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英雄不問出處——鄭問筆下的《東周英雄傳》

驚聞知名畫家鄭問先生3月26日駕鶴而去, 特發此文紀念

英雄各有見, 何必問出處。

——摘自(明)楊基《感懷》

筆者近日購得一套由鄭問創作的《東周英雄傳》新版本, 雖然早些年已有了臺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版本, 但看著臺灣大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20周年紀念新版裝幀精美, 並收錄了先前版本沒有的多幅珍貴彩色畫稿, 昔日被刪改的彩稿、原稿也重見天日。 所以, 筆者還是買了一套。

圖文提供:kingwei(連趣網貴賓)

鄭問, 原名鄭進文, 1958年出生在臺灣省桃源縣八德市。 他從小就喜歡畫畫, 1977年畢業于復興商工美工科。 1984年在《時報週刊》上發表第一部作品《戰士黑豹》, 之後一發不可收, 先後創作了《鬥神》《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大霹靂》等一批佳作。

1986年5月號《中國連環畫》刊載了《最後的決鬥》的故事片斷, 這是我首次欣賞到鄭問的作品。 後來, 在1993年《畫書大王》創刊號上看到了《東周英雄傳》中描寫秦始皇的故事片斷——“恨吞天下”, 在1992年3月號《中國連環畫》閱覽了《東周英雄傳》中講述越女西施的故事片斷——“仙女下凡”, 並在相關畫刊上還看到了《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的一鱗半爪, 當時雖然都是管中窺豹, 但一下就被其雄奇詭麗、獨具一格的創新風格所吸引。 不過, 那時因種種條件的限制, 鄭問的作品在市面上根本尋覓不到, 所能見的也只是來自連環畫期刊的零星片斷介紹。 一直到網路購物興起後, 才終於讓我一睹了鄭問作品的廬山真面目。
下面, 我就簡要地談一下鄭問這部最具影響的作品——《東周英雄傳》, 看一下畫家是如何向讀者展現一個不一樣的東周歷史、不一樣的英雄人物。

《東周英雄傳》在1990年3月首次發表, 目前共出版了三卷單行本, 每一卷均敘述了8個歷史人物故事。 同時, 每卷還附有東周英雄傳關係年表,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勢力分佈圖, 並在第三卷畫了東周英雄三美圖:西施、荊蕀花、文薑。 其中, 對文薑的介紹中有那麼一句:“第四卷以後登場, 齊國僖公的女兒”, 這就是書中留下的作者仍有續篇創作的草蛇灰線, 蛛絲馬跡。 可惜, 自1993年第三卷《東周英雄傳》發表至今尚未見新作問世, 以後再也不會有續集啦!

在創作中,鄭問將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嫺熟地結合在了一起,畫面注重色彩、造型、線條的多面鑲嵌,形成了寫實與寫意交融的獨特魅力,自成一派,讓讀者看了其作品似乎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豪放瀟灑的英雄氣息。在他灑脫飄逸的畫風下,既通俗又典雅地描繪了“成名之路”——要離,“三寸之舌”——張儀,“天下無雙”——信陵君無忌,“三百野人”——秦穆公,“萬世師表”——孔子,“春秋一霸”——齊桓公,“仙女下凡”——西施,“恨吞天下”——秦始皇,“崔杼弑君”——齊國的太史們,“中國兵聖”——孫子,“窮刺客”——鉏麑,“刎頸之交”——藺相如與廉頗,“萬箭穿心”——孫臏與龐涓,“龍哭千里”——介子推,“壯絕三勇士”——隰侯重、華周、杞梁,“黃泉相見”——潁考叔,“糞尿將軍”——斐豹,“愛國詩人”——屈原,“貪財將軍”——王翦,“犬儒君王”——衛懿公,“好一朵荊蕀花”——處女,“痛哭七夜”——申包胥,“工匠思想家”——墨子,“失言的神射手”——養繇基等一批東周歷史人物。


可能在不少讀者的眼中,對《東周英雄傳》中描繪的一些“英雄”,有的是認同的,有的是不認同的。像玩物喪志甚至最終喪命的衛懿公,殺妻自殘的亡命刺客要離,心胸狹窄、殘害同窗的龐涓等也都名列“英雄”榜之中,這不符合通常“英雄”的標準。而這恰恰體現了鄭問對“英雄”定義的獨到之處,以及對“英雄”的再創造。在《東周英雄傳》開篇有這樣一段話:“就是描述那個時代的故事,有時是叱吒風雲的霸王諸侯,有時是描敘捨身為仁的俠義之士,也有時是描敘平凡的小人物。”鄭問按照這幾種類型,用其“堅持而有理”這一極為特殊的標準,從人性出發,選擇了心目中的“英雄”作為描繪物件。因為,在春秋戰國這一特定的社會動盪變化的環境裡,百家爭鳴,爭芳鬥豔,各顯神通,各類人物的聰明才智、能力水準得到了充分釋放和發揮。無論是英雄、奸雄、梟雄,不管是販夫走卒、平頭百姓,都可能有機會一鳴驚人,一飛沖天。有時一些大人物或小人物的放蕩不羈和有意無意之舉,也可能成為一種催化劑,一不小心就推動或改變了歷史進程,使東周成為了“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的一個璀璨大時代。

當然,讀者在閱覽《東周英雄傳》時,會發現書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與自己心目中想像的形象不太一樣,有些人物帶有現代的味道。同時,由於創作者對歷史考證的欠缺,出現了歷史建築、器具、服飾、文字等“穿越”現象,另外也存在部分構圖的借鑒情況。我認為,《東周英雄傳》雖有這樣那樣的一些不足之處,但總體創作水準仍然是較高的。因為在當今社會中,英雄已被明星和偶像崇拜、金錢崇拜取代了。正像鄭問所說:“在現今的工業社會中,人際關係淡薄,人往往忙的忘了‘人’的時候,春秋戰國中許多豪情、亮麗的人物,就很自然的吸引了我。那種為了理想、執著而勇於燃燒自己的情懷,時隔數千年,依然讓我感動不已。亂世中淹沒不了光芒四射的人性光輝,反而襯托出人的價值。”他就是借描繪東周那個英雄輩出的激蕩歲月,體現英雄的真情至性、豪邁氣概,讓英雄不僅僅活在歷史紅塵之中,而要讓英雄通過《東周英雄傳》這一載體走入時代,來喚起當今社會對英雄精神的崇拜與省思。

在創作中,鄭問將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嫺熟地結合在了一起,畫面注重色彩、造型、線條的多面鑲嵌,形成了寫實與寫意交融的獨特魅力,自成一派,讓讀者看了其作品似乎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豪放瀟灑的英雄氣息。在他灑脫飄逸的畫風下,既通俗又典雅地描繪了“成名之路”——要離,“三寸之舌”——張儀,“天下無雙”——信陵君無忌,“三百野人”——秦穆公,“萬世師表”——孔子,“春秋一霸”——齊桓公,“仙女下凡”——西施,“恨吞天下”——秦始皇,“崔杼弑君”——齊國的太史們,“中國兵聖”——孫子,“窮刺客”——鉏麑,“刎頸之交”——藺相如與廉頗,“萬箭穿心”——孫臏與龐涓,“龍哭千里”——介子推,“壯絕三勇士”——隰侯重、華周、杞梁,“黃泉相見”——潁考叔,“糞尿將軍”——斐豹,“愛國詩人”——屈原,“貪財將軍”——王翦,“犬儒君王”——衛懿公,“好一朵荊蕀花”——處女,“痛哭七夜”——申包胥,“工匠思想家”——墨子,“失言的神射手”——養繇基等一批東周歷史人物。


可能在不少讀者的眼中,對《東周英雄傳》中描繪的一些“英雄”,有的是認同的,有的是不認同的。像玩物喪志甚至最終喪命的衛懿公,殺妻自殘的亡命刺客要離,心胸狹窄、殘害同窗的龐涓等也都名列“英雄”榜之中,這不符合通常“英雄”的標準。而這恰恰體現了鄭問對“英雄”定義的獨到之處,以及對“英雄”的再創造。在《東周英雄傳》開篇有這樣一段話:“就是描述那個時代的故事,有時是叱吒風雲的霸王諸侯,有時是描敘捨身為仁的俠義之士,也有時是描敘平凡的小人物。”鄭問按照這幾種類型,用其“堅持而有理”這一極為特殊的標準,從人性出發,選擇了心目中的“英雄”作為描繪物件。因為,在春秋戰國這一特定的社會動盪變化的環境裡,百家爭鳴,爭芳鬥豔,各顯神通,各類人物的聰明才智、能力水準得到了充分釋放和發揮。無論是英雄、奸雄、梟雄,不管是販夫走卒、平頭百姓,都可能有機會一鳴驚人,一飛沖天。有時一些大人物或小人物的放蕩不羈和有意無意之舉,也可能成為一種催化劑,一不小心就推動或改變了歷史進程,使東周成為了“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的一個璀璨大時代。

當然,讀者在閱覽《東周英雄傳》時,會發現書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與自己心目中想像的形象不太一樣,有些人物帶有現代的味道。同時,由於創作者對歷史考證的欠缺,出現了歷史建築、器具、服飾、文字等“穿越”現象,另外也存在部分構圖的借鑒情況。我認為,《東周英雄傳》雖有這樣那樣的一些不足之處,但總體創作水準仍然是較高的。因為在當今社會中,英雄已被明星和偶像崇拜、金錢崇拜取代了。正像鄭問所說:“在現今的工業社會中,人際關係淡薄,人往往忙的忘了‘人’的時候,春秋戰國中許多豪情、亮麗的人物,就很自然的吸引了我。那種為了理想、執著而勇於燃燒自己的情懷,時隔數千年,依然讓我感動不已。亂世中淹沒不了光芒四射的人性光輝,反而襯托出人的價值。”他就是借描繪東周那個英雄輩出的激蕩歲月,體現英雄的真情至性、豪邁氣概,讓英雄不僅僅活在歷史紅塵之中,而要讓英雄通過《東周英雄傳》這一載體走入時代,來喚起當今社會對英雄精神的崇拜與省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