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孟子提到奪食占妻,卻沒再繼續往下說

孟子, 姬姓, 孟氏, 名軻, 字子輿, 戰國時期鄒城。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學說的繼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人性方面, 主張性善論。 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 幼年喪父, 家庭貧困, 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 學成以後, 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 推行自己的治國主張。

《孟子·告子》記錄了孟子和其學生告子之間有關人性道德的討論。 是孟子“性善論”思想較為完整的體現。 連帶的是仁義道德與個人修養的問題。 對精神與物質、感性與理性、人性與動物性等問題也有所涉及。

(配圖來源網路)

一天, 有個任國人向屋廬子問道:“您跟我說說, 禮和食這二者, 哪樣更重要呢?”

屋廬子回答說:“二者相比, 禮更重要些。 ”

那人接著又問道:“那麼娶妻和禮, 這二者哪樣更重要呢?”

屋廬子接著回答說:“二者相比, 也是禮更重要些。 ”

於是那個任國人再次問道:“如果人們非要按照禮節才吃飯,

否則就只能餓死;而不按照禮節吃飯, 就可以得到吃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 您給我說一說, 還一定要按照禮節吃飯嗎?

如果男子非要按照迎親的禮節娶妻, 否則就娶不到妻子;而不按照迎親的禮節娶妻, 就可以娶到妻子, 那在這種情況下, 您再給我說一說, 還是一定要迎親嗎?”

屋廬子被對方給問住了, 於是不能回答的他, 第二天一早就趕到鄒國, 便把自己和那個任國人之間的問答, 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孟子。

(配圖來源網路)

孟子聽屋廬子的話後, 對他說:“這個問題, 回答起來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考慮底端是否一致, 只拿頂端做比較, 把一寸高的木塊放在高樓頂上, 它就會比高樓還高。

平時我們說金子要比羽毛重, 但難道是說一個衣帶鉤的金子比一車羽毛還重嗎?拿吃飯的重要方面, 與禮的細節二者相比較, 豈不是吃飯更重要?拿男子娶妻的重要方面, 與禮的細節二者相比較, 豈不是男子娶妻重要?

你可以這樣對那個任國人說:‘扭哥哥的胳膊,

搶奪他手中的食物, 這樣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就得不到吃的, 那會去扭哥哥的胳膊嗎?

爬過東邊人家的牆, 去摟抱人家的未婚女子, 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摟抱, 便得不到妻子, 那會去摟抱嗎?’”

(配圖來源網路)

屋廬子被任國人的問題難住了, 飲食男女問題孟子並沒有反對過,

只是不提倡無節制。 而那個任國人, 以飲食男女問題的重要面, 去和禮節的次要方面作比較, 當然看起來是佔有優勢。 但實際上, 對比不在相同高度上, 所以把屋廬子難住了。

而孟子聽了這個問題, 直接就點明了根結所在。

之後孟子, 也用飲食男女問題為例, 但卻是扭兄的胳膊奪食, 與翻牆摟未婚女成妻。 如果真的因此而得到食物和妻子, 那麼做是讓人所不齒的手段, 假如對方真的認為可以那麼做, 那就等於承認了自己非品格高潔的君子, 而是卑鄙無恥的是小人, 根本失去了做人的底線。 所以這個問題就等於必須讓對方承認是君子非小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這是以當時的情況來說的, 不能照搬到現在,所以不涉及到現如今。

(配圖來源網路)

《孟子·告子》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摟。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不能照搬到現在,所以不涉及到現如今。

(配圖來源網路)

《孟子·告子》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摟。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