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羅爾純:我不是大師,只是個老師

希望

大家能一直記得

這位隱士一樣的老先生

羅爾純並不流行。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 他是一個謎。

老先生經常衣著樸素, 身形瘦小, 渾身散發著恬然、淡定的氣息。 很難想像, 這樣一個外表羸弱的老人, 卻以大膽的色彩和罕有的藝術激情而獨樹一幟。 他的油畫主題廣泛, 有湖南老家的紅土坡、塞納河的風光、普通的新疆婦女、攙扶著行走的老人、菊花等等。

一個個極普通的主題, 承載著羅爾純對生活的洞察和感悟。

有學者說:“羅爾純先生的話很少, 可是畫很多。 ”這個對比如此生動, 也許是因為他已將所有要說的話都傾訴在畫裡了。

羅爾純 老婦人 1986年 40×46cm 紙本油彩 外框

東方梵古

以往我們聽到或想像中的羅爾純,

可能會是個高齡且激情不再的老年人形象, 但事實上, 他給人的感覺完全相反。 羅爾純所具有的魅力和價值是全方位的, 他身上的一些特質, 可能恰恰就是現今美術界所欠缺的。

羅爾純對藝術創作規律有著深刻的獨到見解。 對他來說, 藝術創作本身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是自身感受的真實反映。 此外, 羅爾純堅持不斷地創新, 直到去世前, 還一次次想超越自己。

最難能可貴的是, 他一直保持了一個獨立的人格和狀態。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到現在, 經歷了多少大風大浪, 他始終超脫於政治和教條之外, 讓一切創作都服從自己的感受。 而他一生中, 就只創作過一件政治題材的作品——《架起四海友誼橋樑》, 記錄了新中國以來周恩來總理開創的一代外交新風。

這件作品同樣是羅爾純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羅爾純《架起四海友誼橋》1980年 51×60cm 紙本油彩 外框 款識:爾純80

像塞尚一樣, 羅爾純在這件作品中, 用色彩在畫面中塑造形體的體積。 艾中信曾評論此件作品, “羅爾純同時有相當鞏固的寫實基本功,

在這個基礎上善於變化, 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他用裝飾風格創作的《架起四海友誼橋》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相統一的要求, 稍加誇張的分面造型和對比色塊加強了藝術感染力, 人物形象是真實可信的。 ”

16歲以前的家鄉風情, 是他主要的繪畫源泉, 那裡有他最美好的記憶, 他一直追求著這種記憶。 美國著名的赫夫納畫廊的赫夫納先生看到羅爾純的畫, 被來自自然感受的豐富的內心世界所感動。 他將羅爾純視為“東方的梵古”, 在1988年初邀他赴紐約參加在那裡舉行的“中國現代油畫展”。

他在一封信中向羅爾純表示, “希望每年在美國為您舉辦一次個人作品展, 第一、二次展覽希望您個人也能赴美參加……把中國的油畫藝術介紹到國外, 以加強美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英國著名美術評論家邁克爾·蘇裡文也對羅爾純極為推崇。他曾在《20世紀的中國畫和藝術家》一書中評論說:“羅教授的油畫一掃中國油畫畫壇幾十年的沉悶空氣。他以明亮的色彩和很自然的變形手法,創造出‘極鮮明的個人風格’。”

羅爾純《鄉間小路》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人生如畫

羅爾純1930年4月生於湖南省湘鄉縣。這裡也是曾國藩的老家。父親羅光績古文深厚,擅長詩、詞、書、畫,他是羅爾純的美術啟蒙老師。受父親的影響,羅爾純從小喜歡畫畫。少年時代,羅爾純已經可以在學校的石印校刊《陶龕旬報》上畫插圖和記事畫。

16歲時,羅爾純受姑母羅君建(早年畢業蘇州美專)的影響,考入蘇州美專,師從顏文樑先生。蘇州美專推崇歐洲古典主義,教學上以古典學院派為模式,連教學樓的內部也裝飾著歐洲古典風格的壁畫。蘇州美專給羅爾純打下了深厚的美術基礎。在校期間,他獲得“1947年春季油畫風景寫生”第一名,顏先生以其水彩風景畫獎勵。

羅爾純《金色稻田》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29歲時,羅爾純由人民美術出版社調往北京藝術師範學院美術系任講師。當時的美術系人才濟濟,衛天霖、李瑞年、吳冠中等人都是老師。吳冠中當時任油畫教研組組長,他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思想是反對教學中只教技術不教藝術。羅爾純在吳冠中身邊待了5年,這5年中,可以說是“亦步亦趨,即使在週末,也泡在吳冠中家裡”。受吳冠中影響,他開始注意印象派及其以後的畫家和作品,思考藝術上的問題。

羅爾純與吳冠中

羅爾純回憶說,“我與吳冠中先生同教一個年級的課,吳先生的藝術主張和觀點比較現代,也比較開放,他經常提到的是梵古、塞尚、高更等這些畫家,對我有一種轉折性的影響。他最主要的藝術觀點是強調‘藝術’,這對從小接受強調繪畫‘技術’教育的我來說,產生了很大影響。”

1964年,34歲的羅爾純調往中央美術學院工作,這是羅爾純藝術生命經歷的第三次重要的變動。如果說在蘇州美專打下了專業基礎,在北京藝術師範學院拓寬了藝術視野,那麼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工作則主要提出了“創作”問題。

羅爾純《老年農民》1985年 13×18cm 布面貼於紙本、油彩 內框

在那段激情燃燒、而又失去自主的歲月裡,他曾隨學院到部隊接受改造,曾在歷史博物館畫了一段時間歷史畫,還被抽調到國務院有關部門畫賓館畫。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裡,他不斷地觀察、思考、反省,不斷超越自己。他從國內外各家各派的藝術中汲取營養,蘇派、法派、古典寫實和印象派之後的西方現代繪畫等等,他廣泛涉獵,善於思考,他的悟性極強,終於在80年代初脫穎而出,以畫風新穎成為畫壇上引人注意的人物。直到現在,很多時間裡,他都是面無表情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就那樣定定地思考著。

羅爾純《溪邊的土家族民居》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1990年,羅爾純教授60歲,從中央美術學院退休,之後成為法國文化部門邀請的享有法國居留權的藝術家。他像候鳥一樣在中國與法國之間遷徙,觀察思考著東方與西方的藝術世界。應該說,他已經解決了藝術家“畫什麼”的問題,但對“怎麼畫”的問題,始終在不斷探索中。從2006年開始,羅爾純迎來了又一個創作高峰,這應該是他對自身的又一次突破和超越。

他的創作狀態令人驚奇,完成一幅畫只要幾個小時,有時候半天時間。這主要得益於他成熟的技法和長期以來對生活的洞察和思考。

生而藝術

羅爾純信佛,而且非常虔誠。在生活上,他以前還喝一點酒,自從皈依佛教後,慢慢地開始不吃肉,不吃辛辣食物,也不再吃雞蛋,就是一日兩餐,一碟青菜,一碗米飯,而且過午不食,每天潛心作畫,自由地思考。

他作畫完全沒有功利性,對金錢、物質也是極其淡薄。在人與人的交往上,他很敏感,不善交際,但一旦信任了一個人,是可以拿生命相托的。他一輩子都不會傷害人,一直作為一個藝術上的沉默者,一個非主流藝術家,默默地在繪畫中表達著自己的真情實感。羅爾純的最大特點,是只能從藝術的角度來解釋生活上的簡單。

羅爾純《日落而歸》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吳冠中先生曾評價羅爾純,說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隸”。他是第一個突破寫真實模式的藝術家,也是在以前革命的年代,敢於“藝術變法”的藝術家。他始終作為一個另類存在,也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藝術價值和藝術追求。值得一提的是,羅爾純和趙朴初先生也是朋友,兩人一見如故,似有情感上的契合。

很多人稱他為“大師”,他只是平淡地回應說:“我不是‘大師’,只是一個老師。”他還補充說:“我不愛幹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潛心作畫能讓我樂在其中,我不喜歡說多餘的話,也不參加多餘的活動。”

2015年10月29日,羅爾純於家中逝世。

當拋卻一切名頭、身份和榮譽之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是否還能觸動人心。藝術創作,無關藝術家,而在於其創作本身。我認為,羅爾純做到了。

編輯 | HNB

文章中出現的所有作品都在本場拍賣中上拍哦!

不買也來看個熱鬧吧!

以加強美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英國著名美術評論家邁克爾·蘇裡文也對羅爾純極為推崇。他曾在《20世紀的中國畫和藝術家》一書中評論說:“羅教授的油畫一掃中國油畫畫壇幾十年的沉悶空氣。他以明亮的色彩和很自然的變形手法,創造出‘極鮮明的個人風格’。”

羅爾純《鄉間小路》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人生如畫

羅爾純1930年4月生於湖南省湘鄉縣。這裡也是曾國藩的老家。父親羅光績古文深厚,擅長詩、詞、書、畫,他是羅爾純的美術啟蒙老師。受父親的影響,羅爾純從小喜歡畫畫。少年時代,羅爾純已經可以在學校的石印校刊《陶龕旬報》上畫插圖和記事畫。

16歲時,羅爾純受姑母羅君建(早年畢業蘇州美專)的影響,考入蘇州美專,師從顏文樑先生。蘇州美專推崇歐洲古典主義,教學上以古典學院派為模式,連教學樓的內部也裝飾著歐洲古典風格的壁畫。蘇州美專給羅爾純打下了深厚的美術基礎。在校期間,他獲得“1947年春季油畫風景寫生”第一名,顏先生以其水彩風景畫獎勵。

羅爾純《金色稻田》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29歲時,羅爾純由人民美術出版社調往北京藝術師範學院美術系任講師。當時的美術系人才濟濟,衛天霖、李瑞年、吳冠中等人都是老師。吳冠中當時任油畫教研組組長,他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思想是反對教學中只教技術不教藝術。羅爾純在吳冠中身邊待了5年,這5年中,可以說是“亦步亦趨,即使在週末,也泡在吳冠中家裡”。受吳冠中影響,他開始注意印象派及其以後的畫家和作品,思考藝術上的問題。

羅爾純與吳冠中

羅爾純回憶說,“我與吳冠中先生同教一個年級的課,吳先生的藝術主張和觀點比較現代,也比較開放,他經常提到的是梵古、塞尚、高更等這些畫家,對我有一種轉折性的影響。他最主要的藝術觀點是強調‘藝術’,這對從小接受強調繪畫‘技術’教育的我來說,產生了很大影響。”

1964年,34歲的羅爾純調往中央美術學院工作,這是羅爾純藝術生命經歷的第三次重要的變動。如果說在蘇州美專打下了專業基礎,在北京藝術師範學院拓寬了藝術視野,那麼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工作則主要提出了“創作”問題。

羅爾純《老年農民》1985年 13×18cm 布面貼於紙本、油彩 內框

在那段激情燃燒、而又失去自主的歲月裡,他曾隨學院到部隊接受改造,曾在歷史博物館畫了一段時間歷史畫,還被抽調到國務院有關部門畫賓館畫。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裡,他不斷地觀察、思考、反省,不斷超越自己。他從國內外各家各派的藝術中汲取營養,蘇派、法派、古典寫實和印象派之後的西方現代繪畫等等,他廣泛涉獵,善於思考,他的悟性極強,終於在80年代初脫穎而出,以畫風新穎成為畫壇上引人注意的人物。直到現在,很多時間裡,他都是面無表情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就那樣定定地思考著。

羅爾純《溪邊的土家族民居》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1990年,羅爾純教授60歲,從中央美術學院退休,之後成為法國文化部門邀請的享有法國居留權的藝術家。他像候鳥一樣在中國與法國之間遷徙,觀察思考著東方與西方的藝術世界。應該說,他已經解決了藝術家“畫什麼”的問題,但對“怎麼畫”的問題,始終在不斷探索中。從2006年開始,羅爾純迎來了又一個創作高峰,這應該是他對自身的又一次突破和超越。

他的創作狀態令人驚奇,完成一幅畫只要幾個小時,有時候半天時間。這主要得益於他成熟的技法和長期以來對生活的洞察和思考。

生而藝術

羅爾純信佛,而且非常虔誠。在生活上,他以前還喝一點酒,自從皈依佛教後,慢慢地開始不吃肉,不吃辛辣食物,也不再吃雞蛋,就是一日兩餐,一碟青菜,一碗米飯,而且過午不食,每天潛心作畫,自由地思考。

他作畫完全沒有功利性,對金錢、物質也是極其淡薄。在人與人的交往上,他很敏感,不善交際,但一旦信任了一個人,是可以拿生命相托的。他一輩子都不會傷害人,一直作為一個藝術上的沉默者,一個非主流藝術家,默默地在繪畫中表達著自己的真情實感。羅爾純的最大特點,是只能從藝術的角度來解釋生活上的簡單。

羅爾純《日落而歸》13.5×19.5cm 紙本水彩 畫心 款識:爾純

吳冠中先生曾評價羅爾純,說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隸”。他是第一個突破寫真實模式的藝術家,也是在以前革命的年代,敢於“藝術變法”的藝術家。他始終作為一個另類存在,也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藝術價值和藝術追求。值得一提的是,羅爾純和趙朴初先生也是朋友,兩人一見如故,似有情感上的契合。

很多人稱他為“大師”,他只是平淡地回應說:“我不是‘大師’,只是一個老師。”他還補充說:“我不愛幹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潛心作畫能讓我樂在其中,我不喜歡說多餘的話,也不參加多餘的活動。”

2015年10月29日,羅爾純於家中逝世。

當拋卻一切名頭、身份和榮譽之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是否還能觸動人心。藝術創作,無關藝術家,而在於其創作本身。我認為,羅爾純做到了。

編輯 | HNB

文章中出現的所有作品都在本場拍賣中上拍哦!

不買也來看個熱鬧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