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少昊到過美洲嗎?(上)

有個成語叫鵬程萬里, 它來自莊子。 莊子《逍遙遊》中記載:“鵬之徙于南冥也, 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

而莊子這段話, 也不是他的原創。 莊子說的是:“北冥有魚, 其名為鯤, 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 其名而鵬, 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 ”

莊子說, 北海中有魚, 有幾千里那麼大, 它變成鳥, 背就有幾千里長, 它飛起來, 翅膀像天上低垂的雲, 它要飛到南方去過冬。 接著, 莊子引用了上面那句話, 這句話出自《齊諧》, 莊子用了諧曰, 以示鯤鵬南飛不是他的獨創, 而是有典故的。 但《齊諧》的作者今已無從考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作者應該是莊子前輩中有影響的人物。 《齊諧》和莊子筆下的鳥, 是隨季節變化而遷徙的候鳥。 “去以六月息, ”有兩種解說, 一說這鳥一飛就要六個月才歇息,

一說是等六月風起才飛。 鵬, 本為古“鳳”字, 就是鳳凰。

歷史上, 誰最早與鳳凰和候鳥有聯繫呢?就是鳥國的少昊。 據傳, 少昊出生時有鳳鳥來賀, 少昊建國時, 有鳳鳥來朝, 少昊朝中的各官, 也以鳥命名。 由此看來, 少昊若要駕著鳳凰周遊世界, 應不為難事。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 ”《海外東經》:“黑齒國……下有湯谷,湯穀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山海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歷史著作。 清代畢沅考證其“作于禹益, 述于周秦, 行於漢, 明于晉”。 書中分為“海內”、“海外”與“大荒”等不同地域, 應是上古先民認知世界的記錄。 在《海內經》和《海內南經》、《海內北經》、《海內西經》、《海內東經》諸篇中, 已可以大致看到一個“海內”的輪廓, 這個輪廓的東南角達“會稽”, 西北角致“凶奴”、“東胡”, 西南角到“天毒”(晉郭璞注:天毒即天竺, 即今印度), 而東北角則明確記為“朝鮮”與“倭”。 那麼, 《海外東經》、《大荒東經》所到達的地方, 必然遠於日本和朝鮮。 而在日本、朝鮮以東會是哪裡呢?答案不言自明, 當然是美洲。

美國女學者亨利艾特·莫茨就堅持這個觀點。 她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考證, 《山海經》中講的東海之外大壑, 就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她曾在南美和墨西哥腹地旅行了14次, 並在1940年組織了一個探險隊在亞馬遜河的上游進行探險。 用五天時間徒步穿越安第斯山脈,

並使用木筏滑行到東部的大斜坡後, 乘坐獨木舟和小船到達亞馬遜東部的入海口, 遊歷了整個的亞馬遜河。 於1953年, 她出版了一份關於兩本涉及美洲的中國古典書籍的研究的新書:《淡淡的墨痕》。 在書中, 她寫到:“這是關於兩個中國探險隊到美洲來探險的故事--一個發生在西元5世紀, 而另一個卻發生在西元前的23世紀。 他們都來自中國的文獻記錄。 其中一個故事的真實性遭人懷疑, 而另一個, 壓根兒就沒有被重視過。 ”沒被重視的中國文獻就是《山海經》。 經亨利艾特·莫茨考證, 《山海經》《東山經》中所列的四條在歐亞大陸無從尋找的山脈, 就在美洲;而在美國大峽谷附近的印第安部落中, 同樣流傳著十個太陽和十個月亮的神話, 這些和《山海經》中的記載驚人地一致。亨利艾特·莫茨堅信,《海外東經》記載的“湯穀”“扶桑”“黑齒國”等,就是美洲範圍內。

無獨有偶,同一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奧爾梅克遺址的祭祀中心也發現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所刻文字,被我國歷史學家王大有破譯為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嚳等。

一個外國女子,把太史公都不信的史實復活了!

這些和《山海經》中的記載驚人地一致。亨利艾特·莫茨堅信,《海外東經》記載的“湯穀”“扶桑”“黑齒國”等,就是美洲範圍內。

無獨有偶,同一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奧爾梅克遺址的祭祀中心也發現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所刻文字,被我國歷史學家王大有破譯為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嚳等。

一個外國女子,把太史公都不信的史實復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