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取消藝人經紀 正午陽光破解影視業囚徒困境?

文/居龍見

在充滿謎團的影視行業這個名利場中, 即使是正午的陽光也會遇到陰影。

這不, 以製作良心劇聞名的正午陽光公開發表業務調整公告, 稱將取消藝人經紀業務, 未來公司將更加專注於內容創作。 公告一出, 又立即引發包括藝人、粉絲、普通觀眾在內的一場喧囂的聲浪。 的確, 人紅是非多, 有或明或暗各方利益潛伏其中的影視江湖, 無數隱秘的細線牽制其間, 聚光燈下的任何一個動作, 都被躲在暗處的獵食者反復反芻咀嚼, 參與者自發地開始排演一齣真實的以利益為底色的大戲。

具體到有形的個人來看, 對正午陽光的掌舵人侯鴻亮而言, 取消經紀業務是他早就有的一個念頭;對靳東王凱等當紅藝人而言, 資源多了, 要考慮的東西也多了, 自立門戶也順理成章。 而更進一層從行業層面來看, 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兼備的這種業內常見的“兩頭蛇”模式,

可以說矛盾逐漸暴露, 原有產業體制已經無法相容兩種業務共同發展, 如何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之間的“囚徒困境”考驗著業內人士的智慧。

實際上, 放到更廣的視域來考察, 藝人與原有母公司的聚合分離可以如一般人想的那樣用合作與背叛來定義, 只是這兩個如光滑鵝卵石的詞彙在剝去附著在其上的人事紛擾之後, 呈現的只是自然界生命體演化的正常邏輯:從微觀到宏觀的生命現象都遵循著合作、背叛、再合作這樣的模式在演進著。 有時候正是背叛者打破僵局, 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當然一些藝人的出走表面上沒有“背叛”一詞表達的那麼激烈。

斷臂邏輯

正午陽光在公告中, 簡述取消經紀業務的原因是:“面對市場日益嚴苛的要求和觀眾越來越高的期待, 我們意識到需要把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內容創作中;而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藝人們, 也需要更加專業的個人規劃與長遠的戰略佈局。 ”

這一決定對旗下藝人的影響各有差異。 對靳東和王凱這樣的當紅藝人來說, 單飛是擺脫了某種無形的束縛, 未來的路更寬廣。 而對於劉敏濤、劉奕君等尚未成名的藝人則影響較大, 畢竟他們羽翼未豐, 更需要公司資源的支援。

讓自己辛苦捧紅的藝人選擇單飛, 如同巴賽隆納俱樂部放走梅西、內瑪律, 其對原有組織的帶來的震盪可以想見。 對於正午陽光的當家人侯鴻亮來說,

做出這個決定無疑需要很大的膽識與勇氣。 考量其決策背後的邏輯, 既有個人的情懷與使命感, 也有資本長袖在背後的舞動, 更有行業發展面臨拐點的必然。

首先, 堅持內容取向是此次決策的主要原因。 從侯鴻亮個人來看,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 從1996年開始做製片人至今, 其專注內容的取向一直未變。 其早先曾表露出對資本與市場的天然抵觸情緒, 2014年, 在山影啟動上市的前一天, 他選擇離職, 加入沒有體制羈絆的市場化公司正午陽光。 之所以能拍出《琅琊榜》《偽裝者》《歡樂頌》等爆款劇作, 在於他在挑選劇本方面有自己獨有的邏輯, 而不是考慮去迎合市場;在劇組的前期籌備上, 要求沒有完整的劇本就不開機。 這與很多影視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找IP與小鮮肉演員上有很大不同。

因此, 在侯鴻亮的價值天平上, 當紅藝人從來不是分量最重的一方, 只能根據劇情需要來找藝人, 不可能根據藝人來籌畫內容。 畢竟像靳東這些藝人也是因為《偽裝者》等作品才走紅的。

其次,當紅藝人對公司主業造成了干擾。正午陽光2014年組建經紀業務,至今不過三年時間,旗下藝人十余人,真正的當紅明星只有靳東和王凱。從體量來說,經紀業務可說是個雞肋。但正是這個體量不大的業務,近年在輿論等方面給公司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靳東與王凱兩人走紅後,兩大粉絲陣營之間、粉絲與管理層之間出現了各種糾葛與紛爭,而正午陽光被認為在處理公關危機方面缺乏手段,由此給公司影視製作與品牌聲譽帶來各種負面影響。如王凱在《琅琊榜》播出後因為性取向問題遭到一波炒作,其粉絲對正午陽光沒有拿出得力的公關應對策略平息不良影響非常不滿;兩家陣營粉絲經常互相比較,認為自己的偶像得到的支持少,在出演劇碼上也多有計較。而且伴隨著正午陽光的上升勢頭,出現了或明或暗的抹黑正午陽光的聲音,有說其抹黑《人民的名義》的,有說其雇傭水軍黑《孤芳不自賞》的。侯鴻亮等管理層原來只顧埋頭影視劇作,不曾想到還有如此多的盤外招,專心影視創作的氛圍遭到破壞。此番與麻煩不斷的藝人切割,也可以遠離是非之地。

但除了這些個人恩怨性質的因素,背後資本的取捨或許是更決定性的力量。對於正午陽光來說,經紀業務本來規模不大,但粉絲的介入導致公司商譽存在很大的風險敞口,這對於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等投資機構來說是個潛在的不穩定因素。而正午陽光也正在尋求IPO上市,為減少負面因素做出此番切割也並不意外。畢竟近年影視公司因為明星入股、收購明星殼公司頻頻被曝光,監管方面也趨於收緊,某些情況下明星成了是非簍子,成為急於上市公司的負資產。而且華人文化產業基金今年入股全球最大經紀公司CAA,其在經紀行業也具備了可嫁接的資源。另外,由於資本的介入,正午陽光製作單越來越長,有開始粗製濫造的嫌疑,其最近推出的《外科風雲》與《歡樂頌2》都不如預期,而以精良製作一炮打響的《戰狼2》也給管理團隊和資本方一個警醒:步伐不能邁得太快否則會扯著蛋,打造精品內容才是王道。

經紀行業基因突變前兆?

正午陽光雖然表面看是主動切割經紀業務,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如說是一種無奈。他們碰到的也正是業內無解的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的囚徒困境:影視製作總是力圖壓低演員片酬,而經紀總是希望為藝人爭得利益最大化,兩者在利益取向上存在衝突。

以侯鴻亮為首的正午陽光管理層都是影視製作出身,長於劇本選擇、內容定位等,但對於藝人經紀業務的管理卻非其所長。如前面所述,靳東王凱等藝人走紅後擁有的資源增多,其牽涉到的粉絲資源管理半徑與管理難度都成幾何級數增長,如何安撫粉絲、擺平不同藝人間粉絲的爭執與計較,正午陽光的管理團隊都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隨著矛盾的累積,新舊矛盾互相激發、催生出更多的次生矛盾,導致各種恩怨情仇隨著某部新劇的推出而瞬間爆發。

之所以管理難度大,根本上還是因為現有藝人經紀體制的缺陷。早期的演員作為單個人的存在生存環境比較脆弱,尤其是很多藝人都是剛出道的年輕人,要在職業生涯期間走出上升通道,需要強有力的資源支援。此時人脈深厚的經紀人正好幫他們打點一切,除了影視製作,其它工作之外的婚戀、生活等各方面都由保姆式經紀人包辦。由此造成藝人對經紀人的某種人身依附。如2000年知名經紀人王京花帶領40多名藝人跳槽華誼兄弟,華誼之後成立經紀業務部門,2005年王京花與華誼解約,帶領旗下陳道明、劉嘉玲等多名藝人跳槽到橙天,三年後再次自立門戶。可以看出有勢力的經紀人如以前的軍閥豪強,自帶“武裝”形成一個利益團體。這種遊擊性質的經紀團體對於管理正規的影視公司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帶隊出走,給公司股價及商譽帶來很大負面衝擊。

實際上,從今年上半年影視公司半年報也可以看出,藝人出走對影視上市公司運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唐人影視今年上半年營收1.3億元,同比減少64.32%;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20萬元,同比下降70.94%。其去年的業績豐收離不開旗下胡歌、劉詩詩等知名藝人的流量號召力。但唐人影視旗下藝人剛走紅就出走似乎已成閉環。劉詩詩去年底與公司合約期滿後不再續約,今年初胡歌宣佈暫別影視圈出國求學,蔣勁夫則與公司發生糾紛。雖然唐人影視認為藝人經紀收入占公司整體收入只有10%左右,但旗下連損三員大將,其未來影視劇製作勢必受到很大影響。

為了穩住走紅的明星,一些影視公司通過股權、經紀約等形式將藝人與企業利益進行綁定,但這種單純的利益紐帶並不牢固,因為這種綁定只認利益大小,不講人情道德等因素。不像舊時代戲劇界培養行業人才,多是從小由師傅帶大,而且各個門派各有自己的風格,幫派家法規矩很嚴,自立門戶也有成形的規矩,如今的藝人在影視公司捧紅後可以期滿走人,沒有那麼多道德層面的考慮。另外,資本紮堆湧入也給他們提供了多種更誘人的選擇。有些明星寧可不要原公司的股權,而選擇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如楊冪就是放棄歡瑞世紀近千萬元股權激勵,還帶走部分主打的新生代藝人和湖南衛視平臺資源,打造出以其為核心資源的嘉行傳媒。

綜上可以看出,以往被經紀綁架的藝人如今可選空間越來越大,他們羽翼豐滿之後開始探索行業的新路徑。原來附著在影視公司管理架構下的行業體制已經跟不上經紀行業發展的步伐,一方面影視市場需要大量優質的藝人,但是陳舊的培養體系卻無法供應足量的人才,造成演員片酬天價現象,一方面分離出來的藝人資源需要找到新的組織形式,以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近期部分新型經紀機構探索更專業的要素服務,它們把經紀人原先包攬的各種工作逐一分解,如宣傳有專門的媒介專才負責;發行有專門的發行機構,法律簽約也有專業的律師行負責。業內人士指出,如好萊塢那樣製作機構與經紀業務分離將會成為趨勢,影視工業化需要的重程式、重分工勢必取代經紀行業舊有的人情為主的管理風格。

出走:一種更高層次的群體合作

正午陽光取消藝人經紀,背後的本質還是人力資源重組的一種新形式。對於內容創意的影視行業來說,人力資源無疑是行業內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與生物演化規律一樣,藝人經紀行業也有自己獨特的基因,會像細胞裂變一樣自我繁衍,藝人經紀會以一種自組織的方式演化。

在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混合的兩頭蛇時期,雙方處於囚徒困境的博弈之中。要解決這種囚徒困境,需要一點寬容的態度,才能和平相處。如果雙方總是選擇以牙還牙,則永遠無法合作。只有“寬容的以牙還牙”,在對錯誤妥協後才能繼續合作。事實上如生命演化一樣,組織演化也是合作到背叛,然後再合作,如此周而復始。侯鴻亮本身其實也是從山影“背叛”出走的一個例子,如果沒有以前的出走,也沒有正午陽光今天的輝煌。而其與山影的合作也在更高的層次上展開了。

從群體選擇的角度看,藝人經紀的出走某種程度上是理性的。有生物研究證實,在過去的幾億年中,在某一被局限的地理範圍內生存的蝸牛,與它們分佈廣泛的親屬種類相比,更容易走向滅絕。但背叛者雖能夠在一個群體之內獲得勝利,然而在群體層面,由合作者構成的群體卻能勝過背叛者構成的群體。具體到藝人經紀行業,藝人成立工作室或公司短期能夠獲利,但是要持續性發展,根本上還得與影視行業內其它產業要素充分合作,如此才能給整個行業的繁榮提供可能,否則只能導致行業的四分五裂。

以前影視公司旗下的藝人,是靠直接互惠生存,即“我的行為依賴于你曾對我做過的事情”,而到了好萊塢模式下的獨立經紀公司時代,變成了間接互惠,即人們是在一個群體內進行互動,我對你採取的行為,也依賴於你曾經對他人做過的事。如有人總結的,直接互惠看臉,間接互惠看名:以前調動藝人看人情關係,重臉面;以後藝人流動看別人對你的評價,重視品牌聲譽資產,藝人變成如區塊鏈中一個節點,要經過驗證才能加入這個網路。

如此,正午陽光與藝人的合作,或許將在一個更高層次展開。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其次,當紅藝人對公司主業造成了干擾。正午陽光2014年組建經紀業務,至今不過三年時間,旗下藝人十余人,真正的當紅明星只有靳東和王凱。從體量來說,經紀業務可說是個雞肋。但正是這個體量不大的業務,近年在輿論等方面給公司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靳東與王凱兩人走紅後,兩大粉絲陣營之間、粉絲與管理層之間出現了各種糾葛與紛爭,而正午陽光被認為在處理公關危機方面缺乏手段,由此給公司影視製作與品牌聲譽帶來各種負面影響。如王凱在《琅琊榜》播出後因為性取向問題遭到一波炒作,其粉絲對正午陽光沒有拿出得力的公關應對策略平息不良影響非常不滿;兩家陣營粉絲經常互相比較,認為自己的偶像得到的支持少,在出演劇碼上也多有計較。而且伴隨著正午陽光的上升勢頭,出現了或明或暗的抹黑正午陽光的聲音,有說其抹黑《人民的名義》的,有說其雇傭水軍黑《孤芳不自賞》的。侯鴻亮等管理層原來只顧埋頭影視劇作,不曾想到還有如此多的盤外招,專心影視創作的氛圍遭到破壞。此番與麻煩不斷的藝人切割,也可以遠離是非之地。

但除了這些個人恩怨性質的因素,背後資本的取捨或許是更決定性的力量。對於正午陽光來說,經紀業務本來規模不大,但粉絲的介入導致公司商譽存在很大的風險敞口,這對於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等投資機構來說是個潛在的不穩定因素。而正午陽光也正在尋求IPO上市,為減少負面因素做出此番切割也並不意外。畢竟近年影視公司因為明星入股、收購明星殼公司頻頻被曝光,監管方面也趨於收緊,某些情況下明星成了是非簍子,成為急於上市公司的負資產。而且華人文化產業基金今年入股全球最大經紀公司CAA,其在經紀行業也具備了可嫁接的資源。另外,由於資本的介入,正午陽光製作單越來越長,有開始粗製濫造的嫌疑,其最近推出的《外科風雲》與《歡樂頌2》都不如預期,而以精良製作一炮打響的《戰狼2》也給管理團隊和資本方一個警醒:步伐不能邁得太快否則會扯著蛋,打造精品內容才是王道。

經紀行業基因突變前兆?

正午陽光雖然表面看是主動切割經紀業務,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如說是一種無奈。他們碰到的也正是業內無解的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的囚徒困境:影視製作總是力圖壓低演員片酬,而經紀總是希望為藝人爭得利益最大化,兩者在利益取向上存在衝突。

以侯鴻亮為首的正午陽光管理層都是影視製作出身,長於劇本選擇、內容定位等,但對於藝人經紀業務的管理卻非其所長。如前面所述,靳東王凱等藝人走紅後擁有的資源增多,其牽涉到的粉絲資源管理半徑與管理難度都成幾何級數增長,如何安撫粉絲、擺平不同藝人間粉絲的爭執與計較,正午陽光的管理團隊都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隨著矛盾的累積,新舊矛盾互相激發、催生出更多的次生矛盾,導致各種恩怨情仇隨著某部新劇的推出而瞬間爆發。

之所以管理難度大,根本上還是因為現有藝人經紀體制的缺陷。早期的演員作為單個人的存在生存環境比較脆弱,尤其是很多藝人都是剛出道的年輕人,要在職業生涯期間走出上升通道,需要強有力的資源支援。此時人脈深厚的經紀人正好幫他們打點一切,除了影視製作,其它工作之外的婚戀、生活等各方面都由保姆式經紀人包辦。由此造成藝人對經紀人的某種人身依附。如2000年知名經紀人王京花帶領40多名藝人跳槽華誼兄弟,華誼之後成立經紀業務部門,2005年王京花與華誼解約,帶領旗下陳道明、劉嘉玲等多名藝人跳槽到橙天,三年後再次自立門戶。可以看出有勢力的經紀人如以前的軍閥豪強,自帶“武裝”形成一個利益團體。這種遊擊性質的經紀團體對於管理正規的影視公司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帶隊出走,給公司股價及商譽帶來很大負面衝擊。

實際上,從今年上半年影視公司半年報也可以看出,藝人出走對影視上市公司運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唐人影視今年上半年營收1.3億元,同比減少64.32%;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20萬元,同比下降70.94%。其去年的業績豐收離不開旗下胡歌、劉詩詩等知名藝人的流量號召力。但唐人影視旗下藝人剛走紅就出走似乎已成閉環。劉詩詩去年底與公司合約期滿後不再續約,今年初胡歌宣佈暫別影視圈出國求學,蔣勁夫則與公司發生糾紛。雖然唐人影視認為藝人經紀收入占公司整體收入只有10%左右,但旗下連損三員大將,其未來影視劇製作勢必受到很大影響。

為了穩住走紅的明星,一些影視公司通過股權、經紀約等形式將藝人與企業利益進行綁定,但這種單純的利益紐帶並不牢固,因為這種綁定只認利益大小,不講人情道德等因素。不像舊時代戲劇界培養行業人才,多是從小由師傅帶大,而且各個門派各有自己的風格,幫派家法規矩很嚴,自立門戶也有成形的規矩,如今的藝人在影視公司捧紅後可以期滿走人,沒有那麼多道德層面的考慮。另外,資本紮堆湧入也給他們提供了多種更誘人的選擇。有些明星寧可不要原公司的股權,而選擇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如楊冪就是放棄歡瑞世紀近千萬元股權激勵,還帶走部分主打的新生代藝人和湖南衛視平臺資源,打造出以其為核心資源的嘉行傳媒。

綜上可以看出,以往被經紀綁架的藝人如今可選空間越來越大,他們羽翼豐滿之後開始探索行業的新路徑。原來附著在影視公司管理架構下的行業體制已經跟不上經紀行業發展的步伐,一方面影視市場需要大量優質的藝人,但是陳舊的培養體系卻無法供應足量的人才,造成演員片酬天價現象,一方面分離出來的藝人資源需要找到新的組織形式,以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近期部分新型經紀機構探索更專業的要素服務,它們把經紀人原先包攬的各種工作逐一分解,如宣傳有專門的媒介專才負責;發行有專門的發行機構,法律簽約也有專業的律師行負責。業內人士指出,如好萊塢那樣製作機構與經紀業務分離將會成為趨勢,影視工業化需要的重程式、重分工勢必取代經紀行業舊有的人情為主的管理風格。

出走:一種更高層次的群體合作

正午陽光取消藝人經紀,背後的本質還是人力資源重組的一種新形式。對於內容創意的影視行業來說,人力資源無疑是行業內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與生物演化規律一樣,藝人經紀行業也有自己獨特的基因,會像細胞裂變一樣自我繁衍,藝人經紀會以一種自組織的方式演化。

在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混合的兩頭蛇時期,雙方處於囚徒困境的博弈之中。要解決這種囚徒困境,需要一點寬容的態度,才能和平相處。如果雙方總是選擇以牙還牙,則永遠無法合作。只有“寬容的以牙還牙”,在對錯誤妥協後才能繼續合作。事實上如生命演化一樣,組織演化也是合作到背叛,然後再合作,如此周而復始。侯鴻亮本身其實也是從山影“背叛”出走的一個例子,如果沒有以前的出走,也沒有正午陽光今天的輝煌。而其與山影的合作也在更高的層次上展開了。

從群體選擇的角度看,藝人經紀的出走某種程度上是理性的。有生物研究證實,在過去的幾億年中,在某一被局限的地理範圍內生存的蝸牛,與它們分佈廣泛的親屬種類相比,更容易走向滅絕。但背叛者雖能夠在一個群體之內獲得勝利,然而在群體層面,由合作者構成的群體卻能勝過背叛者構成的群體。具體到藝人經紀行業,藝人成立工作室或公司短期能夠獲利,但是要持續性發展,根本上還得與影視行業內其它產業要素充分合作,如此才能給整個行業的繁榮提供可能,否則只能導致行業的四分五裂。

以前影視公司旗下的藝人,是靠直接互惠生存,即“我的行為依賴于你曾對我做過的事情”,而到了好萊塢模式下的獨立經紀公司時代,變成了間接互惠,即人們是在一個群體內進行互動,我對你採取的行為,也依賴於你曾經對他人做過的事。如有人總結的,直接互惠看臉,間接互惠看名:以前調動藝人看人情關係,重臉面;以後藝人流動看別人對你的評價,重視品牌聲譽資產,藝人變成如區塊鏈中一個節點,要經過驗證才能加入這個網路。

如此,正午陽光與藝人的合作,或許將在一個更高層次展開。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