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ICO叫停旨在保護投資者,區塊鏈技術應該鼓勵

9月4日, 造富神話ICO(首次代幣發行)被一紙公告叫停。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此公告引起了行業內的轟動, 讓很多人看不清ICO和區塊鏈的未來將如何發展。

關於ICO和區塊鏈,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ICO的迅速發展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是很正常的。 用傳統法律看, ICO具有眾籌、募集資本的嫌疑, 放任發展不予以監管是有很大風險的。 大量沒有前途的項目甚至本身就是欺騙, 不僅讓投資者承擔巨大風險, 也讓真正區塊鏈創業的團隊頗多抱怨, 實際上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後果。 大量散戶甚至‘大媽’的入場正是一個風向標——ICO到了需要監管層介入的時候了。 這一次整頓主要是為了風險警示和保護投資人利益。

雖然不少ICO項目的代幣可以說是“空氣幣”, 但盛松成認為, 中國仍應該鼓勵區塊鏈技術, “其實比特幣可以說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最著名的載體或應用, 該技術已經被世界機構、政府、企業、專家、從業人士廣泛確認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革新性技術。 ”世界經濟論壇甚至預測, 到2027年, 全球GDP大約有10%將會存儲在區塊鏈上。

此外, 在央行叫停ICO後, 各界對於比特幣交易平臺的後續發展也密切關注。 盛松成表示:“作為最主要、著名的區塊鏈技術載體和應用, 比特幣是全球化的區塊鏈資產, 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 因此完全取締有難度, 但的確應該進一步規範虛擬貨幣的交易。 ”同時, 他也強調, 任何虛擬貨幣本質上都不是貨幣(法幣),

技術的進步確實會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制度改革, 但技術不能替代國家的經濟政策。 盛松成是在2014年初全球範圍內第一個明確表示“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的官員和學者。

ICO叫停旨在保護投資者

ICO是通過募集虛擬貨幣來支持專案發展的一種新的融資方式, 但在盛松成看來, “ICO涉及到一對多融資, 類似眾籌或募股, 對融資項目及投資者適用性應該有一定的監管。 ”

雖然ICO與IPO具有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 但究其實質, ICO發行的不是股票而是數字貨幣, 一般稱之為代幣(Token), 區塊鏈初創公司以眾籌的方式, 交換比特幣、乙太幣等數位貨幣, 以達到融資創業目的。 雖然代幣並不代表公司股權或公司債權,

但其價值在於, 一來代幣可以驅動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 二來代幣總發行量有演算法約束, 如果公司的應用程式受到廣泛歡迎, 使用者多, 代幣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代幣的旺盛需求會推高代幣的價格, 其持有者因而獲得價格上漲的收益。

在他看來, 監管這次出手, “採用實質大於形式的穿透式監管”, 不爭論法務, 看本質進行定性, 先清退, 讓大家歸零, 然後再按新的遊戲規則來, 這樣的做法能夠迅速改變現有的ICO亂象, 是相當有意義的。

據他瞭解, 區塊鏈的嚴肅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對區塊鏈技術是很看好的, 並認為此次大力監管對區塊鏈行業是好事, 通過治理ICO, 驅逐數位劣幣, 可以讓區塊鏈發展得更加穩健。 希望這次監管能夠真正打擊傳銷幣和“空氣幣”,

並對真正嚴肅創業的區塊鏈創新項目有所甄別和區別對待, 保護嚴肅的投資者和創業者的利益。

比特幣交易應規範

眼下存在另一個討論, 即在ICO被叫停後, 比特幣交易會否成為下一個被監管的目標?今年比特幣最高一度漲至32500元人民幣, 且波動劇烈, 波幅一度在20%~30%。

盛松成表示, 完全取締比特幣的交易是很難的。 首先, 比特幣是第一個主要的、著名的區塊鏈技術載體和應用, 被廣泛接受, 已成氣候;其次, 比特幣有全球化特徵, 可以國外、地下交易;再者, 近幾年來比特幣漲勢如此之迅猛, “是因為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載體, 除了投機成分, 大家買的是其背後的技術, 但比特幣本身只是技術的載體, 它不可能取代法幣。”

盛松成強調,虛擬貨幣的交易應該進一步規範。“由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能夠實現點對點匿名轉帳,對於中國資本項目管理和洗錢監管是一大挑戰。監管層應該根據有關的法律規定,針對利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行為的人進行更加嚴厲的監管。”今年以來,部分比特幣交易平臺已經取消了杠杆交易,對每筆交易徵收0.2%左右的手續費,並對投資者加強了身份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初,當時比特幣正在被追捧和炒作中,盛松成便連續發表兩篇文章——《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和《貨幣非國家化理念與比特幣的烏托邦》。

“我當時明確提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同時,虛擬貨幣具備通縮性,將抑制經濟發展。比特幣將在2140年達到2100萬數量上限,數量有限使得虛擬貨幣很難成為與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交換媒介,若成為本位幣,必然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此外,比特幣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他稱。

盛松成強調,虛擬貨幣的交易應該進一步規範

未來,即使是推出所謂的數位貨幣,抑或是“無現金社會”,“這些也都應該由央行主導,”盛松成分析稱,“這一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因為涉及到貨幣傳導、利率調控、貨幣流通等,否則會擾亂貨幣政策,危及整個經濟。即使是支援無現金社會的個別國家,也是由央行推動,且存在人口少、素質高、GDP高的國家特性。”

區塊鏈技術應該鼓勵

眼下的共識在於,儘管ICO被叫停、虛擬貨幣交易有待規範,但區塊鏈技術本身仍然值得鼓勵。

“正是通過這種分散式帳本技術實現經濟社會運行的不斷去中心化,以達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盛松成告訴記者。

尤其是,當前區塊鏈已在多個領域開始應用,各國參與到區塊鏈技術和創業的競爭中。僅乙太坊平臺上的應用就達到數百種,專案內容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於中國網路應用普及,人口眾多,特別是對移動金融有很好的接受度,中國區塊鏈創新甚至可能像互聯網應用一樣,走在世界前列。區塊鏈電商、區塊鏈服務端BaaS、區塊鏈救助帳戶等應用在中國紛紛誕生,不少應用專案的創意屬全球首創。據統計,2008年至2017年,我國區塊鏈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共遞交550份專利申請,超過排名第二位的美國(專利申請數284份)。”盛松成稱,中國不僅存在大量的創業團隊,阿裡、騰訊、百度、平安、萬向等大型集團也積極參與,各種區塊鏈聯盟不斷湧現。

盛松成認為,應用場景多元化,是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的最大動力,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障礙之間的矛盾,促使眾多科技企業加快攻關。新一代區塊鏈系統正在加密技術、高頻交易、能耗等方面不斷地進步。不過,區塊鏈在中國發展迅猛,出現魚龍混雜在所難免,監管的及時介入是對區塊鏈行業的呵護,能夠讓區塊鏈行業更加穩健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來源於2009年1月出現的比特幣,但實際上,區塊鏈技術從2015年才受到重視,到2016年大量機構對區塊鏈進行概念驗證,2017年區塊鏈應用開始發力,出現了ICO的盛況。但是,由於區塊鏈應用的複雜性,大量的欺騙性的項目混在其中。從項目白皮書看,有90%的項目難以落地,可能最終消失,代幣淪為“空氣幣”,中間甚至也不乏傳銷幣,這極大地擾亂了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這也是央行等部門最近重拳出擊的原因。隨著對ICO亂象的清理,區塊鏈社區將更加關注問題解決和技術方案,區塊鏈產業將發展得更加穩健。

它不可能取代法幣。”

盛松成強調,虛擬貨幣的交易應該進一步規範。“由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能夠實現點對點匿名轉帳,對於中國資本項目管理和洗錢監管是一大挑戰。監管層應該根據有關的法律規定,針對利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行為的人進行更加嚴厲的監管。”今年以來,部分比特幣交易平臺已經取消了杠杆交易,對每筆交易徵收0.2%左右的手續費,並對投資者加強了身份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初,當時比特幣正在被追捧和炒作中,盛松成便連續發表兩篇文章——《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和《貨幣非國家化理念與比特幣的烏托邦》。

“我當時明確提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同時,虛擬貨幣具備通縮性,將抑制經濟發展。比特幣將在2140年達到2100萬數量上限,數量有限使得虛擬貨幣很難成為與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交換媒介,若成為本位幣,必然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此外,比特幣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他稱。

盛松成強調,虛擬貨幣的交易應該進一步規範

未來,即使是推出所謂的數位貨幣,抑或是“無現金社會”,“這些也都應該由央行主導,”盛松成分析稱,“這一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因為涉及到貨幣傳導、利率調控、貨幣流通等,否則會擾亂貨幣政策,危及整個經濟。即使是支援無現金社會的個別國家,也是由央行推動,且存在人口少、素質高、GDP高的國家特性。”

區塊鏈技術應該鼓勵

眼下的共識在於,儘管ICO被叫停、虛擬貨幣交易有待規範,但區塊鏈技術本身仍然值得鼓勵。

“正是通過這種分散式帳本技術實現經濟社會運行的不斷去中心化,以達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盛松成告訴記者。

尤其是,當前區塊鏈已在多個領域開始應用,各國參與到區塊鏈技術和創業的競爭中。僅乙太坊平臺上的應用就達到數百種,專案內容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於中國網路應用普及,人口眾多,特別是對移動金融有很好的接受度,中國區塊鏈創新甚至可能像互聯網應用一樣,走在世界前列。區塊鏈電商、區塊鏈服務端BaaS、區塊鏈救助帳戶等應用在中國紛紛誕生,不少應用專案的創意屬全球首創。據統計,2008年至2017年,我國區塊鏈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共遞交550份專利申請,超過排名第二位的美國(專利申請數284份)。”盛松成稱,中國不僅存在大量的創業團隊,阿裡、騰訊、百度、平安、萬向等大型集團也積極參與,各種區塊鏈聯盟不斷湧現。

盛松成認為,應用場景多元化,是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的最大動力,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障礙之間的矛盾,促使眾多科技企業加快攻關。新一代區塊鏈系統正在加密技術、高頻交易、能耗等方面不斷地進步。不過,區塊鏈在中國發展迅猛,出現魚龍混雜在所難免,監管的及時介入是對區塊鏈行業的呵護,能夠讓區塊鏈行業更加穩健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來源於2009年1月出現的比特幣,但實際上,區塊鏈技術從2015年才受到重視,到2016年大量機構對區塊鏈進行概念驗證,2017年區塊鏈應用開始發力,出現了ICO的盛況。但是,由於區塊鏈應用的複雜性,大量的欺騙性的項目混在其中。從項目白皮書看,有90%的項目難以落地,可能最終消失,代幣淪為“空氣幣”,中間甚至也不乏傳銷幣,這極大地擾亂了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這也是央行等部門最近重拳出擊的原因。隨著對ICO亂象的清理,區塊鏈社區將更加關注問題解決和技術方案,區塊鏈產業將發展得更加穩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