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新金陵畫派傑出代表宋文治

宋文治(1919-1999), 現代畫家。 江蘇太倉人。

宋文治生於江蘇太倉, 與“四王”之首的王時敏為同鄉, 幼年的薰染使得他具有畫史上所強調的文人畫家的“胎性”,

但他並非一味繼承, 而是更注重題材和現實生活的關係, 更注重題材所表現的社會意義, 運用他所掌握的傳統筆墨, 以“四王”的淺絳法巧妙地表現了時代的新題材, 推陳出新。

直到1981年, 宋文治開始了以潑彩法入畫, 在嚴謹的法度中融入了許多偶發性的生動效果, 畫面從此氤氳彌漫, 色彩斑斕, 其個人風格亦即此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宋文治晚年的創作, 在個人風格中增加了豐富性的筆墨語言, 使“宋家山水”的面貌進一步得到確立。 宋文治的山水畫歷經50年發展, 是當代山水畫的格局中南方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上世紀山水畫史上佔據一席之地。

新金陵畫派的整體風格特點為:以文人畫藝術傳統與現實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氣息與靈性的筆墨氣韻相交融;以秀美、柔美為主調,

而秀中有雄, 柔中寓剛;以傳統畫法為根基, 同時適當吸收外來技法, 如西畫色彩法、構圖法等, 而自然地融入到中國民族繪畫傳寫性、傾斜性、書寫性三者辨證統一的“寫畫”美學體系中。 此後, 新金陵畫派五大家在共同的藝術思想指導下, 相互激勵, 相互切磋, 轉化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力量, 顯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加之又有長安畫派崛起的相互抵礪,一時蔚為壯觀。

60年代中國畫壇上曾流行“東看金陵,西望長安”的說法,儘管在各自藝術理念不同,但其巨大的影響力,共同創造了新中國國畫輝煌的歷史。中國畫在上世紀經歷了不同於任何歷史時期的發展過程。

在巨大的歷史洪流與時代變革的背景下,上世紀中葉,華夏大地上誕生了兩個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畫地域流派——新金陵畫派與長安畫派。這兩個畫派的迅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整個中國畫推陳出新的步伐,造就了一批代表性畫家。

1961年,成立僅一年的江蘇省國畫院,在傅抱石、錢松喦的帶領下到北京舉辦了“山河新貌寫生作品展”,並一舉轟動了京城美術界,繼而在全國幾大城市巡迴展出。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新等新金陵畫派五大家由此脫穎而出。宋文治,就是新金陵畫派的中堅。他以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豐富了畫派的整體風貌,成為60年代中期以後新金陵畫派的中流抵柱。

加之又有長安畫派崛起的相互抵礪,一時蔚為壯觀。

60年代中國畫壇上曾流行“東看金陵,西望長安”的說法,儘管在各自藝術理念不同,但其巨大的影響力,共同創造了新中國國畫輝煌的歷史。中國畫在上世紀經歷了不同於任何歷史時期的發展過程。

在巨大的歷史洪流與時代變革的背景下,上世紀中葉,華夏大地上誕生了兩個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畫地域流派——新金陵畫派與長安畫派。這兩個畫派的迅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整個中國畫推陳出新的步伐,造就了一批代表性畫家。

1961年,成立僅一年的江蘇省國畫院,在傅抱石、錢松喦的帶領下到北京舉辦了“山河新貌寫生作品展”,並一舉轟動了京城美術界,繼而在全國幾大城市巡迴展出。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新等新金陵畫派五大家由此脫穎而出。宋文治,就是新金陵畫派的中堅。他以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豐富了畫派的整體風貌,成為60年代中期以後新金陵畫派的中流抵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