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大哥文化,從什麼時候有了江湖味兒?

大哥這個詞我們現在聽起來江湖味十足, 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一種很有特色的文化, 即使是現在當我們聽到:他是某某的大哥, 我們都會對對方有一種敬意。 那麼大哥文化又是從何時開始流行的呢?

原本在唐朝以前哥這個詞和歌曲的歌還是一樣的, 在宋朝之後因為一些市井文化的興起逐漸形成了一種大哥文化, 而這種大哥文化的形成和遊民的關係非常密切, 正是因為遊民才產生了大哥文化。 那什麼又是遊民呢?說白了,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盲流, 無業遊民, 他們沒有什麼固定工作, 而這種遊民的形成有時候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只是因為社會動盪不安, 造成許多人就做了遊民。

也就是說這些遊民脫離了正常的社會官府約束, 官府不會去保護他們, 因此就脫離了正常的社會關係。 那他們還要活呀, 遇到一些官府解決不了的事, 得找個能幫自己的人。 而這個人絕不是那種普通朋友,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 這就需要找個靠譜的人, 你不能一出門見人就跪地上認別人當爹, 這多半會被認為你瘋了, 或傻了, 而認爹這種事也多處於官場之上, 你要巴結大官就不能跟人家稱兄道弟吧?再說人家的朋友就是他的上司,

因此朋友也做不成只能做兒子了。 而底層的百姓之間就產生了大哥文化。 而大哥文化最盛極一時可以說就是《水滸傳》中的108將結義的事情, 他們共同推舉宋公明做大哥的原因便是宋江為人樂善好施, 見人二話不說上去就是送銀子, 這樣的人不做大哥, 天理難容啊。

除此之外, 在元曲《桃園結義》中劉關張三人去酒樓喝酒, 劉備一會兒便酩酊大醉, 就在此刻一條蛇在穿于劉備七竅之中, 就這麼來會鑽, 有點像中國結啊, 正在此時關羽眼尖, 看到了這一現象, 哎呀, 不得了啊!趕緊叫張飛, 說到:你看射穿於七竅之中, 跟腦子裡沒東西一樣, 這不沒腦子嗎?當然不是沒腦子, 出此異象, 此人必定以後飛黃騰達。 劉備一醒, 兩人倒頭便拜認大哥。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大哥呢?首先你能力當然要強, 起碼比自己強, 第二社會閱歷要豐富要足夠的老練, 最後肯定就是靠譜了。 遇見這樣一個能力強, 比自己優秀的人還不趕緊認大哥, 還等什麼?

其次, 說明在江湖行走中體現大哥重要性的另一件事, 便是我們在許多香港電影中都能看到一些人, 行走江湖說自己是混兄弟的。 在這裡兄弟的地位肯定是要高於妻子兒女的, 要不他們也不會拜關公了。 劉備不是有一句話就說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嗎?當然現在有可能顛倒過來成了為兄弟兩肋插刀, 為女人插兄弟兩刀嗎?當然每個人信仰不同到底插誰,諸位還是自己看著辦吧。

為女人插兄弟兩刀嗎?當然每個人信仰不同到底插誰,諸位還是自己看著辦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