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春水渡》《孔乙己》尋找新空間

原標題:赴港參加首屆香港小劇場戲曲展演《春水渡》《孔乙己》尋找新空間

本週末, 兩台上海原創戲曲佳作——京昆合演《春水渡》、人文新淮劇《孔乙己》將赴港參加首屆香港小劇場戲曲展演, 這是上海小劇場戲曲作品首次“走出去”展示上海戲曲人近年新的探索成果。

據悉, 此次展演活動由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主辦, 9月7日至15日, 上海、福建和香港三地的四部優秀劇碼將陸續亮相, 展示京劇、昆曲、粵劇、淮劇、梨園戲的藝術風采。 值得一提的是, 《春水渡》和粵劇《霸王別姬》、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朱文》都是第二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參演劇碼。

讓青年戲曲人充分呈現想法

2015年,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創辦小劇場戲曲節, 當年便引起業內外強烈反響, 青年演員成為創作主力, 青年觀眾成為觀演主力, 6台劇碼7場演出總票房超過12萬元。 去年末舉辦的第二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受到廣泛關注, 12台劇碼涉及京劇、昆曲、越劇、川劇、粵劇、楚劇、梨園戲、河北梆子等8個劇種, 委約劇碼《春水渡》更是採用京昆合演的舞臺表現形式。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谷好好認為, 小劇場戲曲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平臺, “對戲曲院團來說, 探索不是我們的主流, 許多青年戲曲人才有不少奇思妙想, 到最後只是想一想, 很難化作行動。 小劇場戲曲節的舉辦, 就是要讓青年戲曲人充分呈現他們的想法。

”京劇演員王珮瑜連續兩屆分別以製作人和製作人兼主演的身份帶來《十兩金》《春水渡》兩部新作, 在她看來, “有戲曲藝術中心作為孵化平臺, 做出有社會影響力的好戲, 而後形成熱演的商業模式, 小劇場戲曲復興指日可待。 ”

以“老戲曲新味道”為宗旨

在業內人士看來, 小劇場戲曲的關鍵字不在“小”, 而是“實驗性”, 但這份實驗性並非為了打破傳統, 而是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突破創新, 探索戲曲在當下的傳承、傳播和創新, 尋求新的藝術樣式和新的發展空間。 此次赴港的兩台上海劇碼——王珮瑜和優秀青年昆劇演員胡維露連袂帶來的京昆合演《春水渡》, 取材于廣為人知的中國傳統故事《白蛇傳》,

以“老戲曲新味道”為創作宗旨, 詮釋“自省才是最好的成長”這一主題, 在戲曲表演之外, 運用舞美、影像和光影變化營造出深層次的心理意象。 上海淮劇團出品的人文新淮劇《孔乙己》極富江南韻味, 取材自魯迅同名小說, 以現代視角解讀經典, 由曾獲全國小劇場戲劇“最佳表演獎”“最佳導演獎”的青年演員高挺領銜主演。

去年1月,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與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簽署未來五年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為第二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量身定制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 為香港小劇場戲曲發展開闢新土壤。 此次上海戲曲藝術中心赴港參加首屆香港小劇場戲曲展演, 將為兩地戲曲人深入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展演期間, 四台劇碼主創人員還將舉辦創作分享會, 交流碰撞創作火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