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特斯拉走過14年燒錢路 中國銷量仍秘而不宣

2006年, 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官方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特斯拉汽車的秘密計畫”的博文。 他表示要推動一場電動汽車革命, 實現社會可持續運轉。 十年過去了, 當年的豪言壯語如今兌現幾何呢?

近日, 特斯拉公佈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虧損持續擴大引發關注。 與此同時, 其銷量表現、尤其是在華銷量越來頻繁得被人提及。 實際上, 特斯拉第二季度產量25708輛, 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0%。 而憑藉Model S和Model X車型22026輛的高出貨, 特斯拉上半年總出貨量達到了47077輛。 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3%。

值得一提的是, 儘管市場銷售形勢大好, 特斯拉卻仍未公佈任何中國市場銷量資料。 “特斯拉在華銷售額2017年會達到20億美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而特斯拉在華銷量漸入佳境, 實則在2月22日的特斯拉發佈的2016全年財報中就已初見端倪。

2016年財報資料顯示, 特斯拉中國當年銷售額達10億美元,

約占特斯拉全球銷售額的15%。 儘管仍無法與其全球最大市場——美國的42億美元本土銷售額相提並論, 但結合2017年中國市場前兩個季度的交付量而言, 被馬斯克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終歸似乎終於開始了穩健增長。

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2016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達50.7萬輛, 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繼續挖掘中國市場潛力已經成為特斯拉銷售團隊未來的工作重心。 他同時預計, 到2020年會有100萬輛特斯拉上路, 特斯拉正在用它的方式顛覆整個汽車工業。

大摩再挺特斯拉銷量 中國銷量秘而不宣

特斯拉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 公司營收27.90億美元, 淨利潤虧損4.01億美元, 與去年同期的淨虧損2.93億美元相比繼續擴大;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3.36億美元,

高於去年同期的虧損2.93億美元。

事實上, 由於產能始終不能達到盈虧平衡的要求, 造成特斯拉自2003年成立以來, 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虧損的狀態, 僅有兩個季度實現盈利。 以2013年-2016年為例, 3年累計虧損18.43億美元, 平均下來每年虧6億美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特斯拉前6個月訂單輛與交付量卻強勢增長。 資料顯示, 2017年前6個月, 特斯拉共計生產新車51126輛, 其中第二季度車輛生產新車25708輛, 交付量達22000餘輛, 同比增長53%。 值得一提的是, 特斯拉仍然沒有公佈中國市場銷量資料。

記者查閱市場研究公司JL Warren Capital資料得知, 特斯拉中國2017年第一季度共向中國出口了4799輛Model S & X, 成為特斯拉繼美國本土之外的另一個增長極,

交付量同比增長了350%。 如果今年剩餘時間能保持這樣的增速, 特斯拉今年向中國市場的出口量將達比去年翻番。 而根據特斯拉4月初披露的一季度25418輛交付量, 特斯拉中國在其全球市場的占比將逼近20%。

《證券日報》記者另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資料發現, 2017年的特斯拉在國內既有總量的提升, 也有結構的改善。 前4個月, 特斯拉國內上牌數為2552輛, 明顯高於去年的1599輛。 其中北京仍是銷售主力, 上海的增量最大, 深圳的需求也有顯著提升;而在大中型城市, 儘管增速不如特大城市快, 但需求也呈現一定增長。

對於特斯拉目前在華銷量狀況,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2017年的特斯拉表現較2016年同期有明顯改善。 相信隨著特斯拉的國產化,

其市場表現會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 近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發佈了一項關於電動車的最新調研報告, 報告預計, 在2020年之前, 特斯拉Model 3以及即將發佈的“Model Y”車型將能夠占到全球電動車銷量的一半左右, 且這種主導地位會在未來至少十年的時間內“牢不可破”。

市值曾超福特和通用 在華建廠或只是時間問題

2017年對於特斯拉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特斯拉首款量產且價格平民的Model 3即將全面交付, 投資者今年也將在特斯拉的股份提升了30%;而騰訊此前也曾宣佈認購其5%的股份。

記者注意到, 股價最高點時, 特斯拉市值曾一度相繼超過福特、通用, 成為全美市值第一的車企, 這一現象不僅令特斯拉歡呼雀躍, 也讓世界電動汽車行業頗為振奮。 要知道相比福特、通用動輒數百萬的銷量資料,特斯拉只相當於他們的1%左右。特斯拉的快速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世界電動汽車產業前景可期。

也正是有了2017年以來銷售的強勁增長,讓市場和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和投資者相信,特斯拉會與中國本土品牌建立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從而避開2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同時可以享受中國政府的補貼。

事實上,特斯拉與中國本土品牌建立合資企業的時間尚不得而知,特斯拉也從沒有確切披露相關資訊。然而有消息稱,特斯拉正在與不同中國城市的潛在合作夥伴洽談合作事宜。

作為佐證的是,早在2014年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將於2017或2018年開始在中國本土生產電動汽車。因為馬斯克本人也知道,如果不在中國本土成立合資企業,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本要高得多,也會面臨更多限制。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獨特的直產直銷模式和零預算行銷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新能源、高科技的光環和“鋼鐵俠”馬斯克CEO的名氣,但是為客戶創造輕鬆的購車體驗、積極建立和利用顧客的品牌忠誠、挖掘顧客心理進行創意行銷等,確實值得其它品牌加以借鑒的。

智能界(www.znjchina.com)中國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秉承“引領未來智慧生活”的理念,專注報導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智慧醫療、機器人、3D列印、智慧汽車、VR/AR/MR/、人工智慧等諸多科技前沿領域。關注智慧創新對人的生活方式、價值的改變,致力傳播放大這部分聲量。聚合品牌宣傳、代理招商、產品評測、原創視頻、fm電臺與試用眾測,深入智慧科技行業,全平臺多維度為使用者及廠商提供服務,致力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

要知道相比福特、通用動輒數百萬的銷量資料,特斯拉只相當於他們的1%左右。特斯拉的快速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世界電動汽車產業前景可期。

也正是有了2017年以來銷售的強勁增長,讓市場和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和投資者相信,特斯拉會與中國本土品牌建立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從而避開2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同時可以享受中國政府的補貼。

事實上,特斯拉與中國本土品牌建立合資企業的時間尚不得而知,特斯拉也從沒有確切披露相關資訊。然而有消息稱,特斯拉正在與不同中國城市的潛在合作夥伴洽談合作事宜。

作為佐證的是,早在2014年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將於2017或2018年開始在中國本土生產電動汽車。因為馬斯克本人也知道,如果不在中國本土成立合資企業,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本要高得多,也會面臨更多限制。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獨特的直產直銷模式和零預算行銷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新能源、高科技的光環和“鋼鐵俠”馬斯克CEO的名氣,但是為客戶創造輕鬆的購車體驗、積極建立和利用顧客的品牌忠誠、挖掘顧客心理進行創意行銷等,確實值得其它品牌加以借鑒的。

智能界(www.znjchina.com)中國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秉承“引領未來智慧生活”的理念,專注報導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智慧醫療、機器人、3D列印、智慧汽車、VR/AR/MR/、人工智慧等諸多科技前沿領域。關注智慧創新對人的生活方式、價值的改變,致力傳播放大這部分聲量。聚合品牌宣傳、代理招商、產品評測、原創視頻、fm電臺與試用眾測,深入智慧科技行業,全平臺多維度為使用者及廠商提供服務,致力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慧科技聚合推薦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