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3萬元,4個員工,他38歲從頭開始,30年後一舉成就700億材料王國

38歲不當廠長, 而用3萬元創業。 他先後做過電動車、賣過辦公用品, 僅用2年時間就做到預塗膜領域的全球老大。 此後一路趕超, 徹底打破老外對我國光學膜市場的壟斷, 建成中國第一、世界第五的碳纖維生產線。 他是鐘玉, 康得新集團的創始人。

1988年, 已經38歲的鐘玉給北京曙光電機廠的書記提交了一份辭職報告, 大體意思是, “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 ”書記痛心疾首, “下海辦公司?你讀書讀傻了嗎!”

也難怪, 18歲就進廠的鐘玉已經在那裡幹了整整20年。 他從車工做起, 一路提拔為電機研究所的副所長, 中途還在北航攻讀研究生, 研製出殲八戰鬥機的主發電機, 並獲得過航天部的科技銀獎章。

更何況, 升任廠長的任命書就壓在書記的桌上。 就這麼放棄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大好前程, 鐘玉是讀書讀傻了嗎?當然不是, 他辭職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國企條條框框多,

很難突破, 想換個活法。 ”

怎麼活法?當然是自己當老闆。 1988年秋天, 鐘玉和4個同事, 用3萬元在中關村開發區創辦了康得新, “雖然很小, 但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運作。 ”

他選擇的第一款產品是電動車, 主要針對老年人、殘疾人, “電機技術是老本行, 上手快。 ”

不過, 真幹起來, 發現沒那麼簡單。 鐵皮、鋼片等原材料可以去廢品收購站淘, 但是機床卻拿錢也買不到, 最後逼得沒有辦法, 只好從地質大學借來一台。

“台鑽、手槍鑽、電焊......”, 三天三夜熬下來, 鐘玉身上到處青一塊紫一塊。 等2台樣車下了機床, 他一扭頭趴在門口睡著了, 手上還攥著圖紙和電鑽。

“座椅可調節, 行駛不費勁, 噪音低、污染小, ”在昌平一家養老院, 鐘玉現場展示代步電動車, 結果當場就賣出去10輛。

他接著跑到通州的一家軸承廠, 找到工會主席, “每次慰問殘疾員工都花不少, 但員工不一定記得, 還不如發輛電動車打眼!”正是最後那句話, 一下戳中了工會主席的心窩, 最後搞定了50輛訂單。

沿著這個思路, 鐘玉不出兩個月就拿下了北京20多家養老院和工廠, “月銷量最高達到200輛。 ”一年下來, 鐘玉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然而, 好景不長。 2年後的1990年秋天, 市場上遍地都是電動自行車, 競爭陷入白熱化。 雪上加霜的是, 鐘玉錯誤估計了形勢, 前期的200多萬盈利全都砸了進去, “盲目擴大再生產。 ”

一方面電動車賣不出去, 另一方面原材料占壓了大量的資金, 工廠現金流吃緊, 最困難的時候, 帳面不到10萬塊, “撐不了一個半月。

情急之下, 鐘玉決定來個乾坤大轉移。 他在車前安裝了兩個工業拖把, 行駛時能掃地、拖地, 電動車就變成了清潔車。 與此同時, 車後安裝個連接器, “可以拉著運貨托板、手推車, ”電動車又成了輕型牽引車。

而且, 正好趕上個1990年北京亞運會。 於是, 一夜之間, 亞運會各大場館、首都機場、天安門廣場都用上了鐘玉的清潔設備。 亞運會過後, 更是吸引北京300多家電廠來買清潔車, 康得新的銷售收入一舉突破800萬。

不過, 生產清潔車占壓資金太大, 動輒上千萬, 而國有企業三角債嚴重, 產品賣出去要半年後才能回籠資金。

有沒有更加輕巧的賺錢辦法?當時, 正趕上我國外貿進出口逐步放開, 鐘玉就瞄上了跨境代理。 在德國慕尼克, 他一眼盯上了清潔設備和成套辦公設備,

“盈利高, 光設備上的薄膜就可以賺2000多。 ”

此後8年, 鐘玉就成了2家德國清潔設備、1家美國辦公設備的總代理, 每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 不過, 經過8年的折騰, 他也琢磨明白了, “設備不掙錢, 真正掙錢的是設備上的薄膜!”

一打聽, 那層膜可不是簡單的薄膜, 學名叫“預塗膜”。 因為薄而透明, 所以又叫“水晶膜”, 廣泛應用於雜誌、書籍封面, 酒和食品的包裝印刷, “覆膜後, 平滑、柔軟, 手感好, 關鍵是能防水、防汙、耐磨。 ”

不過, 當時國內還做不出“水晶膜”, 只能做出“即塗膜”。 但是, 使用“即塗膜”印刷容易起泡、脫膜, 而且工藝中用到的苯溶劑, 會危及工人和消費者的健康。

於是, 鐘玉決定借雞下蛋。 1998年年底, 他找到那家美國辦公設備公司, “一起開發中國的預塗膜市場,如何?”人家早已睥睨大陸市場多年,正苦於沒有合作夥伴,於是兩方一拍即合,“我們出技術,你們出場地、出資金、出人。”

對於很多外貿企業來說,意味著大把的機會來了!但是,對於鐘玉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因為我國加入WTO,也即將意味著美國的水晶膜可以長驅直入,合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果然,美國人馬上翻臉,“單方面撕毀合同。”

當年7月,鐘玉悲壯地對同事發誓,“一定要爭口氣,建成國內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

不過,預塗膜可不是電動車,技術門檻太高了,沒有人才根本搞不定。

關鍵時刻,一直負責指導鐘玉安裝設備的華人設計師站了出來,他果斷選擇了加入康得新,“我來履行承諾”。這位老兄一來不要緊,一下子跟過來5個技術高手,“我們也來履行承諾。”那一刻,鐘玉激動得熱淚盈眶。

專家一出手,生產問題馬上迎刃而解。當然,鐘玉自己也沒閑著,他在車間裡泡了3個月,愣把自己培養成了半個內行。

2000年8月,鐘玉提出改造舊工藝的點子,“把即塗膜設備的溫度升高到130℃,再增強20%的壓力,就能達到幹式覆膜設備的要求。”這一點子堪稱金點子,一舉為工廠節省了40%的生產成本,而且,生產出來的水晶膜沒有氣泡和褶皺。

2年後的2002年10月,我國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在康得新落成,“產品完全達標,快速乾燥只需3秒。”

前腳貨物剛下線,後腳鐘玉就找到順義的一家二鍋頭酒廠。什麼?乾燥水晶膜,沒有任何溶液氣味,覆膜機隨用隨開,3秒包好,還不起氣泡、不脫層,酒廠老闆頓時來了興致。

品質不相上下,價格卻比進口的便宜了40%,那酒老闆還不跟瘋了一樣。果然,當場就簽了5噸水晶膜的合同!“光定金就付了25萬。”隨後,北京周邊的20多個酒廠都蜂擁而來,鐘玉簽合同簽到手軟。

搞定了酒廠,鐘玉就大膽向食品包裝業挺進。2003年3月,他把早先做代理的那30多位元經銷商重新牽上線,“用新產品覆蓋老用戶。”

為表誠意,鐘玉也不含糊,“第一批水晶膜全免費!”合作夥伴樂了,財務總監卻哭了,“花了那麼多錢搞研發,現在又玩免費,下個月工資從哪兒來?”

結果當然是杞人憂天!2個月後,30個食品包裝商逐一追加訂單,而且一追加就是10萬套。

此後短短一年,鐘玉就拿下了全國70%的包裝覆膜市場,“從雜質印刷、食品包裝、到酒瓶外膜,一共11個細分行業。”他還把預塗膜的終端延伸到300多個城市和600多個鄉鎮,完全取代過去有污染的苯工藝。

到2004年年底,康得新的營收一舉突破1個億。

是時候展示一下中國風了!2004年,鐘玉攜帶康得新水晶膜參加了堪稱“印刷界奧林匹克”的德國德魯巴印刷展會。會場上,一位英國印刷商試用後,當場下了訂單,“薄膜比美國的印刷巨頭的還要柔軟、細密,韌度也強了15%,但價格只有對方的一半。”

由此,鐘玉徹底打開了海外市場,他先在英國收穫5000萬,搶佔8%的市場份額。隨後,又把康得新複合材料公司開到印度、日本、俄羅斯等5個國家,每年盈利超過5個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原來那家美國的水晶膜老大哥卻江河日下,“市場丟失60%,每年虧損上億資金。”此後,就從市場消失了。

2010年,鐘玉的康得新成為全球最大的預塗膜生產企業,並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市值超過700億。

但鐘玉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很清楚,“水晶膜的應用範圍還是屬於小眾,而且毛利率較低。”什麼毛利率高呢?當時是光學膜,“手機、電腦、電視液晶顯示幕,沒有光學膜無法成像;汽車玻璃、光學儀器、建築玻璃、照明LED燈,全都有光學膜的存在。”

和水晶膜一樣,光學膜的核心技術一直被日、韓等外商壟斷,雖然臺灣也有技術,但從不在大陸設廠。鐘玉不信邪,2011年10月,他在張家港一次性投入10個億。

世上無難事,正是靠著苦幹+蠻幹,2年後的2013年,鐘玉在張家港建成了2億平米的光學膜產業集群。這個時候,國內手機的第一集團軍如三星、LG、京東方、TCL、創維都成了他的忠實客戶,康得新的年營收突破100億。

之後,鐘玉走在了新複合材料的自主創新之路上。

2015年,佈局裸眼3D全產業鏈,攜康得新裸眼3D技術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獲得“最佳創新技術獎”。

2016年,瞄準材料界“皇冠上的明珠”——碳纖維,大手筆在全球8個國家佈局9個研發中心,“與慕尼克工大聯合成立材料中心,與炭纖維設計公司雷丁合資成立設計中心。”

7月,一次性投資50億,在廊坊建立中安信碳纖維生產基地,“年產能15000噸原絲、5100噸碳絲”,是我國第一條單體產能最大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良品率達到97.5%。”

2017年1月,全球首條捲繞式大寬幅高性能封裝阻隔膜生產線成功投產,帶動我國柔性產業全面崛起。

如今,康得新集團以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為主攻方向,業務涉及預塗膜技術、高壓變頻環保、餘熱利用發電、快裝高空作業平臺等11個方面,旗下擁有2家上市公司,20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出口美國、日本、俄羅斯等55個國家和地區。

回顧一下鐘玉近30年的商業歷程,發現他每一步都走的如此完美。那麼,為什麼是他呢?

1、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別人做的我不做,別人做的好的更不做,專做別人沒有的。”28年來,鐘玉的康得新拿了多個第一,它是我國第一家做電動車、第一家做工業清潔設備、第一家做預塗膜、第一家做光學膜,第一條家做碳纖維的企業。

2、向中高端突圍

鐘玉的產品創新很多都是微創新,主要是為了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客戶體驗,但是微創新多了,也就成了偉大的創新,成了客戶眼中的高端產品。

3、想創新,先“歸零”

28年來,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但是鐘玉一直保持著歸零心態,“敢想、敢幹、會幹,要想把一個行業做到極致,就必須從頭起步。”

“一起開發中國的預塗膜市場,如何?”人家早已睥睨大陸市場多年,正苦於沒有合作夥伴,於是兩方一拍即合,“我們出技術,你們出場地、出資金、出人。”

對於很多外貿企業來說,意味著大把的機會來了!但是,對於鐘玉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因為我國加入WTO,也即將意味著美國的水晶膜可以長驅直入,合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果然,美國人馬上翻臉,“單方面撕毀合同。”

當年7月,鐘玉悲壯地對同事發誓,“一定要爭口氣,建成國內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

不過,預塗膜可不是電動車,技術門檻太高了,沒有人才根本搞不定。

關鍵時刻,一直負責指導鐘玉安裝設備的華人設計師站了出來,他果斷選擇了加入康得新,“我來履行承諾”。這位老兄一來不要緊,一下子跟過來5個技術高手,“我們也來履行承諾。”那一刻,鐘玉激動得熱淚盈眶。

專家一出手,生產問題馬上迎刃而解。當然,鐘玉自己也沒閑著,他在車間裡泡了3個月,愣把自己培養成了半個內行。

2000年8月,鐘玉提出改造舊工藝的點子,“把即塗膜設備的溫度升高到130℃,再增強20%的壓力,就能達到幹式覆膜設備的要求。”這一點子堪稱金點子,一舉為工廠節省了40%的生產成本,而且,生產出來的水晶膜沒有氣泡和褶皺。

2年後的2002年10月,我國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在康得新落成,“產品完全達標,快速乾燥只需3秒。”

前腳貨物剛下線,後腳鐘玉就找到順義的一家二鍋頭酒廠。什麼?乾燥水晶膜,沒有任何溶液氣味,覆膜機隨用隨開,3秒包好,還不起氣泡、不脫層,酒廠老闆頓時來了興致。

品質不相上下,價格卻比進口的便宜了40%,那酒老闆還不跟瘋了一樣。果然,當場就簽了5噸水晶膜的合同!“光定金就付了25萬。”隨後,北京周邊的20多個酒廠都蜂擁而來,鐘玉簽合同簽到手軟。

搞定了酒廠,鐘玉就大膽向食品包裝業挺進。2003年3月,他把早先做代理的那30多位元經銷商重新牽上線,“用新產品覆蓋老用戶。”

為表誠意,鐘玉也不含糊,“第一批水晶膜全免費!”合作夥伴樂了,財務總監卻哭了,“花了那麼多錢搞研發,現在又玩免費,下個月工資從哪兒來?”

結果當然是杞人憂天!2個月後,30個食品包裝商逐一追加訂單,而且一追加就是10萬套。

此後短短一年,鐘玉就拿下了全國70%的包裝覆膜市場,“從雜質印刷、食品包裝、到酒瓶外膜,一共11個細分行業。”他還把預塗膜的終端延伸到300多個城市和600多個鄉鎮,完全取代過去有污染的苯工藝。

到2004年年底,康得新的營收一舉突破1個億。

是時候展示一下中國風了!2004年,鐘玉攜帶康得新水晶膜參加了堪稱“印刷界奧林匹克”的德國德魯巴印刷展會。會場上,一位英國印刷商試用後,當場下了訂單,“薄膜比美國的印刷巨頭的還要柔軟、細密,韌度也強了15%,但價格只有對方的一半。”

由此,鐘玉徹底打開了海外市場,他先在英國收穫5000萬,搶佔8%的市場份額。隨後,又把康得新複合材料公司開到印度、日本、俄羅斯等5個國家,每年盈利超過5個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原來那家美國的水晶膜老大哥卻江河日下,“市場丟失60%,每年虧損上億資金。”此後,就從市場消失了。

2010年,鐘玉的康得新成為全球最大的預塗膜生產企業,並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市值超過700億。

但鐘玉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很清楚,“水晶膜的應用範圍還是屬於小眾,而且毛利率較低。”什麼毛利率高呢?當時是光學膜,“手機、電腦、電視液晶顯示幕,沒有光學膜無法成像;汽車玻璃、光學儀器、建築玻璃、照明LED燈,全都有光學膜的存在。”

和水晶膜一樣,光學膜的核心技術一直被日、韓等外商壟斷,雖然臺灣也有技術,但從不在大陸設廠。鐘玉不信邪,2011年10月,他在張家港一次性投入10個億。

世上無難事,正是靠著苦幹+蠻幹,2年後的2013年,鐘玉在張家港建成了2億平米的光學膜產業集群。這個時候,國內手機的第一集團軍如三星、LG、京東方、TCL、創維都成了他的忠實客戶,康得新的年營收突破100億。

之後,鐘玉走在了新複合材料的自主創新之路上。

2015年,佈局裸眼3D全產業鏈,攜康得新裸眼3D技術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獲得“最佳創新技術獎”。

2016年,瞄準材料界“皇冠上的明珠”——碳纖維,大手筆在全球8個國家佈局9個研發中心,“與慕尼克工大聯合成立材料中心,與炭纖維設計公司雷丁合資成立設計中心。”

7月,一次性投資50億,在廊坊建立中安信碳纖維生產基地,“年產能15000噸原絲、5100噸碳絲”,是我國第一條單體產能最大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良品率達到97.5%。”

2017年1月,全球首條捲繞式大寬幅高性能封裝阻隔膜生產線成功投產,帶動我國柔性產業全面崛起。

如今,康得新集團以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為主攻方向,業務涉及預塗膜技術、高壓變頻環保、餘熱利用發電、快裝高空作業平臺等11個方面,旗下擁有2家上市公司,20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出口美國、日本、俄羅斯等55個國家和地區。

回顧一下鐘玉近30年的商業歷程,發現他每一步都走的如此完美。那麼,為什麼是他呢?

1、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別人做的我不做,別人做的好的更不做,專做別人沒有的。”28年來,鐘玉的康得新拿了多個第一,它是我國第一家做電動車、第一家做工業清潔設備、第一家做預塗膜、第一家做光學膜,第一條家做碳纖維的企業。

2、向中高端突圍

鐘玉的產品創新很多都是微創新,主要是為了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客戶體驗,但是微創新多了,也就成了偉大的創新,成了客戶眼中的高端產品。

3、想創新,先“歸零”

28年來,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但是鐘玉一直保持著歸零心態,“敢想、敢幹、會幹,要想把一個行業做到極致,就必須從頭起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