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家|家訓智慧薪火相傳之修身

話說春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令尹(相當於宰相)叫詹何, 一天楚莊王問詹何“治理國家應該怎麼樣?”, 詹何回答說:“臣只明白修身的道理卻不明白治理國家的道理。

” 楚王以為詹何沒聽清楚問題, 猶豫後又問到說“我問治國, 你為什麼說修身”, 詹何回答說:“我沒有聽說過修身好了的人而治理國家反而混亂的事, 也沒有聽說過身心混亂的人而又能把國家治理好的事。 所以根本在於自身, 不敢用末節來答覆。 ”楚王沉思後連聲稱讚說:“說得好, 說得對。 ”

春秋末期, 孔子曾到訪楚國, 對楚莊王的治國理念大加讚譽, 並稱與儒家思想是十分相符。 自楚莊王開始、重德修身, 上行下效, 楚國也逐漸強大, 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稱霸中原, 威名遠揚。 一個國家的君主尚能如此明白修身的重要性, 可見儒家自古就描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人生道路是非常經典並被世人所認可的。

誠如《禮記·大學》所雲:“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誠, 意誠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齊, 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 ”孔子的得意弟子曾老夫子採用遞進的文學手法, 由內而外為我們指明了古人與今人所追求的偉大理想道德。

人生在世, 每個人都想發展自己,成就自己,實現自己想要的人生價值! 那麼應該如何去做,

又如何才能實現呢?中國人常說“齊家先修身, 做事先做人”。 因為做人不成功, 做事成功是暫時的;只要做人成功, 做事不成功也是暫時的!

《菜根譚》有句名言:“德者, 事業之基, 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 修裔之根, 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深刻告誡大家修身重德是一切事業的基礎, 基礎不牢固, 建立的房屋就不會長久穩固;精神品質是後裔子孫的根本, 沒有修身品德的傳承, 也不會枝繁葉茂的。

修身 “修”的不是人, “修”的是德與品。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 先立其志。 立志決定目的, 目的決定價值。 只有立志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未來結果決定要怎樣修身和修什麼身, 也就決定成就什麼樣的事。 這也是古人常言道的:只有先正己, 然後才能正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每一個姓氏也都有屬於自己姓氏家訓。家訓蘊含著千千萬萬的祖先和長輩對子子孫孫的期盼和深沉的愛,也蘊含著千千萬萬的祖先和長輩立身處世的真知灼見和人生智慧,字字句句無不深藏著進德修業、成人成已的深刻道理。時至今日,家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最豐富最寶貴的共同財富。接下來,讓我們拾擷光陰歲月,一起追隨家訓智慧之光。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謄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動。

------(西晉)羊祜:《戒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 (三國)劉備《敕後主辭》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滯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三國) 諸葛亮《誡外甥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三國) 諸葛亮《誡子書》

“修己不得不懇,為學不得不堅”

------唐代《柳氏家訓》

“有德者雖年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於我,我必遠之。”

------宋代大儒朱熹《家訓》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宋代) 邵雍《戒子孫文》

藏精於晦者則明,養神于靜則安。晦所以蓄用,靜所以應動,善蓄者不竭,善應者無窮。 

------(宋代) 歐陽修《示子》

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

------(明代)高攀龍《高氏家訓》

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棄其在我者,毋強其在天者。

------(明代)袁衷等錄:《庭幃雜錄》

人品須從小做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明代)吳麟徵〈家誡要言〉

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清朝)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

本文由千凡文化原創發佈,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每一個姓氏也都有屬於自己姓氏家訓。家訓蘊含著千千萬萬的祖先和長輩對子子孫孫的期盼和深沉的愛,也蘊含著千千萬萬的祖先和長輩立身處世的真知灼見和人生智慧,字字句句無不深藏著進德修業、成人成已的深刻道理。時至今日,家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最豐富最寶貴的共同財富。接下來,讓我們拾擷光陰歲月,一起追隨家訓智慧之光。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謄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動。

------(西晉)羊祜:《戒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 (三國)劉備《敕後主辭》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滯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三國) 諸葛亮《誡外甥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三國) 諸葛亮《誡子書》

“修己不得不懇,為學不得不堅”

------唐代《柳氏家訓》

“有德者雖年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於我,我必遠之。”

------宋代大儒朱熹《家訓》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宋代) 邵雍《戒子孫文》

藏精於晦者則明,養神于靜則安。晦所以蓄用,靜所以應動,善蓄者不竭,善應者無窮。 

------(宋代) 歐陽修《示子》

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

------(明代)高攀龍《高氏家訓》

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棄其在我者,毋強其在天者。

------(明代)袁衷等錄:《庭幃雜錄》

人品須從小做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明代)吳麟徵〈家誡要言〉

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清朝)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

本文由千凡文化原創發佈,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