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放下新週期之爭,傾聽民間投資講述的中國故事

經濟觀察報 社論 市場如此期待新週期的來臨。 如果從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算起, 我們已經等待了8年。 對週期的判斷決定了我們的投資選擇,

更會影響宏觀政策全域。 所以我們陷入今天這樣一場新週期之爭並不令人意外。

回看歷史, 或許站在任何一個新週期的門檻上, 我們都會面對眾說紛紜, 判斷與結論截然對立也並不稀奇。 中國經濟已經連續8個季度運行在6%-7%的增長區間, 多項宏觀指標足可佐證,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 不過, 這正在宣告著新週期的降臨嗎?決策層顯然對此持審慎態度。 8月26日, 人民日報要聞版刊發署名“金裡倫”的文章, 認為應該“取勢”、“明道”而後“精術”, 提出對經濟新週期的討論“不能打亂仗”——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過去兩年屢屢在關鍵時點針對經濟大勢發言的“權威人士”。 這篇文章延續7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基調,

即“要站在經濟長週期和結構優化升級的角度, 把握經濟發展階段性變化”, 話裡話外, 對新週期的研判不言自明。

我們以為這種審慎自有道理。 值得玩味的是, 無論新週期的堅定信仰者、持保留意見者或者堅決的反對者, 似乎都將目光投注於供給出清, 區別在於他們是否相信中國正在完成一輪市場驅動的供給出清, 由此, 他們對需求復蘇的可持續性所做的判斷也相去甚遠。 我們無意在這個時點給哪一方投贊成票, 但我們認為, 換一個視角和切口, 或許可以對新週期的討論提供一些不同的佐證。

我們注意到, 國家統計局最近發佈的資料顯示, 今年1-7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速為6.9%, 比1-6月略有回落。 一方面可見民間投資增速雖然回穩,

但並不穩定;另一方面, 其增速仍然低於整體投資增速和國有投資。 民間投資在投資中的占比超過60%, 當我們討論新週期的時候, 民間投資是否進入新增長區間, 投資結構有沒有出現趨勢性改善, 信號所指恐怕也值得深究。

從歷史資料看, 2015年前的十年間, 民間投資在投資中占比一直保持上升態勢, 從不到50%一路攀升, 最高至64.2%。 此後與經濟新常態同頻共振, 民間投資增速與整體投資同步下降, 即使如此, 民間投資增速通常也要高出整體投資增速2-3個百分點。 拐點出現在2016年, 民間投資月度增速首次低於整體投資增速和國有投資, 當年七八月, 民間投資增速急速下滑, 民間投資與國有投資的增速差距一度拉大到20個基點。

決策部門連續出臺扶持與鼓勵措施, 方才扭轉大勢。

如果將2016年前的投資格局視為合理, 是否可以認為, 民間投資還沒有恢復到增長的常態?目前民間投資增速仍然持續低於全部投資和國有投資。 民間投資占投資比重則降至60.7%。 在對新週期的研判與討論中, 這樣的信號不應該被忽視——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因數仍未表現出更為進取的姿態, 甚至還沒有跑回到原本的位置上。

過去兩年半的時間, 在相對平穩的經濟大局之下, 民間投資的增長曲線講述的中國故事雖然更多波折, 卻也值得被更多傾聽。 沒有民間投資新角色的新週期無可想像。 我們猜測, 這也是決策層之所以審慎的原因之一。 不過我們確信, 民間投資會找回原屬於自己的世界,

在經濟引擎切換中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 一個理由是, 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 在這個領域民間投資顯然表現得更為活躍。 即使在另外一些領域, 民間投資結構也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一個例子是, 五年前,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民間投資規模不過6000億元, 2017年這是可以預期的2萬億市場, 依然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