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雲南縣域經濟提質須解三大產業難題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作者:經濟日報記者 周斌 記者 鄭義

2017年8月, 雲南省對2016年度縣域經濟發展進行梳理、考評和總結, 旨在激勵各縣市爭先進位。

鄭寶華教授通過分析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相關資料及實例, 認為近年來雲南省縣域經濟增長平穩, 但整體品質不高、實力偏弱, 最根本的原因是產業支撐不足, 需要在產業、創新等關鍵問題上有所突破。

穩而不強投資依賴明顯

鄭寶華分析了過去6年雲南縣域經濟發展運行情況, 並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料對比:

2016年度縣域經濟10強GDP總量大約2400多億元, 占全省總量16.2%;2011年GDP總量為1497億元, 占全省總量17.1%。

2016年度縣域經濟後10位GDP總量為251億元, 占全省總量1.7%;2011年是153億元, 占全省總量1.5%。

從年均增速看, 前10位年均名義增速為8.2%, 後10位是8.62%, 出人意料的是前10位、後10位縣市平均增速都低於過去6年全省9.24%的平均水準, 稍高於過去6年全國7.9%的名義增速。

此次分類考核中雲南省採用了6項主要經濟指標,

其中一項是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其實在創造財富方面財政總收入更具可比性。

從財政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看, 排第一的安寧市為15.11%, 低於昆明市24.80%、雲南省21.55%、全國21.44%的平均水準, 可看出即使排名靠前的縣市, 其經濟品質也與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雲南省民族自治地方財政收入占經濟總量平均比重為15.72%, 25個邊境縣僅11.44%, 73個國家重點扶貧工作縣只有11.21%, 7個雲南省重點扶貧工作縣則只有10.71%。 因此, 雲南省縣域經濟尤其是落後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品質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雲南省縣域經濟穩而不強可歸結為“固定資產投資依賴症”。 如果把一個地區的經濟總量跟它的固定資產投資對比,

就可以看出創造1元錢的經濟總量相應的固定資產投資是多少。 全國2016年是1:0.8, 即創造1元錢的生產總值固投為0.8元。 雲南很多地方恰恰相反, 比如安寧市創1元投1.32元, 昆明市是1:0.91, 雲南省是1:1.05;更極端的是73個貧困縣為1:1.20, 民族自治地方和25個邊境縣為1:1.17。

從投資結構看, 經濟落後地區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際上是以基礎設施為主, 這些地區投資並不能馬上創造財富, 而是需要國家投入巨大的資金以改善基礎設施歷史欠帳。

鄭寶華認為, 在產業發展主要依賴於社會資本和信貸資本的前提下, 如果投資回報率過低, 對縣域經濟甚至省域經濟都極其不利。 因此, 雲南省需要在投資回報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產業投資方面做詳細的專題研究,

找出其對經濟最大拉動的著力點。

產業支撐難題亟需破解

一直以來, 雲南省大部分縣市傳統種植、養殖業比重較高, 初級產品和粗加工產品居多, 部分縣市主導產業定位不清晰。 為改變產業低端、綜合實力弱等狀況, 雲南省委省政府根據本省資源優勢以及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形勢, 在“十三五”一開始就明確了要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先進裝備製造、食品與消費品製造等八大產業, 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鄭寶華提出, 提高雲南省縣域經濟品質, 關鍵在於提升縣域產業支撐能力, 需要深入研究並解決好產業化組織方式、關鍵技術和政策設計三個問題。

以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為例, 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 雲南以單家獨戶為經營主體的農業形態難以轉變組織方式, 因雲南的特殊性基於兩點, 一是基於雲南農業資源特點本身, 農業資源分散性帶來集中經營難題, 比如目前土地流轉方式, 使農業生產成本中土地使用成本高達40%以上。 二是基於雲南農業從業者自身特點, 比如散居少數民族很難轉移流動, 帶來人力資源管理難題。

產業低端的一個主要制約因素是缺乏精深加工技術。 以近年雲南省大力打造的核桃產業為例, 一方面國內以核桃為原料的木本油料及其他健康食品市場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核桃精深加工中保質期短的技術難題尚未解決, 如果幾年後全省近4000萬畝核桃進入盛果期時這一難題仍未解決的話,這將是核桃產業的巨大災難。

關於政策設計層面,現在的分類考核、激勵機制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仍需要在差異化等方面更加細化。比如重點開發區,可以從經濟規模、主導產業等方面設計指標納入考核;限制開發區可以把高原特色農業指標納入考核;禁止開發區則可以考慮把生態保護與生態產業的發展作為考核重點。從時間節點上,“十三五”中後期即從2018年起,可考慮把縣市主導產業作為考核重點。考核指標的設定可從主導產業的培育、成長情況和支撐能力等方面來做一些政策的設計。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如果幾年後全省近4000萬畝核桃進入盛果期時這一難題仍未解決的話,這將是核桃產業的巨大災難。

關於政策設計層面,現在的分類考核、激勵機制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仍需要在差異化等方面更加細化。比如重點開發區,可以從經濟規模、主導產業等方面設計指標納入考核;限制開發區可以把高原特色農業指標納入考核;禁止開發區則可以考慮把生態保護與生態產業的發展作為考核重點。從時間節點上,“十三五”中後期即從2018年起,可考慮把縣市主導產業作為考核重點。考核指標的設定可從主導產業的培育、成長情況和支撐能力等方面來做一些政策的設計。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