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涇渭分明”源自於《詩經》

涇河渭河交匯處

“涇渭分明”源于一道自然景觀。 渭河發源于甘肅, 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涇河發源于寧夏, 是渭河最大的支流。 渭河流經西安北郊,

在高陵與來自北邊的涇河在此交匯。 由於含沙量不同, 呈現出一清一濁, 清水與濁水匯入一河卻互不相融的自然景觀, 中間形成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 人們就以此現象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也用來比喻人品的清濁, 比喻對待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涇渭分明的觀景台

西晉•潘嶽《西征賦》:南有玄灞素滻, 湯井溫穀;北有清渭濁涇, 蘭池周曲。 浸決鄭、白之渠, 漕引淮海之粟, 林茂有鄠之竹, 山挺藍田之玉。

渭河灘

杜甫《秋雨歎》:闌風長雨秋紛紛, 四海八荒同一雲。 去馬來牛不復辨,

濁涇清渭何當分。 禾頭生耳黍穗黑, 農夫田婦無消息。 城中斗米換衾裯, 相許寧論兩相直。

涇渭分明最早出現於詩經

《詩經•邶風•穀風》:涇以渭濁, 是是其止。 宴爾新昏, 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 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 遑恤我後!

渭河灘上通往“涇渭分明”的小道

產生涇渭分明現象的原因:渭水自甘肅烏鼠山流經陝西入黃河, 流涇的是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 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就河水含沙量而言, 涇水含沙量大於渭水, 本應涇濁渭清, 尤其在枯水季節。

枯水期, 渭河灘上形成的小湖波

近代, 由於渭河流域人類活動的原因, 環境破壞嚴重, 主要是人類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產生的污染, 使得渭河水變黑。 近幾年來, 政府加大了環境治理, 渭水又變得法清澈起來。 涇河流經的黃土高原實行退耕還林之後, 水土流失現象減少了, 河水中沙含量大大降低。兩水交匯處原來的自然景觀已經不是很明顯了。

河水中沙含量大大降低。兩水交匯處原來的自然景觀已經不是很明顯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