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說禮是禍亂之首?道德仁義禮之我見

道德仁義禮, 是由內而外的順序, 是由重到輕的順序, 道無處不在、無始無終、無所不能, 為天地萬物運行之本, 不管你能否認識這一點, 都不影響道行剛健, 都不影響你作為道的一部分存在和演化。 德是人們感悟天道之後心生敬畏、遵道而行的結果, 由此厚德載物、慈悲智慧、容納一切、逍遙自在, 人生趨於圓滿。

仁則是教化人們要仁者愛人、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控制自私自利的欲望, 盡可能達於眾人。 這時候的仁就有了親疏遠近之別, 連公平法治的精神都不能完全達成, 修齊治平是由身邊到一家一鄉一國乃至天下,

說來說去就是限於人類社會, 境界格局比之道德之齊萬物同死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小了太多。

義則要人們為了所謂的正義堅持原則、敢於擔當、講求信用、勇於鬥爭, 要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這裡的正義更是限於自己一方的立場、利益, 所以格局境界就更小了, 有時候還會愚昧麻木得可笑。

至於禮, 孔子等人提出的時候是要對禮崩樂壞的周統治舊制極力挽救, 呼喚人們還得遵從那一套套的儀式規矩, 當時有些積極意義卻又更顯理想主義而有些無奈可笑, 至於後世統治者則利用儒家之名, 行內法外儒之實, 此時的儒已被閹割成了捆綁人心、維護統治秩序的工具, 就是人們批評的禮教,

著實有些可悲了。

所以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越是往外越是求末, 越是講禮越說明道德仁義一層一層壞掉了。

當然, 現代的禮已經大大進化, 增加了很多法治精神、契約意識、公序良俗, 不但包含對人們的約束, 也包含對人們權利的保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