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吳聘爸爸”下線,《那年花開月正圓》張晨光曾拍到抑鬱

本文采寫:新京報張坤玉

人物攝影:新京報郭延冰

新媒體編輯:田偲妮

“吳聘爸爸”今晚戲份也下線了!

隨著何潤東飾演的少爺吳聘早早領了盒飯,

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飾演孫儷公公的張晨光戲份今晚也下線, 一水兒網友在評論裡喊著“老爺, 我好傷心!”

“領盒飯父子”哎

被圈粉的粉絲說“吳爸爸”張晨光“每條都回復”

新京報專訪張晨光聊該劇拍戲幕後, 聊《那年花開月正圓》與孫儷對戲感受, 以及我們熟悉的張晨光曾是“帥氣小生”的那些年。

再次跟孫儷合作“被欺騙啦!”

張晨光跟孫儷第一次合作是《辣媽正傳》, 當時雖然在一個劇組, 卻沒有太多對手戲, 孫儷當時在張晨光心中“就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小丫頭。 ”

這次《那年花開月正圓》合作完,

張晨光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被她欺騙了!這次這個戲, 內容上不一樣, 她內柔外剛, 跟之前我接觸她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與孫儷對手戲

張晨光印象最深的有幾場戲, 一場是兩個人互懟, 張晨光說孫儷“放肆”, 孫儷回嘴說“倡狂”,

張晨光再摔杯子說“反了你”。 “這個在原先的劇本裡是她說我倡狂、我說她放肆, 然後沒了, 當時我就覺得吳蔚文最多只是對這個小丫頭感到很驚訝, 但不會被震住, 後來我發現孫儷也去找導演提建議, 最後這場戲就改成了大家看的這個樣子, 這樣就更符合人物個性, 也更好看了。 ”

觀眾也對這場戲印象深刻, 於是就有了表情包。 話說現在追劇的方式也是很獨特

張晨光回憶跟孫儷的對戲基本上都是一遍過, 唯獨有一場戲, 倆人又演了一遍。

那場戲是吳聘死後, 吳蔚文的弟弟說周瑩是災星, 吳蔚文也覺察到吳家即將大禍臨頭, 內心十分悲涼, 卻意外得知周瑩懷孕, 去看她的一場戲。

“第一次拍, 孫儷說她不是災星, 我說我走南闖北這麼多年, 知道什麼是真, 什麼是假, 講完之後我離開, 孫儷旁邊的丫頭春杏跟她說:少奶奶, 姥爺來看你。 這個時候孫儷就笑了。 當時導演就說:儷姐你不能笑啊!要不這公公跟這個兒媳像是有事了!”

也就是這場戲, 後來張晨光和孫儷又重拍了一次, 也就是現在大家在螢幕上看到的畫面。

花絮照,其樂融融

常看電視劇的觀眾對張晨光不陌生,早年間劇裡他是張熟臉

部分張晨光曾經的作品,當年他也是擄獲了不少少女心。拼圖來自豆瓣

他是如何從帥氣小生變成“國民爸爸”?

從帥氣小生變為爸爸專業戶 ,張晨光直言“水到渠成”

張晨光,曾經熱播電視劇《京城四少》裡面的偶像小生,如今已經成了影視圈的“國民老爸”。

新京報記者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從2006年開始,張晨光已經在27部影視劇中飾演過父親角色,這還不包括他在臺灣本土電視劇中飾演父親的次數,最出名的父親角色要追溯到2007年《奮鬥》中飾演佟大為的父親徐志森。

《奮鬥》裡

最近的一次則是《歡樂頌2》中楊爍的父親包總。

《歡樂頌2》

《京城四少》那個時期,張晨光也曾是帥氣小生

《京城四少》

如今在大陸穩定發展的他,幾乎都是飾演爸爸的角色。

比如2006年《又見一簾幽夢》裡的汪展鵬

↓↓

2010年《美人天下》裡的長孫無忌

↓↓

2011年《千山暮雪》慕長河

↓↓

演了很多次“爸爸”,說到心態的轉變,張晨光覺得好像年齡到了這個適合的階段自然就接受這件事了。“那些製作人,眼睛都很厲害,到了什麼樣的年齡,就會有人找你演什麼樣的角色,所以在他們的帶領下,很自然的就水到渠成了。我也沒有去掙扎,因為男演員,如果你沒有轉型做導演或者幕後,勢必你就要按照年齡發展來演角色。”

說到這裡,張晨光眼神泛起一絲調皮,“我又不是馬景濤!哈哈哈,我常常拿他來比喻,我也不是劉文正,在最好的年紀退掉了。我喜歡演員這份工作,我不喜歡當導演,傷神。”

張晨光覺得心態特別重要,小生既然帥過了,那就可以了,到了爸爸的年紀,“爸爸裡也有帥爸爸,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演什麼像什麼最重要。”

關於“年齡”,張晨光說“開心就好”。

45歲面臨中年危機 ,為生活逼自己學閩南語

45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度張晨光覺得自己恐怕要退出這個圈子了,“臺灣不會像大陸戲種這麼多,就是小鮮肉的劇,過了那個時期,演員就顯得沒什麼價值了。”那個時候,張晨光去跟某個公司聊,想要簽約,但是這個公司前面連著垮了好幾部劇,所以老總跟張晨光說:“你現在很倒楣啊,簽你幹嘛呢?”

張晨光當時被生活所迫,不得不開始演閩南語的電視劇,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八點檔。

當時閩南語電視劇雖然有一定的觀眾,但並不主流,而張晨光從出道開始都是演國語電視劇,壓根不會閩南語。“逼著自己學,沒辦法,要生活啊。”

張晨光演的第一部閩南語電視劇叫《乞丐郎君》,講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概念很新,我一看劇本就覺得很有意思。但這部戲找不到女一號,我就打電話給以前跟我搭檔的張玉嬿,她當時在臺灣很有名,我們兩個只要一搭檔,收視率就很好。我跟她說,來幫哥哥一個忙。”

就這樣《乞丐郎君》才得以拍攝,出人意料的是,這部劇不但收視率特別好,還趕上了臺灣影視劇市場閩南語電視劇的黃金時期,張晨光也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新巔峰,再次獲得了一線演員的待遇。

據他所說,自己開始演“爸爸”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拍閩南語電視劇的時候就開始演爸爸了,戲份都很重,不過都是重在前面,劇集後面就開始演下一代了。”閩南語電視劇一般集數都很長,有人看就會一直拍,所以到最後,張晨光原本很密集的戲份,到最後隨著劇情重心的轉移,淪為了“道具”一樣的存在。

也正是這個原因,2003年,張晨光在拍了三年閩南語電視劇後決定離開,前往大陸發展。

大陸發展3年返臺灣,《奮鬥》之後再遇窘境

2004年,張晨光出演了來大陸發展的第一部戲,叫《梧桐相思雨》。緊接著張晨光又接拍了電視劇《夜來風雨》以及孔笙導演的第一部電視劇《明宮夕照》、然後是《昨夜星辰》,最後在2006年,張晨光接演了一部後來火爆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奮鬥》。

儘管《奮鬥》播出後火爆,但是在拍攝這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張晨光卻沒有辦法預見到這一點。他拍完《奮鬥》之後,大概3~4個月沒有接到戲,剛好臺灣又有戲找他,他又返回臺灣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但是這第一次在大陸闖蕩的經歷,讓張晨光看到了大陸影視劇製作的發展與規模,“我從2004年到大陸,到2007年回去,這三年,每一年這邊的發展和進步我都看在眼裡,影視劇製作的陣仗已經遠遠超越臺灣了。

尤其是後來這部《奮鬥》,趙寶剛導演的這個陣仗和規模,讓我覺得大陸電視劇真的是越來越厲害。但是我拍完《奮鬥》後,完全不知道播出的時候反響這麼好,當時好多人找我都找不到,真的是損失了很多機會。”

張晨光說起這段過往不免有一些遺憾。

《奮鬥》。圖片出處見浮水印

剛好那幾年,張晨光在臺灣又接演了幾個喜劇類的閩南語電視劇,效果都非常好,直到第三年的時候,張晨光仿佛又遇到了第一次離開臺灣時的感覺,“還是以前的情況,前100集很風光,可一開始演下一代,就沒什麼戲份了。”

張晨光記得自己的最後一部戲叫《夜市人生》,他在戲中演一個黑社會老大,這部戲到後來變成需要他的戲份就讓他出來露個臉,不需要他就一直等著。這種境況讓張晨光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他最終下定決心再回大陸發展。

“我覺得不能為這幾斗米折腰,要有志氣,我跟公司說,把這個角色寫沒吧,說他到山上去養花種菜了。”

三年,好像成了一個魔咒,三年臺灣、三年大陸、再三年臺灣,再回…組成了張晨光將近10年的事業軌跡,但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在大陸迎來了自己事業的又一個春天。

《歡樂頌2》不到30場戲卻獲認可 ,張晨光:沒有小角色

再次回到大陸發展的張晨光,雖然損失了《奮鬥》播出後帶來的反響和機會,但是他覺得一切也都還來得及。

“接到的工作我從來都沒有過排斥,如果劇本很好我會很興奮,如果劇本一般,我也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好。只是接多了會讓我覺得疲憊,如果兩個角色太雷同,演的一樣,我會覺得對不起人家。”

參演《歡樂頌2》,雖然戲份不多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雖然如今升級為爸爸輩演員,在大陸電視劇裡面戲份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那麼重,但是張晨光卻能從其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每個角色他都會細細的揣摩,他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自己能做的是把每一個角色做好,這樣就能成為一個“大演員”。他說現在一般他接的這些戲,拍攝時間就是7天,10天,但是演好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有了。

網友評張晨光在《歡樂頌2》裡的表演“連手指都是戲”

“像《歡樂頌2》我看劇本,不到30場戲,但是在這30場戲裡面,演到位、演出彩,大家還是看得到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鑽研角色的精神,張晨光塑造的“老包總”被網友盛讚“連手指頭都是戲”。而張晨光也因為在《歡樂頌2》中的出彩表現,贏得了《歡樂頌2》團隊下一部戲的戲約。

三戲同拍,張晨光壓力大到犯憂鬱症

早年間,張晨光在臺灣第一次拍閩南語電視劇時,因為不會說閩南語,需要不斷學習,讓他甚至得了憂鬱症,“我自己當時不知道,還是我太太提醒了我。憂鬱症的表現就是燥、熱、記不住詞。”這也給張晨光埋下了“病根”。

2015年,張晨光由於拍戲壓力過大,又犯了一次憂鬱症。

當時《歡樂頌2》、《那年花開月正圓》、《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三部大戲的拍攝在同期進行。在這三部大戲中,張晨光挑戰完全不一樣的角色,正是這三個不同的角色,以及優秀的團隊和對手戲演員,讓張晨光壓力倍增。

《那年花開月正圓》兒子娶媳婦那場戲也是讓他“掏空了身體”般表演

“我是神經性的,就是突然有一天,詞記不住了,我前一天晚上看的詞,第二天我要回憶的時候,什麼都想不起來了。我當時覺得完了,肯定病又犯了。”

雖然當時壓力很大,但是現在張晨光看來卻一臉輕鬆,他甚至回憶這期間的趣事,讓他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在《破冰者》裡的禿頭造型,他覺得很酷,“我得感謝這個戲鼓勵了我用光頭造型,以前就算是清裝戲我也是只剃前面的光頭,後面頭髮都是留著的。所以這次是第一次剃光頭。”

而這個光頭造型也延續到了《歡樂頌2》中。

現實生活中,他是不一樣的爸爸

在影視作品中,張晨光演過很多人的爸爸,也演過很多類型的爸爸,現實生活中,他也是兩個男孩的爸爸,大兒子張鈞傑今年19歲,小兒子張又也已經14歲了。

張晨光po出太太看遠方兒子的背影

“我太太說我智商有6歲。我幾乎沒怎麼帶過孩子,幾乎都是我太太帶,我的功能就是回去的時候跟他們一起吃飯、玩樂。在教育上我也沒怎麼管過,讓他們自由發揮,我太太也是,運動課外技能都給他們安排好,可以一個個去試,不喜歡就丟。我只是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鼓勵他們,陪他們成長。

但是不如我意的時候,我的脾氣就會來。比如有一次我們一家四口出去,我沖他們大吼‘你們先去地下室去等我!’我聲音一出來,我倆個小孩就噌一下跑掉了!”

記者點點頭問:“那說明他們也挺怕您的?”張晨光擺手說:“不是,他們覺得好丟臉!”

說完他自己也開始放聲大笑。

年輕心態的爸爸

“他們跑掉不是因為我發脾氣,而是因為沒面子,大家都會看我們。我記得我大兒子第一次跟我出去,去西門町。我帶他去買衣服,他永遠都不跟我走一起,因為被別人注視那種感覺他受不了。出去永遠是垮著臉。他小學時候在學校寫父親的名字,都是寫‘張水管’。因為‘水管’是我的小名,我的外號。他都從來不寫張晨光。我永遠都不會讓他們上媒體,他們媽媽也從小給他們灌輸這種意識。”

如今孩子們已經長大,張晨光也覺得十分欣慰,而在做演員這條道路上,張晨光卻依舊在探索,他依舊熱愛這份事業。

也就是現在大家在螢幕上看到的畫面。

花絮照,其樂融融

常看電視劇的觀眾對張晨光不陌生,早年間劇裡他是張熟臉

部分張晨光曾經的作品,當年他也是擄獲了不少少女心。拼圖來自豆瓣

他是如何從帥氣小生變成“國民爸爸”?

從帥氣小生變為爸爸專業戶 ,張晨光直言“水到渠成”

張晨光,曾經熱播電視劇《京城四少》裡面的偶像小生,如今已經成了影視圈的“國民老爸”。

新京報記者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從2006年開始,張晨光已經在27部影視劇中飾演過父親角色,這還不包括他在臺灣本土電視劇中飾演父親的次數,最出名的父親角色要追溯到2007年《奮鬥》中飾演佟大為的父親徐志森。

《奮鬥》裡

最近的一次則是《歡樂頌2》中楊爍的父親包總。

《歡樂頌2》

《京城四少》那個時期,張晨光也曾是帥氣小生

《京城四少》

如今在大陸穩定發展的他,幾乎都是飾演爸爸的角色。

比如2006年《又見一簾幽夢》裡的汪展鵬

↓↓

2010年《美人天下》裡的長孫無忌

↓↓

2011年《千山暮雪》慕長河

↓↓

演了很多次“爸爸”,說到心態的轉變,張晨光覺得好像年齡到了這個適合的階段自然就接受這件事了。“那些製作人,眼睛都很厲害,到了什麼樣的年齡,就會有人找你演什麼樣的角色,所以在他們的帶領下,很自然的就水到渠成了。我也沒有去掙扎,因為男演員,如果你沒有轉型做導演或者幕後,勢必你就要按照年齡發展來演角色。”

說到這裡,張晨光眼神泛起一絲調皮,“我又不是馬景濤!哈哈哈,我常常拿他來比喻,我也不是劉文正,在最好的年紀退掉了。我喜歡演員這份工作,我不喜歡當導演,傷神。”

張晨光覺得心態特別重要,小生既然帥過了,那就可以了,到了爸爸的年紀,“爸爸裡也有帥爸爸,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演什麼像什麼最重要。”

關於“年齡”,張晨光說“開心就好”。

45歲面臨中年危機 ,為生活逼自己學閩南語

45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度張晨光覺得自己恐怕要退出這個圈子了,“臺灣不會像大陸戲種這麼多,就是小鮮肉的劇,過了那個時期,演員就顯得沒什麼價值了。”那個時候,張晨光去跟某個公司聊,想要簽約,但是這個公司前面連著垮了好幾部劇,所以老總跟張晨光說:“你現在很倒楣啊,簽你幹嘛呢?”

張晨光當時被生活所迫,不得不開始演閩南語的電視劇,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八點檔。

當時閩南語電視劇雖然有一定的觀眾,但並不主流,而張晨光從出道開始都是演國語電視劇,壓根不會閩南語。“逼著自己學,沒辦法,要生活啊。”

張晨光演的第一部閩南語電視劇叫《乞丐郎君》,講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概念很新,我一看劇本就覺得很有意思。但這部戲找不到女一號,我就打電話給以前跟我搭檔的張玉嬿,她當時在臺灣很有名,我們兩個只要一搭檔,收視率就很好。我跟她說,來幫哥哥一個忙。”

就這樣《乞丐郎君》才得以拍攝,出人意料的是,這部劇不但收視率特別好,還趕上了臺灣影視劇市場閩南語電視劇的黃金時期,張晨光也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新巔峰,再次獲得了一線演員的待遇。

據他所說,自己開始演“爸爸”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拍閩南語電視劇的時候就開始演爸爸了,戲份都很重,不過都是重在前面,劇集後面就開始演下一代了。”閩南語電視劇一般集數都很長,有人看就會一直拍,所以到最後,張晨光原本很密集的戲份,到最後隨著劇情重心的轉移,淪為了“道具”一樣的存在。

也正是這個原因,2003年,張晨光在拍了三年閩南語電視劇後決定離開,前往大陸發展。

大陸發展3年返臺灣,《奮鬥》之後再遇窘境

2004年,張晨光出演了來大陸發展的第一部戲,叫《梧桐相思雨》。緊接著張晨光又接拍了電視劇《夜來風雨》以及孔笙導演的第一部電視劇《明宮夕照》、然後是《昨夜星辰》,最後在2006年,張晨光接演了一部後來火爆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奮鬥》。

儘管《奮鬥》播出後火爆,但是在拍攝這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張晨光卻沒有辦法預見到這一點。他拍完《奮鬥》之後,大概3~4個月沒有接到戲,剛好臺灣又有戲找他,他又返回臺灣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但是這第一次在大陸闖蕩的經歷,讓張晨光看到了大陸影視劇製作的發展與規模,“我從2004年到大陸,到2007年回去,這三年,每一年這邊的發展和進步我都看在眼裡,影視劇製作的陣仗已經遠遠超越臺灣了。

尤其是後來這部《奮鬥》,趙寶剛導演的這個陣仗和規模,讓我覺得大陸電視劇真的是越來越厲害。但是我拍完《奮鬥》後,完全不知道播出的時候反響這麼好,當時好多人找我都找不到,真的是損失了很多機會。”

張晨光說起這段過往不免有一些遺憾。

《奮鬥》。圖片出處見浮水印

剛好那幾年,張晨光在臺灣又接演了幾個喜劇類的閩南語電視劇,效果都非常好,直到第三年的時候,張晨光仿佛又遇到了第一次離開臺灣時的感覺,“還是以前的情況,前100集很風光,可一開始演下一代,就沒什麼戲份了。”

張晨光記得自己的最後一部戲叫《夜市人生》,他在戲中演一個黑社會老大,這部戲到後來變成需要他的戲份就讓他出來露個臉,不需要他就一直等著。這種境況讓張晨光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他最終下定決心再回大陸發展。

“我覺得不能為這幾斗米折腰,要有志氣,我跟公司說,把這個角色寫沒吧,說他到山上去養花種菜了。”

三年,好像成了一個魔咒,三年臺灣、三年大陸、再三年臺灣,再回…組成了張晨光將近10年的事業軌跡,但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在大陸迎來了自己事業的又一個春天。

《歡樂頌2》不到30場戲卻獲認可 ,張晨光:沒有小角色

再次回到大陸發展的張晨光,雖然損失了《奮鬥》播出後帶來的反響和機會,但是他覺得一切也都還來得及。

“接到的工作我從來都沒有過排斥,如果劇本很好我會很興奮,如果劇本一般,我也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好。只是接多了會讓我覺得疲憊,如果兩個角色太雷同,演的一樣,我會覺得對不起人家。”

參演《歡樂頌2》,雖然戲份不多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雖然如今升級為爸爸輩演員,在大陸電視劇裡面戲份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那麼重,但是張晨光卻能從其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每個角色他都會細細的揣摩,他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自己能做的是把每一個角色做好,這樣就能成為一個“大演員”。他說現在一般他接的這些戲,拍攝時間就是7天,10天,但是演好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有了。

網友評張晨光在《歡樂頌2》裡的表演“連手指都是戲”

“像《歡樂頌2》我看劇本,不到30場戲,但是在這30場戲裡面,演到位、演出彩,大家還是看得到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鑽研角色的精神,張晨光塑造的“老包總”被網友盛讚“連手指頭都是戲”。而張晨光也因為在《歡樂頌2》中的出彩表現,贏得了《歡樂頌2》團隊下一部戲的戲約。

三戲同拍,張晨光壓力大到犯憂鬱症

早年間,張晨光在臺灣第一次拍閩南語電視劇時,因為不會說閩南語,需要不斷學習,讓他甚至得了憂鬱症,“我自己當時不知道,還是我太太提醒了我。憂鬱症的表現就是燥、熱、記不住詞。”這也給張晨光埋下了“病根”。

2015年,張晨光由於拍戲壓力過大,又犯了一次憂鬱症。

當時《歡樂頌2》、《那年花開月正圓》、《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三部大戲的拍攝在同期進行。在這三部大戲中,張晨光挑戰完全不一樣的角色,正是這三個不同的角色,以及優秀的團隊和對手戲演員,讓張晨光壓力倍增。

《那年花開月正圓》兒子娶媳婦那場戲也是讓他“掏空了身體”般表演

“我是神經性的,就是突然有一天,詞記不住了,我前一天晚上看的詞,第二天我要回憶的時候,什麼都想不起來了。我當時覺得完了,肯定病又犯了。”

雖然當時壓力很大,但是現在張晨光看來卻一臉輕鬆,他甚至回憶這期間的趣事,讓他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在《破冰者》裡的禿頭造型,他覺得很酷,“我得感謝這個戲鼓勵了我用光頭造型,以前就算是清裝戲我也是只剃前面的光頭,後面頭髮都是留著的。所以這次是第一次剃光頭。”

而這個光頭造型也延續到了《歡樂頌2》中。

現實生活中,他是不一樣的爸爸

在影視作品中,張晨光演過很多人的爸爸,也演過很多類型的爸爸,現實生活中,他也是兩個男孩的爸爸,大兒子張鈞傑今年19歲,小兒子張又也已經14歲了。

張晨光po出太太看遠方兒子的背影

“我太太說我智商有6歲。我幾乎沒怎麼帶過孩子,幾乎都是我太太帶,我的功能就是回去的時候跟他們一起吃飯、玩樂。在教育上我也沒怎麼管過,讓他們自由發揮,我太太也是,運動課外技能都給他們安排好,可以一個個去試,不喜歡就丟。我只是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鼓勵他們,陪他們成長。

但是不如我意的時候,我的脾氣就會來。比如有一次我們一家四口出去,我沖他們大吼‘你們先去地下室去等我!’我聲音一出來,我倆個小孩就噌一下跑掉了!”

記者點點頭問:“那說明他們也挺怕您的?”張晨光擺手說:“不是,他們覺得好丟臉!”

說完他自己也開始放聲大笑。

年輕心態的爸爸

“他們跑掉不是因為我發脾氣,而是因為沒面子,大家都會看我們。我記得我大兒子第一次跟我出去,去西門町。我帶他去買衣服,他永遠都不跟我走一起,因為被別人注視那種感覺他受不了。出去永遠是垮著臉。他小學時候在學校寫父親的名字,都是寫‘張水管’。因為‘水管’是我的小名,我的外號。他都從來不寫張晨光。我永遠都不會讓他們上媒體,他們媽媽也從小給他們灌輸這種意識。”

如今孩子們已經長大,張晨光也覺得十分欣慰,而在做演員這條道路上,張晨光卻依舊在探索,他依舊熱愛這份事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