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於突破傳統

歡迎關注頭條號《寫乎》, 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推薦:《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中邢王二位夫人的態度

文/陳二虎

【作者簡介】陳二虎, 筆名紅葉,

蒙古族中的契丹人。 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今年的秋天多雨, 淋漓的水說來就來, 門前那被園丁精心栽下的樹, 一波又波地轉換, 總是少有生機, 而去年春風送來的一粒種子, 那株小苗長肥了, 日見豐盈而少了嫋娜。

太陽落山的傍晚, 葡萄飄出動心的味道, 蔬菜透出水靈靈的誘惑。 迎面一女子, 長裙繽紛, 婷婷薄紗裹不住浪漫的風情。

我順著絲絲縷縷的目光思味這該是那個從前, 從斑駁的筆底滑出的悠長的信息。 近日, 零零碎碎地寫點有關歷史, 有關《紅樓夢》, 有關《金瓶梅》的, 總覺得有某種阻隔, 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 今天, 有微友問我:你到底“搞”什麼的?是職業寫作嗎?這問題就如同前一陣微友們問我到底男的女的,

女的怎麼起了一個“虎”名?幾近哭笑不得。 嘮了一會近日我的文章, 他問:《金瓶梅》的作者是誰?

是呀, 一部奇書《金瓶梅》自問世以來, 就爭議不休, 林林總總、方方面面, 可謂對其的研究方興未艾, 諸多謎團。 有關作者“蘭陵笑笑生”是何許人也?更是眾說紛紜,

沒有定論。

較為流行的說法, 《金瓶梅》的作者是明代的文壇泰斗王世貞所著或言是王世貞的門生所寫。 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中說:“聞此為嘉靖間大名士(指王世貞)手筆。 ”回溯《金瓶梅》的傳抄過程中王世貞起到推動作用, 謝肇淛在《金瓶梅跋》中道:“唯弇州(指王士貞)家藏者為完好。 ”

到了清代, 一些對《金瓶梅》感興趣的士人, 更是直接認定《金瓶梅》是王世貞所著。

千百年來, 講究三綱五常, 仁義禮智, 理學更是強調“存天理, 滅人欲”, 如孔子所言:“克已複禮”。 說白了就是一種政治倫理道德哲學。 但人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存在, 情與理常常衝突, 王世貞一代名儒, 很多時候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 道貌岸然, 但私生活十分香豔,

清歌妙舞, 急管繁弦, 依紅偎綠。 這《金瓶梅》產生於他生活的時代, 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參與或整理過此書。

但筆者據滿文譯本《金瓶梅序》的介紹, 認為作者是盧柟的可能性更大。

這滿文譯本是清康熙四十七年(西元1708年)序刻, 共四十卷一百回。

清代前期,

康熙與乾隆十分注重保留本民族(滿族)語言、習俗的同時, 更注重吸取先進文化、文學、藝術, 宣導那些精通滿漢兩種文字的士人翻譯漢文典籍。 其中“有戶曹朗中和素者, 翻譯絕精, 其翻《西廂記》、《金瓶梅》諸書, 疏解字句, 鹹中綮肯, 人皆爭誦焉。 ”據此, 滿文本譯者是和素(和素, 字存齋, 滿洲鑲黃旗人, 累官內閣侍讀學士)。 和素在滿文《金瓶梅》序中說:“此書乃明朝閒散儒生盧柟為斥嚴嵩嚴世蕃父子所著之說, 不知確否?”和素沒有肯定說是“盧柟”所著, 但極可能有可供參考的文獻依據。 那麼, 這個盧柟的情況如何?

盧柟, 字少楩, 又稱次楩, 又字子木, 大名濬縣人, 太學士, 生卒年不詳, 與王世貞同時代人(可以稱他為王世貞的門生), 著有《蠛蠓集》。 據王世貞《盧柟傳》、張佳胤《刻盧山人集序》以及盧柟的自訴,得知他在嘉靖庚子年(西元1540年)因事入獄(歷史上許多文人命運坎坷,一輩子都沒能好好滋養學根,命運總會在你要微笑時轉了個彎,讓你處於愛恨交加的曖昧心態中。欣欣子在《金瓶梅詞話序》中說:“合天時者,遠則子孫悠久,近則安享終身;逆天時者,身名罹喪,禍不旋踵。人之處世,雖不出乎世運代謝,然不經凶禍,不蒙恥辱者,亦幸矣。故吾曰:笑笑生作此傳者,蓋有所謂也。”

這分明暗示了作者經凶禍,蒙受恥辱的經歷,與盧柟相符。),得到謝榛(臨清人)幫助才平反出獄,幾近貧困潦倒(許多專家都認為《金瓶梅》是一部哀書,張竹坡在其二十九回旁批雲:“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著書”),與王世貞私交甚好。王世貞稱其“少負才,敏甚。讀書,一再過,終身不忘”;“才高,好古文辭,不能頫而就繩墨”,“下筆數千言立就”(這需要極深的文學造詣);而且“為人跅弛,不問治生產,時時從倡家遊(一個風流才子,看來有過一段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曾是紈絝子弟,駿馬美婢),大飲,飲醉輒弄酒罵坐(很癲狂)”。

明代“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士人登第後,多易號娶妾”,攜妓冶游成了一種時尚,“或泛扁舟,張樂歡飲,則野芳浜外,斟酌橋邊,酒尊花氣,月色波光,相為掩映”,如此頹風,愈演愈烈。是淫風彌漫天下,春藥盛行朝野,這盧柟曾經富有過,親歷親暏過這些生活,然而出獄後清貧如洗曾寓居王世貞門下,非常熟悉臨清一帶(徐朔方先生考證《金瓶梅》的寫作背景是山東省臨清一帶;著名學者王汝梅先生專程去臨清考查,尋找與《金瓶梅》有關的一切線索)市井平民生活。而《金瓶梅》的成書,是據《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尋兄為引子展開,以民間故事為素材,經過加工補充,故事的地點恰好是山東,“以宋之名寫明之實,”反映了明朝嘉靖時期的社會現實,直斥時事。極有可能是盧柟在王世貞支持與參與下,整理參照了民間說唱詞話的資料基礎之上,創作加工潤色而成。

有關《金瓶梅》作者,還有屠隆說(黃霖著有《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李卓吾說(王曇《金瓶梅考證》中言:“或雲李卓吾所作。”)趙南星說(宮偉鏐的《春雨草堂別集》卷七“金瓶梅條”曰:“又雲趙儕鶴(南星)公所為。”)李開先說(吳曉鈴《大陸外的〈金瓶梅〉熱》中道:“我個人認為是李開先。”)等等。

關於《金瓶梅》的作者是誰?學者們都根據自己的發現與掌握的資料去尋根溯源,也帶動了《金瓶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讓學界與讀者認識到《金瓶梅》的價值。

無論這蘭陵笑笑生是誰,都可以肯定是一位飽學之士,不僅精通“性愛”而且閱歷十分豐富,敢於突破傳統,越雷池還能踏出如此美妙的舞步,淋漓的筆墨透著藏匿的不羈,放達的思想澎湃著心間的不平。笑一笑,生出這風雲際會、俗情冷暖,縈懷牽心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化不開的塵緣。

流年如夢,滄桑是酒,浮想翩躚的純真,轉身走進月色的朦朧中……

聊聊歷史上關於烏梅那些事兒,總有一份酸甜在心頭

四君子之一梅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金瓶梅》之潘金蓮:人性本能的悲劇

據王世貞《盧柟傳》、張佳胤《刻盧山人集序》以及盧柟的自訴,得知他在嘉靖庚子年(西元1540年)因事入獄(歷史上許多文人命運坎坷,一輩子都沒能好好滋養學根,命運總會在你要微笑時轉了個彎,讓你處於愛恨交加的曖昧心態中。欣欣子在《金瓶梅詞話序》中說:“合天時者,遠則子孫悠久,近則安享終身;逆天時者,身名罹喪,禍不旋踵。人之處世,雖不出乎世運代謝,然不經凶禍,不蒙恥辱者,亦幸矣。故吾曰:笑笑生作此傳者,蓋有所謂也。”

這分明暗示了作者經凶禍,蒙受恥辱的經歷,與盧柟相符。),得到謝榛(臨清人)幫助才平反出獄,幾近貧困潦倒(許多專家都認為《金瓶梅》是一部哀書,張竹坡在其二十九回旁批雲:“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著書”),與王世貞私交甚好。王世貞稱其“少負才,敏甚。讀書,一再過,終身不忘”;“才高,好古文辭,不能頫而就繩墨”,“下筆數千言立就”(這需要極深的文學造詣);而且“為人跅弛,不問治生產,時時從倡家遊(一個風流才子,看來有過一段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曾是紈絝子弟,駿馬美婢),大飲,飲醉輒弄酒罵坐(很癲狂)”。

明代“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士人登第後,多易號娶妾”,攜妓冶游成了一種時尚,“或泛扁舟,張樂歡飲,則野芳浜外,斟酌橋邊,酒尊花氣,月色波光,相為掩映”,如此頹風,愈演愈烈。是淫風彌漫天下,春藥盛行朝野,這盧柟曾經富有過,親歷親暏過這些生活,然而出獄後清貧如洗曾寓居王世貞門下,非常熟悉臨清一帶(徐朔方先生考證《金瓶梅》的寫作背景是山東省臨清一帶;著名學者王汝梅先生專程去臨清考查,尋找與《金瓶梅》有關的一切線索)市井平民生活。而《金瓶梅》的成書,是據《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尋兄為引子展開,以民間故事為素材,經過加工補充,故事的地點恰好是山東,“以宋之名寫明之實,”反映了明朝嘉靖時期的社會現實,直斥時事。極有可能是盧柟在王世貞支持與參與下,整理參照了民間說唱詞話的資料基礎之上,創作加工潤色而成。

有關《金瓶梅》作者,還有屠隆說(黃霖著有《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李卓吾說(王曇《金瓶梅考證》中言:“或雲李卓吾所作。”)趙南星說(宮偉鏐的《春雨草堂別集》卷七“金瓶梅條”曰:“又雲趙儕鶴(南星)公所為。”)李開先說(吳曉鈴《大陸外的〈金瓶梅〉熱》中道:“我個人認為是李開先。”)等等。

關於《金瓶梅》的作者是誰?學者們都根據自己的發現與掌握的資料去尋根溯源,也帶動了《金瓶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讓學界與讀者認識到《金瓶梅》的價值。

無論這蘭陵笑笑生是誰,都可以肯定是一位飽學之士,不僅精通“性愛”而且閱歷十分豐富,敢於突破傳統,越雷池還能踏出如此美妙的舞步,淋漓的筆墨透著藏匿的不羈,放達的思想澎湃著心間的不平。笑一笑,生出這風雲際會、俗情冷暖,縈懷牽心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化不開的塵緣。

流年如夢,滄桑是酒,浮想翩躚的純真,轉身走進月色的朦朧中……

聊聊歷史上關於烏梅那些事兒,總有一份酸甜在心頭

四君子之一梅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金瓶梅》之潘金蓮:人性本能的悲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