩,把錢花得差不多。剩下的日子,就買些便宜的麵包和玉米填肚子。男生住一塊,家裡很快陷入混亂,是看不到地面的那種亂,亂到不行了,就一群人起身一起打掃。

後來他去美國念pre—collegde,夢想成為職業籃球運動員,去了美國之後發現水準差距,心裡鬱悶,再加上學校生活沉悶,他時常感到孤獨。Santa Monica海灘邊有著名的籃球場,他在那附近念書、打球,傍晚買了漢堡,獨自開車到海邊,一邊吃漢堡,一邊想念英國的朋友,對著大海掉眼淚。

身邊親密的朋友都說,向佐是那種笑點和淚點都很低的人。他腦海中存儲著大量畫面,但凡有東西觸到某個點,過往的記憶就洶湧而出。他想父母,想弟弟,這一年,他的生命中又多了一老一少——山本耀司和李亦航,山本耀司稱向佐是他的“香港兒子”,有時想到他們,眼淚就不由自主往下掉。

不是白,也不是黑

向佐接受了一件事,“白”與“黑”是一體的。不是“白”,也不是“黑”,在“白”與“黑”近乎極端的鬥爭後,故事的主人公會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

2017年起,向佐發覺,他開始有自己的名字了。《爸爸去哪兒》是個重要契機,此後,有工作找過來,更多人是因為他,而不是他的父母。父母也不再事事管他。過去,他接什麼工作,與何人見面都需向父母報備。現在,他們習慣了向佐在內地的發展,看到他的綜藝、雜誌、廣告,肯定他的成績,慢慢放手。

過去想證明給父母看的念頭一直在減弱。“脫離又怎樣呢,脫離不了的,生下來就是他們的兒子。而且我反而會越來越自豪我是他們的兒子。”父母做了行業內標杆的事,很多人敬佩他們,他的壓力也來源於此,“但這是不可否認的,那我不如認了”。

認了以後,他放鬆了很多,更感到自由,反而開始為父母擔心,反思自己過去心態不好,“為什麼要脫離他們呢,如果不是他們保護我,那我今天會成什麼樣子呢。”

“你想過嗎?”

“當然有。我可能已經死了。”知道聽起來有些誇張,他緊接著補充,“沒有他們的思想教育、他們的保護,我為什麼不可能會死呢?我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壞的人,我可能也會做很多壞事。一個富二代,很容易變壞,很容易就被人滅掉的。”

但對於過去,他沒有後悔,自知時間重來,他還會如過去那樣在意。“當局者迷”,他用粵語說了一遍,又用普通話重複一遍,“當你想幹這一行的時候,永遠提的是你爸,沒有人會開心的,我那個時候如果沒有那個勁,我不會那麼努力。我就是想有自己的名字,怎麼了,沒錯吧?我現在只能後悔一下,但你要我再選,我肯定還是會這樣做,我肯定會因為我自己的名字努力,我必須比常人付出兩三倍的努力,才能讓人看到我。”

“他最大的變化是聲音變得很大。”Sunny大笑起來,說向佐過去內向、沒有太強的存在感。為了培養他的鏡頭感,有兩三年時間,他們拍攝了10多份視頻作業。第一份作業重現電影《精武門》的經典片段,如今重看,眾人都感慨向佐那時演技青澀、不夠細膩。

他這些年進步越來越大,不僅是表演,“他有明確的目標,有段時間沒見面,再碰見的時候,就發現他對事情也更有自己的看法,他想通過功夫推廣一些好的想法。”這些想法,促成了後來阿拉善的行程。

阿拉善第三天的拍攝持續到當天下午,風沙漸起,向佐趕回酒店,匆忙沖了個澡就趕往銀川機場。在從酒店去機場的路上,他坐在副駕駛位置上,哭了很久。

這組短片起源於他年初的印度之旅,他在那裡感受到精神上的強大歸屬。對他來說,這組短片不僅是作品,更是他對過去33年生命的理解、感悟和思考,在他體力充沛的年紀,完成一件有紀念意義的事,一切在這一天暫時宣告結束,“沒有遺憾”,眼淚是喜悅和感動。

短片的4個部分合起來是一天的迴圈,前兩部分在印度拍,最後一部分在香港完成。起初,第三部分是在大同拍的。那是2017年5月,他感冒外加腸胃炎,走路都費勁,但好不容易協調好眾人檔期,他還是去了。高萌萌也去了現場,像拖死屍一樣每天將他從酒店拖到拍攝地,拍到他受不了、趴下了,用車將他運回酒店,睡一會兒,醒來再拖去現場。

那段劇情同樣是“白”與“黑”的鬥爭,但沒有在阿拉善拍攝時那樣劇情鮮明。大同拍攝的“黑”是混沌的黑,是在黑暗中尋找自己的“黑”,他當時病懨懨的,倒也符合這樣的設定。但後來,向佐決定將大同的整段素材作廢,才有了後來阿拉善的故事。

“我們會覺得那麼費勁,把大家都召集到一塊兒,正好那個狀態也符合劇情,那就這麼著。不可能的,他不會有‘就這麼著’的東西,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高萌萌說。

向佐希望通過這組片子,借助功夫傳達一種精神,一種關於如何看待堅持、看待疼痛的觀點,一種絕對不是“差不多就OK”的精神。他反對“堅持”,因為堅持往往意味著忍耐,他要去享受。“痛苦是什麼,痛苦是你進步的原動力,很多人不再痛,他就原地踏步,或者就退步了;你踏得過去,就有無限進步的可能性。”

初次聽他這些關於“精神”的論述,很容易心生懷疑。他年輕,還在積累名氣的階段,“精神”是個看上去大而無當的虛詞。向佐承認自己的運氣,承認他未曾經歷過貧窮,對社會底層之事並無太過深入的體會,“別人說你那麼有錢才可以想這些問題,才可以有別的理想。是,所以我沒有想藏起來,我想回饋給社會,我並不想自私地運用這些。這是上天給我的恩賜,讓我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

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大概難以理解這種“精神”的力量,但他的朋友太清楚。高萌萌說,向佐如果不是靠著他所說的這種精神,早就崩潰、放棄了,“他說這些話是有力量的,他知道精神的力量,他斷腿的時候也好,身處深淵的時候也好,不被理解的時候也好,被背叛的時候也好,其實就是一股精神在引領他,黑暗深處還有一絲光亮告訴他,你堅持往我這邊走,一切會好起來的。”

對於“人生”這個宏大命題,他的思考很早就開始。10歲時,向佐在香港念書,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宇宙科普紀錄片。畫面中的地球很大,隨著鏡頭慢慢拉遠,變得越來越小。

他那時喜歡一個女孩,開始掛念別人,替他人擔憂,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好奇地球的誕生,宇宙的運行法則,思考人到底能做什麼。

那些未成體系的思考以及紀錄片帶給他的衝擊,讓他自小就產生“人類渺小”的感受。這種感受一直延續到現在。與山本耀司在巴黎那段近一小時的對談中,他不止一次提到,“我感覺我什麼都不是”。

山本耀司告訴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是很重要的,這會轉化成很強的能量。又對他說,他有他天生的魅力,這是一種天賦,只不過,有時候這種天賦是很沉重的,“但是你要與這種沉重作鬥爭”。

對向佐而言,這是格外漫長的一年。有太多事情在這一年發生。他經歷過未曾料想的挫折,以為前方是一片黑暗,看見一點光,就努力拽著自己,將自己從深淵裡打撈起來。他遭遇現實的殘酷,也結識另一些真正欣賞他的人。他開始站在“白”與“黑”之外瞭解自己。

這一年對他意義重大。

2017年7月20日,向佐33歲生日,任哲送了他一塊一元硬幣大小的配飾。

那是一塊漢代古董,過去佩戴在王室馬匹的眉心。任哲見到它的第一眼就覺得它屬於向佐。兩人的相交更像古人,不常見面,各自戍邊、征戰,再見面時分享戰績,熟悉到仿佛沒有分開過。並且,他們身處的一定是冷兵器時代——充滿血性,直面危險,沒有退避。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博客天下”:bktx2012。放心地把你每天十分鐘的閱讀時間交給我們,你選擇的是一群很酷的傢伙。

那些年,向氏兄弟接連簽下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李連傑四大巨星,製作出《賭神》、《翹課威龍》、《唐伯虎點秋香》等一系列經典影片。據稱,上世紀90年代香港一年票房收入10億港幣,有2.5億都是永盛帶來的。

生下向佐並不容易,母親陳嵐在產房待了16小時。此前,她有許多關於孩子樣貌的猜想,等到真的生下來,她只確認了一眼孩子是否健全便暈了過去。

陳嵐那年27歲,第一回當母親,不知如何照料嬰兒。她將向佐放在醫院,每天跑去看,等到孩子滿月才敢抱回家。

那些年,公司業務全面鋪開,陳嵐就用蕾絲佈置了藤籃,提著向佐去半島酒店跟人談事,隨手將籃子放在對面的座位上,實在沒地方就放地上。向佐從來不哭不鬧,只要能吃飽,他就安安靜靜待在籃子裡。有人圍過來看:“你帶個小狗啊?”

“不是,是個baby。”

向佐很早就表現出超越年齡的體貼。兩歲多一點,陳嵐生日,他拉著家裡的菲傭去商店,用零花錢給媽媽買鮮花、蛋糕。陳嵐不知情,在外邊和朋友吃完飯,回到家才聽說兒子一直等不到她,哭著把兩人的合照撕了。

“怎麼會知道兩歲多的小孩會知道這麼多事情。”陳嵐對《博客天下》感慨。

母親眼中的乖兒子並沒有在童年收穫友誼。相反,到了上學的年紀,同齡的孩子天真得像白紙,向佐卻已被迫體會人情世故。因為顧慮向家的背景,家長不讓孩子與向佐玩。他那時是全班最胖的,只有一個個子最小的孩子願意與他為伴。兩個人一起聊天、打球,一起去小賣部吃零食。

剛滿12歲,香港娛樂雜誌認出這是向家公子,他從此再沒躲開過媒體的追隨。參加party、逛街購物、吃麥當勞、談戀愛……十幾年後,當向佐被媒體當面質疑時,他表現得異常淡定:“我沒有害怕過傳媒的力量,從小就跟他們玩,也贏不了他們,就習慣了。”

他更在意的,是沒有自己的名字。娛樂雜誌版面上,他永遠是“向華強的大兒子”,沒人關心向佐,人們在意的只是“向華強的兒子”。

成年之後依然如此。他沒有暴烈地抗爭過,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他不堪其擾,但從沒在媒體面前失態,最多在被反復問及“你爸媽在幹什麼”時,乖乖回答:“我不知道,他們挺好的。”

他也沒有讓父母太過操心。

陳嵐對青春期時向佐“開始有自己想法”的描述是,中學一年級,學校要建新游泳池,鼓勵學生捐款,捐款單上,學生們填的金額從10元到100元不等。向佐填上的數額比他們都多。

“當時學校只是看你們這些小孩子有沒有心去幫學校,象徵性的而已,校長和神父都跟我講,他怎麼那麼大方,說你們教得太好了。他當時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長大了,什麼也都不想跟你商量了。”陳嵐說,一家人開始商量把向佐送出國。

“我憑什麼叛逆?我叛什麼逆呢?誰會理你,對吧?”向佐說。

但過了一會兒,向佐又主動把話題轉回來:“其實我挺叛逆的,只是你們看不到而已,我對生活很叛逆。”

十幾年後,向佐終於擁有自己的“名字”,以健碩的身材出現在雜誌封面上。媒體樂於講述他的逆襲故事,落腳點往往是,他努力、奮進,沒有因為家庭富足甘於成為二代。

他承認身上“獅子”的一面,有野心,有獸性,生猛,想保護一切、擁有權威。關於“動物”的話題,他想了一會兒,然後緩緩地說,自己其實像獅子與大象的結合體。

香港的家中,向佐收藏了近百張法國攝影師Laurent Baheux的作品,巨幅黑白照片中,象群龐大、沉默、悲傷。

旁人眼裡,他如大象一般,生來巨大,天生擁有一切,但往往忽略了事情的另一面:“沒有人敢接近它。很多人覺得大象很醜,皮都皺著。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它們都是一群一群的?”他說動物生性敏感,“大象天生無比巨大,它肯定感覺到所有動物都會給它標籤,都會怕,它不會去破壞一些東西,如果不是很憤怒的話,它其實很被動。這樣的靈魂才會散發出這樣的眼神,每只大象都好像在哭一樣,不是嗎?”

命運能改嗎

到達沙漠的前一天,阿拉善難得一見地下了場雨,第二天,天氣大晴。

午後氣溫驟然升高,毫無遮擋的沙漠上陽光暴烈,令人疲倦。偶爾有雲從天邊慢悠悠地飄過來,將頭頂的太陽遮住。這是難得的清涼時刻,但拍攝不得不停下來,等雲過去,陽光重新打在身上。

向佐像被禁錮許久的野馬重歸草原,一種尋找到歸屬般的放鬆和興奮。他一整天都光著腳。短暫的休息,他伸出雙手保持平衡,側身沿著陡峭的沙丘邊緣跑了一小段,笑容燦爛。

“黑”問“白”:“沒有我這只鞋,你能去哪裡?過來聊聊。”

“白”猛地靠近“黑”:“那麼多年,那麼多次,有改變嗎?”

“有些事情不需要改變。”

“就像我們的關係嗎?”

“命運能改嗎?”

命運能改嗎?在向佐過去33年的人生中,他的“叛逆”就是為“能去哪裡”這個問題擴展邊界。“白”與“黑”的對抗總是以不同形式反復出現,只不過,有些時候,對抗的方式很相似。

在父母察覺出他的獨立意志後,向佐被送往英國念書。陳嵐讓英國的朋友做他的監護人,週末,向佐到這位長輩家去。陳嵐囑咐朋友要對向佐嚴厲,要讓他幫忙做家務。

到了週末,向佐在電話那頭哭了起來:“媽媽,想你。”

“你幹嗎哭呢?”陳嵐問他。

“我在倒垃圾。”

“他很委屈。我說倒垃圾就倒垃圾,你在監護人家裡面,你也應該幫人家做一點家務對不對?你在學習,在學習照顧自己,在宿舍裡要照顧自己,沒有人再幫你做了。”陳嵐給他買了電飯煲,買了香港的臘腸、臘肉,讓他可以在想念香港食物時,自己做煲仔飯吃。

他念書的寄宿學校在倫敦郊區。第一年,必須13人同住一間宿舍。13人中只有他和另一個黑人不是當地學生。夜裡11點熄燈後,白人同學立刻拿枕頭揍他們,每天持續5分鐘。向佐默默挨揍,心裡無奈:“唉,又來了。”

在香港,再不愉快,他也是公子哥,家裡的生活有菲傭照料。出了國,背井離鄉,又是獨自一人,被人欺負不覺得委屈嗎?他立刻否認:“沒有,我很興奮的,因為我可以離開香港了。”

“你很想離開香港?”

“對啊,我在香港,我什麼都不是。在國外,他們都叫我Jacky,我就是我自己,我就算被欺負,我也就是我自己。敢欺負我了,挺好的,在香港還沒有人敢欺負我。”

但還是要想辦法擺脫被欺負的狀態。他反抗的方式是打橄欖球。英國人重視橄欖球運動,他就和那個黑人同學相約,風雨無阻,每天訓練。一年下來,他瘦了90磅,如願以償進入校隊,代表學校打比賽,從此再無人欺負他。

體力上的抗爭一直貫穿著向佐從兒時到現在的生活。他不善言辭,但不惜力氣。更小一些時,他學游泳,家裡給他請了世界冠軍莊泳的教練,他一舉遊到校隊冠軍,以此證明胖子也可以在泳池中輕而易舉地甩掉同齡人。

學校的游泳接力賽,他永遠是最後一棒。前面再怎麼落後,只要他紮進泳池,就如海豚躍入水中,水花四濺,漸漸趕超其他隊伍,常常能逆轉局勢。

運動之所以吸引他,或許因為那是少有的讓他感到自由的時刻。每年過年,家中固定項目是到法國與瑞士邊界的阿爾卑斯山滑雪。雪、森林、速度、法國,這些都是向佐喜歡的,喜歡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他感到興奮。

他總挑那些陡峭的斜坡,以極快的速度向下滑,“可能因為我太缺乏自由了,我很喜歡那種自由自在、任性的感覺”。

一定程度上,向佐是在保護中長大的,學習任何項目,永遠有最好的教練和最好的裝備。

他不否認運氣,但也強調自己的努力。“我很幸運,我是在保護之下,但我得練啊。他們請了世界冠軍回來,我不練,我也成不了冠軍。”他屏氣凝神,聲音很輕,但態度堅決,“他們請誰過來,我練的力量不會少一點,也不會多一點。”

向佐反復強調自己從來不是有天賦的人,即便有,也是後天遇到好的老師,被他們發掘出來的。從小的經驗告訴他,努力是可以打敗天賦的。

爛泥

沙漠空曠,一丁點兒聲音都可以傳得很遠。

第一天拍攝,下午有場“白”與“黑”的打戲。向佐用小音箱播放Michael Jackson的歌,接連播放幾首後,單曲迴圈《Beat It》,歌聲環繞著肉眼所及的整片沙漠。他靠《Beat It》尋找打戲的節奏——此刻他是“白”,動作應該是出其不意、難以捉摸的。

工作人員搭起帳篷,疲憊的人紛紛退到帳篷下休息。向佐只來過一次,拿了瓶水,回去接著打。

導演Chris和助理Sunny都是他從香港請來的。在橫店時,他們和向佐的表演老師翟凱泰多次從香港飛往橫店,與向佐排練、核對拍攝細節。

他那時每天五六點起床拍戲,有兩天結束得晚,回到酒店已是夜裡10點多,四五個人窩在客廳,10多句臺詞翻來覆去地練。“白”與“黑”的人物關係一直在調整,有時,Chris試圖讓他借戀愛關係表達,有時是權威與嚮往自由的個體間的抗爭。他光著腳,在客廳有限的空間一遍遍調試。

第二天一早,談起前一晚的排練,他還是很興奮。“演戲我還有很多空間去進步,我一直在拍戲,沒有很多時間去上課,一有時間上課就會很用心,哪怕每天只能進步一點,我都很開心。我知道我要什麼,我可以做100遍。”

Sunny也是向佐表演老師甄詠蓓的助理,她告訴《博客天下》,每次結束內地的工作回香港前,向佐都會提前通知他們:“我要回去上課了。”

“每次他一回來,我們就變得很忙,他一定要上課”,Sunny說,向佐很清楚,外面的工作對他的要求參差不齊,不能把表演狀態丟了,他要上課,要保持那種喜悅的狀態。

這些夜晚的排練讓他想起兒時熟悉的場景。他的童年,李連傑、劉德華等香港當紅大咖都是他家的座上賓,大人們聚在客廳討論工作,緊皺眉頭,一副認真的模樣。他年紀小,參與不進去,只是在一旁看著,隱約嚮往那樣的工作狀態。

這種耳濡目染或許是他演員夢最初的起源。出道之後,他也曾對媒體說出類似“想要體驗不同人生”這樣的答案,只不過後來發現,很多角色還沒有他的人生精彩。

廣為人知的是,從國外回香港後,向佐想成為演員。父母並不支持,他自製簡歷,去導演家敲門,一些人讓他回去等消息——這往往意味著再也不會有消息了;還有一些人給陳嵐打電話諮詢意見,陳嵐不允許。

不支持並非此時才來。向佐從小在否定中長大,“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你做個小破事,都會有人跟你說‘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向佐不是。”高萌萌是向佐多年的好友,她告訴《博客天下》,向佐做每一件事,得到的回應都是“不要這樣做”“怎麼可能呢”“你能不能踏踏實實幹點別的”。

最開始,他想成為演員,有很大成分是想證明給父親看。“因為以前他覺得我不行。”他沉默了10秒,然後說,“其實沒有人覺得我行過。”

“你是指演戲還是?”

“所有。”

這種想要證明給別人看的心態裡沒有恨,他強調。時間流逝,“證明”的成分後來也慢慢被別的東西稀釋了。

他大概隱約能體會父母的心情。陳嵐不是覺得他不行,不讓他當演員更多出於疼惜。她與向華強在這行做了30多年,太清楚名利圈有多容易讓人心態失衡。走紅並非易事,紅也有紅的苦惱,他們見得多了,不想讓自家孩子遭這份罪——怕他有壓力,怕他接受不了自己不紅,又怕別人說他靠父母,“我們想說,其實做個普通人、平凡人最開心,你根本不會想自己的小孩子走這條路的。”

可兒子堅持要做,這是他“叛逆”的方式。2004年,向佐20歲,跟李連傑軟磨硬泡,換來一個龍套角色,在電影《霍元甲》裡飾演秦爺的乾兒子,沒有名字。2007年,他再度跟李連傑合作電影《投名狀》,導演是陳可辛,這次,他終於有了名字。

電影在北京門頭溝拍攝。他和群演蹲在冰天雪地裡吃盒飯,同組的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都喊他到房車上去,他不肯。他一早就懂“想要特殊對待,就要有特殊的東西給到別人”的道理,在那個階段,他還什麼都不是。

劇組安排的酒店偏遠,向佐與另一名演員同住一間房,供水不好,等半小時才能等來5分鐘熱水,天氣又冷,但必須得洗。他的角色是山匪,每天收工都是一身泥。

電影裡有一場戲,向佐扮演的角色被打傷,毫無反抗之力,要被人從樓梯上拖下來,陳可辛建議用替身,向佐要親自做。被拖下來後,他的臉花了,牙齒掉了一顆。他在橫店拍戲現場回憶起這件事,那時,他剛完成一場打戲,坐在房車裡休息,語氣像是在說一件輕鬆有趣的往事。他指了指車外:“對了,那個把我牙齒拖壞的人也在這裡。”

但當時,陳可辛和三位主演當場蒙了,不知如何向陳嵐交代。李連傑給陳嵐打了個電話,她很生氣,回家後罵了向佐。“當然罵他啊,不會保護自己。他那個角色根本看不到臉的嘛,根本可以用替身的嘛,你為什麼要自己做呢,你說是不是氣死你啊。他說他不要讓別人看不起。”

在這之後,向佐陸續接了一些電影,戲份都不重。

一直到出演電視劇《鐵馬尋橋》,他終於接受到表演的考驗。電影有充足的時間慢慢把戲磨出來,電視劇不是,場景、戲份總是很快地過。他沒演好,直到最後幾集才找到節奏,但一切都來不及了,他覺得自己如同一攤爛泥。

他決定停下來。

父親向華強給了兒子兩個選擇。第一,去臺灣學音樂,第二,練武。他去臺灣待過一陣,錄過一些小樣,還買了把吉他,最後還是折回來練武。過去那種用運動證明自己的方式再次奏效,他對此的解釋是,自己不是有天賦的人,練武是可以憑努力達成的。

高萌萌說,演技相對主觀,武打客觀,向佐做一行,做得好別人會說他靠家裡,做不好會說他沒實力。但功夫是實打實的。

“不要停留”

7月29日,沙漠拍攝的第二天。

向佐明顯有些疲倦,前一天曬了一整天,後背曬得生疼,陽光一照就發癢。這次他演“黑”,裹在一件黑色斗篷裡。第一場戲,他要像前一天替身所做的那樣,命令“白”:“把鞋還給我。”

鏡頭對準向佐的臉。陽光刺目,他睜不開眼,Chris在監視器前,一遍遍用粵語提醒他“放鬆眉頭”。這一條反復拍,過了會兒,Chris發現實在不行,就讓向佐休息,重新調整角度,避開陽光直射。

向佐雙眉緊蹙,右手捏了捏鼻樑,然後像一團泥,由腳到頭,緩緩地癱坐在地上,低著頭,周身被黑斗篷包裹,看不見臉。他一言不發,像一隻鷹,收攏翅膀。

任哲曾花半年時間做了一尊雷震子的雕像。“雷震子”是向佐在電影《封神傳奇》中的角色,雕像的身後有一對鷹的翅膀,安靜、有力。最開始,任哲想做出展翅的動態,後來覺得安靜的狀態更能凸顯內在力量。翅膀所預示的姿態有可能是剛降落,也可能剛要飛翔,他不想提供明確的答案,“你起飛就代表你要降落,你降落的同時也要新的起飛,忘掉你的過去。”任哲對《博客天下》說。

鷹翅膀的造型來源於一個傳說。鷹活到一定年紀,喙、爪子、羽毛都會老化,必須飛到懸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讓新的喙長出來,把指甲拔掉,讓新的爪子長出來,把羽毛拔掉,讓新的羽毛長出來。5個月後,鷹便可新生。任哲知道這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傳說,但這種不切實際的東西,恰是“人對美好的訴求”。他覺得這個故事的主角像極了向佐,在需要改變的時候,果斷地選擇超越。

決定練武時,向佐25歲,身體早已定型。但他在6年裡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身體,背後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那時,他每天待在香港郊區廢棄的麵包廠接受訓練。最初,一天4小時,兩個月後加到6小時,半年後8小時,每週休息一天。

9個月後,向佐終於學會後空翻,興奮得整棟樓都聽得到他的叫聲,此後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練武第三年,向佐把腿摔斷了,醫生要他打半年石膏。職業運動員的肌肉不能萎縮,向佐第四天就把石膏拆了,又花8個月練回之前的功力。

“斷腿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萬一這條路走不通了怎麼辦?”

“萬一我更厲害呢?”沒有片刻猶豫,他抬頭直望過來。

向佐喜歡看職業運動員的紀錄片,一些運動員傷癒後表現得更生猛。“雖然有很多是失敗的,但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就夠我支撐。”他大笑,“為什麼要往不好的方面去想?人生已經夠多不好的東西發生了。”

出拳時,向佐從不怕被對手惡狠狠地打回來,但害怕落空。決定練武前,很長一段時間沒人請他拍戲,他每天陷入“昨天在幹嗎,今天在幹嗎,明天能幹嗎”的茫然中,沒有方向。因此,當事情發生時,他很快練就一套“不要停留”的行為方式。

“不要停留,永遠不要停留,好壞都不要停留,好你可以更好,壞可以變好。”

那時,向華強與杜琪峰每週都來驗收向佐的訓練成果。40分鐘左右的會議是針對他的“吐槽大會”,向華強與杜琪峰從不正眼看他,永遠只說他的“不好”。向佐現在知道,父親是用這種方式激勵他,但在當時,他覺得自己已足夠盡力,可父輩的標準卻難以企及,他們完全不理會他的感受。

向佐的功夫老師賀敬德是李連傑的師弟,世界武術冠軍。他告訴《博客天下》,向華強對向佐練武非常支持,但父親有父親表達愛的方式。

賀敬德經歷過與向佐類似的處境。他當年練武,每次去敲師父的門,說自己練好了,師父總是訓他:“你就是一堆狗屎,什麼都不是。”

“他其實不是在打擊你,他是在鞭策你,你還沒做到,繼續努力,那我回去再努力地練。”賀敬德將自身經歷分享給向佐,告訴他這是好事,“他不說你就完蛋了,不罵你就完蛋了,看都看不到希望。”

陳嵐從沒看過向佐訓練。她那些女性朋友偶爾去看看都要落淚,“我說我不要看,每天摔幾十次,會心疼死”。

在練武之餘也要上演技課。每天兩小時,從最基礎的發音練習開始。他最開始缺乏自信,說話聲音小,反應能力也一般。上課時,老師安排向佐與其他演員即興表演,向佐起初並不擅長,“要很慢很慢才能激起一些東西出來。”Sunny說。

作為演技訓練的一部分,有段時間,向佐到香港藝術中心表演舞臺劇,開場有段不到1分鐘的報幕需要他完成。彩排時,向佐第一個出場,突然覺得被放置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腦袋一片空白,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直接躲回後臺。

後來練了不下100遍,他終於在正式演出時說出臺詞。即便如此,他還是很不滿意,挑剔自己的表演太過僵硬,更缺乏勇氣去觀察現場觀眾的反應。

演出時,陳嵐與向華強都來了。

向佐猜測,父母一定覺得他演得很差。

但陳嵐說,向佐表演得好,很多橋段她都覺得很好笑,語氣裡帶著自豪:“那裡位置不多,大概幾百個,他們每天都是滿的。可是你要知道,大家都沒有名氣的,也沒有宣傳,都是因為喜愛,口碑傳出去了。”

這種狠勁和苛刻是向佐身上“黑”的部分。“黑”嚴守著自己的標準,無法接受“白”的肆意妄為。

7月中旬的一天,他在橫店的山上拍打戲,上午11點,地面溫度超過40度。和他對戲的武行身材瘦小,裹在厚厚的戲服裡,戴著重重的發套,臉漲得通紅。幾條戲試下來,他表情驚慌,眼神飄忽,像一隻受驚的小鹿。

“你不要躲,我不會打到你的。”向佐對他說。對方還 是躲,後來不得不換人上場。

向佐在這部電視劇中的造型梳著個大長辮,有時打著打著,頭髮就甩到臉上。負責化妝的工作人員過來幫他整理頭髮,不聲不響地出現在身後。

向佐平時說話聲音小,但那天從現場回來後,他有些生氣,皺著眉頭,提高音量,對工作人員再三交代:“你跟梳頭的人說一下,給任何人弄頭髮,都要說一下,尤其是武行和動作演員,無聲無息地站在我身後,萬一我一棍子打到,這樣很危險,真的。頭髮全擋到我的臉也沒事,別緊張啦看到我。”

“沒有沒有,怎麼會緊張呢。”

他下午又說起這事,說自己敏感,總要替人操心;又替上午和他對戲的武行著急,“為什麼有些人只能當武打演員,有些人能當武術指導?他們不動腦子,他們可能都練得比我久。”

“你的悲傷是你的寶藏”

吊威亞的大車在中午前到達。

沙漠毫無遮掩,車來了,工作人員都躲到車旁,借著一道窄窄的陰影躲避陽光。向佐被吊在空中表演,每次降落到地面,曾凡標都跑上前握住他的手,幫他保持平衡。有幾次,威亞擺蕩得幅度太大,下落時他被甩出一段距離,曾凡標略帶歉意:“佐哥沒事吧?”向佐拍拍他的肩:“嗨,沒事。”

下午,Chris給武行試戲,向佐趁機側躺在車底睡了一會兒,醒來後,他探出身來,抖抖頭髮上的沙子,調侃自己是丐幫幫主,周圍的人跟著他笑鬧。

他笑起來露出兩排大白牙,十分燦爛,但眼神裡總有東西能讓這種歡樂戛然而止。

“我知道他是發自內心的笑,但他的那種笑容永遠不可能像我們這樣,他背後還是附帶著很沉重的東西。”高萌萌說,向佐內心一直對自己不滿意,他因此保持著饑餓感,這種饑餓感讓他不斷奮進,但也讓他沉重。

山本耀司第一次見到向佐就對他說:“我發現你的眼神看起來很悲傷。”

“是的。可能是過去我覺得我的生活不是很開心……也許人們會覺得我很富有,也很出名,我的家庭也很有名望,但我從來不覺得……我覺得我什麼都不是。”

“但你的悲傷仍會持續……”山本耀司覺得向佐與自己很像。

“我的悲傷能夠讓我變強。”

“你的悲傷是你的寶藏。”

向佐享受悲傷、痛苦,他分享過一句古波斯詩人魯米的詩,“你感受到的痛苦是信使,傾聽他們帶來的資訊”。他說痛苦讓他更自由。一年前的這一天,7月29日,是電影《封神傳奇》上映的日子。那部戲開拍第一天,向佐要在80米長的通道中完成一場一對十的打戲,開拍沒多久,他的腿被武行用長刀刺穿。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陳嵐在外面看著監視器,毫無察覺。

大約半小時後,那場戲拍完,向佐出來跟陳嵐說:“媽媽,痛,好像插到了。”褲子一脫,血立刻冒出來。他感到興奮,這種痛苦讓他獲得強大的力量感。

但另一些事,是他無法掌控的。

《封神傳奇》上映後,向佐的演員生涯遭到重大打擊。這次,媒體來得直接生猛,話筒遞到他面前:“向華強用了幾個億,請了這麼多大咖來捧你,你怎麼看?”

他理解所有聲音,坦言如果他不是向佐,也會對這個名為向佐的人有看法,“星二代、富二代,封神又這樣,哇,太多東西了,我為什麼要喜歡你向佐呢,對不對?你身上那麼多東西,總有一個我不喜歡的。”

但這次,他更心疼父母。向華強與陳嵐在這行做了幾十年,出了多少好片,因為他,在六十多歲時遭受攻擊。

“因為你?”電影製作涉及各個環節,很多事情並不由他掌控。

“當然是因為我。他們拍這部戲就是為了我嘛,這是不可否認的。”

路演3天,電影票房和口碑都開始往下掉,三人私下都很沉默。父母安慰他沒事,但他心裡愧疚,“這不是他們過不過得去的問題,是我自己心裡過不去。”

接下來的打擊接踵而至。電影上映前,不少經紀公司和品牌找到他想談合作。電影一上映,這些人全部消失,不再回他資訊。

有接近半年時間,向佐幾乎無事可做。不是刻意想休息,是真的沒工作找上門。

那段時間,向佐常往北京跑,找任哲。任哲看出向佐不再那麼神采奕奕,有時會失落,會有情緒,就帶他吃各種美食,認識各路人。

讓他認識更多人,是因為向佐有一套自己的思路,“當這個思路進入這個圈子的時候,圈子周圍的人不是這樣的,他就會覺得他是一個異類,但是後來他發現原來社會中也有很多人跟他一樣,心裡也就慢慢平靜。”

任哲和向佐的關係就像《獅子王》裡的木法沙與辛巴——他們互為對方的木法沙,辛巴迷茫時,木法沙出現在天空,“你說木法沙能幫他什麼?其實就是一種精神上的互相扶持。我覺得這就夠了,好朋友就是這樣傴僂提攜。”任哲說。

幾乎同一時期,在香港,賀敬德也察覺出向佐情緒有些不對勁。賀敬德拉著他繼續訓練,兩人有時對吼起來,吼完各走各的。不到半小時,向佐發來資訊:“對不起啊,狀態不好。”

他們花了半個月調適。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抹上橄欖油,每天在九龍公園跑步,特意挑溫度最高的中午,大太陽下,兩個人都不說話,一起跑,一口氣跑三四公里,累了,回去喝點水,繼續打拳。

隨著狀態的恢復,向佐決定把自己撈起來。他克服兒時的害羞,變得很主動,與史遙一起約見各路製片人,內地幾乎所有時尚雜誌主編的聯繫方式他都有,他親自打電話、發微信,像當初為了演戲去敲導演家門一樣。

這次,他還是被很多“有機會我們再合作”的回復拒絕。但也有例外,內地的第一個雜誌封面是他主動要來的,初期好些廣告代言也都是他成功攻下的。向佐手機裡存了大量拍戲、走秀的視頻,他不是善於說話的人,必要時,這些東西會替他說話。

有一年,向佐和父母去坎城電影節,時尚集團總裁蘇芒拉他參加晚宴。他得知一款名表的廣告片導演也在現場,就上前打招呼,把手機裡練武、演出的視頻播放給人家看,當場爭取到第三天為該品牌拍攝廣告片的機會。

向佐說他必須要主動,他沒有被動的資本。他和其他藝人不一樣,“他們可以很被動,因為他們是很純粹的一個名字,我有太多標籤了,我給人家的遐想已經夠多了。我的經驗告訴我,你要純粹,要主動,如果我不很主動地告訴你‘我喜歡這個東西’‘我想做這件事情’,你不會知道的。”

高萌萌有時幫向佐處理一些工作。過去,向佐常在淩晨四五點佈置工作,現在,他的作息稍微規律了些。向佐告訴她,過去,大家總是最晚才回復他的微信、處理他的事情,現在,他有了一點點成績,“大家可以稍微提前處理我的事情”,他也可以早點睡了。

父親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來得恰逢其時。向佐中途出現,如果從利益角度考量,他是獲益最少的那個。但他非常感謝這個節目,直言沒有它,他至少還得再等兩年——拍攝《封神傳奇》時,他簽了另一部電視劇的合約,也許要等兩年後那部戲播出,才會有找上來的工作。

演員的本職是演戲,並不需要讓外界看見真實的自己。可向佐不一樣,他身上有太多如影隨形的標籤,公眾對他有太多猜想,“再多的訪談,再多的作品,撕不掉,撕不掉啊,真的撕不掉”。他一連說了3個“撕不掉”,音量越來越低。他需要讓公眾通過某種方式發現標籤之下他的真實面目,讓觀眾在關注別的明星與孩子時,也順便看看他。

他在節目中的“孩子”是李亦航,那年5歲。向佐花了很多私人時間陪伴他,這種密切關係並沒有因節目結束終止,一直延續到現在。

他幾乎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個孩子,從他眼裡看到似曾相識的悲傷。“他其實並不太開心,他是個很憂鬱的小孩,他需要一個偶像,需要一個大哥哥。”

那種想要成為孩子偶像的心理或許承襲於父輩,他是在嚴厲教育下長大的。3歲那年,他因為頑皮不小心燙到自己,向華強第一次出手打了兒子。關在房間裡打,向佐在裡面嚎啕大哭,陳嵐在外面跟著哭。

向華強是習武之人,陳嵐擔心他下手不知輕重,從此跟丈夫約法三章:只能用紙、小藤條打孩子,只能打屁股。

《人物》雜誌寫過一件事。小時候,向佐有一次抽煙被父親看到,父親說:“我會把煙戒掉,但你得保證以後你抽煙不要讓我看到。”向華強戒煙戒得痛苦,但最終做到了。文中寫道,“這種一旦承諾就必須做到的力量震撼了向佐,他的經紀團隊說,直到現在,32歲的向佐抽煙時發現自己的父親看到了,都會嚇得立刻躲起來。”

父親一方面很嚴厲,另一方面又非常忠厚。向佐說,父親是那種看到報紙上說有人做手術,錢不夠,會立刻差遣司機將錢送過去的人。

還有一件事,向佐從小一直記到現在。小學一年級時,向佐有兩盒油彩,價格不同,他想將其中一份送給朋友,向父親諮詢,父親讓他把貴的送給人家。

這件事奠定了向佐日後與人相處的方式。每次想起此事,他都會得到不同啟發,最簡單的是,要把好的東西給別人,“但其實有很多層面的。如果你把便宜的給他,你每次拿起貴的,就會想起你把便宜的東西給了人家,你為什麼要受這個罪呢?真正畫畫靠的是才華而不是這盒油彩。”

再長大一些,他自己帶團隊,又有了新的感觸:“我爸是一個帶領的人物,這個禮物代表男人的風度,你送一次他不知道,你送三次他就知道了,他以後就跟著你了。你的團隊不吃飽,怎麼給你打仗?”

他迫切地想要將一些成長經歷、人生經驗傳授給那個生命中突然出現的孩子,而不僅僅是在電視螢幕上塑造一個更有利於自己的父親形象。以至於節目播出後,有人說他對李亦航太過嚴厲。“他這一路太孤獨,他內心有很多掙扎,所謂的鬥爭也好,迷茫也好,他曾經深陷過泥潭,慢慢爬起來。”高萌萌說,向佐之所以對李亦航嚴厲,是不希望他再走彎路。

在向佐迄今為止的人生中,即便方向不同,也一直行走在父輩嚴苛定下的模式裡,最放縱的也不過是在英國讀書的後幾年。升到高年級後可以外住,他和一起打籃球的朋友住在一棟大房子裡,幾個男生體型差不多,T恤、褲子一起穿,錢放一塊兒,誰要用就自己拿。

他時常懷念那些朋友和那段瀟灑自由的青春。問他為什麼當時的友情能讓人惦記到現在,他有些不好意思:“可能說起來有點扯,因為我們一起經歷過窮。”

聽起來是真的扯,但窮也是真的窮。英國的慣例是按周給孩子零花錢,每週錢一到手,幾個男生就約出去玩,把錢花得差不多。剩下的日子,就買些便宜的麵包和玉米填肚子。男生住一塊,家裡很快陷入混亂,是看不到地面的那種亂,亂到不行了,就一群人起身一起打掃。

後來他去美國念pre—collegde,夢想成為職業籃球運動員,去了美國之後發現水準差距,心裡鬱悶,再加上學校生活沉悶,他時常感到孤獨。Santa Monica海灘邊有著名的籃球場,他在那附近念書、打球,傍晚買了漢堡,獨自開車到海邊,一邊吃漢堡,一邊想念英國的朋友,對著大海掉眼淚。

身邊親密的朋友都說,向佐是那種笑點和淚點都很低的人。他腦海中存儲著大量畫面,但凡有東西觸到某個點,過往的記憶就洶湧而出。他想父母,想弟弟,這一年,他的生命中又多了一老一少——山本耀司和李亦航,山本耀司稱向佐是他的“香港兒子”,有時想到他們,眼淚就不由自主往下掉。

不是白,也不是黑

向佐接受了一件事,“白”與“黑”是一體的。不是“白”,也不是“黑”,在“白”與“黑”近乎極端的鬥爭後,故事的主人公會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

2017年起,向佐發覺,他開始有自己的名字了。《爸爸去哪兒》是個重要契機,此後,有工作找過來,更多人是因為他,而不是他的父母。父母也不再事事管他。過去,他接什麼工作,與何人見面都需向父母報備。現在,他們習慣了向佐在內地的發展,看到他的綜藝、雜誌、廣告,肯定他的成績,慢慢放手。

過去想證明給父母看的念頭一直在減弱。“脫離又怎樣呢,脫離不了的,生下來就是他們的兒子。而且我反而會越來越自豪我是他們的兒子。”父母做了行業內標杆的事,很多人敬佩他們,他的壓力也來源於此,“但這是不可否認的,那我不如認了”。

認了以後,他放鬆了很多,更感到自由,反而開始為父母擔心,反思自己過去心態不好,“為什麼要脫離他們呢,如果不是他們保護我,那我今天會成什麼樣子呢。”

“你想過嗎?”

“當然有。我可能已經死了。”知道聽起來有些誇張,他緊接著補充,“沒有他們的思想教育、他們的保護,我為什麼不可能會死呢?我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壞的人,我可能也會做很多壞事。一個富二代,很容易變壞,很容易就被人滅掉的。”

但對於過去,他沒有後悔,自知時間重來,他還會如過去那樣在意。“當局者迷”,他用粵語說了一遍,又用普通話重複一遍,“當你想幹這一行的時候,永遠提的是你爸,沒有人會開心的,我那個時候如果沒有那個勁,我不會那麼努力。我就是想有自己的名字,怎麼了,沒錯吧?我現在只能後悔一下,但你要我再選,我肯定還是會這樣做,我肯定會因為我自己的名字努力,我必須比常人付出兩三倍的努力,才能讓人看到我。”

“他最大的變化是聲音變得很大。”Sunny大笑起來,說向佐過去內向、沒有太強的存在感。為了培養他的鏡頭感,有兩三年時間,他們拍攝了10多份視頻作業。第一份作業重現電影《精武門》的經典片段,如今重看,眾人都感慨向佐那時演技青澀、不夠細膩。

他這些年進步越來越大,不僅是表演,“他有明確的目標,有段時間沒見面,再碰見的時候,就發現他對事情也更有自己的看法,他想通過功夫推廣一些好的想法。”這些想法,促成了後來阿拉善的行程。

阿拉善第三天的拍攝持續到當天下午,風沙漸起,向佐趕回酒店,匆忙沖了個澡就趕往銀川機場。在從酒店去機場的路上,他坐在副駕駛位置上,哭了很久。

這組短片起源於他年初的印度之旅,他在那裡感受到精神上的強大歸屬。對他來說,這組短片不僅是作品,更是他對過去33年生命的理解、感悟和思考,在他體力充沛的年紀,完成一件有紀念意義的事,一切在這一天暫時宣告結束,“沒有遺憾”,眼淚是喜悅和感動。

短片的4個部分合起來是一天的迴圈,前兩部分在印度拍,最後一部分在香港完成。起初,第三部分是在大同拍的。那是2017年5月,他感冒外加腸胃炎,走路都費勁,但好不容易協調好眾人檔期,他還是去了。高萌萌也去了現場,像拖死屍一樣每天將他從酒店拖到拍攝地,拍到他受不了、趴下了,用車將他運回酒店,睡一會兒,醒來再拖去現場。

那段劇情同樣是“白”與“黑”的鬥爭,但沒有在阿拉善拍攝時那樣劇情鮮明。大同拍攝的“黑”是混沌的黑,是在黑暗中尋找自己的“黑”,他當時病懨懨的,倒也符合這樣的設定。但後來,向佐決定將大同的整段素材作廢,才有了後來阿拉善的故事。

“我們會覺得那麼費勁,把大家都召集到一塊兒,正好那個狀態也符合劇情,那就這麼著。不可能的,他不會有‘就這麼著’的東西,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高萌萌說。

向佐希望通過這組片子,借助功夫傳達一種精神,一種關於如何看待堅持、看待疼痛的觀點,一種絕對不是“差不多就OK”的精神。他反對“堅持”,因為堅持往往意味著忍耐,他要去享受。“痛苦是什麼,痛苦是你進步的原動力,很多人不再痛,他就原地踏步,或者就退步了;你踏得過去,就有無限進步的可能性。”

初次聽他這些關於“精神”的論述,很容易心生懷疑。他年輕,還在積累名氣的階段,“精神”是個看上去大而無當的虛詞。向佐承認自己的運氣,承認他未曾經歷過貧窮,對社會底層之事並無太過深入的體會,“別人說你那麼有錢才可以想這些問題,才可以有別的理想。是,所以我沒有想藏起來,我想回饋給社會,我並不想自私地運用這些。這是上天給我的恩賜,讓我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

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大概難以理解這種“精神”的力量,但他的朋友太清楚。高萌萌說,向佐如果不是靠著他所說的這種精神,早就崩潰、放棄了,“他說這些話是有力量的,他知道精神的力量,他斷腿的時候也好,身處深淵的時候也好,不被理解的時候也好,被背叛的時候也好,其實就是一股精神在引領他,黑暗深處還有一絲光亮告訴他,你堅持往我這邊走,一切會好起來的。”

對於“人生”這個宏大命題,他的思考很早就開始。10歲時,向佐在香港念書,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宇宙科普紀錄片。畫面中的地球很大,隨著鏡頭慢慢拉遠,變得越來越小。

他那時喜歡一個女孩,開始掛念別人,替他人擔憂,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好奇地球的誕生,宇宙的運行法則,思考人到底能做什麼。

那些未成體系的思考以及紀錄片帶給他的衝擊,讓他自小就產生“人類渺小”的感受。這種感受一直延續到現在。與山本耀司在巴黎那段近一小時的對談中,他不止一次提到,“我感覺我什麼都不是”。

山本耀司告訴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是很重要的,這會轉化成很強的能量。又對他說,他有他天生的魅力,這是一種天賦,只不過,有時候這種天賦是很沉重的,“但是你要與這種沉重作鬥爭”。

對向佐而言,這是格外漫長的一年。有太多事情在這一年發生。他經歷過未曾料想的挫折,以為前方是一片黑暗,看見一點光,就努力拽著自己,將自己從深淵裡打撈起來。他遭遇現實的殘酷,也結識另一些真正欣賞他的人。他開始站在“白”與“黑”之外瞭解自己。

這一年對他意義重大。

2017年7月20日,向佐33歲生日,任哲送了他一塊一元硬幣大小的配飾。

那是一塊漢代古董,過去佩戴在王室馬匹的眉心。任哲見到它的第一眼就覺得它屬於向佐。兩人的相交更像古人,不常見面,各自戍邊、征戰,再見面時分享戰績,熟悉到仿佛沒有分開過。並且,他們身處的一定是冷兵器時代——充滿血性,直面危險,沒有退避。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博客天下”:bktx2012。放心地把你每天十分鐘的閱讀時間交給我們,你選擇的是一群很酷的傢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