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本寒冬從來都不是創業失敗的原因|每週5講

每週5講是尋找中國創客推出的精品分享小課堂, 每週分享5篇聚焦創業公司關注領域的乾貨文章。

高翔說, 很多創業者覺得,

失敗是因為資本寒冬。 但是寒冬每三到五年來一次, 寒冬過後都會出現大批的優秀公司, 所以寒冬從來不是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那麼原因在哪裡?他梳理了自己投過的曾經陷入困難期的所有公司, 總結了讓他們陷入困境的五大原因。

前4講回顧:分析101個創業失敗案例, 我們總結了20大失敗原因;

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歷, 教會我五件事;

一個百億級市場的創業項目是如何失敗的;

在項目賣出之際, 我總結了自己犯的8個錯誤。

今天第5講, 我們來聊聊高翔對於陷入困境的理解。 本文授權轉載自混沌大學(dfscx2014)。 以下, enjoy~

大家好, 我是高翔, 來自高榕資本。 我2002年大學畢業加入IDG資本, 2013年開始自己創業做高榕資本, 很有幸參與了整個中國互聯網從最開始到現在的十幾年。

今天和大家分享兩個內容:

第一部分, 我會和大家分享一些在我投過的項目中, 創業團隊犯過的一些錯誤, 以及可能化解的思路或者方法, 幫助大家在創業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

第二部分, 從投資人角度談談創業者做融資時可能碰到的若干問題, 比如如何和投資人打交道這些大家可能會比較關心的事情。

9月4日,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高翔登上研習社講臺。

寒冬從來不是創業失敗的原因

對於很多創業公司來講

經濟寒冬往往也是未來的機會所在

最近媒體每次提到寒冬都是非常負面的報導, 老是把寒冬跟創業失敗聯繫在一起。 我覺得這樣的輿論對創業者有誤導, 讓很多創業者覺得, 如果沒有寒冬我就不會失敗。

寒冬從來不是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創業寒冬通常每三到五年一次, 一般隨著資本熱潮的消退而到來。 比如2008年視頻網站寒冬, 對應的是2005年到2007年, 資本對視頻網站的追捧;2011年到2012年的電商寒冬, 對應的是2009年到2011年的電商熱潮。

寒冬過後會是什麼情況?視頻寒冬過去之後的兩三年, 在2011年前後, 土豆、優酷、樂視分別上市, 行業內出現很多並購。 電商寒冬之後兩年, 在2014年上半年, 聚美、京東上市。 所以寒冬過後必然會有一個收穫期。

事實上, 對於很多創業公司來講, 經濟寒冬往往也是未來的機會所在。 因為和你一起面臨寒冬困難的還有很多行業巨頭, 只有當行業巨頭遇到困難的時候, 市場才會轉而選擇效率更高的創新公司。 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 帶來了電商的繁榮。

所以, 資本寒冬從來都不是創業失敗的原因。 那麼什麼才是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團隊自身的缺陷才是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對於很多創業公司來講, 經濟寒冬往往也是未來的機會所在。

團隊永遠是創業失敗最根本的原因

創業團隊常犯的五個錯誤

以及對應的化解思路有哪些?

為了做這次演講, 我把自己投過的曾經陷入困難期的公司列了一遍, 仔細思考了它們陷入困難的原因, 選了五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現象和大家分享。

(1)放棄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轉向“更大”或者“更正確”的事情

2007年的時候我投過一個類似Facebook的社交網站,這家公司非常擅長社交類小遊戲,不到半年時間就把南方學校基本佔領了。

大概三四個月以後,他們來找我,給我詳細講了Facebook的發展過程:你看,Facebook經歷過一次高速增長以後,後面大概有半年的增長瓶頸期。再一次增長是什麼時候呢?他們推出Facebook開放平臺的時候。所以我們要成為Facebook這樣的網站,也必須做開放平臺。

我想想也對,就幹吧。於是公司的主力就放到了開放平臺開發這個專案組上。但事實是半年以後,開放平臺並沒有研發出來。開放平臺是件非常難做的事情,遠遠超出了當時這個團隊的能力,雖然他們為了做開放平臺,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畢竟是小公司,能獲取的資源很少。並且在同一時間,人人網卻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基本上把所有的管道都佔領了。

上面這個案例,簡單來講就是五個字“力所不能及”。創業者一定要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們最強的能力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在行業裡把它做到最強?

當你最強的能力還能夠讓公司再快速發展的時候,千萬不要隨便改變你的節奏和策略。只有當你的能力已經發揮到極致了,讓你覺得成長吃力的時候,才應該去尋找新的方向。

(2)只有大的目標,沒有具體的分解

我之前投過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有一年給我發了一個有10頁長的年度計畫,講明年要推出一個重要的新產品,裡面全是團隊、產品、市場、推廣相關的通用描述,通篇沒有數字,只在最後一頁寫了一個大的目標:新產品計畫在二季度推出,全年計畫做500萬用戶,日活50萬,成為中國最大的什麼什麼。

第二年顯然也是沒有做到的,但是用非常簡單的語言總結了一下原因,由於市場、團隊、資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這個年度計畫沒有完成。然後今年我們要做這樣的改進,準備年底做到1000萬用戶,還是只有一個大的目標,沒有分解......第三年,他們已不需要再做年度計畫了。

這個案例是個非常極端的案例,因為這個情況其實在很多創業團隊都會出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為什麼要把一個大的目標做分解?

一是重新思考的過程,自己過一遍流程,才會發現很多問題。

二是做好分工,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做目標分解的團隊執行力和不做目標分解的團隊執行力,是千差萬別的。

三是事後總結的依據,只有分解了的目標才具備總結的價值。

(3)只關注用戶不關注財務

在座的每一個創業者都可以想一下,你們公司的現金餘額是多少,你每個月花多少錢,你的用戶增長和成本是什麼關係。

我見每個創業者都會問他這個問題,從我的實際調查結果來看,60%以上的創業者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當然完全不知道答案的是少數,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說,你等一下,我問一下我的財務。

創業公司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有至少9個月的現金儲備,而且你在這個時間點上,你一定要去想,如果扣掉六個月,我只有三個月錢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另外我建議所有創業公司都要定期去做“寒冬生存測試”:當你減少市場投入的時候,你還有沒有活躍用戶的增加?當你完全不做市場投入的時候,你還有沒有活躍用戶?

這個測試可以幫助你檢驗自己是不是活在燒錢模式下,一旦你的公司處在燒錢模式,寒冬到來時你會非常危險,因為很難再有新的資金進來。

(4)速度太慢

第四種現象叫做速度太慢。導致速度太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執行力不夠。在速度太慢的環境下,有兩種情況是要避免的:一種叫完美主義,永遠處在測試版。第二種叫過渡依賴外部資源,導致時間不可控。

有一個小方法可以説明大家測試自己的進度:找一個投資人的朋友,每個月給他發一個消息,講講自己的最新進展,看看他什麼反應。如果他不回答,或者回復兩個笑臉,基本上說明你的進度有點慢,因為投資人時間很寶貴,感覺你沒什麼進展,基本上不會多聊。如果他跟你很多互動,說明你的進展還是不錯的。

(5)閉門造車,拒絕交流

對於每一個創業者來說,高品質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公司戰略轉型的時候。

之前遇到過一個面臨轉型的公司,我們前面花了大概一兩個月的時間討論到底應該怎麼辦,但是遲遲沒有結論,當時公司賬上就剩下三四個月的錢了,面臨很大的一個困難。

最後我們就把當時我們投過的其他公司CEO召集起來,和他一起頭腦風暴,那次交流確實非常有效果,把我們很多之前糾結很久,想不通的問題都想通了,所以他們轉型非常成功,從虧損的公司到第二年的三千萬營收。

而且今天的創業越來越難單打獨鬥,十年前你創業是單打獨鬥還OK的,因為在那個年代,輸贏完全是以產品的好壞來決定,因為是用戶說了算。

但是今天其實市場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源平臺,阿裡系也好,騰訊系也好,當別人用這個資源平臺,而你是一個人,你的競爭難度就一定會加大。

創業寒冬過後必然會有一個收穫期。

(1)放棄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轉向“更大”或者“更正確”的事情

2007年的時候我投過一個類似Facebook的社交網站,這家公司非常擅長社交類小遊戲,不到半年時間就把南方學校基本佔領了。

大概三四個月以後,他們來找我,給我詳細講了Facebook的發展過程:你看,Facebook經歷過一次高速增長以後,後面大概有半年的增長瓶頸期。再一次增長是什麼時候呢?他們推出Facebook開放平臺的時候。所以我們要成為Facebook這樣的網站,也必須做開放平臺。

我想想也對,就幹吧。於是公司的主力就放到了開放平臺開發這個專案組上。但事實是半年以後,開放平臺並沒有研發出來。開放平臺是件非常難做的事情,遠遠超出了當時這個團隊的能力,雖然他們為了做開放平臺,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畢竟是小公司,能獲取的資源很少。並且在同一時間,人人網卻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基本上把所有的管道都佔領了。

上面這個案例,簡單來講就是五個字“力所不能及”。創業者一定要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們最強的能力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在行業裡把它做到最強?

當你最強的能力還能夠讓公司再快速發展的時候,千萬不要隨便改變你的節奏和策略。只有當你的能力已經發揮到極致了,讓你覺得成長吃力的時候,才應該去尋找新的方向。

(2)只有大的目標,沒有具體的分解

我之前投過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有一年給我發了一個有10頁長的年度計畫,講明年要推出一個重要的新產品,裡面全是團隊、產品、市場、推廣相關的通用描述,通篇沒有數字,只在最後一頁寫了一個大的目標:新產品計畫在二季度推出,全年計畫做500萬用戶,日活50萬,成為中國最大的什麼什麼。

第二年顯然也是沒有做到的,但是用非常簡單的語言總結了一下原因,由於市場、團隊、資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這個年度計畫沒有完成。然後今年我們要做這樣的改進,準備年底做到1000萬用戶,還是只有一個大的目標,沒有分解......第三年,他們已不需要再做年度計畫了。

這個案例是個非常極端的案例,因為這個情況其實在很多創業團隊都會出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為什麼要把一個大的目標做分解?

一是重新思考的過程,自己過一遍流程,才會發現很多問題。

二是做好分工,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做目標分解的團隊執行力和不做目標分解的團隊執行力,是千差萬別的。

三是事後總結的依據,只有分解了的目標才具備總結的價值。

(3)只關注用戶不關注財務

在座的每一個創業者都可以想一下,你們公司的現金餘額是多少,你每個月花多少錢,你的用戶增長和成本是什麼關係。

我見每個創業者都會問他這個問題,從我的實際調查結果來看,60%以上的創業者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當然完全不知道答案的是少數,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說,你等一下,我問一下我的財務。

創業公司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有至少9個月的現金儲備,而且你在這個時間點上,你一定要去想,如果扣掉六個月,我只有三個月錢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另外我建議所有創業公司都要定期去做“寒冬生存測試”:當你減少市場投入的時候,你還有沒有活躍用戶的增加?當你完全不做市場投入的時候,你還有沒有活躍用戶?

這個測試可以幫助你檢驗自己是不是活在燒錢模式下,一旦你的公司處在燒錢模式,寒冬到來時你會非常危險,因為很難再有新的資金進來。

(4)速度太慢

第四種現象叫做速度太慢。導致速度太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執行力不夠。在速度太慢的環境下,有兩種情況是要避免的:一種叫完美主義,永遠處在測試版。第二種叫過渡依賴外部資源,導致時間不可控。

有一個小方法可以説明大家測試自己的進度:找一個投資人的朋友,每個月給他發一個消息,講講自己的最新進展,看看他什麼反應。如果他不回答,或者回復兩個笑臉,基本上說明你的進度有點慢,因為投資人時間很寶貴,感覺你沒什麼進展,基本上不會多聊。如果他跟你很多互動,說明你的進展還是不錯的。

(5)閉門造車,拒絕交流

對於每一個創業者來說,高品質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公司戰略轉型的時候。

之前遇到過一個面臨轉型的公司,我們前面花了大概一兩個月的時間討論到底應該怎麼辦,但是遲遲沒有結論,當時公司賬上就剩下三四個月的錢了,面臨很大的一個困難。

最後我們就把當時我們投過的其他公司CEO召集起來,和他一起頭腦風暴,那次交流確實非常有效果,把我們很多之前糾結很久,想不通的問題都想通了,所以他們轉型非常成功,從虧損的公司到第二年的三千萬營收。

而且今天的創業越來越難單打獨鬥,十年前你創業是單打獨鬥還OK的,因為在那個年代,輸贏完全是以產品的好壞來決定,因為是用戶說了算。

但是今天其實市場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源平臺,阿裡系也好,騰訊系也好,當別人用這個資源平臺,而你是一個人,你的競爭難度就一定會加大。

創業寒冬過後必然會有一個收穫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