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情人眼裡出西施,美的相對性和絕對性

中國有句古話:情人眼裡出西施。

這話說的是審美具有相對性。

從前有一位畫家, 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 畫畢, 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 畫旁畫了一支筆, 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 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處, 可在畫中畫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 發現整個畫面都圖滿了記號。 每有一筆一劃, 不被指責。 畫家十分不快, 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一試。 他又拿了一張同樣的畫去到市場上展出。 可是這一次, 他要求每一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處都標上記號。 當畫家再取畫時,

他發現畫面又被圖滿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劃, 如今卻又換成了讚美的標記。

審美是個體性的, 不同性格類型的人對美的感受往往不同。 所以同樣一幅畫得出不同的評價並不奇怪。 比如, 對於金庸的武俠小說, 喜歡讀的人很多,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金庸小說沒有藝術價值。

比如, 著名作家王朔就曾經狠狠地批判金庸先生及其武俠小說。 《紅樓夢》這部小說, 大多數讀者認為它是中國古典小說中藝術性最高的一部。 但是新文化運動的名人胡適就認為寫得不好。 這說明美具有相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依據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發展變化的, 美的事物也是這樣, 它不可能是凝固不變的, 此時此刻美的物件, 彼時彼刻就不一定是美的了。 戲劇演員在舞臺上濃妝豔抹是美的, 但如果下了舞臺也還是以林妹妹、寶哥哥自居, 那就會讓人覺得是扭捏作態。

拿人們的衣著美來說, 它因時令、地點與被裝飾的諸種條件而變化。 一個胖子穿深色衣服或穿一件直條紋的衣服看起來顯得苗條一些, 因為深色具有收縮感, 直條紋可以造成避免體形橫寬的施錯覺。 如果這種深色的直條紋穿在瘦個子身上就不美了。 可見人的服飾美也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大自然中有許多美, 如行雲流水, 曇花一現, 其美的相對性更加明顯。

總而言之, 美具有相對性, 此時此地美的東西, 彼時彼地就不一定美了, 沒有抽象不變的美, 只有具體流動的美。

除了美的相對性外, 美也具有絕對性。 所謂美的絕對性, 其涵義首先是指, 凡是美的事物, 它之所以美, 都必須具有美的某種品格, 或者說具有構成事物美的某種潛在因素。 假如不具備此種品格, 此種潛在因素, 任憑外界條件和環境如何變化, 也不可能構成事物的美。 蒼蠅、毛毛蟲, 不管你用什麼手段, 也不能把它們變成美的東西, 因為它們不具備美的潛在條件。 一堆發黴發臭的垃圾, 不管你怎樣堆放、擺設, 它也不能構成美的東西。

美的絕對性的涵義還包括, 美的物件一旦創造出來以後, 總是歷史的、具體地存在著的, 對於欣賞者來說它永遠是一種客觀存在。 人們可以欣賞它、發展它、創造它, 卻無法隨意否定它、抹煞它。 比如講《詩經》裡的“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現在的人們已經寫不出這樣的詩, 但是人們讀它的時候, 還是覺得很美。 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作品, 一代代的書家可能會有自己的風格,但沒有人會否定二王父子的作品是珍品。

所以說,美既有相對性,又有絕對性。美的相對性中蘊含著絕對性。一件時裝,穿在不同的人身上,由於體形、年齡、容貌、膚色的差距,有可能是美的,也有可能是不美的,這就呈現出相對性。時裝本身具有某種美的品格,或者說具有某種美的潛在條件,從這一點說,它具有美的絕對性。

一代代的書家可能會有自己的風格,但沒有人會否定二王父子的作品是珍品。

所以說,美既有相對性,又有絕對性。美的相對性中蘊含著絕對性。一件時裝,穿在不同的人身上,由於體形、年齡、容貌、膚色的差距,有可能是美的,也有可能是不美的,這就呈現出相對性。時裝本身具有某種美的品格,或者說具有某種美的潛在條件,從這一點說,它具有美的絕對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