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輟學務農到劇組邀約不斷,呼和浩特七旬老人書寫傳奇人生

人們寧願關心一個蹩腳演員的吃喝拉撒,

而不願瞭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但我們身邊大多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他們可能是街邊小吃攤的,

可能是某個不出名的作家,

也可能是那些隱匿在燦爛的舞臺背後,

為這個舞臺默默付出汗水的人,

71歲的常俊英,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

1946年, 常俊英出生在托克托縣, 3歲的時候, 父親被戰爭奪去了生命, 只剩母親和他相依為命, 不久後, 母親便改嫁了。

也許從小的經歷就預示著, 常俊英的命運坎坷難行。

中學時期, 常俊英就展露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

他臨摹速度是全班最快, 別人畫不來的東西他看幾眼便會。

(常俊英自學繪畫的山水畫)

高考的時候, 美術成績滿分100, 他考了96分。 踏進內蒙古師範學院(現在的內蒙古師範大學)的他, 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求學之路只剩短短一年。

一年之後, 由於文革, 他被安排下鄉務農,

也失去了唯一一次系統學習美術知識的機會。

(常俊英為《古劍奇譚2》製作的“石燈”)

家裡人看著學校沒法去了, 就給他安排了一次相親, 兩個人的見面次數屈指可數, 但婚期就這樣定下來了。

似乎生活就要隨著柴米油鹽, 在鍋碗瓢盆中度過,

但命運是弄人的。

(常俊英翻看劇組照片)

22歲時, 縣裡來徵兵了。 當兵, 在當時是多少人的理想, 很幸運, 他被選中了。

可是當時家裡已經有了一個兩歲的女兒, 瘦弱的妻子, 老去的父母, 破敗的土房子——他的肩上擔著整整一家人。

一次次下定決心再不回頭,

行李也打包好了, 可回頭看到這一家子人巴巴地望著他, 他還是放棄了。

(常俊英為《二炮手》劇組製作俄羅斯套娃道具)

改變人生的又一次機會就這麼消失了。

種地、幹活、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 心裡已經接受了這樣的命運, 自己似乎只應該做一個老實本分的農民,

不該奢求別的。

(常俊英為電影《武松》雕刻的城門外的神獸道具)

直到有一天, 他發現, 自己的小兒子離家出走了。

小兒子是家裡唯一的男孩, 從小被寵愛長大, 但小兒子不滿足村子裡的生活, 他想走出這片天地,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個人扛著一卷床被就去了呼和浩特市。

(常俊英為電影《進皇城》製作的牌匾)

常俊英不放心,從托克托縣跟著來了呼和浩特市。兩個人租了一間10平米的房子,做過泥瓦工,畫過大字報。

正是因為這份大字報,40多歲的常俊英的命運再一次改變了。

(常俊英為一部歷史劇做的浮雕)

1989年,內蒙古電影製片廠的美術指導那日麗格找到了常俊英,他欣賞常俊英的大字報,請他去歷史劇《成吉思汗》劇組做道具和製作場景。

(常俊英繪製人物蠟像)

30集的電視劇,每一件道具他都參與制作。

一次,劇組要求一天內趕完500把蒙古士兵用的彎刀,常俊英不眠不休幹了一個通宵,做好了這500把彎刀。

(《成吉思汗》電視劇劇照,彎刀為常俊英等工作人員所做)

一時間,聲名鵲起。圈兒裡的人都知道:有個叫常俊英的,做道具很不錯。

(常俊英為《古劍奇譚2》製作的佛像雛形)

自此,命運之神終於眷顧了這個已經年近半百的人,將他從角落里拉了出來。

劇組的邀約不斷,做過的道具越來越多。

(常俊英為一座廟宇繪畫壁畫)

從《西口情歌》到《二炮手》到《甄嬛傳》、《羋月傳》到《進皇城》到《東歸英雄傳》再到《古劍奇譚2》,劇組一次比一次大,拍出的劇,一次比一次火,到現在已經進過20多個劇組。

(《羋月傳》電視劇劇照,其中鼎是常俊英所制)

拍攝《羋月傳》時,半夜接到電話,劇組要求一天之內做好一尊5米高的女神像。1米7的常俊英爬上高腳梯,忍著腰痛與時間賽跑,拉道具的車剛到,他剛停下最後一筆。這樣緊急趕工的事情,常俊英經常遇到。

(常俊英為《天龍八部》製作的城門外景)

常俊英漸漸發現,自己在學校那一年學的東西已經不夠用了,劇組平均一天只休息4——5個小時,在這休息時間裡,他抽出時間自學古代建築美學。為了做出貼合劇情、歷史的道具,他自己研究,自己找書學習,沒有一個人教他。

(常俊英為《東歸英雄傳》劇組製作道具)

漸漸地,常俊英在呼和浩特買了房,定居在呼和浩特市。可一年他回家的次數寥寥無幾,有時過年都不能回來,必須和劇組待在一起。

(常俊英為電視劇《二炮手》繪製孫紅雷飾演的土匪通緝像)

今年9月份,常俊英就又要動身去浙江開拍新劇《錦衣衛》,一走就要5個月。常俊英說,他知道自己老了,也想在家歇著,可是一旦有劇組請他,他就坐不住。做這份工作讓他開心,讓他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做這麼多事,讓他知道,雖然已經71歲,可依然有力氣。

從輟學務農到劇組邀約不斷,72歲的常俊英的生活曾經坎坷,可這一路他終於還是走了過來。

(常俊英為電影《進皇城》製作的牌匾)

常俊英不放心,從托克托縣跟著來了呼和浩特市。兩個人租了一間10平米的房子,做過泥瓦工,畫過大字報。

正是因為這份大字報,40多歲的常俊英的命運再一次改變了。

(常俊英為一部歷史劇做的浮雕)

1989年,內蒙古電影製片廠的美術指導那日麗格找到了常俊英,他欣賞常俊英的大字報,請他去歷史劇《成吉思汗》劇組做道具和製作場景。

(常俊英繪製人物蠟像)

30集的電視劇,每一件道具他都參與制作。

一次,劇組要求一天內趕完500把蒙古士兵用的彎刀,常俊英不眠不休幹了一個通宵,做好了這500把彎刀。

(《成吉思汗》電視劇劇照,彎刀為常俊英等工作人員所做)

一時間,聲名鵲起。圈兒裡的人都知道:有個叫常俊英的,做道具很不錯。

(常俊英為《古劍奇譚2》製作的佛像雛形)

自此,命運之神終於眷顧了這個已經年近半百的人,將他從角落里拉了出來。

劇組的邀約不斷,做過的道具越來越多。

(常俊英為一座廟宇繪畫壁畫)

從《西口情歌》到《二炮手》到《甄嬛傳》、《羋月傳》到《進皇城》到《東歸英雄傳》再到《古劍奇譚2》,劇組一次比一次大,拍出的劇,一次比一次火,到現在已經進過20多個劇組。

(《羋月傳》電視劇劇照,其中鼎是常俊英所制)

拍攝《羋月傳》時,半夜接到電話,劇組要求一天之內做好一尊5米高的女神像。1米7的常俊英爬上高腳梯,忍著腰痛與時間賽跑,拉道具的車剛到,他剛停下最後一筆。這樣緊急趕工的事情,常俊英經常遇到。

(常俊英為《天龍八部》製作的城門外景)

常俊英漸漸發現,自己在學校那一年學的東西已經不夠用了,劇組平均一天只休息4——5個小時,在這休息時間裡,他抽出時間自學古代建築美學。為了做出貼合劇情、歷史的道具,他自己研究,自己找書學習,沒有一個人教他。

(常俊英為《東歸英雄傳》劇組製作道具)

漸漸地,常俊英在呼和浩特買了房,定居在呼和浩特市。可一年他回家的次數寥寥無幾,有時過年都不能回來,必須和劇組待在一起。

(常俊英為電視劇《二炮手》繪製孫紅雷飾演的土匪通緝像)

今年9月份,常俊英就又要動身去浙江開拍新劇《錦衣衛》,一走就要5個月。常俊英說,他知道自己老了,也想在家歇著,可是一旦有劇組請他,他就坐不住。做這份工作讓他開心,讓他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做這麼多事,讓他知道,雖然已經71歲,可依然有力氣。

從輟學務農到劇組邀約不斷,72歲的常俊英的生活曾經坎坷,可這一路他終於還是走了過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