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工控行業深度報告:製造業產業升級下游復蘇,工控行業長期受益

製造業產業升級, 工控行業長期向上

工控產品能有效提高製造業自動化程度

工業自動化控制簡稱工控, 是根據控制理論等相關知識, 借助變頻器等工控產品, 對工業生產過程實行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和決策的行業。

工控行業的產品種類繁多, 下游應用較為分散。 按照行業網站工控網的分類, 工控產品大體上可分為驅動系統、控制系統、運動控制、回饋機構、執行機構和其他六類。 工控產品廣泛應用在製造業各細分行業中, 主要包括機床工具、紡織機械、包裝機械等所在的 OEM 市場和電力、油氣、石油化工冶金等所在的專案型市場。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 工控產品的廣泛使用, 能夠減少製造業工人數量, 提升製造業自動化程度, 進而增加產品產量, 提高產品品質, 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 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我國製造業自動化程度有較大提升空間

我國已經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製造體系, 製造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 不過與先進國家相比, 我國製造業的自動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以代表工業自動化程度高低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即每萬名製造業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來比較,

2015 年, 世界工業機器人密度平均值為 69, 前三名的國家及數量分別為:韓國為 531、新加坡為 398、日本為 305。 中國為 49, 不足韓國的十分之一。 總體來看, 我國自動化程度有較大提升空間。

產業升級加速推進, 智慧製造方興未艾

全球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

當前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調整, 製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 各國紛紛制定以重振製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

美國發佈《先進製造業夥伴計畫》、《製造業創新網路計畫》, 德國發佈《工業 4.0》, 日本在《2014 製造業白皮書》中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

英國發佈《英國製造 2050》等。 提高我國製造業自動化程度, 是重塑我國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搶佔全球製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的必由之路。

智慧製造為我國製造業產業升級指明了方向。 嚴峻的國際形勢使得我國製造業傳統競爭優勢賴以保持的多種要素約束日益趨緊, 粗放式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

我國製造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在 2015 年 5 月份印發了《中國製造 2025》,決定加快推進智慧製造。智慧製造是基於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我調整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根據工信部和財政部 2016 年底頒佈的《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的內容,到 2020 年:

1)在智慧製造技術與裝備方面要實現突破。具體來看,要研發一批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 50%。突破一批智慧製造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支撐軟體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 30%;

2)培育 40 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 10 億元、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初步形成智慧製造生態體系;3)製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 7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 50%,數位化車間/智慧工廠普及率超過 20%。 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政策護航智慧製造。自《中國製造 2025》發佈以來,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不同部門先後發佈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推動智慧製造的有效實施。

工控產品是智慧裝備的核心組成,將長期受益于智慧製造的持續推進。智慧裝備是智慧製造的基礎,智慧製造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發展智慧裝備。智慧裝備是指在其基本功能以外具有數位通信和配置、優化、診斷、維護等附加功能的設備或裝置,一般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能力,是先進製造技術、資訊技術和智慧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工控產品中的感測器、儀器儀錶、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資料獲取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分散式控制系統(DCS)和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製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RP)、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和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等是智慧裝備的核心產品。

按照規劃內容,到 2020 年,我國要研製 60 種以上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及產品,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 50%。隨著智慧製造的持續推進,工控行業將長期受益。

下游市場持續復蘇,工控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中國經濟好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增加

GDP 和 PMI 等宏觀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好轉。2017 年 6 月份 GDP 同比增速達到 6.9%,為 2016 年以來最高值;PMI 指數自 2016 年 9 月份以來一直處於榮枯線之上,且在 2017 年 6 月份達到最高值。GDP 和 PMI 指數等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好轉,製造業環境穩定且持續擴張。

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製造業穩中向好。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規模從 2016 年三季度開始逐漸加速,2017 年 1-6 月份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約 8.68 萬億元,同比增速 5.53%。從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來看, 2017 年 6 月份,通用設備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為 0.75%,專用設備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為 4.84%。

OEM 市場將維持增長

工控行業的下游產品市場分為 OEM 市場和項目型市場,市場占比大體相當。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即原始設備製造商,是指採購自動化產品或成型的電控系統,將其配臵在自己生產的設備或者機械中的製造商,其形成的市場稱為OEM 市場。

OEM 市場主要是設備類市場,比如機床工具、包裝機械和電子製造設備等。專案型市場是指工程類市場,主要包含石油石化、冶金電力和公共設施等。近年來,OEM 市場份額占工控下游產品市場份額的比例不斷增加,2015 年占比達到 46.5%,2016 年,OEM 市場份額約為 50%。

OEM 市場各細分領域主要包含機床工具、風電設備、電子製造設備、包裝機械、紡織機械、電梯、食品機械、起重機械、暖通空調、塑膠機械、建築機械等。市場份額最大的細分領域是機床工具,其後依次是風電設備、電子製造設備、包裝機械、紡織機械和電梯等。

電子製造設備需求持續增加

電子製造設備投資規模不斷提升。電子製造設備是一個統稱, 3C 產品製造設備、鋰電池包裝設備、以及 LED 晶圓設備等都屬於電子製造設備。電子製造設備作為電子產品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其自動化程度決定了電子產品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工藝。

智慧控制系統及裝臵部件作為電子製造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核心部件,對其性能和整套設備的運行效率起到決定性作用。近年來,電子製造設備行業趨勢不斷向好,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逐年增加,2016 年三季度以來一直保持在 10%以上增速,在 2017 年 6 月達到 27.4%。

未來幾年電子製造設備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智慧手機是主要的 3C 產品, IDC預測智慧手機到 2021 年出貨量將達到 17.45 億台,年均複合增速約 3.44%。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力鋰電池到 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60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約 22%,儲能鋰電池到 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50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41.4%。

未來電子製造設備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機床工具產量持續增加,未來維持增長趨勢

機床工具市場上半年回暖趨穩。機床是裝備製造業智慧製造的工作母機。2017年上半年,在市場需求逐步回升的支撐下,機床工具市場和行業運行呈現回暖和趨穩的局面。2017 年上半年,全行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 12.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23.6%。2017 年上半年,中國機床工具領域景氣度指數為 62.5%,處於榮枯線以上,較 2016 年底回升 8.6 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擴張趨勢。

機床工具市場 2020 年規模可達 270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10%

機床工具是“中國製造 2025”確定的發展戰略重點領域,“數控機床—數控機床智慧化—智慧機床—智慧製造車間—智慧製造工廠—智慧製造大系統”的技術發展進程,為機床行業展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智慧機床”將成為智慧製造體系中的核心裝備。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技術革命推動和市場需求等綜合作用下,機床行業的“智慧製造”將步入加速成長期。預計到 2020 年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可達到272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10%。

風電基本面好轉,風電設備需求增加

風電基本面好轉。根據國家能源局公佈的 2017 年上半年風電專案並網資料,2017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增加 7.3%,風電棄風電量 235 億千瓦時,同比減少 91 億千瓦時,棄風限電形勢明顯好轉,風電基本面開始改善。風電設備的招標容量能夠很好的反映風電設備的市場情況。

2015 年,風電招標容量為 18.7 GW,與 2014 年的 27.5 GW 相比降幅較大。2016 年,國內風電設備公開招標容量達到 28.3 GW,同比增長 51.3%;2017 年一季度,國內風電設備公開招標容量為 7.7 GW,為四年來同期最高水準。風電設備招標量的增加反映了風電設備裝機需求將增加。

電梯設備需求持續增長

房屋新開工面積不斷增加,電梯設備需求增速超過 10%。電梯裝機一般滯後於房屋新開工時間 1 年左右。自 2016 年 2 月以來,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在10%~20%之間。我們預計在未來的一兩年內,電梯裝機將維持 10%以上的增長。

項目型市場的市政和油氣等領域將實現增長

項目型市場主要包含電力、油氣、石化化工、礦業、冶金、建材、造紙、汽車製造、食品飲料、市政、軌道交通、交通運輸、環保、建築樓宇、安防等細分市場。2016 年,市政、公共設施、汽車等細分行業穩定增長,礦業、化工、石油、石化等細分市場跌幅較大,專案型市場整體規模在 2016 年下降約 5%。

2017 上半年,市政、公共設施等行業投資持續穩定上漲。未來幾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有望推動市政和公共設施等市場持續增長;受益於國家政策的驅動,油氣市場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增長。

政策驅動油氣行業增長

油氣管道“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達到 8.6%。近年來,我國油氣消費量和進口量持續增長。我國油氣管網建設取得一些成效,但在規模、結構、佈局和體制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2017 年 7 月份,發改委印發《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按照《規劃》內容,我國到 2020 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將達到 16.9 萬公里。以此計算,“十三五”期間我國油氣管道行業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8.6%。

工控行業維持高景氣度,未來增長可期

2016 年三季度以來工控行業景氣度高。工控市場的變化趨勢可以用工控指數表示。工控指數是將上年的工控市場規模定為 100 點,採用比值法並按季度更新,能夠反映自動化市場景氣度。工控指數在 2016 年四季度達到 107 點,景氣度較高。在 2017 年上半年工控行業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增速超 10%。

預計 2020 年工控市場規模可達 184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7%。從 2006 年到 2016 年的十年間,工控市場規模從 894 億元增長到 1400 億元,十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 4.6%。2015 年工控行業市場規模下滑,2016 年趨勢向好,同比增長率約為 1%。

2017 年一季度工控市場規模同比增加超 11%,二季度增速超14%。從長期來看,工控行業將不斷受益于中國智慧製造的不斷推進;短期來看,工控行業下游 OEM 市場復蘇強勁,項目型市場不乏亮點,工控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在智慧製造加速推進和下游市場強勁復蘇的驅動下,我們預計工控行業將維 持增長趨勢。工控行業下游市場應用廣泛,涵蓋了製造業的大部分子行業。獲得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7 年上半年,製造業 GDP 的增速約為 7%,我們預計工控行業將以與下游製造業相近的速度增長,年均複合增速為 7%,據此估算,到2020 年,工控行業市場規模能夠達到 1840 億元。

點擊下方連結“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粗放式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

我國製造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在 2015 年 5 月份印發了《中國製造 2025》,決定加快推進智慧製造。智慧製造是基於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我調整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根據工信部和財政部 2016 年底頒佈的《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的內容,到 2020 年:

1)在智慧製造技術與裝備方面要實現突破。具體來看,要研發一批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 50%。突破一批智慧製造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支撐軟體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 30%;

2)培育 40 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 10 億元、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初步形成智慧製造生態體系;3)製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 7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 50%,數位化車間/智慧工廠普及率超過 20%。 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政策護航智慧製造。自《中國製造 2025》發佈以來,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不同部門先後發佈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推動智慧製造的有效實施。

工控產品是智慧裝備的核心組成,將長期受益于智慧製造的持續推進。智慧裝備是智慧製造的基礎,智慧製造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發展智慧裝備。智慧裝備是指在其基本功能以外具有數位通信和配置、優化、診斷、維護等附加功能的設備或裝置,一般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能力,是先進製造技術、資訊技術和智慧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工控產品中的感測器、儀器儀錶、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資料獲取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分散式控制系統(DCS)和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製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RP)、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和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等是智慧裝備的核心產品。

按照規劃內容,到 2020 年,我國要研製 60 種以上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及產品,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 50%。隨著智慧製造的持續推進,工控行業將長期受益。

下游市場持續復蘇,工控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中國經濟好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增加

GDP 和 PMI 等宏觀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好轉。2017 年 6 月份 GDP 同比增速達到 6.9%,為 2016 年以來最高值;PMI 指數自 2016 年 9 月份以來一直處於榮枯線之上,且在 2017 年 6 月份達到最高值。GDP 和 PMI 指數等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好轉,製造業環境穩定且持續擴張。

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製造業穩中向好。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規模從 2016 年三季度開始逐漸加速,2017 年 1-6 月份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約 8.68 萬億元,同比增速 5.53%。從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來看, 2017 年 6 月份,通用設備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為 0.75%,專用設備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為 4.84%。

OEM 市場將維持增長

工控行業的下游產品市場分為 OEM 市場和項目型市場,市場占比大體相當。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即原始設備製造商,是指採購自動化產品或成型的電控系統,將其配臵在自己生產的設備或者機械中的製造商,其形成的市場稱為OEM 市場。

OEM 市場主要是設備類市場,比如機床工具、包裝機械和電子製造設備等。專案型市場是指工程類市場,主要包含石油石化、冶金電力和公共設施等。近年來,OEM 市場份額占工控下游產品市場份額的比例不斷增加,2015 年占比達到 46.5%,2016 年,OEM 市場份額約為 50%。

OEM 市場各細分領域主要包含機床工具、風電設備、電子製造設備、包裝機械、紡織機械、電梯、食品機械、起重機械、暖通空調、塑膠機械、建築機械等。市場份額最大的細分領域是機床工具,其後依次是風電設備、電子製造設備、包裝機械、紡織機械和電梯等。

電子製造設備需求持續增加

電子製造設備投資規模不斷提升。電子製造設備是一個統稱, 3C 產品製造設備、鋰電池包裝設備、以及 LED 晶圓設備等都屬於電子製造設備。電子製造設備作為電子產品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其自動化程度決定了電子產品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工藝。

智慧控制系統及裝臵部件作為電子製造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核心部件,對其性能和整套設備的運行效率起到決定性作用。近年來,電子製造設備行業趨勢不斷向好,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逐年增加,2016 年三季度以來一直保持在 10%以上增速,在 2017 年 6 月達到 27.4%。

未來幾年電子製造設備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智慧手機是主要的 3C 產品, IDC預測智慧手機到 2021 年出貨量將達到 17.45 億台,年均複合增速約 3.44%。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力鋰電池到 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60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約 22%,儲能鋰電池到 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50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41.4%。

未來電子製造設備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機床工具產量持續增加,未來維持增長趨勢

機床工具市場上半年回暖趨穩。機床是裝備製造業智慧製造的工作母機。2017年上半年,在市場需求逐步回升的支撐下,機床工具市場和行業運行呈現回暖和趨穩的局面。2017 年上半年,全行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 12.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23.6%。2017 年上半年,中國機床工具領域景氣度指數為 62.5%,處於榮枯線以上,較 2016 年底回升 8.6 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擴張趨勢。

機床工具市場 2020 年規模可達 270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10%

機床工具是“中國製造 2025”確定的發展戰略重點領域,“數控機床—數控機床智慧化—智慧機床—智慧製造車間—智慧製造工廠—智慧製造大系統”的技術發展進程,為機床行業展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智慧機床”將成為智慧製造體系中的核心裝備。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技術革命推動和市場需求等綜合作用下,機床行業的“智慧製造”將步入加速成長期。預計到 2020 年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可達到272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10%。

風電基本面好轉,風電設備需求增加

風電基本面好轉。根據國家能源局公佈的 2017 年上半年風電專案並網資料,2017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增加 7.3%,風電棄風電量 235 億千瓦時,同比減少 91 億千瓦時,棄風限電形勢明顯好轉,風電基本面開始改善。風電設備的招標容量能夠很好的反映風電設備的市場情況。

2015 年,風電招標容量為 18.7 GW,與 2014 年的 27.5 GW 相比降幅較大。2016 年,國內風電設備公開招標容量達到 28.3 GW,同比增長 51.3%;2017 年一季度,國內風電設備公開招標容量為 7.7 GW,為四年來同期最高水準。風電設備招標量的增加反映了風電設備裝機需求將增加。

電梯設備需求持續增長

房屋新開工面積不斷增加,電梯設備需求增速超過 10%。電梯裝機一般滯後於房屋新開工時間 1 年左右。自 2016 年 2 月以來,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在10%~20%之間。我們預計在未來的一兩年內,電梯裝機將維持 10%以上的增長。

項目型市場的市政和油氣等領域將實現增長

項目型市場主要包含電力、油氣、石化化工、礦業、冶金、建材、造紙、汽車製造、食品飲料、市政、軌道交通、交通運輸、環保、建築樓宇、安防等細分市場。2016 年,市政、公共設施、汽車等細分行業穩定增長,礦業、化工、石油、石化等細分市場跌幅較大,專案型市場整體規模在 2016 年下降約 5%。

2017 上半年,市政、公共設施等行業投資持續穩定上漲。未來幾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有望推動市政和公共設施等市場持續增長;受益於國家政策的驅動,油氣市場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增長。

政策驅動油氣行業增長

油氣管道“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達到 8.6%。近年來,我國油氣消費量和進口量持續增長。我國油氣管網建設取得一些成效,但在規模、結構、佈局和體制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2017 年 7 月份,發改委印發《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按照《規劃》內容,我國到 2020 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將達到 16.9 萬公里。以此計算,“十三五”期間我國油氣管道行業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8.6%。

工控行業維持高景氣度,未來增長可期

2016 年三季度以來工控行業景氣度高。工控市場的變化趨勢可以用工控指數表示。工控指數是將上年的工控市場規模定為 100 點,採用比值法並按季度更新,能夠反映自動化市場景氣度。工控指數在 2016 年四季度達到 107 點,景氣度較高。在 2017 年上半年工控行業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增速超 10%。

預計 2020 年工控市場規模可達 1840 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7%。從 2006 年到 2016 年的十年間,工控市場規模從 894 億元增長到 1400 億元,十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 4.6%。2015 年工控行業市場規模下滑,2016 年趨勢向好,同比增長率約為 1%。

2017 年一季度工控市場規模同比增加超 11%,二季度增速超14%。從長期來看,工控行業將不斷受益于中國智慧製造的不斷推進;短期來看,工控行業下游 OEM 市場復蘇強勁,項目型市場不乏亮點,工控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在智慧製造加速推進和下游市場強勁復蘇的驅動下,我們預計工控行業將維 持增長趨勢。工控行業下游市場應用廣泛,涵蓋了製造業的大部分子行業。獲得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7 年上半年,製造業 GDP 的增速約為 7%,我們預計工控行業將以與下游製造業相近的速度增長,年均複合增速為 7%,據此估算,到2020 年,工控行業市場規模能夠達到 1840 億元。

點擊下方連結“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